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8張PPT)2024浙江省中考科學復習課件第3講 生物與環境種群和生物群落(九下教材P47)1.種群(1)概念:生活在一定區域的__________個體的總和。(2)特征:種群是由同一物種的許多個體組成,但不是許多生物個體簡單相加,而是具有單獨的生物個體所不具備的一些特征,如__________、年齡結構、性別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2.群落(1)概念:在一定生活環境中的______________的總和。(2)結構:生物群落的結構包括垂直結構、水平結構和時間結構。(3)植物群落所有生物種群種群密度同種生物概念:生活在一定自然區域內_________的總和。在群落中起主導作用的是植物,覆蓋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稱為_____。生物與環境的相互關系(九下教材P42)1.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1)適應①適應性:生物只有______環境才能生存,現存的每一種生物,都具有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②舉例:植物的向光性、仙人掌的葉刺;動物的保護色、擬態。③適應的相對性:是一種暫時的現象,而不是永久的。當環境條件出現較大的變化時,適應就變成了不適應,有時還成為有害的甚至致死的因素。所有植被植被適應(2)影響:某種生物的數量和分布,會對環境中其他多樣性生物產生影響。2.環境對生物的影響(1)(2)非生物因素:包括陽光、空氣、水、土壤等。生態系統(九下教材P56)1.概念:一個生物群落和它生活的環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2.生態系統的結構(1)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①生物部分a.________:綠色植物、自養型細菌。b.消費者:動物、寄生細菌、真菌。c.________:細菌、真菌、原生動物、腐生動物。②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陽光、空氣、水、土壤、溫度。分解者生產者(2)生物間的食物聯系①食物鏈: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由于__________而形成的一種聯系,食物鏈的起點是________。②食物網:有許多條食物鏈相互交錯成的網狀結構。3.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1)能量流動①途徑:沿食物鏈和食物網逐級流動。②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食物網中下一級的生物只能獲得上一級生物大約10%~20%的能量。(2)物質循環:生態系統中組成生物體的一些基本化學元素,食物關系生產者單項流動逐級遞減如碳、氫、氧、氮、磷、硫等,在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反復地出現和循環。(3)能量流動特點的形成原因:①食物鏈中,相鄰營養級生物的吃與被吃關系不可逆轉,因此能量不可倒流,這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②各營養級的能量總有一部分以細胞呼吸產生熱能的形式散失掉,這些能量是無法再利用的。(4)應用:人們定期給農田除草是主動調整生態系統中能量的流動方向,使之更多地流向有益于人類的方向。4.生態系統的穩定性(1)自動調節能力①概念:生態系統發展到一定階段,它的結構和功能能夠通過一定的調節作用而保持_____。②特點a.生態系統中的成分越復雜,生物種類越多,自動調節能力就______,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就越高。b.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的限度。(2)影響穩定性的因素①自然因素:火山噴發、火災、臺風、地震、海嘯、泥石流等。穩定越強②人為因素:過度砍伐森林、污水污染河流海洋、過量開采資源,人為因素可以導致自然因素的強化和弱化。5.生態系統的多樣性(1)生物圈: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包括地球上__________以及它們所生活的環境中的非生物因素,范圍包括大氣圈的底層、水圈的大部分和巖石圈的表面。(2)多樣性①陸地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荒漠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②水域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全部生物人類與生態環境(九下教材P67)1.人口過度增長的危害:過度消耗地球資源(森林面積減少、水資源短缺、能源危機、糧食危機等),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大氣污染、水污染、氣候變化),破壞地球生態,引發各種災害和生態危機。2.保護自然的意義:人類要改造自然,更要保護自然。人類對自然的利用和改造必須符合自然規律,使生物圈朝著有利于人類的方向發展。3.保護自然的措施:植樹造林;建立自然保護區;建立環保機構。1.種群和生物群落物種(種)是生物分類學的基本單位。物種是一群可以交配并繁衍后代的個體,與其他生物卻不能交配,或交配后產生的雜種不能再繁衍。不同物種間存在生殖隔離。種群強調同一“物種”,另外要突出“同一物種的總和”。因此一個池塘中所有的青蛙、蝌蚪等均屬于同一種群,但一個池塘中所有的魚不是一個種群。一個群落是由許多個種群組成的,群落的概念應突出“生物的總和”。生態系統則由生物群落及其生活環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組成。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都是在一定的自然區域內,但這個自然區域可大可小,沒有一定的限制,種群所在的自然區域不一定比群落小。例1 (2022,寧波)杭州灣國家濕地公園是典型的海岸濕地生態系統,有藻類、蘆葦、水草、魚、蝦、水鳥等生物,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它屬于大型涉禽,嘴長而粗壯,腿、腳甚長,如圖所示。(1)該濕地公園里所有東方白鸛是一個______(選填“種群”或“群落”)。(2)東方白鸛的形態結構特征是對濕地環境的______。種群適應變式1 農技人員設計并建造了日光溫室大棚,請回答:(1)大棚內同種植物的總和稱為一個________,大棚內所有生物稱為__________。(2)沼氣池中微生物發酵可將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植物通過________(填器官名稱)吸收無機鹽。種群群落根(3)從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看,沼氣池中的微生物是屬于__________。(4)農技人員研究溫度對某種蔬菜產量的影響,將實驗結果繪制成如圖所示曲線。圖中面積S1、S2、S3、S4可表示某部分有機物的量。當溫度從t1上升到t3期間,該蔬菜積累有機物的量為____________。分解者S1-S32.生物對環境的適應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普遍存在的,現在生存的每一種生物,都具有與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生理特征或行為。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等器官都有明顯的適應性特征,動物的器官也有明顯的適應性特征,這都是自然選擇的結果。例2 鹽地堿蓬是一種耐鹽堿的植物,能高度吸納鹽堿集聚于體內,實現改良鹽堿地的目的。(1)某地種植的所有鹽地堿蓬構成一個_______(選填“種群”“群落”或“生態系統”)。(2)鹽堿地中的鹽分進入鹽地堿蓬細胞,受細胞中的_________(填細胞結構)控制。(3)鹽地堿蓬耐鹽堿體現了該植物對高濃度鹽堿環境的______,這是長期______________的結果,舉出一種類似的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種群細胞膜適應自然選擇仙人掌的葉退化成刺、鳥類在不同地域的遷徙等變式2 (2022,麗水)生物通過自身形態結構變化來適應環境。下列關于生物與環境關系描述不正確的是( )A.甲圖:竹節蟲的形態像竹節是對高濕度的適應B.乙圖:駱駝刺根系發達是對缺水環境的適應C.丙圖:北極熊厚厚的皮毛是對寒冷環境的適應D.丁圖:龜背竹向窗戶方向生長是對單側光的適應A3.生態系統有毒物質在生物體內不易分解,無法排出,因此會沿著食物鏈傳遞并逐漸富集積累,在一條食物鏈中,營養級越低,有毒物質積累越少;營養級越高,有毒物質積累越多。食物鏈中位置越靠后的生物營養級別越高,體內傳遞、積累的有毒物質越多。例3 如圖是某森林生態系統的碳循環示意圖,A~D表示該生態系統的成分,①~③表示相關的生理作用。請回答下列問題。(1)從生態系統的成分看,森林生態系統中所有的綠色植物屬于___________。(2)該生態系統中生物種類和數量保持相對穩定,說明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能力。生產者自動調節(3)圖中該生態系統的氧氣主要是由____(填字母)來提供。(4)增加綠色植物對二氧化碳的吸收,減少人類活動向大氣中排放二氧化碳,維持生態系統中的碳-氧平衡,作為中學生,你有哪些具體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一條即可)。A多步行,少坐車,多植樹,不用一次性筷子等變式3 如圖甲所示為某海灘濕地生態系統中部分生物的食物關系,如圖乙所示為該生態系統的能量金字塔。(1)該生態系統中,細菌是生態系統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處于能量金字塔營養級③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分解者藻類和大米草(2)沼蟹會破壞大米草的根系,土壤中的磷可促進藻類生長。若在食草蟲幼蟲期噴灑只殺死該蟲的含磷殺蟲劑,則蜘蛛數量將_________。一段時間后大米草數量不增反降,造成此結果的原因之一:含磷殺蟲劑的使用,導致藻類數量增加,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寫食物鏈)引起沼蟹數量增加,從而造成大米草數量下降。圖丙為該濕地生態系統的另一食物網。(3)該食物網中共有______條食物鏈,蝗蟲和雜食性鳥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減少藻類→線蟲→沼蟹4捕食和競爭(4)若雜食性鳥數量減少,短時間內蜘蛛的數量將_________(選填“增多”或“減少”);若該生態系統被有毒物質污染,則體內有毒物質積累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__。增多雜食性鳥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的區別1.(2023,杭州)近年來,杭州市政府啟動西溪濕地綜合保護工程,將其發展成了我國首個國家5A級景區的濕地公園。(1)濕地內所有生物的總和稱為_________,其結構特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水平結構和時間結構。(2)由于各種因素,有些外來植物(如鳳眼蓮等)進入西溪濕地,濕地內所有鳳眼蓮個體的總和稱為_______。從生態系統的成分看,外來綠色植物屬于________。為避免因某些外來植物大量繁殖對濕地的物種多樣性造成危害,濕地管理部門采取了針對性的防治措施。群落垂直結構種群生產者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2.(2021,麗水)2021年5月1日,位于麗水市區的華東藥用植物園正式開園,該園是目前國內最大的藥用植物園。園內的美女櫻、柳葉馬鞭草、孔雀草等近2000種植物多數可入藥,組成了一個規模宏大的藥學植物庫。請回答:(1)柳葉馬鞭草常用分根法繁殖,這種繁殖方式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2)孔雀草(如圖)的花和葉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兹覆菰诜诸惿蠈儆诜N子植物中的_________。被子植物無性生殖(或營養繁殖)(3)從生態系統的成分分析,園內所有綠色植物屬于________。(4)華東藥用植物園是一個生態系統,其能量最終來源于______________。太陽(或太陽能)生產者3.(2021,紹興)一種難降解藥物Y由于某種原因進入并影響湖泊生態系統。根據示意圖回答問題:(1)寫出圖中的一條食物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從物質循環角度分析,藥物Y在_________體內濃度最高。(3)從生態系統的組成看,圖中缺少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水生植物→蝦→魚→食魚鳥(合理即可)食魚鳥分解者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4.(2022,湖州)一個密閉的生態瓶,內含浮游藻類、浮游動物、泥沙(有微生物)、水等,放置在有光照的環境中。(1)生態瓶中浮游藻類、浮游動物和微生物共同組成了一個_____(選填“種群”或“群落”)。(2)從物質循環的角度簡要說明該生態瓶能長時間保持穩定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缺乏光照,生態瓶中的生物最終都將死亡,這是因為生態瓶中的能量流動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群落利用,浮游植物和動物的尸體和糞便被分解者利用者提供氧氣,浮游動物和分解者產生的二氧化碳被浮游藻類單向流動,逐級遞減浮游藻類光合作用為浮游動物提供氧氣和食物,為分解生態系統的綜合考查5.(2023,麗水)2023年4月26日通過了《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青藏高原有世界獨一無二的高原濕地生態系統,其南部還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這里有許多珍稀動、植物資源,但是由于海拔高、寒冷、干旱,植物生長緩慢。青藏高原生態系統很脆弱,一旦遭到破壞,將很難恢復甚至無法恢復。(1)珠穆朗瑪峰的形成主要是板塊__________(選填“碰撞”或“張裂”)的結果。(2)青藏高原上所有的藏羚羊是一個____(填字母)。A.種群 B.群落 C.生態系統(3)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細菌與生產者植物相比,其細胞結構上的特點是沒有成形的_________。(4)青藏高原生態系統的成分單純、生物種類少,自動調節能力______。(5)國家通過立法加強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和修復,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一點即可)。碰撞A細胞核弱保護生物多樣性(其他合理答案均可)6.(2022,金華)國家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建設,將鄉村旅游與生態農業結合起來,實現共同富裕。某地依托農田、魚塘等自然資源打造集人工濕地、生態農業、旅游觀光一體化的田園綜合體(如圖1)。其中人工濕地具有收集、蓄存雨水,凈化生活污水實現循環使用,為野生動物提供棲息地等功能(如圖2)。某校學生到該生態園游學,科學老師布置了研學作業,請一起完成下列作業:(1)人工濕地內的蘆葦、藻類植物、浮游動物、微生物等所有生物共同組成了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工濕地生態系統中,屬于非生物物質和能量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兩種)。(3)為了增強人工濕地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請提出一條合理建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群落(或群落)水分、土壤、陽光、空氣等增加生物種類(合理即可)(4)圖3是科研人員對人工濕地內某條食物鏈“Ⅰ→Ⅱ→Ⅲ”中的各級生物含有的能量進行檢測的結果。結合圖3信息完成案例分析:“荒島求生”競賽游戲中,假如某人所剩食物除了水,就只有一袋玉米以及兩只雞(雞除了玉米外沒有其他食物來源)。以下提供的兩個方案中,哪個方案可以使他生存更久_____。A.先吃雞,后吃玉米B.先吃玉米,雞養到最后吃A7.(2023,金華)2022年12月,“中國山水工程”入選聯合國首批十大“世界生態恢復旗艦項目”。該工程踐行了中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強調了生態系統多樣性和穩定性的重要性。研究小組調查校園勞動實踐基地生態系統,畫出了該生態系統的部分食物網關系圖及某些生物相對數量大致關系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1所示的食物網中共有____條食物鏈。(2)從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看,圖1中A是生態系統中的______。(3)圖2表示的是圖1中的A、蜘蛛、蟾蜍和蝗蟲這四種生物之間的相對數量,那么圖2中表示蝗蟲的是_____(選填“甲”“乙”“丙”或“丁”)。(4)如果此食物網中蝗蟲的數量大量增加,蜘蛛、食蟲鳥等一些生物的數量也將隨之增加,一段時間后所有生物的數量又會趨于相對穩定,這體現了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4生產者丙自動調節能力人類的發展與生態環境的平衡8.(2023,寧波)某生態農場采用廚余垃圾喂養黑水虻(一種腐生昆蟲),黑水虻作為家禽的飼料,其糞便發酵后可給蔬菜施肥,實現了廚余垃圾的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1)從生態系統的成分分析,參與黑水虻糞便發酵的微生物屬于___________。(2)黑水虻生命活動所需能量最終來源于______________。(3)該農場科研人員強調:農場持續良性運行的前提之一是喂養黑水虻的廚余垃圾中不能混有塑料制品、廢舊電池、過期藥品等廢棄物。這一事例告訴我們,居民在投放垃圾時要自覺做到:______________。分解者太陽能(或太陽)垃圾分類投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