資源簡介 (共10張PPT)第2課: 想辦法把物體圖像放得更大動腦筋:當你知道用放大鏡能把物體的圖像放大時,接著你的聰敏小腦袋里會有什么想法?問題:你覺得怎樣做能把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呢?試一試:一、聚焦:二、探索:探索過程中的注意:1.兩個放大鏡的中心點對齊。2.高倍的放大鏡在下,低倍的放大鏡在上。3.不斷耐心、細致地調整放大鏡之間的距離。問題:同學們,你知道這時你制造出來的觀察工具是什么嗎?早在17世紀,正是人們在探索放大物體圖像的過程中,無意中把兩個透鏡組合起來,發現一個透鏡能將另一個透鏡所成的像進一步放大,這樣明顯提高了放大能力。從而發明了最早的的顯微鏡。三、研究:問題:你在前面的探索過程中有什么發現嗎?發現:1. 兩塊凸透鏡的適當組合可以把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2. 兩透鏡間的距離會影響圖像的放大倍數和清晰度。調焦旋鈕物鏡目鏡簡易顯微鏡的探索目鏡物鏡調節旋鈕物鏡載物臺反光鏡目鏡光學顯微鏡的結構及功能粗細準焦螺旋壓片夾鏡筒物鏡轉換器通光孔(位于載物臺的中央)簡易顯微鏡是利用透鏡制成的,它的成像原理是通過透鏡對光折射而產生物像。所以,這種顯微鏡稱為光學顯微鏡。但是,由于人眼所見的光是有一定范圍的,所以光學顯微鏡的放大倍數也是有一定限度的,不可能放得太大。不過顯微鏡的發明,還是把人類帶入了一個嶄新的微觀世界,在歷史上發揮了生物體微觀結構研究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羅伯特 胡克就是用顯微鏡發現了“細胞”。四、拓展:光學顯微鏡顯微鏡的發展史第一架顯微鏡在1590年前后由荷蘭眼鏡制造商詹森父子制成。后來在意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的改良下,才有了比較好的效果。提到顯微鏡人們就不得不想起一位科學家------列文虎克。他在1665年制成了當時世界上放大倍數最大的顯微鏡,并用它觀察了生物體的微小結構。列文虎克所制作的第一架顯微鏡,它的放大能力相當的大,超過了當時世界上所有的顯微鏡。1665年1665年 + n年虎克制出了放大300 倍的顯微鏡1932年德國科學家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臺電子顯微鏡制成,把放大倍數提高到了10000倍。20世紀90年代已經研制成功了放大200萬倍的電子顯微鏡,人們利用它可以看到物質內部的精細結構,發現了原子世界。1983年發明掃描隧道顯微鏡…放大 200萬倍后的非典病毒顯微鏡發展史問題: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怎樣做能把物像放得更大了嗎?答案: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可使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發現:顯微技術的發展,為我們研究微觀世界提供了可靠有力的工具,它是人類最敏銳的眼睛。問題:通過顯微鏡的了解,你對顯微鏡的作用有什么新的認識?問題:通過顯微鏡發展史的了解,對你有什么更深的啟示嗎?啟示:科學研究的發展,可以推動科學技術的進步與革新;科學技術的進步與革新,又在促進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與發展。甲乙如圖:甲乙兩塊透鏡我們怎么稱呼?該圖是小敏同學為了自制簡易顯微鏡的制造方案圖,綠色部分表示的是紙筒厚。請分析回答以下問題:1) 你覺得該用哪個透鏡作目鏡?為什么?2) 如果讓透鏡在紙筒中前后移動,物像的清晰度變不變化?物像的大小變不變化?3) 當我們調節到放大倍數和清晰度都達到最好時,我們需要測量兩塊透鏡之間的距離,你覺得上圖中的測量以哪種更合適?問題分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