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第三部分 新中考 新題型一、材料閱讀題【題型特點及解題方法】材料閱讀題的閱讀內容多為說明文體,其取材廣泛,內容一般為生產生活應用、教材內容延伸、科技前沿、化學工藝等。該類試題難度一般較小,呈現高起點、低落點的特點。解答材料閱讀題首先要認真閱讀材料,重點關注材料中與化學有關的物質的種類、組成、性質、變化、用途、制備等內容,然后根據題目問題從文中找尋相關信息,有時需要對文中提及的事例發(fā)表個人觀點或建議、意見等,答題時除化學學科特有的專業(yè)規(guī)范外,解答盡可能使用文中說法、言簡意賅地答出關鍵點即可。【典題練習】1.(2022通遼改編)閱讀下列短文并回答問題。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劑(如二氧化氯、“84”消毒液)等均可有效滅活病毒。有些病毒的主要的傳播途徑為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在相對封閉的環(huán)境中經氣溶膠傳播。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造成感染。病毒的一般預防措施有保持良好的個人及環(huán)境衛(wèi)生,均衡營養(yǎng)、適量運動、充足休息,提高健康素養(yǎng),科學做好個人防護……(1)消毒劑二氧化氯的化學式是 ,其中氯、氧元素質量比為 (填最簡整數比)。 ClO271∶64H2O+1(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字母)。 A.打噴嚏或咳嗽時應掩住口鼻B.使用醫(yī)用酒精時應遠離火源C.勤洗手、戴口罩是防止病毒入侵的有效方法D.95%的酒精溶液的消毒能力比75%的酒精溶液強(4)生活中要均衡飲食,保證健康。以下食物中富含維生素的是 (填字母)。 A.饅頭 B.烤羊排C.涼拌黃瓜 D.煎帶魚E.檸檬汁ABCCE2.(2023赤峰)北京時間2023年5月10日21時22分,搭載天舟六號貨運飛船的長征七號遙七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fā)射場點火發(fā)射。約10分鐘后,天舟六號貨運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并進入預定軌道,之后飛船太陽能帆板順利展開工作,發(fā)射取得圓滿成功。天舟六號攜帶了神舟十六號和神舟十七號6名航天員在軌駐留所需的消耗品、推進劑、應用實(試)驗裝置等物資,消耗品主要包括服裝、食品、飲用水等,其中新鮮蔬菜水果的重量約70公斤。“天宮空間站”采用了眾多先進科技,如以環(huán)氧樹脂和碳纖維為基體材料與增強材料的防熱夾層……在中國天宮空間站的建設與運營中,化學發(fā)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1)長征七號遙七運載火箭采用液氧加煤油作為推進劑。保持液氧化學性質的微觀粒子是 ;發(fā)動機點火后煤油燃燒,從燃燒條件的角度分析,點火的作用是 ;航天煤油是從石油中分離出來的,石油屬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飛船太陽能帆板工作過程中,將太陽能轉化為 。 (3)蔬菜、水果為航天員提供的主要營養(yǎng)素是 。 (4)防熱夾層材料屬于 (填“復合材料”或“無機非金屬材料”)。 氧分子提供熱量使溫度達到煤油的著火點不可再生電能維生素復合材料3.(2023安徽)閱讀下列科技短文并回答問題。近年來,我國載人航天事業(yè)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太空中,如何補充航天員吸入的氧氣和處理呼出的二氧化碳氣體,是科學家需要解決的問題。在空間站中,利用太陽能電池板提供的電能,通過電解水制備氧氣,利用分子吸附技術,吸收航天員呼出的二氧化碳,同時利用艙內外壓強差實現二氧化碳的脫附,將其排入太空。我國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座艙通過專用風機將座艙空氣引入凈化罐,利用無水氫氧化鋰吸收二氧化碳,凈化后的空氣再重新流回座艙。(1)文中提到的氧化物有 (填化學式)。 (2)空間站內的空氣為 (填“混合物”或“純凈物”)。 (3)航天員呼出的氣體中除CO2外,還含有 (填1種即可)。 (4)LiOH、NaOH均可吸收CO2,請寫出NaOH吸收C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5)相同條件下,不同吸收劑吸收CO2的最大質量關系如圖所示。由圖可知,選用LiOH作吸收劑的原因是 . 。 H2O、CO2混合物氮氣(合理即可)相同條件下,吸收劑的質量相同時,氫氧化鋰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質量大4.(2023赤峰一模)閱讀下面科普短文。不粘鍋做飯炒菜不粘鍋底,是因為鍋的表面涂了不粘涂層——特氟龍,為使其牢牢固定在廚具的表面,還會添加一種加工助劑全氟辛酸銨(C8H4F15NO2),實驗室數據表明這種物質屬于2B類致癌物質,因此在使用不粘鍋時,國家提出了兩個限制:一是使用溫度要控制在260 ℃以下。這是因為特氟龍在溫度超過260 ℃時,逐漸向不穩(wěn)定狀態(tài)轉變,超過350 ℃時,則會發(fā)生分解,向空氣中釋放出有毒氣體。二是不能烹制酸性食品,以免破壞涂層,危害健康。用4%乙酸模擬酸性食品,測試不同品牌不粘鍋涂層出現破損前后“食品接觸用涂層總遷移量”(國家標準規(guī)定不得超過10 mg/dm2)。記錄數據如下表:品牌 A B C D E F涂層完好 56.3 9.5 3.5 - - -涂層破損 321.1 46.1 21.8 33.7 37.3 26.9注:“-”表示未檢出(<3 mg/dm2),實驗時間和溫度為2 h,100 ℃ 營養(yǎng)學家建議“要定期更換不粘鍋,對于高溫烹飪,最好使用鑄鐵鍋”,這樣不僅能享受美味,還能增加食物中的鐵含量。依據文章內容回答下列問題。(1)全氟辛酸銨由 種元素組成。 (2)長期使用鑄鐵鍋烹飪可以為人體補充 元素。 (3)使用不粘鍋時要避免高溫干燒的原因是 . 。 (4)在模擬測試涂層破損的實驗中,除控制不粘鍋的種類外,控制的條件還有 。 五鐵在高溫條件下不粘鍋涂層的物質會發(fā)生分解,產生有毒氣體食品種類、時間和溫度(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不粘鍋不適合用來高溫烹飪食品B.不粘鍋的原理是因為其表面有一層不粘涂層C.從安全角度看,生產不粘鍋應減少使用全氟辛酸銨D.不粘鍋使用過程中,應避免使用鐵鏟翻炒或金屬球大力擦洗ABCD5.(2023廣東)地球是一個美麗的“水球”,表面約71%被水覆蓋,淡水僅約占總水量的2.5%;其余是海水或咸水。海水淡化是解決人類淡水資源短缺的有效措施。全球海水淡化水用途如圖甲所示。海水淡化技術主要有熱分離法和膜分離法,熱分離法利用熱蒸發(fā)和冷凝分離水與非揮發(fā)性物質,能耗大,成本高;膜分離法利用薄膜的選擇透過性實現海水淡化,但現有薄膜的水通量低,應用受到限制,有科學家提出,給石墨烯“打上”許多特定大小的孔,制成單層納米孔二維薄膜。可進行海水淡化。石墨烯海水淡化膜工作原理如圖乙所示。甲 乙依據上文,回答下列問題。(1)全球海水淡化水用途排在首位的是 。 (2)熱分離法中,水發(fā)生了 (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限制熱分離法大規(guī)模應用的原因是 。 (3)石墨烯海水淡化膜允許 通過。 (4)石墨烯、金剛石和 C60屬于碳單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字母)。 a.都由碳元素組成b.都由碳原子構成c.物理性質相似(5)提出愛護水資源的一條建議: 。 市政供水物理變化能耗大,成本高水分子a用淘米水澆花(合理即可)6.(2022攀枝花)閱讀短文,回答下列問題。鋰(Li)是最輕的金屬,化學性質較為活潑,能與氫、氧、氮、硫及氯的單質反應,可用于除去氦、氬中的氮氣,能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鋰和氫氣。鋰幾乎能與所有金屬熔合,形成各種性能優(yōu)異的合金,如:銅中添加少量鋰,機械性能更好,且不降低導電性能;鋰鈹合金超輕(密度僅為1~1.5 g/cm3),硬度大且耐腐蝕;鋰是冶煉有色金屬合金的不可替代的脫氧劑。氫氧化鋰(LiOH)可做二氧化碳吸收劑。工業(yè)上常用無水氯化鋰為原料,熔融后電解制得金屬鋰。(1)鋰鈹合金的硬度 (填“大于”或“小于”)鋰。 (2)鋰著火時 (填“能”或“不能”)用水滅火。 (3)“天和”核心艙中用氫氧化鋰吸收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4)電解制得的液態(tài)鋰冷卻時,下列氣體可以作為保護氣的是 (填字母)。 A.氫氣 B.氮氣C.氧氣 D.氬氣大于不能D7.(2023通遼)閱讀下列短文并回答問題。N2O是一種溫室氣體,由于N2O在大氣中的存留時間長,大氣中N2O含量過高會加劇全球變暖。在微生物作用下土壤中氮元素轉化為N2O是大氣中N2O的最主要來源之一。在大棚蔬菜、農產品生產中施用石灰氮(CaCN2),能減少土壤中N2O的排放。查閱相關資料可知,石灰氮在土壤中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和氰氨(H2CN2),氰氨可進一步與水反應生成尿素[CO(NH2)2]。CO2是另一種溫室氣體,減少CO2的排放,實現碳中和,已成為全球共識。碳替代、碳減排、碳封存、碳循環(huán)是實現碳中和的4種主要途徑。科學家預測,到2050年,4種途徑對全球碳中和的貢獻率如圖所示。化合反應2(或二)O28.(2023呼和浩特)2021年9月24日,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yè)生物技術研究所在國際期刊《科學》上發(fā)表了一篇文章,宣布中國在國際上首次利用二氧化碳合成出與自然淀粉[(C6H10O5)n]在結構上沒有區(qū)別的合成淀粉。消息一經傳出迅速登上熱搜,網友們紛紛表示,它到底是科技還是科幻呢 其實,我國在2015年就正式立項“人工淀粉合成”項目。經過6年的辛苦研究,科學家們成功地利用電能先將二氧化碳還原成甲醇,再經一系列變化,最后合成出人工淀粉,整個生產周期僅僅2~3天。科學家們預測這一科研成果一旦實現工業(yè)化,可以節(jié)省大量土地和淡水資源,極大地減少人們對植物合成淀粉的依賴,這對維護人類糧食安全意義重大。(1)人工淀粉由 種元素組成。 (2)人工合成淀粉的過程中,能量轉化方式為 。(3)實驗分析表明人工合成的淀粉與天然淀粉非常接近,該項研究成果的實際應用價值是 . 。 三(或3)電能轉化為化學能節(jié)省大量土地和淡水資源(或減少人們對植物合成淀粉的依賴或維護人類糧食安全等合理即可)謝謝觀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