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日本》教學方案第1課時教學目標1.說出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領土構成。2.掌握日本的氣候、地形、河流等自然環境特點及影響。3.了解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以及日本先進的防震工作。重點難點了解日本的海岸線特點和自然環境特點。掌握有關地震災害的常識,掌握地震逃生避險的知識。教學過程【課程引入】教師多媒體展示幾組日本的圖片,并引導學生初步感受日本的景觀和文化特點。中日兩國一衣帶水,歷史關系源遠流長,日本是我們最為熟悉的國家之一。一說起日本我們就會想起那里的美麗的櫻花、富士山還有古樸的寺廟、繁榮的銀座以及動漫。可以說,日本是一個環境優美、商業、文化繁榮的國家。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走近日本。首先我們來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一、亞洲東部的島國1.日本的位置(1)半球位置多媒體展示“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圖,明確日本位于東亞,并且引導學生得出日本的半球位置。教師:日本在赤道以南,東經160°以西,我們可以判斷出日本分別在哪兩個半球?學生:北半球;東半球。(2)經緯度位置多媒體展示課本“日本的地形”圖,引導學生讀取日本的經緯度位置。教師:從圖上看我們可以看出日本經度位置大致在東經130°到東京145°之間,緯度位置大致在北緯30°到北緯45°之間。日本在哪個溫度帶?學生:日本在中緯度屬于北溫帶。(3)海陸位置多媒體展示“日本衛星影像圖”,演示日本周邊的國家和海洋。教師:日本東部和南部為一望無際的太平洋,西臨日本海、東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別和朝鮮、韓國、中國和俄羅斯等國相望。小結:學習一個國家的地理位置我們應從半球位置、經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入手。這與分析大洲和區域的地理位置思路是一致的。2.日本的范圍多媒體展示“日本地形圖”,要求學生讀圖找出日本的主要島嶼、首都和富士山。學生:完成要求,并回答日本的四個大島從北到南分別是北海道島、本州島、四國島和九州島。其中本州島是日本面積最大的島嶼。教師:日本是一個地狹人稠的島國,輪廓南北狹長,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4個大島和附近許多小島構成,陸地面積37.7萬平方千米,與中國云南省的面積大致相等,人口約1.27億。總的來說日本是一個東亞島國。思考:日本的海岸線有什么特點?對其經濟發展有什么有利影響?海岸線非常曲折,多優良港灣,對漁業、造船業、海上運輸和對外經濟聯系十分有利。二、日本的自然環境1.日本的地形多媒體展示“日本地形圖”,要求學生讀圖找出關東平原和富士山,并說出日本地形的特點。學生:日本多山、平原面積狹小。教師:日本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山地、丘陵約占全國陸地面積的3/4。平原狹小,僅分布在沿海地區。這樣的地形對河流有什么影響呢?2.日本的河流在“日本地形圖”演示日本的河流,要求學生讀圖說出日本河流的特點。學生:日本河流多而短小。教師:日本河流流量大、水流急,水力資源豐富。3.日本的氣候多媒體展示“亞洲的氣候類型”,要求學生讀圖找出日本的氣候類型。學生:日本北部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南部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教師:日本地處東亞季風區,四面臨海,海洋性氣候特征明顯。我們接下來一起學習這兩種氣候類型的特點。多媒體展示“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曲線圖和等降水量線柱狀圖”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曲線圖和等降水量線柱狀圖”。要求讀圖分析這兩種氣候類型特征。教師: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 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教師:我們國家的首都北京和日本的首都東京緯度相近同為溫帶季風氣候,但是氣溫和降水量卻有著顯著的差別。我們一起來讀表格內容,思考兩個問題:從降水量、氣溫變化幅度兩方面比較東京和北京氣候特征的主要差異。分析導致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學生:與北京相比,東京降水量大,氣溫變化?。蝗毡緸閸u國,受海洋影響顯著,氣候的海洋性特征明顯。教師:與同緯度的亞洲大陸相比,日本冬季較溫和,夏季較涼爽,降水較多。過渡:了解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對氣候的影響,我們再來了解季風對日本的影響。多媒體展示“日本簡圖”和“新潟與東京年平均氣溫分布圖和等降水量線柱狀圖”要求學生對照新潟與東京的氣候統計圖,結合兩地的海陸和地形位置,分析日本東西兩側的主要氣候差異及原因。學生:暢所欲言。教師:新潟位于冬季風的迎風坡,冬季風通過日本海時帶來大量水汽,在迎風坡地帶常形成暴雪,帶來豐沛的降水,因此新潟冬季降水量多于夏季;而東京位于夏季風的迎風坡,夏季風通過太平洋地區時帶來大量水汽,多臺風。因此東京夏季降水量多于冬季。春天是日本人賞櫻的季節。每年當第一朵櫻花在九州南部綻放后,日本媒體就開始向人們播報櫻花開放時間逐漸北移的路線。思考:讀圖,說一說日本櫻花開花的時空變化規律和原因。學生:暢所欲言。教師:日本櫻花開花時間由南向北推遲,主要原因是日本領土狹長,南北緯度跨度較大,南部春季升溫早,北部春季升溫晚。4.日本的森林資源多媒體展示“全球森林資源分布圖”,介紹日本陸地面積的2/3被森林覆蓋,森林資源豐富,主要原因是日本十分重視對本國森林資源的保護。三、地震頻發的國家1.日本的地震多媒體展示日本地震盤點的表格,指出日本是個“地震國”,每年有感地震多達1500多次,一天平均4~5次。地震給日本的經濟、社會帶來了巨大的危害。多媒體展示地震帶來的危害。多媒體展示日本因地震造成的核泄漏,并介紹2011年的日本大地震。并提出問題:日本地震頻發的原因?2.地震頻發的原因多媒體展示“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圖,并找出日本的位置,解釋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交界處,全球約有85%的地震發生在板塊邊界上。3.日本的火山多媒體展示日本的富士山和九州島的新燃岳火山。日本目前共有200多座火山,其中活火山80座,類型全、分布廣。過渡:日本地震頻發、火山眾多,日本平時是怎么應對的呢?4.應對措施多媒體展示日本的傳統民居和日本學生地震演習,指出日本傳統的民居,多使用質地較輕的建筑材料,以減輕地震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每年9月1日,日本全國上下動員起來,舉行大規模防震演習。多媒體展示日本救災車和有序避險的日本人民,這組圖片主要展示日本災后應對的能力。教師:我們國家也是一個地震頻發的國家,我們應該怎么做呢?學生:暢所欲言。教師:1.加強防震知識的宣傳、教育,加強針對性演練。2.設計防震建筑,提高建筑質量。3.加強對地震前兆的監測預報。4.遇到地震時不要驚慌,迅速撤到空曠地帶或躲到墻角處。結束語: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日本的位置和范圍,了解分析一個國家地理位置的特點。還學習了日本的自然環境,了解了日本的地形、河流、氣候和森林資源特征。同時我們還知道日本是一個地震頻發的國家,地震帶來了災難也使得日本的防震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在下一節課我們將來學習日本的經濟和文化。【課堂總結】【當堂練習】1.日本河流湍急的主要原因是( )① 由島嶼組成,陸地面積狹小② 季風氣候,氣候干旱③ 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起伏較大④ 植被覆蓋差,泥沙淤積嚴重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答案:D解析:日本河流短小湍急的主要原因是陸地面積狹長,多丘陵,平原面積小。2.日本四大島嶼南北延伸,為了更長時間地欣賞櫻花,旅游時( )A.從南向北 B.從北向南 C.從東向西 D.從西向東答案:A解析:日本國土狹長,氣溫由南向北逐漸回升,為了更長時間地欣賞櫻花,旅游時應該從南往北走。3.日本國地震多發的原因是( )A.處在板塊的內部 B.處在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處C.都是太平洋上的島國 D.處在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處答案:B解析:日本地震多發的原因是該國處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地殼活動活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