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高考化學三輪沖刺 題型突破 第5題(A) 實驗基本操作及操作—現象—結論的判斷 教案(學生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高考化學三輪沖刺 題型突破 第5題(A) 實驗基本操作及操作—現象—結論的判斷 教案(學生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5題(A) 實驗基本操作及操作—現象—結論的判斷
復習建議:1課時(題型突破+習題共1課時;以訓練為主)
考向1 儀器的使用與基本操作判斷
1.(2023·武漢襄陽荊門宜昌四地六校聯盟高三起點聯考6)下列實驗方案正確且能達到相應實驗預期目的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操作
A 分離碘酒中的碘和酒精
B 蒸發氯化鐵溶液得到氯化鐵晶體
C 用自來水制取少量蒸餾水
D 研究二氧化錳與三價鐵鹽對雙氧水分解速率的影響
2.下列實驗操作不當的是(  )
A.用稀硫酸和鋅粒制取H2時,加幾滴CuSO4溶液以加快反應速率
B.用標準HCl溶液滴定NaHCO3溶液來測定其濃度,選擇酚酞為指示劑
C.用鉑絲蘸取某堿金屬的鹽溶液灼燒,火焰呈黃色,證明其中含有Na+
D.常壓蒸餾時,加入液體的體積不超過圓底燒瓶容積的三分之二
3.化學實驗操作是進行科學實驗的基礎。下列操作符合規范的是(  )
A.堿式滴定管排氣泡 B.溶液加熱 C.試劑存放 D.溶液滴加
4.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用瓷坩堝高溫熔融Na2CO3固體
B.用稀硫酸洗滌并灼燒鉑絲后,再進行焰色反應
C.用過濾的方法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淀粉膠體
D.常壓蒸餾時,加入液體的體積不超過蒸餾燒瓶容積的三分之二
1.基本儀器使用與安全
(1)蒸發皿不能用來加熱固體。
(2)NaOH具有吸水性和腐蝕性不能直接放在濾紙上。
(3)容量瓶在使用之前不需烘干。
2.藥品的保存
(1)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易與 NaOH 溶液反應生成具有黏性的硅酸鈉,所以不可用磨口玻璃瓶保存 NaOH 溶液。
(2)氫氟酸能和二氧化硅反應生成四氟化硅和水,所以不能保存在玻璃瓶中,應該保存在塑料瓶中。
3.pH試紙的使用
(1)氯氣可與水反應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強氧化性,可漂白試紙,不可用pH試紙測氯水的pH。
(2)廣泛pH試紙只能精確到整數。
4.分離與提純
(1)萃取分液過程中放出液體時,需要打開玻璃塞,保證與外界連通,確保液體順利流出。
(2)做蒸餾實驗時,在蒸餾燒瓶中應加入沸石,以防暴沸。如果在沸騰前發現忘記加沸石,應立即停止加熱,冷卻后補加。
考向2 化學實驗裝置分析及評判
1.下列圖示的實驗操作中,錯誤的是(  )
A.裝置甲定容后搖勻 B.裝置乙干燥氯氣 C.裝置丙制備氨氣 D.裝置丁過濾
2.某興趣小組為制備1-氯-2-甲基丙烷(沸點69 ℃),將2-甲基-1-丙醇和POCl3溶于CH2Cl2中,加熱回流(伴有HCl氣體產生)。反應完全后倒入冰水中分解殘余的POCl3,分液收集CH2Cl2層,無水MgSO4干燥,過濾、蒸餾后得到目標產物。上述過程中涉及的裝置或操作錯誤的是(夾持及加熱裝置略)(  )
A . B. C. D.
3.關于下列實驗,實驗現象或結論錯誤的是(  )
(1) (2)
(3) (4)
A .(1)可以準確測量堿式碳酸鎂分解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量
B .(2)若a、b中均有顏色變化,則X只能為單質氣體
C .(3)比較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穩定性
D .(4)該裝置利用正壓制備氫氧化亞鐵
4.(2023·山東省實驗中學第四次診斷9)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下列實驗,能得出相應實驗結論的是(  )
選項 試劑a 試劑b 試劑c 實驗結論 裝置
A 濃硝酸 銅片 KI 淀粉溶液 NO2具有氧化性
B 亞硫酸 NaHCO3 Na2SiO3溶液 非金屬性:S>C>Si
C 稀硫酸 Na2CO3 飽和Na2CO3溶液 溶解度:Na2CO3>NaHCO3
D 濃鹽酸 KMnO4 品紅溶液 Cl2具有漂白性
1.基本操作類裝置分析
裝置 裝置的分析及評判方向
(1)使用的第一步是游碼歸零 (2)讀數時,精確到0.1 g (3)左物右碼 (4)NaOH在小燒杯中稱量
(1)焰色反應為物理變化 (2)金屬絲在使用前要用稀鹽酸將其表面的氧化物洗凈,然后在火焰上灼燒至無色 (3)蘸取待測物的金屬絲本身在火焰上灼燒時應無顏色 (4)觀察鉀的焰色時,要透過藍色的鈷玻璃片 (5)如果火焰為黃色,該物質一定含鈉元素,可能含鉀元素
(1)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溶質 (2)玻璃棒要靠在刻度線以下
(1)可直接加熱 (2)用于固體物質的加熱,如結晶水合物失去結晶水,固體熔化等 (3)與二氧化硅反應的物質不能在瓷坩堝中加熱,如NaOH、Na2CO3等
(1)使用的第一步是查漏 (2)使用前要潤洗 (3)讀數時,精確到0.01 mL (4)堿液不能使用酸式滴定管,氧化性物質不能使用堿式滴定管
2.物質分離提純類裝置分析
裝置 裝置的分析評判方向
(1)是否用玻璃棒引流 (2)漏斗末端是否緊靠燒杯內壁 (3)玻璃棒末端是否緊靠三層濾紙
(1)分液漏斗末端是否緊靠燒杯內壁 (2)分離的混合物是否符合分液原理 (3)分液漏斗的上層液體是否從上口倒出,下層液體是否從下口放出
(1)溫度計水銀球的位置是否位于支管口處 (2)水流方向是否為自下而上 (3)是否使用碎瓷片 (4)是否使用石棉網
考向3 實驗操作、現象與結論一致性判斷
1.下列實驗能達到目的的是(  )
實驗目的 實驗方法或操作
A 測定中和反應的反應熱 酸堿中和滴定的同時,用溫度傳感器采集錐形瓶內溶液的溫度
B 探究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量取同體積不同濃度的NaClO溶液,分別加入等體積等濃度的Na2SO3溶液,對比現象
C 判斷反應后Ba2+是否沉淀完全 將Na2CO3溶液與BaCl2溶液混合,反應后靜置,向上層清液中再加1滴Na2CO3溶液
D 檢驗淀粉是否發生了水解 向淀粉水解液中加入碘水
2.下列實驗操作、現象和結論均正確的是(  )
選項 實驗操作 現象 結論
A 向濃度均為0.1 mol·L-1的Na2CO3和Na2S混合溶液中滴入少量AgNO3溶液 產生黑色沉淀(Ag2S) Ksp(Ag2S)>Ksp(Ag2CO3)
B 將少量硼酸溶液滴入碳酸鈉溶液中 無氣泡 酸性:H2CO3>H3BO3
C 將Fe(NO3)2樣品溶于稀硫酸后,滴加KSCN溶液 溶液變成紅色 Fe(NO3)2樣品中一定含有Fe3+
D 向某溶液中加入足量氯化鈣溶液后,再加入稀鹽酸 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并放出無色無味的氣體 原溶液中一定含CO
3.[2023·湖北省八市聯考(3月)11]由下列實驗操作和現象得出的結論錯誤的是(  )
選項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結論
A 氯乙烷加入NaOH溶液加熱,冷卻后加入AgNO3溶液 產生沉淀 證明氯乙烷已經水解
B 白鐵皮(鍍鋅鐵)出現刮痕后浸泡在飽和食鹽水中,一段時間后滴加幾滴K3[Fe(CN)6]溶液 無明顯現象 鋅對鐵依然具有保護作用
C 向氯化鈉粉末中加入適量酒精充分震蕩形成無色透明液體,用紅色激光筆照射 出現一條光亮的通路 形成的分散系是膠體
D 向某鈉鹽溶液中加入鹽酸,將產生的氣體通入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中 有白色沉淀產生 反應生成的氣體可能是SO2
4.(2023·重慶市重點中學下學期開學考試8)下列實驗中,對應的現象以及結論都正確且兩者具有因果關系的是(  )
實驗 現象 結論
A 將過量鐵粉加入硝酸中充分反應后滴加KSCN溶液 有氣體生成,溶液呈紅色 稀硝酸將Fe氧化為Fe3+
B 將銅粉加入1.0 mol·L-1的Fe2(SO4)3溶液中 溶液變藍,有黑色固體出現 金屬Fe比Cu活潑
C 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 產生白色膠狀物質 非金屬性:C>Si
D 用鉑絲蘸取少量某溶液進行焰色反應 火焰呈黃色 證明該溶液一定為鈉鹽溶液
操作、現象與結論一致性判斷表格類實驗題解題程序
1.明確題干要求,確定判斷類別
首先判斷題干要求的一致性關系,確定屬于“因果關系型”、“結論與操作相關型”、“方法原理應用型”等的哪一類型。
2.認真閱讀表格要素,細研表格各欄目信息
(1)判斷原理與現象或結論解釋的關系。
(2)判斷“目的—儀器—試劑”的合理性。
(3)判斷“儀器(或用品)”與“實驗”的對應性。
(4)判斷“分離、提純方法”與“原理”的合理性等。
3.逐項判斷,不遺漏任何信息
抓住操作、現象、數據等關鍵點,充分利用排除法、特例法等解題技巧,迅速作答。
1.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配制1 mol·L-1 NaOH溶液:稱取4 g NaOH固體放入100 mL容量瓶中溶解并定容
B.排除堿式滴定管尖嘴的氣泡:擠壓橡膠管內的玻璃球,使液體快速流下沖出氣泡
C.萃?。喊逊忠郝┒返罐D過來振蕩,振蕩后打開活塞,使漏斗內氣體放出
D.蒸發海水提取粗鹽:用玻璃棒不停攪拌蒸發皿中的海水,完全蒸干后停止加熱
2.下列圖示的實驗操作中,錯誤的是(  )
A.裝置甲定容后搖勻 B.裝置乙干燥氯氣 C.裝置丙制備氨氣 D.裝置丁過濾
3.定量實驗是學習化學的重要途徑。下列所示裝置或操作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⑴ ⑵ ⑶ ⑷
A.裝置(1)測定未知Na2C2O4溶液的濃度 B.裝置(2)測定硫酸銅晶體中結晶水的含量
C.裝置(3)配制010 mol·L-1 NaOH溶液 D.裝置(4)中和熱的測定
4.(2023·哈爾濱第三中學第一次模擬8)下列實驗操作、現象與結論不相匹配的是(  )
選項 實驗操作 現象 結論
A 向沸水中滴入幾滴FeCl3飽和溶液,繼續煮沸,并用激光筆照射 溶液變紅褐色,出現丁達爾效應 產生了 Fe(OH)3膠體
B 向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KI溶液,再滴加幾滴淀粉溶液 溶液變藍 氧化性:Fe3+>I2
C 向NaOH溶液中滴加足量的AlCl3溶液 無白色沉淀生成 氫氧化鋁可以溶解于強堿水溶液
D 向含有酚酞的Na2SiO3溶液中,逐滴加入HCl溶液 溶液紅色逐漸變淺,溶液變成膠狀 生成硅酸凝膠
5.[2023·東北三省三校第一次聯考)(3月)11]根據實驗操作和現象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A 向4 mL 0.01 mol/L酸性KMnO4溶液中加入2 mL 0.1 mol/L H2C2O4溶液 產生氣泡的速率先增大后減小 該反應一定為放熱反應
B 向0.1 mol/L AgNO3溶液中加入足量等濃度NaCl溶液,再加入少量等濃度KI溶液 溶液中先出現白色沉淀,之后白色沉淀變為黃色 Ksp(AgCl)>Ksp(AgI)
C 將H2S通入CuSO4溶液中 有黑色固體生成 酸性:H2S<H2SO4
D 將乙醇與濃硫酸混合加熱至170 ℃,產生的氣體通入酸性KMnO4溶液 KMnO4溶液紫色褪去 該反應生成了乙烯
6.(2023·新鄉市高三第二次模擬11)實驗探究是化學發展的必要路徑。下列實驗中,為達到實驗目的所用的實驗操作和原理解釋都正確的是(  )
實驗目的 實驗操作 原理解釋
A 用MgCl2·6H2O制備MgCl2固體 灼燒 在坩堝中,MgCl2·6H2O受熱分解為MgCl2
B 驗證微藍色透明的硫的酒精溶液屬于膠體 激光筆照射 硫的酒精溶液中分散質粒子的直徑在1~100 nm之間
C 除去氯化銨溶液中的氯化鐵 加NaOH溶液調節pH 用NaOH溶液調節至適當的pH,促進鐵離子水解為Fe(OH)3沉淀
D 比較HSCN與HClO的酸性強弱 測pH 用廣泛pH試紙測定相同濃度的HSCN與HClO溶液的pH,pH越大酸性越弱
7.下列與實驗相關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用坩堝灼燒Fe(OH)3制得Fe2O3
B.用飽和Na2CO3溶液除去CO2中的少量SO2
C.用堿式滴定管裝KMnO4溶液
D.用堿石灰除去氯氣中的少量HCl氣體
8.(2023·天津和平區高三一模8)下列有關儀器使用方法或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洗凈的錐形瓶和容量瓶用前必須干燥處理
B.酸式滴定管裝標準溶液前,必須先用該溶液潤洗
C.酸堿滴定實驗中,用待滴定溶液潤洗錐形瓶以減小實驗誤差
D.配溶液時,若加水超過容量瓶刻度線,立即吸出多余液體
9.Cl2O是一種高效消毒劑,在0 ℃時1體積水能溶解100體積以上的Cl2O,與有機物接觸時爆炸。實驗室將體積比為1∶2的Cl2和N2通入HgO粉末中,發生反應:HgO+2Cl2HgCl2+Cl2O制取并收集Cl2O,裝置如圖所示(部分夾持儀器已省略)。已知:Cl2O的熔點為-116 ℃,沸點為3.8 ℃;Cl2的沸點為-34.6 ℃;NH3的熔點為-77.8 ℃,沸點為-33.5 ℃。下列有關該實驗的說法錯誤的是(  )
A.組裝裝置時,儀器、導管間不能用橡膠管與橡膠塞連接
B.濃鹽酸與足量的KMnO4反應,若參加反應的HCl為8 mol,則反應中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為5 mol
C.裝置D的作用只是干燥氣體,試劑為濃硫酸;裝置G的作用只是尾氣回收,試劑為堿石灰
D.裝置F中液氨的作用是冷凝,便于收集產品Cl2O并使其與Cl2分離
10.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用稀硫酸和鋅粒制取H2時,為了加快反應速率,取用的鋅粒純度越高越好
B.用標準HCl溶液滴定NaHCO3溶液來測定其濃度,選擇甲基橙為指示劑
C.用鉑絲醮取某堿金屬的鹽溶液灼燒,火焰呈黃色,證明其中含有Na+而不含K+
D.常壓蒸餾時,加入液體的體積不超過圓底燒瓶容積的四分之三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5題(A) 實驗基本操作及操作—現象—結論的判斷
復習建議:1課時(題型突破+習題共1課時;以訓練為主)
考向1 儀器的使用與基本操作判斷
1.(2023·武漢襄陽荊門宜昌四地六校聯盟高三起點聯考6)下列實驗方案正確且能達到相應實驗預期目的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操作
A 分離碘酒中的碘和酒精
B 蒸發氯化鐵溶液得到氯化鐵晶體
C 用自來水制取少量蒸餾水
D 研究二氧化錳與三價鐵鹽對雙氧水分解速率的影響
答案 C
解析 A.碘和酒精互溶,不能選分液漏斗分離,分液漏斗分離的是互不相溶的液體,故A錯誤;B.蒸發時促進鐵離子水解,得到氫氧化鐵固體,且生成鹽酸易揮發,應在HCl氣流中蒸發得到氯化鐵晶體,故B錯誤;C.自來水中水的沸點較低,圖中蒸餾裝置可制備蒸餾水,氯離子等雜質沸點較高,留在圓底燒瓶內,故C正確;D.研究二氧化錳與三價鐵鹽對雙氧水分解速率的影響,不能選擇三氧化二鐵,三氧化二鐵屬于金屬氧化物,不屬于三價鐵鹽,故D錯誤;答案選C。
2.下列實驗操作不當的是(  )
A.用稀硫酸和鋅粒制取H2時,加幾滴CuSO4溶液以加快反應速率
B.用標準HCl溶液滴定NaHCO3溶液來測定其濃度,選擇酚酞為指示劑
C.用鉑絲蘸取某堿金屬的鹽溶液灼燒,火焰呈黃色,證明其中含有Na+
D.常壓蒸餾時,加入液體的體積不超過圓底燒瓶容積的三分之二
答案 B
解析 加幾滴CuSO4溶液后,Zn與CuSO4反應生成Cu,從而形成無數細小的原電池,加快了生成H2的速率,A項不符合題意;酚酞的變色范圍為8.23.化學實驗操作是進行科學實驗的基礎。下列操作符合規范的是(  )
A.堿式滴定管排氣泡 B.溶液加熱 C.試劑存放 D.溶液滴加
答案 A
解析 堿式滴定管排氣泡時,把橡皮管向上彎曲,用力捏擠玻璃珠使溶液從尖嘴涌出,氣泡即可隨之排出,A符合規范;用試管加熱溶液時,試管夾應夾在距離管口的處,用酒精燈外焰加熱,B不符合規范;實驗室中,有機物和無機物要分開存放,鹽酸和NaOH要分開存放,C不符合規范;用膠頭滴管滴加溶液時,膠頭滴管不能伸入試管內部,應懸空滴加,D不符合規范。
4.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用瓷坩堝高溫熔融Na2CO3固體
B.用稀硫酸洗滌并灼燒鉑絲后,再進行焰色反應
C.用過濾的方法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淀粉膠體
D.常壓蒸餾時,加入液體的體積不超過蒸餾燒瓶容積的三分之二
答案 D
解析 A.高溫條件下,二氧化硅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硅酸鈉和二氧化碳,不能用瓷坩堝高溫熔融Na2CO3固體,故A錯誤;B.用稀鹽酸洗滌并在酒精燈火焰上灼燒至無色,再進行焰色反應,故B錯誤;C.膠體粒子和溶液中的溶質都能透過濾紙,不能用過濾的方法除Na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淀粉膠體,故C錯誤;D.常壓蒸餾時,加入液體的體積不超過蒸餾燒瓶容積的三分之二,防止液體沸騰后噴出,故D正確。
1.基本儀器使用與安全
(1)蒸發皿不能用來加熱固體。
(2)NaOH具有吸水性和腐蝕性不能直接放在濾紙上。
(3)容量瓶在使用之前不需烘干。
2.藥品的保存
(1)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易與 NaOH 溶液反應生成具有黏性的硅酸鈉,所以不可用磨口玻璃瓶保存 NaOH 溶液。
(2)氫氟酸能和二氧化硅反應生成四氟化硅和水,所以不能保存在玻璃瓶中,應該保存在塑料瓶中。
3.pH試紙的使用
(1)氯氣可與水反應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強氧化性,可漂白試紙,不可用pH試紙測氯水的pH。
(2)廣泛pH試紙只能精確到整數。
4.分離與提純
(1)萃取分液過程中放出液體時,需要打開玻璃塞,保證與外界連通,確保液體順利流出。
(2)做蒸餾實驗時,在蒸餾燒瓶中應加入沸石,以防暴沸。如果在沸騰前發現忘記加沸石,應立即停止加熱,冷卻后補加。
考向2 化學實驗裝置分析及評判
1.下列圖示的實驗操作中,錯誤的是(  )
A.裝置甲定容后搖勻 B.裝置乙干燥氯氣 C.裝置丙制備氨氣 D.裝置丁過濾
答案 D
解析 A.為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制,操作正確,選項A正確;B.為氣體的干燥,干燥劑的選擇及氣體流向均正確,選項B正確;C.是教材實驗即氨氣的制備裝置,裝置正確,選項C正確;D.是過濾,過濾時需滿足“一貼二低三靠”,圖中漏斗下端沒有緊靠燒杯內壁,選項D錯誤。
2.某興趣小組為制備1-氯-2-甲基丙烷(沸點69 ℃),將2-甲基-1-丙醇和POCl3溶于CH2Cl2中,加熱回流(伴有HCl氣體產生)。反應完全后倒入冰水中分解殘余的POCl3,分液收集CH2Cl2層,無水MgSO4干燥,過濾、蒸餾后得到目標產物。上述過程中涉及的裝置或操作錯誤的是(夾持及加熱裝置略)(  )
A . B. C. D.
答案 B
解析 將2-甲基-1-丙醇和POCl3溶于盛在三口燒瓶中的CH2Cl2中,攪拌、加熱回流(反應裝置中的球形冷凝管用于回流),制備產物,A項正確;產生的HCl可用NaOH溶液吸收,但要防止倒吸,導氣管不能直接插入NaOH溶液中,B項錯誤;分液收集CH2Cl2層需用到分液漏斗,振搖時需將分液漏斗倒轉過來,C項正確;蒸餾時需要用溫度計控制溫度,冷凝水從下口進、上口出,D項正確。
3.關于下列實驗,實驗現象或結論錯誤的是(  )
(1) (2)
(3) (4)
A .(1)可以準確測量堿式碳酸鎂分解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量
B .(2)若a、b中均有顏色變化,則X只能為單質氣體
C .(3)比較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穩定性
D .(4)該裝置利用正壓制備氫氧化亞鐵
答案 B
解析 A.濃硫酸可以吸收堿式碳酸鎂分解生成的水,堿石灰可以吸收堿式碳酸鎂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A正確;B.X氣體可以是氨氣也可以是氫氣,還原氧化銅,黑色變紅色,無水硫酸銅由白色變藍色,B錯誤;C.若A中澄清石灰水不變渾濁,B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可證明NaHCO3不穩定,易分解,Na2CO3穩定不易分解,C正確;D.鐵粉與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生成正壓,A中的液體進入B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亞鐵,D正確。
4.(2023·山東省實驗中學第四次診斷9)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下列實驗,能得出相應實驗結論的是(  )
選項 試劑a 試劑b 試劑c 實驗結論 裝置
A 濃硝酸 銅片 KI 淀粉溶液 NO2具有氧化性
B 亞硫酸 NaHCO3 Na2SiO3溶液 非金屬性:S>C>Si
C 稀硫酸 Na2CO3 飽和Na2CO3溶液 溶解度:Na2CO3>NaHCO3
D 濃鹽酸 KMnO4 品紅溶液 Cl2具有漂白性
答案 C
解析 A.Cu與濃硝酸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產生NO2氣體,NO2氣體通過導氣管進入c中,與溶液中的水反應產生HNO3,HNO3具有強氧化性,會將KI氧化產生I2,I2與淀粉溶液變為藍色,因此不能證明NO2具有氧化性,A錯誤;B.將亞硫酸滴入Na2HCO3溶液中,發生復分解反應產生CO2,將產生的氣體通入Na2SiO3溶液中,會發生反應: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由于亞硫酸具有揮發性,揮發的H2SO3也會與Na2SiO3反應產生硅酸沉淀,因此只能證明酸性:H2SO3>H2CO3,由于H2SO3不是S元素的最高價含氧酸,因此不能證明元素的非金屬性S>C>Si,B錯誤;C.將稀硫酸加入到Na2CO3溶液中發生反應:H2SO4+Na2CO3===Na2SO4+CO2↑+H2O,將產生的CO2氣體通入到飽和Na2CO3溶液中,發生反應:Na2CO3+CO2+H2O===2NaHCO3↓,可以證明物質的溶解度:Na2CO3>NaHCO3,C正確;D.濃鹽酸與酸性KMnO4溶液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產生Cl2,將反應產生的Cl2通入到品紅溶液中,看到品紅溶液褪色,這是由于Cl2與水反應產生HClO具有強氧化性,會將品紅溶液氧化變為無色,因此不能證明是Cl2具有漂白性,D錯誤;故合理選項是C。
1.基本操作類裝置分析
裝置 裝置的分析及評判方向
(1)使用的第一步是游碼歸零 (2)讀數時,精確到0.1 g (3)左物右碼 (4)NaOH在小燒杯中稱量
(1)焰色反應為物理變化 (2)金屬絲在使用前要用稀鹽酸將其表面的氧化物洗凈,然后在火焰上灼燒至無色 (3)蘸取待測物的金屬絲本身在火焰上灼燒時應無顏色 (4)觀察鉀的焰色時,要透過藍色的鈷玻璃片 (5)如果火焰為黃色,該物質一定含鈉元素,可能含鉀元素
(1)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溶質 (2)玻璃棒要靠在刻度線以下
(1)可直接加熱 (2)用于固體物質的加熱,如結晶水合物失去結晶水,固體熔化等 (3)與二氧化硅反應的物質不能在瓷坩堝中加熱,如NaOH、Na2CO3等
(1)使用的第一步是查漏 (2)使用前要潤洗 (3)讀數時,精確到0.01 mL (4)堿液不能使用酸式滴定管,氧化性物質不能使用堿式滴定管
2.物質分離提純類裝置分析
裝置 裝置的分析評判方向
(1)是否用玻璃棒引流 (2)漏斗末端是否緊靠燒杯內壁 (3)玻璃棒末端是否緊靠三層濾紙
(1)分液漏斗末端是否緊靠燒杯內壁 (2)分離的混合物是否符合分液原理 (3)分液漏斗的上層液體是否從上口倒出,下層液體是否從下口放出
(1)溫度計水銀球的位置是否位于支管口處 (2)水流方向是否為自下而上 (3)是否使用碎瓷片 (4)是否使用石棉網
考向3 實驗操作、現象與結論一致性判斷
1.下列實驗能達到目的的是(  )
實驗目的 實驗方法或操作
A 測定中和反應的反應熱 酸堿中和滴定的同時,用溫度傳感器采集錐形瓶內溶液的溫度
B 探究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量取同體積不同濃度的NaClO溶液,分別加入等體積等濃度的Na2SO3溶液,對比現象
C 判斷反應后Ba2+是否沉淀完全 將Na2CO3溶液與BaCl2溶液混合,反應后靜置,向上層清液中再加1滴Na2CO3溶液
D 檢驗淀粉是否發生了水解 向淀粉水解液中加入碘水
答案 C
解析 A.酸堿中和滴定操作中沒有很好的保溫措施,熱量損失較多,不能用于測定中和反應的反應熱,錯誤;B.NaClO和Na2SO3反應無明顯現象,無法根據現象進行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影響的探究,錯誤;C.將Na2CO3溶液與BaCl2溶液混合,反應后靜置,向上層清液中滴加1滴Na2CO3溶液,若有渾濁產生,則說明Ba2+沒有沉淀完全,反之,則沉淀完全,正確;D.檢驗淀粉是否發生了水解,應檢驗是否有淀粉的水解產物(葡萄糖)存在,可選用銀氨溶液或新制氫氧化銅,碘水是用來檢驗淀粉的試劑,用于檢驗淀粉是否完全水解,錯誤。
2.下列實驗操作、現象和結論均正確的是(  )
選項 實驗操作 現象 結論
A 向濃度均為0.1 mol·L-1的Na2CO3和Na2S混合溶液中滴入少量AgNO3溶液 產生黑色沉淀(Ag2S) Ksp(Ag2S)>Ksp(Ag2CO3)
B 將少量硼酸溶液滴入碳酸鈉溶液中 無氣泡 酸性:H2CO3>H3BO3
C 將Fe(NO3)2樣品溶于稀硫酸后,滴加KSCN溶液 溶液變成紅色 Fe(NO3)2樣品中一定含有Fe3+
D 向某溶液中加入足量氯化鈣溶液后,再加入稀鹽酸 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并放出無色無味的氣體 原溶液中一定含CO
答案 D
解析 A.結論應為Ksp(Ag2CO3)>Ksp(Ag2S),故A錯誤;B.將少量硼酸溶液滴入碳酸鈉溶液中,可能生成碳酸氫鈉,不放出氣體,無法比較H2CO3和H3BO3的酸性強弱,應該加入過量的硼酸,故B錯誤;C.Fe2+在酸性環境中會被NO氧化成Fe3+,Fe(NO3)2樣品中不一定含有Fe3+,故C錯誤;D.向某溶液中加入足量氯化鈣溶液后,再加入稀鹽酸,先生成白色沉淀為CaCO3,后沉淀溶解并放出無色無味的氣體CO2,故D正確。
3.[2023·湖北省八市聯考(3月)11]由下列實驗操作和現象得出的結論錯誤的是(  )
選項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結論
A 氯乙烷加入NaOH溶液加熱,冷卻后加入AgNO3溶液 產生沉淀 證明氯乙烷已經水解
B 白鐵皮(鍍鋅鐵)出現刮痕后浸泡在飽和食鹽水中,一段時間后滴加幾滴K3[Fe(CN)6]溶液 無明顯現象 鋅對鐵依然具有保護作用
C 向氯化鈉粉末中加入適量酒精充分震蕩形成無色透明液體,用紅色激光筆照射 出現一條光亮的通路 形成的分散系是膠體
D 向某鈉鹽溶液中加入鹽酸,將產生的氣體通入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中 有白色沉淀產生 反應生成的氣體可能是SO2
答案 A
解析 A.氯乙烷與NaOH溶液反應后的溶液呈堿性,應先加稀硝酸中和過量的堿,再加入硝酸銀,若產生白色沉淀,證明氯乙烷已水解,A項錯誤;B.將出現刮痕的白鐵皮放入食鹽水中形成原電池,鋅作負極,鐵作正極,此為犧牲陽極的陰極保護法,鐵未溶解,一段時間后加入鐵氰化鉀無明顯現象,B項正確;C.用光束照射無色透明的氯化鈉與酒精形成的液體產生丁達爾效應,說明該分散系為膠體,C項正確;D.鈉鹽可能為亞硫酸鈉,二氧化硫可被硝酸氧化,生成硫酸根離子,與鋇離子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為硫酸鋇,D項正確;答案選A。
4.(2023·重慶市重點中學下學期開學考試8)下列實驗中,對應的現象以及結論都正確且兩者具有因果關系的是(  )
實驗 現象 結論
A 將過量鐵粉加入硝酸中充分反應后滴加KSCN溶液 有氣體生成,溶液呈紅色 稀硝酸將Fe氧化為Fe3+
B 將銅粉加入1.0 mol·L-1的Fe2(SO4)3溶液中 溶液變藍,有黑色固體出現 金屬Fe比Cu活潑
C 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 產生白色膠狀物質 非金屬性:C>Si
D 用鉑絲蘸取少量某溶液進行焰色反應 火焰呈黃色 證明該溶液一定為鈉鹽溶液
答案 C
解析 A.過量鐵粉與稀硝酸反應生成硝酸亞鐵、一氧化氮和水,向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加硫氰化鉀溶液,溶液不會變紅色,故A錯誤;B.銅粉與硫酸鐵溶液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硫酸銅,不會有黑色固體出現,故B錯誤;C.非金屬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酸性越強,碳元素的非金屬性強于硅元素,碳酸的酸性強于硅酸,則硅酸鈉溶液與過量二氧化碳反應能生成硅酸沉淀和碳酸氫鈉,故C正確;D.用鉑絲蘸取少量某溶液進行焰色反應,火焰呈黃色證明該溶液一定含有鈉離子,可能為鈉鹽溶液,也可能為氫氧化鈉溶液,故D錯誤;故選C。
操作、現象與結論一致性判斷表格類實驗題解題程序
1.明確題干要求,確定判斷類別
首先判斷題干要求的一致性關系,確定屬于“因果關系型”、“結論與操作相關型”、“方法原理應用型”等的哪一類型。
2.認真閱讀表格要素,細研表格各欄目信息
(1)判斷原理與現象或結論解釋的關系。
(2)判斷“目的—儀器—試劑”的合理性。
(3)判斷“儀器(或用品)”與“實驗”的對應性。
(4)判斷“分離、提純方法”與“原理”的合理性等。
3.逐項判斷,不遺漏任何信息
抓住操作、現象、數據等關鍵點,充分利用排除法、特例法等解題技巧,迅速作答。
1.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配制1 mol·L-1 NaOH溶液:稱取4 g NaOH固體放入100 mL容量瓶中溶解并定容
B.排除堿式滴定管尖嘴的氣泡:擠壓橡膠管內的玻璃球,使液體快速流下沖出氣泡
C.萃?。喊逊忠郝┒返罐D過來振蕩,振蕩后打開活塞,使漏斗內氣體放出
D.蒸發海水提取粗鹽:用玻璃棒不停攪拌蒸發皿中的海水,完全蒸干后停止加熱
答案 C
解析 A.配制1 mol·L-1 NaOH溶液時,不能直接用容量瓶溶解NaOH固體,A不正確;B.排除堿式滴定管尖嘴的氣泡時,尖嘴應朝上,擠壓橡膠管內的玻璃球,使液體沖出,排出氣泡,B不正確;C.萃?。喊逊忠郝┒返罐D過來振蕩,振蕩過程中漏斗內氣體壓強變大,振蕩后打開活塞,放出氣體,C正確;D.蒸發海水提取粗鹽:用玻璃棒不停攪拌蒸發皿中的海水,待有大量晶體析出時,停止加熱,利用余熱蒸干,D不正確。
2.下列圖示的實驗操作中,錯誤的是(  )
A.裝置甲定容后搖勻 B.裝置乙干燥氯氣 C.裝置丙制備氨氣 D.裝置丁過濾
答案 D
解析 A.為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制,操作正確,選項A正確;B.為氣體的干燥,干燥劑的選擇及氣體流向均正確,選項B正確;C.是教材實驗即氨氣的制備裝置,裝置正確,選項C正確;D.是過濾,過濾時需滿足“一貼二低三靠”,圖中漏斗下端沒有緊靠燒杯內壁,選項D錯誤。
3.定量實驗是學習化學的重要途徑。下列所示裝置或操作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⑴ ⑵ ⑶ ⑷
A.裝置(1)測定未知Na2C2O4溶液的濃度 B.裝置(2)測定硫酸銅晶體中結晶水的含量
C.裝置(3)配制010 mol·L-1 NaOH溶液 D.裝置(4)中和熱的測定
答案 A
解析 灼燒硫酸銅晶體應在坩堝中進行,B項錯誤;配制0.10 mol·L-1 NaOH溶液時,應將NaOH在燒杯中溶解,待溶液冷卻至室溫后再轉移到容量瓶中,C項錯誤;中和熱的測定實驗中,要使用環形玻璃攪拌器進行攪拌,使溶液混合均勻,D項錯誤。
4.(2023·哈爾濱第三中學第一次模擬8)下列實驗操作、現象與結論不相匹配的是(  )
選項 實驗操作 現象 結論
A 向沸水中滴入幾滴FeCl3飽和溶液,繼續煮沸,并用激光筆照射 溶液變紅褐色,出現丁達爾效應 產生了 Fe(OH)3膠體
B 向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KI溶液,再滴加幾滴淀粉溶液 溶液變藍 氧化性:Fe3+>I2
C 向NaOH溶液中滴加足量的AlCl3溶液 無白色沉淀生成 氫氧化鋁可以溶解于強堿水溶液
D 向含有酚酞的Na2SiO3溶液中,逐滴加入HCl溶液 溶液紅色逐漸變淺,溶液變成膠狀 生成硅酸凝膠
答案 C
解析 A.向沸水中滴入幾滴FeCl3飽和溶液,繼續煮沸,溶液變紅褐色,制得的是氫氧化鐵膠體,并用激光筆照射,出現丁達爾效應,選項A正確;B.向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KI溶液,氧化性:Fe3+>I2,氯化鐵將碘化鉀氧化生成碘單質,再滴加幾滴淀粉溶液,溶液變藍,選項B正確;C.向NaOH溶液中滴加足量的AlCl3溶液發生反應3NaOH+ AlCl3===Al(OH)3↓+3NaCl,產生白色沉淀,選項C錯誤;D.向滴有酚酞的Na2SiO3溶液中,逐滴加入HCl溶液,Na2SiO3與HCl反應生成硅酸凝膠,使得Na2SiO3的水解平衡逆向移動,溶液紅色逐漸褪去,選項D正確;答案選C。
5.[2023·東北三省三校第一次聯考)(3月)11]根據實驗操作和現象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A 向4 mL 0.01 mol/L酸性KMnO4溶液中加入2 mL 0.1 mol/L H2C2O4溶液 產生氣泡的速率先增大后減小 該反應一定為放熱反應
B 向0.1 mol/L AgNO3溶液中加入足量等濃度NaCl溶液,再加入少量等濃度KI溶液 溶液中先出現白色沉淀,之后白色沉淀變為黃色 Ksp(AgCl)>Ksp(AgI)
C 將H2S通入CuSO4溶液中 有黑色固體生成 酸性:H2S<H2SO4
D 將乙醇與濃硫酸混合加熱至170 ℃,產生的氣體通入酸性KMnO4溶液 KMnO4溶液紫色褪去 該反應生成了乙烯
答案 B
解析 A.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與草酸溶液生成二氧化碳的速率先加快是因為反應生成的錳離子做了反應的催化劑,后反應速率減慢是因為反應物濃度減小,產生二氧化碳的速率先增大后減小與反應是否為放熱反應無直接關系,故A錯誤;B.0.1 mol/L AgNO3溶液與足量等濃度NaCl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銀白色沉淀,再加入少量等濃度KI溶液,氯化銀與碘化鉀溶液反應生成溶解度更小碘化銀黃色沉淀,說明氯化銀的溶度積大于碘化銀,故B正確;C.硫化氫氣體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硫化銅黑色沉淀是因為硫化銅的溶解度小,不能與稀硫酸反應,與氫硫酸和硫酸的酸性強弱無關,故C錯誤;D.乙醇具有揮發性,揮發出的乙醇能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發生氧化反應,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無法判斷乙醇與濃硫酸混合加熱至170℃產生的氣體是否為乙烯生成,故D錯誤;故選B。
6.(2023·新鄉市高三第二次模擬11)實驗探究是化學發展的必要路徑。下列實驗中,為達到實驗目的所用的實驗操作和原理解釋都正確的是(  )
實驗目的 實驗操作 原理解釋
A 用MgCl2·6H2O制備MgCl2固體 灼燒 在坩堝中,MgCl2·6H2O受熱分解為MgCl2
B 驗證微藍色透明的硫的酒精溶液屬于膠體 激光筆照射 硫的酒精溶液中分散質粒子的直徑在1~100 nm之間
C 除去氯化銨溶液中的氯化鐵 加NaOH溶液調節pH 用NaOH溶液調節至適當的pH,促進鐵離子水解為Fe(OH)3沉淀
D 比較HSCN與HClO的酸性強弱 測pH 用廣泛pH試紙測定相同濃度的HSCN與HClO溶液的pH,pH越大酸性越弱
答案 B
解析 A.鎂離子會水解,MgCl2·6H2O脫水會給鎂離子提供水環境,生成HCl和氫氧化鎂,由于HCl是低沸點酸,灼燒會使其揮發,會得到氫氧化鎂,進一步得到氧化鎂,得不到氯化鎂,故A錯誤;B.丁達爾效應是膠體的特征效應,正是因為膠體粒子直徑在1~100nm之間,故B正確;C.氫氧化鈉不僅會和三價鐵離子反應,也會和銨根離子反應,并且引入新的鈉離子雜質,故C錯誤;D.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不能用pH試紙測量其pH,故D錯誤;故選B。
7.下列與實驗相關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用坩堝灼燒Fe(OH)3制得Fe2O3
B.用飽和Na2CO3溶液除去CO2中的少量SO2
C.用堿式滴定管裝KMnO4溶液
D.用堿石灰除去氯氣中的少量HCl氣體
答案 A
解析 灼燒Fe(OH)3固體用坩堝,可制得Fe2O3,A正確;應該用飽和NaHCO3溶液除去CO2中的少量SO2,B錯誤;KMnO4溶液有強氧化性,會腐蝕橡膠管,一般裝在酸式滴定管中,C錯誤;氯氣也能與堿石灰反應,應使用飽和食鹽水、濃硫酸(或五氧化二磷)來除去氯氣中的少量HCl,D錯誤。
8.(2023·天津和平區高三一模8)下列有關儀器使用方法或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洗凈的錐形瓶和容量瓶用前必須干燥處理
B.酸式滴定管裝標準溶液前,必須先用該溶液潤洗
C.酸堿滴定實驗中,用待滴定溶液潤洗錐形瓶以減小實驗誤差
D.配溶液時,若加水超過容量瓶刻度線,立即吸出多余液體
答案 B
解析 A.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時使用的容量瓶洗凈后不需要干燥,滴定過程中使用的錐形瓶洗凈后也不一定要干燥,A錯誤;B.酸式滴定管裝標準溶液前,必須先用該溶液潤洗,否則將導致標準液濃度偏小,消耗的體積偏大,測量結果偏大,B正確;C.酸堿滴定實驗中,錐形瓶不能用待滴定溶液潤洗,否則將使實驗結果偏大,C錯誤;D.配溶液時,若加水超過容量瓶刻度線,不能立即吸出多余液體,由于液體中已經含有溶質,故此時只能重新配制,D錯誤;故答案為B。
9.Cl2O是一種高效消毒劑,在0 ℃時1體積水能溶解100體積以上的Cl2O,與有機物接觸時爆炸。實驗室將體積比為1∶2的Cl2和N2通入HgO粉末中,發生反應:HgO+2Cl2HgCl2+Cl2O制取并收集Cl2O,裝置如圖所示(部分夾持儀器已省略)。已知:Cl2O的熔點為-116 ℃,沸點為3.8 ℃;Cl2的沸點為-34.6 ℃;NH3的熔點為-77.8 ℃,沸點為-33.5 ℃。下列有關該實驗的說法錯誤的是(  )
A.組裝裝置時,儀器、導管間不能用橡膠管與橡膠塞連接
B.濃鹽酸與足量的KMnO4反應,若參加反應的HCl為8 mol,則反應中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為5 mol
C.裝置D的作用只是干燥氣體,試劑為濃硫酸;裝置G的作用只是尾氣回收,試劑為堿石灰
D.裝置F中液氨的作用是冷凝,便于收集產品Cl2O并使其與Cl2分離
答案 C
解析 A.Cl2O與有機物接觸時爆炸,因此組裝裝置時,儀器、導管間不能用橡膠管與橡膠塞連接,故A正確;B.濃鹽酸與足量的KMnO4反應,根據2KMnO4~16HCl~5Cl2,16 mol HCl參與反應轉移10 mol電子,若參加反應的HCl為8 mol,則反應中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為5 mol,故B正確;C.裝置D試劑為濃硫酸,裝置D的作用干燥氣體,將氮氣和氯氣混合均勻,根據在0 ℃時1體積水能溶解100體積以上的Cl2O,裝置G的作用為尾氣回收和防止空氣中水蒸氣進入F,試劑為堿石灰,故C錯誤;D.根據Cl2O的熔點為-116 ℃,沸點為3.8 ℃;Cl2的沸點為-34.6 ℃;NH3的熔點為-77.8 ℃,沸點為-33.5 ℃,裝置F中液氨的作用是冷凝,便于收集產品Cl2O并使其與Cl2分離,故D正確。
10.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用稀硫酸和鋅粒制取H2時,為了加快反應速率,取用的鋅粒純度越高越好
B.用標準HCl溶液滴定NaHCO3溶液來測定其濃度,選擇甲基橙為指示劑
C.用鉑絲醮取某堿金屬的鹽溶液灼燒,火焰呈黃色,證明其中含有Na+而不含K+
D.常壓蒸餾時,加入液體的體積不超過圓底燒瓶容積的四分之三
答案 B
解析 A.不純的鋅可以形成無數細小的原電池,加快了生成H2的速率,錯誤;B.甲基橙的變化范圍為3.1<pH<4.4,用標準HCl滴定NaHCO3溶液,滴定至終點時溶液呈弱酸性,應用甲基橙作指示劑,正確;C.Na+的焰色反應為黃色,但觀察K+的焰色要隔著藍色鈷玻璃,不能確定該金屬的鹽溶液中是否含鉀離子,錯誤;D.為防止加熱時出現安全事故,蒸餾時蒸餾燒瓶中所加液體不能超過其容的,錯誤。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郸城县| 武宣县| 安仁县| 沙坪坝区| 远安县| 黄浦区| 大悟县| 甘孜县| 秦皇岛市| 富裕县| 岳普湖县| 金秀| 涞水县| 潼南县| 海原县| 永新县| 嘉峪关市| 宣化县| 满洲里市| 溆浦县| 芦山县| 波密县| 巴青县| 噶尔县| 特克斯县| 沙河市| 老河口市| 咸丰县| 图们市| 南投县| 富源县| 商水县| 孝义市| 巴青县| 东港市| 乌兰县| 鸡西市| 仪征市| 兴安盟| 建湖县| 绥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