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1《溶液的形成》(第一課時)教學設計-魯教版核心素養目標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通過對食鹽溶解過程的微觀揭秘,學會從微觀角度理解溶解的過程,建立微粒觀;認識溶液的基本特征,能判斷典型溶液中的溶質、溶劑;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通過探究物質溶解時溫度的變化,了解實驗探究的基本過程;知道溶解時的能量變化與微粒運動有關,初步建立能量觀;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掌握乳化的原理,并了解溶液對自然界的生命活動以及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意義。教學重難點及解決措施教學重點:溶液的相關概念,物質溶解過程中的能量變化教學難點:從微觀角度理解溶液的形成過程解決措施:注重從生活實際和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借助動畫和演示實驗教學過程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情境 導入 【情景創設】 播放圖片:生理鹽水的相關信息 【提出問題】 1.氯化鈉注射液是無色的,它是純凈物還是混合物? 2.氯化鈉是怎樣溶解于水中的? 觀察,思考、討論、回答,回顧舊知。 通過生活中常見的生理鹽水導入新課,激發興趣的同時能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在無處不在;同時幫助學生回憶純凈物、混合物的相關概念,為后續食鹽溶解過程的學習做鋪墊。一探:食鹽的溶解過程 【提問】將一定量的食鹽放入水中,攪拌,靜置,觀察現象。食鹽去哪兒了? 【微觀探源-播放食鹽溶解的動畫】 【微觀探源-播放蔗糖溶解的動畫】 從氯化鈉和水的微觀構成上分析得出結論: 1.在水分子的作用下食鹽解離成了鈉離子和氯離子,擴散到水中,形成了氯化鈉溶液。 2.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蔗糖解離成了蔗糖分子,擴散到水中,形成了蔗糖溶液。 學生感受食鹽的溶解過程,并通過對溶解過程的微觀想象,揭秘氯化鈉溶液的微觀世界,學進而會從微觀角度理解溶解的過程,初步建立微粒觀二探:溶液 的 特征 【展示圖片-生活中常見的溶液】 【提問】 1.生理鹽水的上部、中部、下部、任一處是否都一樣咸 說明了溶液具有什么特征 2.如果把生理水密封,保存一個月、一年、兩年,猜測會不會從中析出食鹽顆粒?說明溶液具有什么特征? 【提問】深入理解溶液的概念 1、均一、穩定的液體一定是溶液嗎? 2、溶液一定是無色的嗎? 3、溶液一定是液態的嗎? 【講解】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判斷,并展示常見的溶液,讓學生根據規則進行判斷 分組討論并得出溶液概念及的特征: 1.均一性、穩定性 2.溶液由溶質和溶劑組成思考回顧舊知得出結論1.一種溶液中可以有多種溶質2.不同溶液中溶質的種類不同,可以是固體、液體或氣體3.溶液不一定是無色的溶液不一定是液體思考、分析、判斷、歸納 回扣情境,通過分析生理鹽水的相關說明,調動學生思維思考溶液的特征;并最終引導學生總結溶液的相關概念定義,初步構建溶液的知識體系三探:物質 溶 解時 的 能量變化 【情境導入并提問】 為什么搖一搖就能使飲料變冰呢?思考、判斷 【引導】設計實驗 【演示實驗】氫氧化鈉和氯化銨溶于水后溶液溫度的變化 【講解】溶解過程中的微觀變化 【呈現圖片】溶液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價值 記錄實驗數據并得出結論: 1.氫氧化鈉溶于水溶液溫度升高,硝酸銨溶于水溶液溫度降低; 2.物質溶解時伴隨著能量的變化分析、思考觀察、研究、思考 通過引導學生確定最佳的反應方案,對實驗探究的基本過程過程體會控制變量法在在測定溶液溫度變化時應用, 通過引導學生確定最佳的反應方案,對實驗探究的基本過程過程體會控制變量法在在測定溶液溫度變化時應用,通過實驗得出最終的結論,培養學生處理數據、利用數據解釋問題的能力;設置問題讓學生思考物質溶解時溶解時的能量變化與微粒運動的關系,培養能量觀;意識到溶液對于自然界的生命活動和人類生產活動的重要意義,樹立化學價值觀。乳 化 現象 【提問】洗滌劑為什么能除去餐具上的油污呢? 【演示實驗】洗滌劑和油污作用 【講解】乳化的原理 【提問】洗滌劑和汽油都能洗掉油污,去污原理相同嗎? 觀察并記錄現象,得出結論:洗滌劑有乳化的功能,它能使植物油以細小液滴的形態分散到水中,形成不易分層、比較穩定的混合物。小組討論獲得結論:洗滌劑是乳化,汽油洗油污是溶解的原理 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感受并理解乳化的現象及原理,豐富了學生的認知歸 納 總結 討論、交流、表達、最后歸納出溶液的相關知識: 1、均一性,穩定性、混合物。 2、物質在溶解過程中伴隨著能量的變化。3、乳化現象 通過以上的學習,你對溶液有了什么新的認識: 總結升華,加強對概念理解評測練習第一練: 1.水是重要的溶劑,把少量的下列物質分別放入水中,充分攪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鹽 B.味精 C.葡萄糖 D.植物油 2.屬于溶液的是() A.泥水 B.牛奶 C.石灰漿 D.礦泉水 3.有下列物質: ①食鹽水,②雪碧飲料,③酸奶,④蒸餾水,⑤肥皂水,⑥石灰漿,⑦食醋,⑧10%的過氧化氫溶液,⑨碘酒。 (1)請給上述物質歸類(填序號):屬于溶液的是_______,屬于懸濁液的是_______。屬于乳濁液的是_______,(2)溶液區別于濁液的特征是________。 參考答案1-2 DD 3.(1)①②⑦⑧⑨ ⑥ ③ (2)溶液具有均一性穩定性 第二練: 4.碘是紫黑色晶體,可以溶銀在汽油中,形成紫紅色溶液(1)碘的汽油溶液中,溶質是_______,溶劑是_______。 (2)甲、乙、丙三個同學分別畫出下面的示意圖,表示溶液中碘分子的分布①如果乙同學的示意圖符合事實,應該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 參考答案 4.(1)碘 汽油 (2)溶液下部顏色深,上部顏色淺 ②甲 ②根據你在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_______(填甲、乙、丙)的示意圖符合事實。第三練:5.將氯化鈉、硝酸銨、氫氧化鈉三種固體分別加入試管中,若 U型管液面無明顯變化,則固體是;若 U型管液面左高右低,則固體是;若 U型管液面左低右高,則固體是_______。 5.參考答案氯化鈉 硝酸銨,,,氫氧化鈉 第四練: 6.(雙選)下列洗滌方法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A.用洗發水洗頭 B.用酒精清洗試管中的碘 C.用洗潔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D.用水沖洗掉杯子上的食鹽 7.小剛分別試用以下方法清洗餐具: ①只用冷水;②只用熱水;③在冷水中加入幾滴洗滌劑;④在熱水中加入幾滴洗滌劑,然后清洗,并用清水把餐具上的洗滌劑漂洗干凈。 (1)上述方法中清洗餐具最干凈的是_______(填序號)。 (2)以上對比實驗說明了溫度越_______(填“高”或“低”),洗滌劑洗滌效果越好。 (3)用下列選項填空。 A.反應 B.溶解 C.乳化 D.過濾 6-7 參考答案 AC ④高 C B ①洗滌劑對油污有_______(字母,下同)作用; ②小剛認為:汽油也能除去油污,但去污原理不同,其中汽油可以_______油污。 8.為探究溶液的形成過程,同學們用紅墨水設計了如下實驗。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A.無水乙醇的密度比植物油的密度小 B.無水乙醇與紅墨水混合后分子變小 C.植物油與水振蕩后的液體均一穩定 D.物質的溶解性與物質本身的性質有關 參考答案D反思與自評 優點: 1.通過動畫、實驗演示等直觀手段使學生真切的感受物質溶解的微觀過程,并理解物質在溶液過程中伴隨著能量的變化,建立微粒觀的同時對實驗的設計分析能力有所提高; 2.從生活實際出發,從學生身邊常見的溶液入手,引導學生歸納溶液的特征,并通過問題組的形式引導學生加深對溶液概念的理解,收到了較好的課堂效果。 缺點: 1.演示實驗的效果欠缺,學生分組實驗的效果更好; 2.語言不夠精煉; 3.板書的設計不夠簡潔明了,不能清晰完整的呈現本節課的知識框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