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章 物質結構 元素周期律§1-3 化學鍵第一課時 離子鍵教學目標:(1)通過對NaCl的形成過程的探究學生能掌握離子鍵的概念及形成過程。(2)通過運用元素周期律分析的離子鍵形成條件和本質。(3)學生能判斷離子鍵的存在,建立離子化合物的概念。期律和力學知識的應用,培養學生的歸納比較力。教學重點:離子鍵和離子化合物的概念教學難點: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及離子化合物的判斷課時:1課時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演示實驗微觀原理分析認識新概念提出疑問科學地引導歸納總結課后作業 【PPT投影】1.為什么一百多種元素可形成千千萬萬種物質? 2. 為什么兩個氫原子可以形成氫分子,而兩個氦原子卻不 能形成氦分子?【創設情景】 1654年格里克在德國馬德堡做了著名的馬德堡半球實驗,16匹馬的力量居然沒有把兩個合在一起的抽空空氣的銅球拉開!當原子和原子結合為分子時,原子之間存在著強烈的相互作用——化學鍵,化學反應中要拆開原子間的化學鍵就如同馬德堡半球實驗那樣難! 【板書】化學鍵【過渡】NaCl是生活中常見的物質,我們可以從它開始研究。首先我們來回顧一個實驗。這個實驗在上學期鹵族元素的學習中我們已經有所了解【PPT視頻并解說】鈉是保存在煤油中,用鑷子取出鈉。(那表面已經變黃)金屬鈉上已覆蓋了一層淡黃色氧化膜,這是什么呢?應該怎么處理?【生答】過氧化鈉,用小刀切去。【PPT視頻并解說】接著用濾紙吸干表面煤油,將處理后的鈉放在石棉網上用酒精燈加熱。那融化成小球后,將盛滿氯氣的集氣瓶倒扣在鈉的正上方。請仔細記錄現象。請同學回答自己所看到的?!旧稹库c在氯氣中劇烈燃燒,火焰為黃色,冒白煙。【過渡】從宏觀上鈉與氯氣相遇結合成了新物質NaCl,那么從微觀上,原子發生了什么變化呢?請同學們先畫出鈉原子和氯原子的結構示意圖。鈉原子和氯原子最外層都沒有達到8e—的穩定結構,所以不穩定容易發生化學反應?!咀穯枴克麄兪峭ㄟ^什么方式來達到穩定結構呢?【生答】通過電子的轉移或得失。【解說】鈉元素的金屬性很強,在化學反應中鈉原子易失掉1 e—而形成8 e—。電子穩定結構;而氯元素的非金屬性很強,在化學反應中氯原子易得一個電子而形成8 e—穩定結構。當鈉原子和氯原子相遇時,鈉原子很想失去最外電子層的,氯原子的最外電子層上有7 e—。,很想獲得1 e—。。鈉原子和氯原子可以說是相見恨晚,一個愿意給,一個愿意接受,所以這一場電子得失的交易很快成交。鈉原子從此帶上了正電荷,氯原子從此帶上負電荷。帶正電荷的鈉離子和帶負電荷的氯離子因帶有相反電荷的離子通過靜電作用,形成了穩定的化合物。在化學上我們把這種帶相反電荷離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叫做離子鍵?!景鍟恳?、離子鍵 1.定義:帶相反電荷離子之間的相互作用稱為離子鍵?!拘〗M討論】1.形成離子鍵的微粒是什么?(從定義出發) 2.相互作用到底是什么作用呢?(從物理學庫倫定律) 3.哪些元素之間容易形成離子鍵?(從元素周期律引導)【結論】 成鍵粒子:陰陽離子 成鍵本質:靜電作用 成鍵元素:活潑的金屬(ⅠA,ⅡA),活潑的非金屬(ⅥA,ⅦA)【設問】存在離子鍵這些化合物我們叫它什么呢?【定義】 2、由離子鍵構成的化合物叫做離子化合物。構成離子化合物的微粒是陰陽離子。【設問】哪些物質中存在離子鍵呢? 是不是只有活潑金屬和活潑非金屬之間才能形成離子化合物?【學生】①活潑的金屬(IA、IIA)和活潑的非金屬元素(VIA、VIIA)之間的化合物。(如:Na2O.Na2O2) ②大部分鹽,包括銨鹽。(如:NH4Cl,NaNO3) ③強堿?!举|疑】化學反應中一般是原子的最外層電子發生變化,所以化學反應中需要表示出最外層電子的變化,那么用什么來表示呢 【小組討論】根據學案學生回答--電子式【總結】作業:1.演示實驗存在污染環境的問題,如何改進2.用電子式如何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設問激發求知欲從擬人化的行為中感知理性思維宏觀現象感性認識學會推理步步引導同化建構1.抓住定義2.從物理學角度學科之間綜合理解3.運用舊知,溫故而知新 加深對離子鍵的理解形成認知沖突發散思維加深對離子鍵化合物的理解為新課做鋪墊板書設計:第三節 化學鍵離子鍵1、定義:帶相反電荷離子之間的相互作用稱為離子鍵。2、離子化合物:由離子鍵構成的化合物叫做離子化合物。構成離子化合物的微粒是陰陽離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