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7張PPT)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課題21.通過碳的常溫下穩定性、可燃性、還原性的學習,知道單質碳的化學性質,初步形成“性質決定用途”的學科觀念。2.認識到化學變化的需要一定的條件,條件不同,反應不同。3.通過碳的化學性質的差異,歸納化學性質及其用途的關系。4.通過碳的還原性實驗,了解還原反應,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探究能力。5.通過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轉化,感受物質轉化的意義與價值,初步形成變化觀念。重點難點資料卡片:使用木質電線桿時,常把埋入地下的部分表層燒焦,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情景素材1情景素材3“柞楢速朽者也,而燔之為炭,則可億載而不敗焉”——晉代葛洪《抱樸子內篇·至理》“青州、安丘、盧山有木,燒成炭,便永不塵耗焉。”——南朝陶弘景《登真隱訣》碳單質在常溫下化學性質穩定半穩定結構C + O2 CO2 (放熱)點燃充分燃燒現象:發出白光,放出熱量,生成一種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知識回顧2C + O2 2CO (放熱)不充分燃燒點燃歸納:碳單質具有可燃性4.用酒精燈(可以加網罩 ,最好使用酒精噴燈)加熱混合物幾分鐘;5.撤出導氣管,用彈簧夾夾緊乳膠管,熄滅酒精燈,待試管冷卻后再把試管里的粉末倒在紙上。實驗操作:1.檢查裝置的氣密性;2.把剛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銅粉末混合均勻,小心地鋪放進試管;3.將試管固定在鐵架臺上,導管伸入澄清石灰水中;實驗裝置:如右圖所示。以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溫度木炭與氧化銅的實驗實驗現象:開始加熱時,導管口處有無色氣泡逸出,一段時間后,試管①:黑色粉末變為紅色,試管②: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木炭與氧化銅的實驗高 溫化學方程式:C + 2CuO 2Cu + CO2↑分析:反應中哪種物質是氧化劑?那種物質是還原劑?該反應說明碳具有什么性質?結論:碳奪取了氧化銅中的氧原子形成了二氧化碳分子,是還原劑。氧化銅提供氧原子,是氧化劑。通過此反應說明碳具有還原性。1.剛開始預熱,試管②中立即產生氣泡,但澄清石灰水不變渾濁,原因是什么 2.實驗結束后,若先撤走酒精燈,可能會導致什么 3.若未待試管①冷卻就把試管里的粉末倒出,會發現部分亮紅色物質變黑,原因是什么 預熱時試管②中的氣泡是由試管①中空氣受熱膨脹產生的會導致試管②中液體倒吸至試管①中,使試管①因驟冷而炸裂生成的銅重新被氧化變回氧化銅實驗反思碳具有還原性的表現舉例(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1)木炭還原氧化鐵: 。(2)碳與二氧化碳反應: 。碳具有還原性的用途: 。C + CO2 2CO高 溫用于冶煉金屬3C + 2Fe2O3 4Fe + 3CO2↑高 溫學以致用市面上銷售的一種工藝品炭雕(主要成分是木炭),集觀賞與空氣凈化于一體。下列關于它的說法中錯誤的( )A.炭雕須特別注意防火B.炭雕無色透明C.炭雕在常溫下不易變質D.炭雕能吸附室內微量有害氣體B1. 北方冬天燒炭取暖是因為木炭具有 性,但容易造成CO中毒。因此,冬天燒炭取暖時要注意 。寫出碳完全、不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1)完全燃燒: ;(2)不完全燃燒: 。還原開窗通風C + O2 CO2點燃2C + O2 2CO點燃2.用木炭還原氧化銅的實驗如圖,回答下列問題:(1)加熱一段時間,試管①中現象是 ;試管②中現象是 ;寫出① 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停止加熱時,應先將導管從試管②中撤出,目的是。并用彈簧夾夾緊乳膠管,待試管①冷卻后再把試管里的粉末倒出。這樣操作的原因是 。黑色粉末變紅澄清石灰水變渾濁C + 2CuO 2Cu + CO2↑高 溫防止液體倒吸,使試管炸裂避免灼熱的銅與氧氣反應又變成黑色氧化銅化學性質用途結構決定決定溫度升高活潑性增強制墨燃料冶金①常溫下化學性質不活潑體現體現②可燃性③還原性1.教材習題:完成教材上的課后習題。2.作業本作業:完成對應練習。3.實踐性作業:通過翻閱課本、查閱圖書、上網搜索等方式獲取有關碳單質的資料信息,制作一張《碳單質的簡介》,并與同學交流、共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