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9張PPT)藝術源于課堂 高于課堂美術作品創作形式再現性表現性俄羅斯 馬斯連尼科夫·韋塔利 靜物 挪威 蒙克《吶喊》美術作品創作形式再現性表現性是以真實再現客觀世界為目的,作品的藝術形象是逼真寫實的,作者通過真實再現客觀對象的形象創造,蘊藉藝術家對世界的認識、情感和思想。是以客觀對象為媒介,主要在于作者個人的主觀精神,即思想、情感或審美理想等。藝術形象予以夸張、變形,甚至予以荒誕的組合等,從而創造一個新的藝術世界。真實抽象血衣(油畫素描稿 現代)王式廓192×345cm 1959年 國家博物館藏作者簡介王式廓(1911—1973)山東掖縣(現改為萊州市)人,自幼酷愛美術,先后在北平美術學院、杭州藝專、上海美專專攻西畫。1935年東渡日本,就讀于東京美術學校??箲鸨l,王式廓毅然回國,參加抗日救亡活動,進而奔赴延安。后長期任教于延安魯藝、北方大學、華北師大及中央美術學院,桃李滿天下,畢生致力于藝術創作和藝術教育。他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藝術家,一生留下了許多優秀的作品,其中包括人們熟悉的油畫、木刻、素描、速寫,此外,還有鮮為人知的中國畫和書法。王式廓教授的素描在中國現代繪畫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有“素描藝術巨匠”的美譽,他的代表作大型素描《血衣》,幾乎家喻戶曉,在第四次全國文藝代表大會上被稱為建國以來最優秀的藝術作品之一。 代表作還有《參軍》《井岡山農舍》《毛主席和斯大林》《井岡山會師》《秋收場上》《北戴河》《徐悲鴻夫人》《少女像》。他的作品備受徐悲鴻先生稱贊,還被蘇聯專家馬克西莫夫譽為可與俄羅斯畫家列賓并列的畫家。作品介紹1954年,王式廓先生開始《血衣》的創作,《血衣》是公認的王先生的代表作,是反映中國農民覺醒的紀念碑性的作品。作品取材于我國土地革命斗地主的場景,畫面抓住一位悲痛欲絕的婦女,正舉起血衣控訴的瞬間,描繪了激憤的人海與起伏的山巒,在沉郁渾厚的黑白色調中匯成了震撼人心的控訴。此畫的創作長達20年之久,王先生為此耗盡了心血。為了這幅畫,王先生做了大量前期準備,繪制了一系列的人物素描,他畫了大量的農村老漢形象,可以說,他是在大量的農民肖像寫生中,經過不斷的加工,提練、醞釀了《血衣》的人物。這些單幅的素描作品本身已經表現出了王式廓先生素描的功力和成就。經過長實踐的醞釀和嚴肅的探討,王先生數易其稿,終于在1973年創作完成了這幅現藏于中國革命博物館的,縱1.92米,橫3.45米的巨幅素描《血衣》,以它震撼人心的力量在中國現代美術史上寫下了厚重的一筆。畫家在創作素描《血衣》,以極其樸素但非常符合作品情感基調的黑白灰語言,極具戲劇性沖突效果卻又葆有濃郁的現實生活氣息的構圖處理和人物塑造,使新中國美術創作第一次實現了以素描表現重大主題,較為完整地體現了素描作為現實主義創作方式的藝術價值,非常珍貴。《血衣》形成的“深入生活-素材寫生-草圖研究-畫布創作”的創作方式,對新中國的主題性創作和學院教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血衣》創作與意義《血衣》習作之一《血衣》習作之二《血衣》習作之三《血衣》習作之四《血衣》習作之五《血衣》習作之六《血衣》習作之七王式廓未完成的油畫稿《血衣》思考后回答1、作品的題材內容是怎么來的?如果現實生活中沒有發生這類事件,藝術家能創作出這樣的作品嗎?2、從這幅作品的創作過程看,你認為再現性美術作品的產生需要哪些條件?3、作品中重點突出了哪幾個人物?4、在作品中找一個你感興趣的人物,談談作者是如何去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現了人物什么樣的心理和性格?5、談談你對整幅作品的感受。畫家的話:“對所有想表現的人物一定要深深地了解,要有感情,才能進行概括。不然,盡管作者對人物的要求是明確的,但其實還是抽象的,離畫面所要求的具體形象還是很遠的 ,這個問題,我還要靠到生活中去求得解決的。”再現性美術作品絕不是簡單的照抄照搬生活,它是畫家反復思考、提煉、加工的智慧結晶,是具有創造性意義的勞動。可見,藝術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同學們,我們接下來要來欣賞的這幅畫出自一位二十世紀“最偉大,最杰出,最富創造性,最具誘惑性,最有爭議性,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家之手,猜猜看,他是誰呢?畢加索(1881-1973) 《格爾利卡》 油畫 1937年問題:為什么這幅畫叫格爾尼卡?畫家簡介畢加索,西班牙著名畫家、雕塑家,法國共產黨黨員,現代藝術抽象派創始人,后開創立體主義畫派。他出生在西班牙馬拉加,長期在法國進行藝術創造活動。是20世紀西方最有創造性和影響最深遠的藝術家之一,他和他的繪畫在世界藝術史上占據了不朽的地位。畢加索是位多產畫家。據統計,他的作品總計近 37000 件,包括:油畫1885 幅,素描7089 幅,版畫20000 幅,平版畫6121幅。代表作品有《夢》《哭泣的女人》《親吻嬰兒》《坐在椅子上的婦人》 《格爾尼卡》等。畢加索對二十世紀的藝術史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人們稱他為“人類藝術史上罕見的天才”。在西班牙內戰和納粹占領法國期間,畢加索堅定地站在民主和進步勢力一邊,積極參與反法西斯斗爭?!陡駹柲峥ā氛钱吋铀鲃撟鞯慕艹龅拇碜髦?,深刻揭露了德國法西斯發動戰爭的罪惡,具有重大影響及歷史意義。《格爾尼卡》創作背景歷史事件激發創作靈感身為共產黨人的畢加索受西班牙共和國政府委托,為在巴黎舉行的國際博覽會西班牙館創作了該畫。畫中表現了1937年德國空軍瘋狂轟炸西班牙小城格爾尼卡的暴行,強烈譴責和抗議法西斯的野蠻行徑。畢加索生前曾將《格爾尼卡》租借給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1981年,該畫重新遷回西班牙,當時由普拉多美術館接受珍藏,如今則轉入蘇菲婭王后藝術中心。1937年,德國法西斯炸毀了西班牙小城格爾尼卡。1937年4月26日那天下午,應西班牙獨裁者佛朗哥的要求,希特勒德國干涉西班牙內戰,出動飛機對西班牙小鎮格爾尼卡投下10萬磅炸彈。當日正逢小鎮集市,市民毫無防備,人們倉皇逃奔,希特勒的飛機卻又低飛,跟蹤并掃射逃跑的人們。居民傷亡慘重,具不完全統計,1500多人當場被炸死,3/4的建筑被徹底毀滅。畢加索聽到這個消息之后義憤填膺,用六周時間來完成這幅寬7.76米,高3.49米的油畫。此畫不是用寫實的手法進行報道,而是采取象征性的手法有力地揭露了侵略戰爭的罪惡和法西斯的暴行。一種史詩般的悲壯觸動著觀眾的視覺和心靈。因此,這幅畫成為20世紀美術史上極其重要的作品。1.畫中都畫了些什么?2.畫中各要素表示什么?3.畢加索為什么要這么畫?4.畫面的色彩問題?思考討論:《格爾尼卡》創作初期草圖到處是斷壁殘垣,哀鴻遍野,罪惡的戰爭里,人們多么渴望和平!戰馬的殘軀上寫滿文字,法西斯的殘暴應盡快公諸于世!冷漠的公牛,象征殘暴的德國法西斯。哀鳴的戰馬,象征受傷的西班牙,在痛苦的掙扎。閃亮的燈火,如同眼睛,象征光明和希望。白發蒼蒼的母親的高舉油燈,為驚慌逃難的人們照亮。懷抱死去嬰兒的女人悲痛欲絕,眼睛幻化成眼淚滴落。原本手握鮮花的戰士,現已肢體殘缺,但仍緊握斷劍。驚恐中逃命的人慌忙從樓上跳下,周圍盡是斷壁殘垣和熊熊的火焰。這些都是對法西斯暴行的無聲控訴。畫家以半抽象的立體主義手法,以超時空的形象組合,打破了空間界限,蘊含了憤懣的抗議,成就了史詩的悲壯;在支離破碎的黑白灰色塊中,散發著無盡的陰郁、恐懼,折射出畫家對人類苦難的強大悲憫。表現性繪畫同樣源于生活,它運用更加主觀的表達方式呈現真實,相對于再現性繪畫具有更加復雜的思想性和藝術表現力。所以,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請同學們在課下選好一幅美術作品,課本上的或者是自己網絡上搜集到的作品,用文字寫出作品的詳細介紹(200字左右)。課后活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