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湖北初中名校聯盟2024年5月中考適應性考試道德與法治試卷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14題,每題2分,共28分)題號2568910121314答案DBBBD二、非選擇題(共3題,共32分)15.(10分)(1)①革命英烈具有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怕犧牲、英勇斗爭;②革命英烈不言代價與回報,勇于承擔對國家的責任;③革命英烈能把個體生命和國家的、民族的命運聯系在一起,實現了人生價值。(評分說明:本題為開放性問題,圍繞革命英烈的精神品質回答即可,每答對1點給2分,共6分。)(2)答案示例:①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情況下,孤身一人與大量敵軍周旋。②狼牙山五壯士,為掩護群眾和主力撤退,毅然決然地把敵人引向絕路,寧死不屈,縱身跳下萬丈懸崖。(評分說明:本題為開放性問題,準確列舉革命先烈1個給1分,主要事跡概括正確1個給1分,共4分)16.(10分)(1)答案示例:該觀點片面。(1分)因為:①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這是法律的主要特征。在法治社會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沒有超越法律的特權。(1分)②犯罪是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了刑法、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應受刑罰處罰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征之一。(1分)③未成年人容易受到不良誘惑,辨別是非能力不強,容易出現不良行為和違法行為,但年齡不是“免責符”,更不是“免罪符”,未成年人也應該為自己的行為承擔相應責任。(2分)④因此,根據刑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相關法律的規定,未成年人犯罪,應當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該同學應加強基本法律知識的學習,增強法治觀念和法治意識,正確看待未成年人犯罪。(1分)道德與法治參考答案第1頁共2頁(評分說明:本題為辨析題,考查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學生作出正確的評論給1分;分析中,答出1個法律依據給1分最高得2分,結合未成年人的行為進行闡釋給2分;最后,指出正確的做法給1分;共6分。)(2)答案示例:①認清犯罪危害,杜絕不良行為;②增強法治觀念,自覺遵守法律;③樹立法治意識,學會依法辦事。(評分說明:本題為開放性試題,學生從自身出發,圍繞“預防犯罪”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答出一點給2分,答出兩點給4分,使用倡議書文字表述“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遠離犯罪,做遵紀守法的好少年”不給分。)17.(12分)(1)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充分發揮創新的主導作用:①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②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民族稟賦。③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④創新是改革開放的生命,我國改革開放事業進入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更加呼喚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⑤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⑥創新已經成為世界主要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心。(評分說明:本題圍繞科技創新,從必要性和重要性角度,或從國內和國際角度,言之有理即可,答出一點給2分,共6分。)(2)答案示例:①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②加大科技研發和新產品開發的投人,促進產業升級和轉型。提升創新能力是企業持續發展之基、市場制勝之道。③重視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大力培養科研型人才、管理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提高勞動者素質。④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加快形成有利于創新的治理格局和協同機制。⑤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⑥決不能以犧牲環境、浪費資源為代價,換取一時經濟的增長,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評分說明:本題注重考查學生的綜合分析材料與運用教材知識的能力。學生可從“政府”和“企業”等多個角度,圍繞政策戰略、人才、產業發展、知識產權保護、創新精神培養等展開作答。每點2分,任答3點得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道德與法治參考答案第2頁共2頁湖北初中名校聯盟2024年5月中考適應性考試歷史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12題,每題2分,共24分)題號181920212223242526272829答案BDACBCDBADA二、非選擇題(共4題,共36分)30.(6分)朝代:圖1是元朝。理由:元朝首都是大都;元設置宣政院,掌管西藏地區的軍民各項事務;元朝將山東、河北等地稱作“腹里”,直屬于中央的中書省:元朝的地方行政區劃和管理制度是行省制度;元朝的版圖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元朝時稱臺灣為琉球。(判斷1分,理由任意一點2分)朝代:圖2是清朝。理由:清朝時,中俄就東北邊境問題簽訂《尼布楚條約》;清政府設置伊犁將軍,管理新疆地區;清政府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清政府設置烏里雅蘇臺將軍,管轄蒙古地區。(判斷1分,理由任意一點2分)31.(8分)(1)路徑:第二階段,陸上絲綢之路:第四階段,海上絲綢之路。(如答陸上或海上傳入,也可得分)(4分。各2分)(2)貢獻:提高糧食產量;解決人類饑餓問題;有利于維護世界糧食安全;為各國糧食增產和農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為解決發展中國家糧食短缺問題提供中國方案。(4分。答任意兩點4分)32.(12分)(1)時代背景:七七事變后,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全民族抗戰爆發;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第二次國共合作建立。(4分。答任意兩點4分)(2)作用:①中國共產黨以卓越的政治領導力和正確的戰略策略,指引了中國抗戰的前進方向。(如答論持久戰闡明了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持久戰戰略總方針亦可)②中國共產黨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堅持獨立自主、團結抗戰,維護了團結抗戰大局。③中國共產黨人勇敢戰斗在抗日戰爭最前線,支撐起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如答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等戰役亦可)④抗日戰爭的實踐表明,中國共產黨是領導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堅強核心。(如答皖南事變后中國共產黨堅持抗戰亦可)。(8分。答任意四點8分)歷史試卷答案第1頁共2頁33.(10分)標題水平等級論述結論緊扣論題,運用材料中兩個及以上的史實加以論述,能夠做到史論結合,3觀點邏輯清晰。(6分)合理明確能夠圍繞論題,運用材料中1個史實論述,基本做到史論結合,邏輯基本2清晰(2分)(2分)清晰。(4分)史實、論述都不夠充分。(2分)空白卷(0分)示例一標題:17一19世紀,資本主義制度確立并擴展論述:隨著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資產階級革命紛紛進行,資本主義制度逐漸確立并不斷擴展。1640一1688年,英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建立了君主立憲制,為英國資本主義發展開辟了道路,并對世界近代歷史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19世紀中期,資本主義力量進一步增強,1868年,日本向西方學習,開始明治維新,實現了富國強兵,迅速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開始躋身資本主義強國之列。總之,通過革命或改革,資本主義制度得以確立并擴展,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示例二標題:民族解放運動蓬勃發展論述:隨著資本主義的入侵和民族經濟社會的發展,世界范圍內的民族解放運動蓬勃發展。18世紀末19世紀初,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爆發,在“解放者”玻利瓦爾的帶領下,拉丁美洲掀起了一場反抗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運動。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義爆發,起義沉重打擊了英國殖民者,反映了亞洲民族意識的覺醒。總之,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爭具有艱難性和正義性,推動了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其他標題:工業革命推動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世界逐漸形成一個整體;馬克思主義誕生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指明了方向等。歷史試卷答案第2頁共2頁33.【世界近代史的縱向發展潮流】(10分)材料世界近代史的起迄時間大約從16世紀初至19世紀未,重點展現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與全球擴張,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以及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解放的斗爭歷程。人類逐漸步入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的階段,進而產生了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歷史。世界近代史大事記(部分)時期事件15一16世紀新航路開辟1640-1688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8世紀中期一19世紀中期英國工業革命1775-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18世紀末19世紀初拉丁美洲獨立運動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義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1861-1865年美國內戰1864年第一國際成立,領導和聯合各國工人進行斗爭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開始19世紀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請圍繞“世界近代史的發展特征”,從材料中選擇兩個或多個歷史事件,自擬標題,結所學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表述成文)與法治·歷史試卷第10頁共10頁湖北初中名校聯盟2024年5月中考適應性考試道德與法治試卷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14題,每題2分,共28分)題號2356891011121314答案DABCCBB二、非選擇題(共3題,共32分)15.(10分)(1)①革命英烈具有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怕犧牲、英勇斗爭;②革命英烈不言代價與回報,勇于承擔對國家的責任;③革命英烈能把個體生命和國家的、民族的命運聯系在一起,實現了人生價值。(評分說明:本題為開放性問題,圍繞革命英烈的精神品質回答即可,每答對1點給2分,共6分。)(2)答案示例:①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情況下,孤身一人與大量敵軍周旋。②狼牙山五壯士,為掩護群眾和主力撤退,毅然決然地把敵人引向絕路,寧死不屈,縱身跳下萬丈懸崖。(評分說明:本題為開放性問題,準確列舉革命先烈1個給1分,主要事跡概括正確1個給1分,共4分)16.(10分)》(1)答案示例:該觀點片面。(1分)因為:①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這是法律的主要特征。在法治社會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沒有超越法律的特權。(1分)②犯罪是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了刑法、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應受刑罰處罰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征之一。(1分)③未成年人容易受到不良誘惑,辨別是非能力不強,容易出現不良行為和違法行為,但年齡不是“免責符”,更不是“免罪符”,未成年人也應該為自己的行為承擔相應責任。(2分)④因此,根據刑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相關法律的規定,未成年人犯罪,應當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該同學應加強基本法律知識的學習,增強法治觀念和法治意識,正確看待未成年人犯罪。(1分)道德與法治參考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年湖北初中名校聯盟九年級5月中考適應性考試道去歷史試題(含答案).pdf 24年5月中考適應考 歷史 答案.pdf 24年5月中考適應考 道德與法治 答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