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7張PPT)珍愛國寶——古代陶瓷藝術發現陶瓷陶器瓷器白陶鬶(guī)(新石器時代)出土:1960年.山東.濰坊器形:由口、腹、底三部分組成,形狀似犬似豕,昂首揚尾,體態生動自然。有三足,造型巧妙。紋飾:點狀斑紋和斜狀紋線條相間,似馬兒身上的盔甲,顯得非常精美。釉色:沒有上色,呈陶土自然的白色,顯得自然淳樸。青花釉里紅開光鏤花罐(元代)出土:1964年5月,河北保定器形:罐體器形豐滿,腹部突出,上部口小。紋飾:罐體上有鏤雕、山石,肩部呈靈芝垂云開光,青底蓮花顯得非常精美,給人以古樸淡雅的感覺。釉色:以青色、白色、紅色 為主,青花和釉里紅兩種釉色同印形成“青花夾紫“,以青色為主,罐體顯得雍容華貴。陶跟瓷一樣嗎?你會分辨嗎?陶器瓷器快樂分類陶器的發展仰韶文化是彩陶文化中的一部份,它是中國新石器時代中、后期的產物。它的出現早在距今約8000年左右,遺留的彩陶遺址有多處。主要有:半坡型、廟底溝型,以及它們的支系馬家窯、半山和馬廠彩陶等。商周時期是從陶器過渡到瓷器的漸進階段,也是原始青瓷的發生發展階段。當時有一部分陶器用高嶺土做胎子的原料,這一方面提高了燒成溫度,使胎質堅致,不滲水;另一方面也使胎子的顏色由深變淺,提高了潔自度。器表施一層用草木灰和瓷石配合而成的高溫釉,經過1200℃以上高溫燒制后,胎釉結合在一起,使器物具備了瓷器的條件。但當時制作工藝水平低下,胎中還是有一定量的鐵成分,在略低的溫度中燒結,顏色較深,透光性較差。因工藝不穩定,鐵含量和燒成氣氛不能自如控制,釉色也不好掌握,所以具有一定的原始性。陶瓷的發展中國民間陶瓷上的花紋圖案樣來源于中華民族的歷代文化,也代表著中國古老的傳統文化藝術。其構成有儒家的、佛教的和道教的,以及一些世俗的東西,都融合在一起。任何一個民族的藝術都是由它獨特的心理與審美因素來決定的。中國民間陶瓷的裝飾紋樣是民間制瓷藝人經過幾百年傳承、創造的產物,是我們傳統文化的結晶。二龍戲珠圖為兩條云龍一顆火珠。 《通雅》中有“龍珠在頜”的說法。龍珠被認為是一種寶珠,可避水火。有二龍戲珠,也有群龍戲珠和云龍捧壽,都是表示吉祥安泰和祝頌平安與長壽之意。五彩花鳥紋瓶(局部)陶瓷的發明標志著人類社會從原始的守獵、野蠻狀態走向文明和定居的生活;陶瓷的發展史,是人類進化的文明史,它影響著整個人類科學、文化藝術的進程。課后練習:1.陶瓷工藝設計制作過程有哪些?2.就自己對陶瓷知識、陶瓷藝術的了 解、欣賞寫出感受。3.在造型、色彩、和圖形這些方面進 行簡單的陶塑練習。感謝您的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