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3張PPT)第三章 烴的衍生物第一節 鹵代烴一、烴的衍生物(1)概念:烴分子中的氫原子被不同官能團所取代后,就能生成一系列新的不同類別的有機化合物。(2)分類:依據官能團可分為鹵代烴、醇、酚、醛、羧酸和酯等。(3)烴的衍生物的性質主要由官能團決定。二、鹵代烴(一)概念:烴分子中的氫原子被鹵素原子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稱為鹵代烴。官能團:碳鹵鍵,可表示為R—X(X=F、Cl、Br、I)。(二)分類單鹵代烴多鹵代烴鹵代烴按鹵素種類按鹵素原子多少氟代烴、 氯代烴、 溴代烴、 碘代烴(R—F) (R—Cl) (R—Br) (R—I)CH3XCH2XCH2X【思考】結合烴的相關內容,思考制備鹵代烴的方法有哪些?1、烷烴在光照條件下與X2(氣態)發生取代反應CH4+Cl2 CH3Cl +HCl光照2、烯烴、炔烴與X2或HX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加成反應CH3CH=CH2+Br2→CH3CHBrCH2BrCH3CH=CH2+HCl→CH3CH2CH2ClCH≡CH+Br2 CH=CHBrBr△CH≡CH+HCl CH2=CHCl催化劑3、苯、苯的同系物和X2(液態)在FeX3催化作用下發生取代反應+Cl2FeCl3Cl+HCl+Cl2+HCl光照CH2Cl情景導入有些品牌的涂改液中的溶劑含有三氯乙烯聚氯乙烯(PVC)雨衣氯乙烷噴劑局部冷凍麻醉(沸點12.27℃)七氟丙烷滅火器(三)鹵代烴的命名——類似于烴的命名方法1、以烷、烯、苯為母體2、標號-烷基-標號-鹵原子-母體2-氯丁烷1,2-二溴乙烷3-甲基- 1,1-二溴戊烷(三)鹵代烴的命名——類似于烴的命名方法1、以烷、烯、苯為母體2、標號-烷基-標號-鹵原子-母體3-甲基-3-溴-1-丁烯CH2=CHCl一氯乙烯BrCH=CHBr1,2 - 二溴乙烯1,3 - 二溴苯1,3,5 - 三溴苯3 - 溴甲苯(四)鹵代烴的物理性質名稱 結構簡式 液態時密度/(g·cm-3) 沸點/℃一氯甲烷 CH3Cl 0.916 -24一氯乙烷 CH3CH2Cl 0.898 121-氯丙烷 CH3CH2CH2Cl 0.890 461-氯丁烷 CH3CH2CH2CH2Cl 0.886 781-氯戊烷 CH3CH2CH2CH2CH2Cl 0.882 108(四)鹵代烴的物理性質狀態除CH3Cl、CH3CH2Cl、CH2=CHCl等少數為氣體外,大多為液體或固體沸點比具有相同碳原子數的烴沸點高同系物的沸點隨碳原子數的增加而升高溶解性鹵代烴不溶于水,可溶于有機溶劑密度一氟代烴、一氯代烴的密度比水小,其余的密度比水大。密度高于相應的烴,一般隨著烴基中碳原子數目的增加而減小校本P481.下表為部分一氯代烷的結構簡式和沸點數據,下列對表中物質及數據的分析歸納錯誤的是( )代號 結構簡式 沸點/℃① CH3Cl -24② CH3CH2Cl 12③ CH3CH2CH2Cl 46④ CH3CHClCH3 35.7⑤ CH3CH2CH2CH2Cl 78⑥ CH3CH2CHClCH3 68.2⑦ (CH3)3CCl 52A.物質①②③⑤互為同系物B.一氯代烷同分異構體的沸點隨著支鏈的增多而升高C.一氯代烷的沸點隨著碳原子數的增加而升高D.物質⑤與⑦互為同分異構體B【練習】⒈ 均不溶于水且比水輕的一組液體是( )A.苯、 一氯丙烷 B.溴苯 、四氯化碳C.溴乙烷 、氯乙烷 D.硝基苯 、一氯丙烷⒉ 下列有機物中沸點最高的是( )A、乙烷 B、一氯甲烷 C、一氯乙烷 D、一氯丁烷ADC2H5Br分子式結構式結構簡式官能團電子式CH3CH2Br 或 C2H5Br碳溴鍵球棍模型空間填充模型三、溴乙烷(一)溴乙烷的結構溴乙烷有2種化學環境的H原子,則核磁共振氫譜有2組峰,強度比為3:2【思考】溴乙烷的核磁共振氫譜有幾組峰,強度比為多少?(二)溴乙烷的物理性質顏色 狀態 沸點 密度 溶解性38.4℃無色液態比水大難溶于水,可溶于多種有機溶劑(三)溴乙烷的化學性質在鹵代烴分子中,由于鹵素原子的電負性比碳原子的大,使C—X的電子向鹵素原子偏移,進而使碳原子帶部分正電荷(δ+),鹵素原子帶部分負電荷(δ-),這樣就形成一個極性較強的共價鍵:Cδ+—Xδ-。鹵代烴在化學反應中,C—X較易斷裂,使鹵素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團所取代,生成負離子而離去。HH—C—C—BrHHHδ+δ-【實驗3-1】取一支試管,滴入10~15滴溴乙烷,再加入1mL5%NaOH溶液,振蕩后加熱,靜置。待溶液分層后,用膠頭滴管小心吸取少量上層水溶液,移入另一支盛有1mL稀硝酸的試管中,然后加入2滴AgNO3溶液,觀察現象。1、取代反應(水解反應)①中溶液分層;②中有機層厚度減小,直至消失;④中有淺黃色沉淀生成(2)結論:現象說明溴乙烷與NaOH水溶液共熱產生了Br -(1)實驗現象:(3)反應條件NaOH水溶液、加熱原理:水中羥基(-OH)取代鹵代烴中鹵素原子(-X),生成醇。CH3CH2—Br + Na—OH CH3CH2—OH + NaBrH2O(4)反應原理△XC+ Na-OHOHC+ Na- XNaOH作用: NaOH不斷中和水解產生的HBr,從反應平衡角度分析,促進了反應正向進行,提高產率。加熱作用:加熱加快反應速率,且水解吸熱,加熱可使反應正向移動。【思考】1、該反應條件中NaOH溶液和加熱分別起什么作用?【思考】2、在實驗中加入過量稀硝酸的目的是什么?若直接滴AgNO3(aq),將會看到什么現象?稀硝酸作用:①中和過量的NaOH溶液②檢驗生成的沉淀是否溶于稀HNO3若不加稀硝酸,AgNO3會和堿反應生成AgOH,最終轉化為Ag2O黑色沉淀,干擾試驗現象。R-X①NaOH水溶液②過量HNO3③AgNO3溶液有沉淀產生說明有鹵素原子白色↓淺黃色↓黃色↓AgClAgBrAgICl元素Br元素I元素△Cl-Br-I-【思考】3、如何檢驗鹵代烴中的鹵原子B校本P492.證明溴乙烷中溴元素的存在,下列操作步驟正確的是 ( )①加入硝酸銀溶液 ②加入氫氧化鈉水溶液 ③加熱④加入蒸餾水 ⑤冷卻后,加入稀硝酸至溶液呈酸性 ⑥加入氫氧化鈉醇溶液A.④③①⑤ B.②③⑤①C.④⑥③① D.⑥③①【實驗】向試管中加入5mL溴乙烷和15mL飽和NaOH乙醇溶液,振蕩后加熱。將產生的氣體先通入盛水的試管,再通入盛有酸性高錳酸鉀的試管中,觀察現象。2、消去反應反應產生的氣體經水洗后,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2)結論:現象說明反應后生成的氣體分子中含有碳碳不飽和鍵(1)實驗現象:(3)實驗條件:NaOH的乙醇溶液、加熱(4)反應原理:+NaOH CH2 = CH2↑+NaBr+H2O原理:斷裂C—Br和鄰位碳原子上的C—H,形成不飽和鍵XCCH△乙醇CC+ NaX+H2O+ NaOH★消去反應:有機化合物在一定條件下,從一個分子中脫去一個或幾個小分子(如H2O、HX等),而生成含不飽和鍵的化合物的反應★消去反應的發生條件①鄰位碳原子上必須有氫原子(β-H),否則不能發生消去反應② NaOH的乙醇溶液、加熱XCCH△乙醇CC+ NaX+H2O+ NaOHDOHCCHCC消去反應取代反應(水解反應)NaOH乙醇水△△BrCCH溴乙烷官能團:化學性質:物理性質:無色液體,沸點38.4℃,密度比水大,難溶于水,可溶于多種有機溶劑。碳溴鍵【小結】DD【探究】1-溴丁烷的化學性質 教材P56紅外光譜法、核磁共振氫譜【問題】鹵代烷在不同溶劑中發生反應的情況不同。如何通過實驗的方法驗證取代反應和消去反應的產物?【討論與實驗】(1)用哪種分析手段可以檢驗出1-溴丁烷取代反應生成物中的丁醇?四、氯代烴的化學性質【探究】1-溴丁烷的化學性質 教材P56【討論與實驗】(2)如圖3-3所示,向圓底燒瓶中加入2.0 g NaOH和15 mL無水乙醇,攪拌。再向其中加入5 mL 1-溴丁烷和幾片碎瓷片,微熱。將產生的氣體通入盛水的試管后,再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檢驗。四、氯代烴的化學性質實驗裝置:實驗現象:反應原理: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反應類型 取代反應 消去反應反應物反應條件生成物結論CH3CH2CH2CH2Br 、NaOH乙醇溶液、加熱CH3CH2CH2CH2OH、NaBrCH3CH2CH=CH2 、NaBr、H2O1-溴丁烷和NaOH在不同條件下發生不同類型的反應。水溶液、加熱CH3CH2CH2CH2Br 、NaOH【比較與分析】比較1﹣溴丁烷的取代反應和消去反應,完成下表,分析反應條件對化學反應的影響。乙醇受熱揮發,揮發的乙醇也能使高錳酸鉀褪色,所以要先通過水除去乙醇,防止干擾實驗。2-丁烯CH2=CHCH2CH31-丁烯CH3CH=CHCH3(2)預測2﹣溴丁烷發生消去反應的可能產物。【討論】(1)如圖3-3所示,為什么要在氣體通入酸性高猛酸鉀溶液前先通入盛水的試管?除了酸性高猛酸鉀溶液,還可以用什么方法檢驗生成物?此時還有必要將氣體先通入水中嗎?可以利用溴水、溴的CCl4溶液檢驗丁烯。此時不需要先通入水中。乙醇與溴不反應,不會干擾乙烯的檢驗。2-丁烯CH2=CHCH2CH31-丁烯CH3CH=CHCH3【討論】(2)預測2﹣溴丁烷發生消去反應的可能產物。【練習】嘗試書寫2﹣溴丁烷取代反應和消去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反應類型 消去反應 水解(取代)反應反應條件鹵代烴的 斷鍵規律結構特點產物特征NaOH醇溶液、加熱NaOH水溶液、加熱與X相連的C的鄰位C上有H原子含C—X鍵消去HX,引入碳碳雙鍵或碳碳三鍵在碳上引入—OH,生成含—OH的有機物(醇)(一)鹵代烴的消去反應與取代(水解)反應的比較校本P502.下列有機化合物中,既能發生水解反應,又能發生消去反應,且消去反應生成的烯烴不存在同分異構體的是( )BA.CH3ClC.D.B.校本P513.在鹵代烴RCH2CH2X中化學鍵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發生水解反應時,被破壞的鍵是①和③B.發生消去反應時,被破壞的鍵是①和④C.發生水解反應時,被破壞的鍵是①和④D.發生消去反應時,被破壞的鍵是①和③D(二)加成和加聚反應鹵代烯烴的某些化學性質與烯烴的相似,能發生加成反應和加成聚合反應①氯乙烯能加成聚合生成聚氯乙烯②四氟乙烯加成聚合生成聚四氟乙烯聚氯乙烯管道聚四氟乙烯材料溶劑鹵代烴致冷劑醫用滅火劑麻醉劑農藥七氟丙烷滅火器三氯乙烷修正液四氯乙烯干洗劑DDT農藥碳氟化合物人造血液氟氯代烷(氟利昂)復方氯乙烷氣霧劑四、鹵代烴的用途與危害教材P57氟氯代烷(氟利昂):含有氟和氯的烷烴衍生物化學性質穩定,無毒,具有不燃燒、易揮發、易液化等特性教材P57A校本P50.下列有關氟氯代烷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氟氯代烷的化學性質穩定,有毒B.氟氯代烷是一類含氟和氯的鹵代烴C.氟氯代烷大多無色、無臭、無毒D.在平流層中,氟氯代烷在紫外線照射下,分解產生的氯原子自由基可引發損耗臭氧的循環反應A烴 + 鹵素取代反應或加成反應鹵代烴(化學性質較活潑)堿性條件下可水解轉化為醇或酚,進一步可轉化為醛、酮、羧酸和酯等消去反應可轉化為烯烴或炔烴五、鹵代烴在有機合成中的應用【練習】寫出由1-溴丙烷制取2-溴丙烷的一種路線圖【練習】寫出以溴乙烷為原料合成乙二醇的一種路線圖。—CH3—CHO【練習】寫出以 為原料合成 的一種路線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