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9張PPT)兩千多年前,中國本來叫“周”。到了春秋時期,“周”分裂成了很多小國。隨后部分小國慢慢被周圍強大的小國打敗并且統一。到了戰國時期,只剩七個比較大的小國。戰國時期這七個諸侯國中,最強大的是秦國,秦國當時的大王叫做秦始皇。他逐一打敗了其他六個國家,讓我們的中國重新統一,變成一個強大的國家。秦始皇統一了六國之后,要求各個國家按要求向他上貢禮物。禮物很快送來了,可是秦始皇卻發現,每個國家送來的禮物數量卻不一樣。比如他要求送來十尺布料,有的國家送來的布比王宮的走廊還長,有的國家送來的布還沒一條胳膊長。秦始皇很生氣,他覺得這些國家是在挑釁他。可是,宰相卻對秦始皇說:“這些國家并沒有違背大王的意思,只是每個國家的長度單位不一樣。有的國家,一尺等于十拃,有的國家一尺等于一拃,所以大家送來的布料都不一樣長。”趙國的一尺:齊國的一尺:原來,那時候的中國分裂得太久了,每個諸侯國都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不僅測量的單位不一樣,使用的錢幣不一樣,就連文字都不一樣。據說,“寶劍”的“劍”字就有十八種不同的寫法。秦始皇聽了,立刻下定決心,不僅要統一每個國家,還要統一度量衡、貨幣和文字,讓整個中國真正變成一個整體。其中,度量衡就是測量的單位。有了統一的長度單位,就再也不會有人搞錯布料的長度。思考:“拃”能不能作為統一的長度單位?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發現,拃量對于我們個人來說,非常方便,但是并不適合交流和交換數據。因為人體結構長短有差別,測量出來的結果會相差很多,就需要統一長度的單位了。我們可以選擇一個固定的物體作為長度的單位。下面哪些物體可以當作“測量單位”呢?★測量書本的長度★起點終點注意1.貼邊豎直擺放。2.首尾相連。★測量書本的長度★讀數:八枚多一點九枚少一點記作:8+★測量書本的長度★★做好記錄★8+★做一做★1.確定當作單位的物體。2.確定起點、終點,測量時首尾相連。3.讀數、檢查、記錄。★分享研討★探究1:一張桌子長18枚回形針,另一張桌子長7塊橡皮,這兩張桌子誰長?誰短?★分享研討★探究2:同一個物體,用不同的物體測量,結果一樣嗎?原因為什么?★分享研討★探究3:你覺得用手測量和用物體測量,哪一個會更加準確?★小發現★1.同一個物體,測量結果不同,可能是測量過程有誤差,也可能是用了不同的測量單位。2.用物體測量比用手更加準確。3.用物體測量也并不是絕對準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