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第四單元 自然界的水課題3 水的組成目 錄:1.情景引入2.探究實驗一:水的合成3.探究實驗二:水的分解4.探究實驗三:水的微觀構成5.小結6.布置作業普利斯特里(1733-1804)英國化學家提出問題:水是由什么元素組成的?猜想與假設:18世紀末以前人們認為水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設計方案:卡文迪許重復了普利斯特里的實驗:當將“可燃空氣”和空氣混合點燃時,幾乎全部“可燃空氣”和大約1/5的空氣被消耗并產生露珠,而且這種露珠就是水!卡文迪許又用氧氣(當時他已經發現并制取了氧氣)代替空氣進行了多次實驗,同樣得到了水。他還證明氫氣和氧氣互相化合的體積比(“體積”這一概念也是由卡文迪許首次提出的)是2.02:1。亨利 卡文迪許(1731-1810)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第一站:探究一:水的合成之謎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快樂探究無色無味的氣體相同條件下,密度最小的氣體難溶于水可燃性1.氫氣的性質【實驗4-5】在帶尖嘴的導管口點燃純凈的氫氣,觀察火焰的顏色。然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冷而干燥的小燒杯,過一會兒,觀察燒杯壁上有什么現象發生。純凈的氫氣能夠在空氣中安靜地燃燒,產生 火焰,用手摸燒杯外壁,感覺到 ,燒杯內壁有 出現。氫氣+氧氣 水點燃2.氫氣的可燃性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文字表達式:現象:結論:(化合反應)淡藍色發燙無色液滴(H2) (O2)拉瓦錫(近代化學之父)Antoine Laurent Lavoisier(1743~1794)法國化學家 拉瓦錫的實驗原理:資料:水有很高的熱穩定性,即使加熱到1726.850C,也只能分解0.588% 。快樂探究頂端帶有活塞的玻璃管電極分別與電源的正、負極相連第二站:探究二:水的分解之謎——電解水實驗水電解器兩節9V電池實驗步驟:(1)接通電源,分清正負極;觀察正負電極上的現象及正負極液面的變化(2)關閉電源,檢驗氣體并觀察現象實驗要求:分工合作 觀察仔細記錄完整 表達準確實驗儀器和用品:9V電池、水電解器、電解用水、大小注射器、火柴小 組 大 比 拼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證明,比比看哪個小組做得最棒。1.在電解器玻璃管里加滿水(水中加入少量的氫氧化鈉或磷酸二氫鉀為了增強水的導電性),接通直流電源,觀察并記錄兩個電極附近和玻璃管內發生的現象。兩電極 正極端的玻璃管 負極端的玻璃管現象比較兩玻璃管中現象差異水位下降較慢水位下降較快產生氣體體積比為 V負極:V正極=2:1均有氣泡產生【電解水實驗】實驗說明氣體的檢驗用大針筒(10ml)抽取負極氣體,點燃 驗證用小針筒(5ml)抽取正極氣體,用 燃著的木條 驗證要求:盡量用一根火柴完成兩種氣體的檢驗正極端的玻璃管 負極端的玻璃管現象解釋木條燃燒更旺氣體能燃燒,產生火焰生成了氧氣生成了氫氣【電解水實驗】2.切斷上述裝置中的電源,用燃著的木條分別在兩個玻璃管尖嘴口檢驗電解反應中產生的氣體,觀察并記錄發生的現象。文字表達式:水 氫氣+氧氣通電結論: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分解反應)方法錦囊(一)1.研究物質組成的依據是: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2.研究物質組成的方法:化合法、分解法、燃燒法、儀器分析法等道爾頓1803年 原子學說阿伏伽德羅1811年 分子學說第三站:探究3:微觀之謎 —— 探究水的構成快樂探究阿伏加德羅定律:同溫同壓下,任何氣體的體積比等于所含分子個數比。阿伏加德羅1811年 分子學說一個水分子是由 構成水的化學符號為: H2O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水分解的微觀過程水合成和分解的微觀過程分組活動: 請各小組討論并運用實驗盒中的分子和原子模型在小白板上模擬出水分子合成和分解的微觀過程,在學案中畫出簡圖。反應前 反應中 反應后氫氣燃燒水電解方法錦囊(二)在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建立聯系是化學學科的特點,學習化學要善于從微觀角度揭示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變化的本質。旅 途 拾 趣A.水是一種元素組成的單質B.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C.水是由兩個氫元素和一個氧元素組成D.一個水分子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旅 途 收 獲你知道如何確定紅色粉末的組成元素嗎?作業內容教材作業完成課后“練習與應用”題目自主安排配套練習冊練習題謝 謝 指 導 !謝 謝 指 導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