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8張PPT)第7講 二氧化碳考點特訓營2江浙近年真題精選1實驗突破31. (2023常州2題4分)下列實驗現象只能反映二氧化碳物理性質的是( )二氧化碳的性質及用途D江浙近年真題精選2. (2023常州11題4分)如圖1,集氣瓶中充滿二氧化碳,大燒杯中燃著2支高低不等的蠟燭,實驗時打開止水夾,移開玻璃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將觀察到高的蠟燭先熄滅B. 不移開玻璃片,實驗現象更明顯C. 蠟燭會熄滅,是因為二氧化碳降低了蠟燭的著火點D. 去掉燒杯中的1支蠟燭,也能得出同樣的實驗結論圖1D3. (2023蘇州24題4分)小金通過如圖2所示裝置驗證CO2能與NaOH發生化學反應。推注射器活塞向充滿CO2的集氣瓶中注入過量20%的NaOH溶液,振蕩集氣瓶后打開止水夾。(1)打開止水夾后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反應后將集氣瓶中混合物過濾,所得溶液中除CaCl2外,還存在的溶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圖2CaCl2溶液通過導管進入集氣瓶,且集氣瓶原有溶液中出現白色沉淀NaCl、NaOH、Ca(OH)24. (2022溫州21題6分)人類發現二氧化碳經歷了多個世紀,下列是其歷程中的部分資料。資料一:1630年,海爾蒙特發現在一些洞穴處,有一種能使燃著的蠟燭熄滅的氣體,后來被證實是CO2。資料二:1754年,布萊克將石灰石煅燒首次制得CO2,并完成了如圖1所示的物質轉化研究。圖1資料三:1766年,卡文迪許通過實驗測得,室溫下1體積水大約能溶解1體積二氧化碳氣體。(1)根據海爾蒙特的發現,可推測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_____________________。(2)寫出布萊克實驗中反應③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Ca(OH)2+CO2=== CaCO3↓+H2O(3)如圖2,在室溫下將容積為200毫升的廣口瓶注滿蒸餾水,通過導管a緩慢通入300毫升CO2。如果卡文迪許的結論是正確的,則在量筒中收集到的水約為______毫升。圖21005. (2020蘇州10題2分)小金通過實驗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獲得了一瓶二氧化碳氣體。接著利用這瓶二氧化碳氣體完成了圖示實驗,觀察到蠟燭火焰自下而上依次熄滅。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藥品為塊狀大理石和稀硫酸B. 實驗室可采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C. 圖示實驗可說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D. 圖示實驗可說明二氧化碳不支持蠟燭的燃燒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 A6. (2023湖州12題3分)實驗室為了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氣體,讓制取的氣體先后經過甲、乙兩裝置。下列關于甲、乙兩裝置導管的連接方式正確的是( )A. a接cB. a接dC. b接cD. b接dA7. (2023紹興19題6分)圖甲為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家庭實驗裝置,左邊部分帶小孔的眼藥水瓶,下部可浸入和離開白醋,以控制反應進行與停止,它相當于乙圖中的___(選填字母)裝置;該裝置虛線框中應選用乙圖中的___(選填字母)裝置來收集CO2氣體;檢驗CO2氣體是否集滿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C將燃著的木條置于礦泉水瓶瓶口,若木條立即熄滅,則證明已收集滿8. (2021嘉興30題7分)目前,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已上升了1.1 ℃,其主要原因是自然界中的碳平衡被破壞。2020年9月22日,我國政府承諾:中國將力爭于2030年前實現CO2排放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即通過各種方式抵消排放的CO2量,重新實現碳平衡。如圖是碳循環和碳中和策略的示意圖。自然界中的碳、氧循環(1)人類進入工業化社會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碳平衡被破壞的主要原因之一,對此可采取的碳中和策略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要實現我國政府提出的目標,除圖中策略外,還可用化學方法人工捕獲,如將空氣通入氫氧化鉀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鉀和水。寫出用氫氧化鉀捕獲CO2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020年12月下旬,我國部分地區出現多年未遇的極寒天氣,因此有人質疑:今年天氣這么冷,地球氣溫真的在上升嗎?對于這樣的質疑,你是否認同?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開發新能源、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CO2+2KOH=== K2CO3+H2O不認同,因為全球變暖是全球性的氣候變化,是大趨勢,極寒天氣的出現,可能只是偶然性的天氣現象9. 請仔細觀察如圖,回答有關問題。二氧化碳對環境的影響(1)形成酸雨的主要氣體有_________________(寫一種)。(2)請你寫出一個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過量排放二氧化碳會導致_____________,對人類生存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日趨嚴重,請你提出一條減緩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SO2(或NO或NO2)C+O2 CO2溫室效應加劇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二氧化碳的性質 1.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通常狀態下,是一種______、_____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密度____,____溶于水。【特別提醒】二氧化碳的三態變化均為_____變化。無色無味大能干冰物理2. 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1)階梯蠟燭實驗實驗現象:向燒杯中傾倒二氧化碳,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結論: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___(物理性質);一般情況下既不_____,也不_________(化學性質)。燒杯中的蠟燭自下而上依次熄滅大燃燒支持燃燒(2)二氧化碳與水反應 實驗① 實驗②實驗①(如圖):向充滿CO2的軟塑料瓶內迅速倒入少量蒸餾水,立即將瓶蓋擰緊振蕩,觀察到軟塑料瓶_____。實驗②(如圖):取兩支試管,分別加入蒸餾水及變癟的瓶中液體,然后分別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試液,變癟瓶中的液體顯___色。變癟紅實驗③:加熱實驗②中溶液變紅的試管,溶液會由____色變為_____色。根據以上實驗,可得出結論:a. 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b. 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顯酸性。c. 碳酸很不穩定,受熱易分解。紅紫H2O+CO2=== H2CO3(3)二氧化碳與堿發生反應反應物質 澄清石灰水 氫氧化鈉現象 澄清石灰水________ 無明顯現象反應的化 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檢驗二氧化碳 吸收二氧化碳變渾濁CO2+Ca(OH)2=== CaCO3↓+H2OCO2+2NaOH=== Na2CO3+H2O用如圖裝置驗證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發生反應:實驗操作及現象:將充滿二氧化碳的兩支試管A、B分別倒立放入盛有水和氫氧化鈉溶液的水槽中(如圖),觀察到B試管中液面_____A試管中的液面,證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發生了反應。【備考補充】還可以通過驗證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后的產物碳酸鈉來證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發生了反應。(4)二氧化碳與碳反應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吸熱反應)。高于CO2+C 2CO1. 工業制法:采用高溫煅燒石灰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實驗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詳見實驗突破實驗8)。二氧化碳的制取CaCO3CaO+CO2↑1.氧循環自然界中的氧循環、碳循環燃燒光合2.碳循環有機呼吸燃燒3. 碳循環與氧循環的關系在自然界中,碳循環和氧循環有著密切的聯系。通過_____作用和_____作用,保持了大氣中_____和________含量的相對穩定。光合呼吸氧氣二氧化碳1. 臭氧層的作用能_____大部分紫外線,對生物起到保護的作用。【特別提醒】a.引起臭氧層破壞的原因:氯氟烴類化學物質。b.臭氧層的保護:禁止生產和使用含氯氟烴類化學物質的制冷劑、發泡劑等。c.低層臭氧含量的增加會引起光化學煙霧,危害森林、建筑等。臭氧層、溫室效應與低碳生活吸收2. 溫室效應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具有與溫室玻璃相似的作用,對地球起著保溫作用,_________含量的增加,進而導致氣溫上升,引起“溫室效應”。(1)成因: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森林面積因亂砍濫伐而急劇減少等。(2)利弊①利:適度的“溫室效應”能保證地球上的氣溫恒定,利于動植物生存。②弊:“溫室效應”加劇,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并引起一系列惡果。二氧化碳3.低碳生活所謂“低碳”,就是較低量________的排放。低碳生活可理解為: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開支的生活方式。(1)節約能源、資源方面: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購物袋等。(2)不造成環境污染方面: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開發清潔能源、嚴禁亂砍濫伐、植樹造林等。二氧化碳1. 實驗藥品:石灰石(或大理石)、稀鹽酸。2. 反應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CaCO3+2HCl === CaCl2+H2O+CO2↑3. 實驗裝置(1)發生裝置(依據:反應物的_____及__________)(如圖1所示)。(紹興2考)【注意】長頸漏斗下端管口要伸入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收集裝置(依據:CO2的密度和溶解性)(如圖2所示)。(蘇州2020.10B,紹興2考)【注意】導氣管要伸入_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狀態反應條件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氣體從長頸漏斗下端逸出集氣瓶底部排盡集氣瓶中的空氣圖1固液常溫型圖2向上排空氣法4. 實驗步驟(1)連接儀器,檢查裝置________。(2)往錐形瓶中裝入石灰石(或大理石),向長頸漏斗中加入稀鹽酸。(3)收集二氧化碳氣體。氣密性(1)檢驗(如圖3):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驗滿(如圖4):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瓶口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紹興2023.19第3空)若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則證明生成的氣體是二氧化碳若木條立即熄滅, 則證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滿5. 檢驗和驗滿圖3圖46. 實驗藥品的選擇(1)能否用濃鹽酸代替稀鹽酸,并說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能否用稀硫酸代替稀鹽酸,并說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能否用碳酸鈉(或碳酸鉀)來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并說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濃鹽酸具有較強的揮發性,揮發出的氯化氫氣體使制得的二氧化碳氣體不純不能,反應后生成的硫酸鈣微溶于水,附著在大理石(或石灰石)表面,阻止反應繼續進行不能,碳酸鈉(或碳酸鉀)為粉末,與酸反應的接觸面積大,反應速率快,不利于氣體的收集 7. 裝置的創新(1)發生裝置圖5如圖5所示,其中可以控制反應速率的是____(選填字母,后同),可以控制反應的發生與停止的是__________。ABCDEF(2)收集裝置由于二氧化能溶于水,故不能直接用排水法收集,可向水面滴一層植物油,其中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圖6中A裝置所示;植物油上方的空氣對測定結果_____(選填“會”或“不會”)造成影響;也可用排其他不與二氧化碳反應的液體的方法收集二氧化碳,如圖 6中B裝置所示。圖6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并與水反應不會例 如圖是實驗室制取氣體的裝置示意圖。請完成下列相關問題:圖1(1)A、B、C裝置均可用于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比于A、B裝置,用C裝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CaCO3+2HCl === CaCl2+H2O+CO2↑能控制反應的發生和停止(2)CO2的收集裝置可選_____(從裝置D~F中選擇),能用該裝置收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時二氧化碳驗滿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實驗室常用澄清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瓶口,若木條立即熄滅, 則證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滿CO2+Ca(OH)2 === CaCO3↓+H2O圖1(4)G裝置也可用來收集二氧碳氣體,氣體應從__(選填“a”或“b”)端進入;若用G 裝置干燥二氧化碳氣體,G中盛放的試劑為_________。(5)收集到的二氧化碳中常混有氯化氫氣體,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氫,將氣體“長進短出”通過盛有飽和碳酸氫鈉溶液的G裝置,____(選填“能”或“不能”)達到實驗目的。b濃硫酸能圖1(6)用裝置C制取二氧化碳時,反應中關閉止水夾后,多孔隔板放大圖如圖2,依次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填序號)。若欲用圖3中甲、乙裝置制取CO2,選擇哪一套可以代替裝置C,并寫出另一套不可用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創新考法圖2圖3③②①乙,鋅與稀鹽酸發生反應生成氫氣,使制取的二氧化碳不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