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皿字底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了解觀察偏旁部首的形態特征, 并掌握其正確的書寫方法,嘗試書寫及其范字。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認真觀察、注重比較,分析結構, 養成良好書寫習慣。 3.情感目標:感受書法的博大精深,提升學生的書法興趣已經審美能力。教學重點 掌握皿字底的寫法教學難點 分析結構,臨寫范字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 教材 筆墨紙硯 學生準備:書寫工具教學過程 課程導入: 同學們好 很高興和同學們一起走進今天的書法課堂。 我們中國的書法藝術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歷史長河中涌現出了許許多多的書法大家,還有名家碑帖。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全新的偏旁部首,皿字底! 接下來我們就來一起欣賞一下吧: 它的歷史演變,播放課件。 開動小腦筋,觀察分析: 觀察皿字底的形態以及占位, 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皿字底的寫法, 觀察不同字中的所學偏旁部首的寫法。 皿字底的長橫左輕右重,左低右高。 在皿字底中,中間兩豎較為活潑,在形態上往往會變成兩點。 橫折堅實而安定,起筆處與左豎稍有分離,使內部有可以喘息的空間。 皿字底是一個承重的偏旁,一般字的上半部正好壓在由豎和橫折構成的框架上。 示范書寫 重點難點分析 皿字底的長橫左輕右重,左低右高。 在皿字底中,中間兩豎較為活潑,在形態上往往會變成兩點。 橫折堅實而安定,起筆處與左豎稍有分離, 使內部有可以喘息的空間。 皿字底是一個承重的偏旁, 一般字的上半部正好壓在由豎和橫折構成的框架上。 再次分析鞏固,它的書寫要點,并示范例字。 學生觀察并臨寫。 分析不足改正。 讀帖:先觀察碑帖中的范字, 再觀察范字在格中的占格位置,嘗試臨寫。 (并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展示:鼓勵優點,找不足,師示范生再臨寫 書法園地 寫經 抄寫經文,簡稱“寫經”, 是我國古代宗教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 唐代寫經尤為發達,既有官方書手書寫的標準寫經, 也有民間抄寫的大量經文。 寫經書法雖然受到文人書法的影響, 但是因為傳授與流傳方式的獨特性又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體系。 《靈飛經》(墨跡本局部圖見封二)是唐代著名的寫經作品, 筆勢圓潤清勁,結構嚴謹平正,是初學小楷的重要范本。 6.課后小結 皿字底的發展歷程 皿字底的形態以及占位 皿字底的書寫要點 書法小故事課后作業 觀察皿字底的占位,書寫及其范字。 鞏固練習,并嘗試用所學偏旁部首寫一副作品。板書設計 皿字底 皿字底書寫要點 皿字底范字書寫教學反思 學生觀察不到位,漢字結構需要進一步鞏固。 注意分析漢字的比例與疏密,穿插與避讓, 寫好字不僅是動筆,還要用心,仔細觀察其結構與形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