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緒言 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教 學 設 計【設計思想】新學期伊始,又一批學生升入初三,對老師來講最重要的是第一節課,學生期盼的也是第一節課,那么第一節課《緒言》如何才能上好呢?最重要的就是激發興趣。歌德說過“哪里沒有興趣,哪里就沒有記憶。”對于沒有接觸過化學的學生來說,緒言課他們會很好奇,聽的很認真,此時就應該抓住機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不是整節課的聽課要求、作業,筆記要認真、中考化學的重要性等說教。化學是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的。所以本節課重點設計了兩個學生實驗,通過動手做實驗,讓學生親身體會到化學要觀察什么?研究什么?(另準備兩個化學魔術“空瓶生煙”和“木條復燃”穿插在整節課中由學生操作,作為“獎品”獎勵思維活躍,回答積極準確的學生)劇烈的反應、明顯的現象,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展現出化學獨特的魅力。【教材分析】本節課為人教版九年級化學第一課,內容主要圍繞著兩個問題展開:一是什么是化學;二是化學有什么作用。作為啟蒙課,本課在課本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努力上好這節課,讓學生一開始就喜歡上化學,認識化學的特殊價值,產生強烈的學習愿望和學習動機。【學情分析】九年級的學生在心理上和知識儲備上都已具備了學習化學的條件,并且該年齡段的學生正處在好奇心很強的時期,他們對很多化學問題充滿了好奇,渴望了解更多化學知識。【教學目標】1.了解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自然科學。2.了解化學的發展簡史。3.讓學生通過作業的完成,更好的了解化學與人類社會發展的關系,并提高學生查閱資料、分析表達的能力。【教學重點、難點】重點:1.激發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和探究的欲望。2.知道什么是化學,能區分物質和物體。3.培養學生親近化學、熱愛化學并渴望了解化學的情感。難點:知道化學是在分子、原子層次上研究物質的性質、組成、結構與變化規律的科學。【重難點突破】1、為了突出重點,根據九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以動畫短片引入課題,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問題中去想象,為了讓學生長時間保持興奮,本節課的“獎品”為動手去做“化學魔術”,在實踐中去探求,這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和進一步學習的愿望。2、難點是知道化學研究的內容,首先通過創設教學情景——紙。體驗化學與人類生活、社會發展的關系。其次通過學生實驗“鈉與水的反應”“觀察點燃的蠟燭和熄滅的蠟燭”體會到化學的“美”和化學要研究的對象是物質而不是物體。講解鈉為什么能和水反應,自然又聯系到原子、原子結構、分子。由此而知化學要研究物質的組成和結構,結構又決定了性質。九年級學生擁有聯想力豐富和思維活躍的優勢,這樣設計使學生在如同身臨其境的情境中感受化學的價值,并且在學生已知的基礎上引出化學的作用。最后在教師指導下總結化學的研究內容。引導學生完成從新奇到萌發出喜歡化學,再到渴望學習化學、學好化學的心理歷程。不僅使學生初步了解了化學研究的內容,而且通過此過程,大大降低了學生對化學的神秘感和畏懼心理,使學生在豐富的感官和思維刺激中展開想象的翅膀。同時鼓勵了學生主動合作交流和動手能力,讓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充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策略和手段】教學中,我通過學生實驗、圖片、影像資料、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體會等創設教學情境,以“化學魔術”的操作作為獎勵手段。使每個學生能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去認識多姿多彩的世界,從而產生濃厚的化學學習興趣,加深對化學的了解。【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 激趣導入 新的一學期開始了,歡迎大家步入神秘的化學殿堂。 播放幻燈片“你知道嗎”將學生引入化學的世界。 它在研究已有物質的基礎上,還能創造出世界上沒有的物質,簡直就是神奇的“上帝之手”。 觀看幻燈片的同時,感受化學的重要性。 激發學習興趣。建立良好師生關系。引導學生 認識化學 “化學-人類進步的關鍵” 請同學講講你心目中的化學是什么樣的? 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談談化學。(回答最多的就是實驗) 了解學生化學“初” 印象。(增加化學魔術的獎勵)肯定學生的認識,讓學生了解化學實驗的重要性。那么這些實驗又是研究什么的呢? 傾聽老師的講解。 讓學生知道化學是建立 在實驗的基礎上的。展示一張紙,紙杯,紙盒,了解化學的研究對象是物質而不是物體。在紙還是紙的前提下對這張紙及其變化的研究屬于物理學的范疇。 化學也研究這張紙的變化。將這張紙點燃,證明它可燃,化作一縷清煙,留下少許灰燼,并釋放光和熱。燃燒也是紙的變化,但紙不再是紙。 【學生實驗1】 鈉與水的反應,觀察鈉(小于綠豆大小),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水中滴入幾滴酚酞) 【學生實驗2】 觀察蠟燭。點燃并熄滅蠟燭。切一小片蠟燭放入水中,能和鈉一樣雨水反應嗎? 鈉和蠟燭都是化學物質,但明顯的性質不同,因為他們的組成不同。展示鈉的原子結構圖,和原子、分子,了解他們的結構和組成都不同。 展示幾幅化學實驗現象動態圖 加深學生對化學研究的對象——物質的認識,感知我們身邊的化學。 初步學會區分物質和物體。 學生操作并觀察現象。 學生實驗,并觀察 傾聽老師的總結和講解。 觀看圖片 讓學生認識到化學就在我們身邊而且很重要。 同時,讓學生大致了解即將學到的知識。 鈉與水的反應,會對學生的感官產生強烈刺激,學生會很好奇為什么會這樣?進而特別想了解鈉。 蠟燭是生活中常見的物質,但很多同學只知,它是照明的,其他知之甚少,此處交給他們從化學的角度看蠟燭。 感受化學的“美”引出化學定義。 學生理解定義。 認識化學,理解定義。回顧歷史 愛國教育 自然過渡,引出歷史。 1.古代化學。 老師引導學生談談中國古代在化學上的成就和貢獻。 觀看視頻。 引導學生從我國古代科技的輝煌中獲得民族自豪感,進行愛國主義。2.近代化學。 展示道爾頓、阿弗加德羅和門捷列夫的照片,告知學生他們的貢獻。 傾聽。 知道化學是如何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3.現代化學。 化學促進了許多學科的發展。 了解。 認識到化學對現代社會的重要性。化學的 兩面性 化學在給人類帶來驚喜的同時,也埋下了禍根。現在由化學引起的污染,遍及全世界,是全世界共同面臨的重要問題。 討論:你知道由于應用化學不當、對化學常識的無知,而引起的污染嗎? 和旁邊同學成組討論,提交結論。 討論 此處增加化學魔術,增強學生對化學的性質。歸納總結 引導學生學會總結整理: 本節課我的感受是什么? 通過板書,對本節課所學知識進行總結盤點。 用簡單明了的板書,讓學生知道本節課的重點。布置作業 找出衣、食、住、用、行方面常見的化學物質,讓學生學會分類研究。 學生通過翻閱課本,查閱資料,或上網搜索,并整理和展示。 通過資料搜集、展示,提高學生獲取信息、表述信息的能力。【板書設計】緒言 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化學——物質——組成、結構、性質、變化規律【教學反思】教師的成長 = 經驗+反思 ,這是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的一句名言。反思是教師必備的意識和行為。這節課是九年級化學的第一課,也是整個化學學習的啟蒙課。因此,在整個教材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作為一名化學教師,我有責任并也必須盡力做到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讓學生一開始就喜歡上化學,認識化學的特殊價值,產生強烈的學習愿望和學習動機。我認為本節課的設計特點是:體現課堂教學“人本化”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學習方式探究化,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獲得新知。教學內容符合九年級學生的心里,他們對了解世界充滿渴望,希望能得到老師認同。課堂中,探究活動的設計合理,雖然鈉與水的反應是高一的內容,但那明顯的現象、劇烈的反應,讓高中學生都感到驚奇,更何況剛接觸化學的九年級學生,他們被深深的吸引了。感到了化學的有趣,非常渴望知道“為什么會這樣”。蠟燭燃燒雖然平淡無奇,生活中常見,但他們很少知道從化學的角度如何去看蠟燭及燃燒,很少有人關心蠟燭熄滅后的現象。兩個穿插的化學魔術讓學生感到化學的神奇。從學生的反饋來看,實驗的確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增強了他們的好奇心,抓住了學生的心。學生認知和動手能力還存在問題,從討論來看,只有部分學生關心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化學事件,可看出學生對生活中化學,新聞中的化學了解甚微。問題:隨著學生學習化學的日益深入,如何保持興趣的持久性,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