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7張PPT)2024浙江省中考科學復習課件第11講 遺傳與進化遺傳和變異(九下教材P30)1.遺傳和變異的現象與特征(1)遺傳:生物體通過生殖產生子代,子代和親代、子代和子代之間的______都很相似的現象。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2)變異:指子代與親代、子代不同個體之間在性狀上表現出的_____________的現象。如“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2.遺傳物質的作用:具有儲存、傳遞、表達和改變遺傳信息等基本遺傳功能。性狀性狀差異3.細胞核、染色體、DNA、基因之間的關系(2)基因是DNA分子上有_________的片段,控制生物的性狀,如膚色、眼皮單雙等。(3)一條染色體上有_____DNA分子,一個DNA分子上有_______個基因。(4)DNA、基因和染色體之間的包含關系遺傳效應一個成百上千4.人的性別決定(1)男女染色體的差別①男性:22對常染色體+XY(1對性染色體)②女性:22對常染色體+XX(1對性染色體)(2)人的性別遺傳男性可產生含X染色體和含Y染色體兩種類型的精子,兩者比例為1∶1,女性只能產生一種含X染色體的卵細胞。含X染色體和含Y染色體的精子與卵細胞結合的機會是均等的,因此生男生女機會均等,均為50%。5.遺傳性疾病(1)人的_______、_____和_____的改變都會導致遺傳病的發生。(2)常見的遺傳病有白化病、先天愚型、色盲、血友病等。(3)禁止近親結婚:我國婚姻法規定,直系血親(相互之間有血緣關系的上下代親屬)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除直系血親以外的,與自己同出一源的血親)禁止結婚,目的是降低________疾病的發生概率。6.遺傳和變異在育種方面的應用(1)育種的方法:雜交育種、人工誘變育種、克隆技術、基因工程等。染色體DNA基因遺傳性(2)雜交優勢:雜種的生命力比雙親強的現象。如驢和馬雜交的后代是騾,袁隆平研究的雜交水稻等。(3)基因工程:利用轉基因技術,使動、植物按照人類的要求定向產生新的性狀。生命的起源(九下教材P18)1.46億年前地球剛誕生時是一個高溫熾熱的熔巖球;46億年~25億年前,地球出現原始大氣,進入海洋時代;距今38億年前,最原始的生命在_________中誕生。2.原始大氣的成分水蒸氣、氫氣、氨氣、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氫(沒有______)。原始海洋氧氣米勒實驗:美國生物學家米勒在實驗室用充有甲烷、氨氣、氫氣和水的密閉裝置,以加熱、放電來模擬原始地球的環境條件,成功合成了一些氨基酸、有機酸和尿素。說明原始地球上盡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產生構成生命體的________。3.生命起源學說:化學進化假設內容:無機物→有機小分子物質→有機大分子物質→多分子體系→原始生命。蛋白質生物的進化(九下教材P20)1.生物進化的有力證據:_______。2.生物進化的歷程(1)總體趨勢: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由簡單到復雜。(2)植物的進化歷程:藻類植物→苔蘚植物→___________→種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3)脊椎動物進化歷程:化石蕨類植物爬行類3.達爾文進化論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自然選擇的實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自然選擇的結果)。自然選擇是個漫長的漸變過程,包含四個要點:過度繁殖(基礎)→___________(動力,為進化外因)→__________(進化內因)→適者生存。生物進化的方向由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動力是生存斗爭。變異是________的,自然選擇是_______的。自然選擇學說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生存斗爭遺傳變異不定向定向1.遺傳和變異遺傳和變異是生物繁殖過程中必然出現的現象,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遺傳使子代生物能獲得祖先的優良性狀,變異使生物產生不同于祖先的新的性狀,從而適應與祖先不同的新環境。依據變異的原因可以將變異分為可遺傳的變異和不可遺傳的變異,可遺傳的變異是由遺傳物質改變引起的,可以遺傳給后代,由環境改變引起的變異是不可遺傳的變異,不能遺傳給后代。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既可出現有利變異,也會出現不利變異。例1 (2022,杭州)如圖所示是人體細胞的部分結構。其中X最可能表示( )A.一個基因 B.一條染色體C.一個細胞核 D.一個DNA分子A變式1 金黃色葡萄球菌——“超級細菌”MRSA的出現與濫用抗生素甲氧西林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對此過程的解釋不合理的是( )A.葡萄球菌能把耐藥性遺傳給下一代B.甲氧西林使金黃色葡萄球菌產生了變異C.金黃色葡萄球菌群體中原來就存在耐藥性個體D.出現超級細菌MRSA是抗生素對其不斷選擇的結果B2.生物的進化(1)生物之間存在或遠或近的親緣關系,同一分類單位的生物親緣關系越近,在進化樹上表現為來自分支的距離越近。(2)自然選擇學說認為自然環境選擇生物,選擇是定向的,而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例2 在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生活的地雀各有差異。如它們的喙,有的像大號的核桃夾子,適合吃小島上大的硬殼果;有的像小號的核桃夾子,適合吃島上小的硬殼果;有的像鑷子,適合吃巖縫里的小昆蟲;有的像剪刀,適合吃大的甲蟲。關于上述現象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變異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現象B.控制地雀性狀遺傳的主要物質是蛋白質C.部分地雀因為常吃大的硬殼果而使其喙像大號的核桃夾子D.生物體總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環境而不斷變異A變式2 下列關于生物進化證據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研究鄭氏始孔子鳥化石——鳥類可能是由爬行類進化來的B.比較一些生物的細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異數目——判斷不同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C.爬行類和哺乳類動物化石在較為古老的地層中出現——生物進化由低等到高等D.比較馬、蝙蝠的前肢和鷹的翅的骨骼——它們可能由共同的祖先進化而來C3.自然選擇學說例3 在南美洲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生活著多種“達爾文地雀”(如圖所示)。觀察下圖,回答下列問題。(1)“達爾文地雀”通過________使有利變異不斷積累和加強,于是便形成了許多不同的地雀,其中___________的改變對地雀喙的形態和大小具有選擇作用。(2)“達爾文地雀”的進化表明,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__________,適者生存,不適者______,這就是_________。遺傳環境條件生存斗爭淘汰自然選擇變式3 瑞德西韋注射液曾用于治療某病毒的臨床試驗。投入試驗一段時間后,該病毒會產生抗藥性,使藥效減弱。下列有關該病毒產生抗藥性原因分析符合達爾文進化論的是( )A.抗藥性病毒是為了適應藥物環境而定向產生的變異B.抗藥性病毒在種群中所占的比例增加是受病毒所處藥物環境的影響C.抗藥性病毒是為了要在藥物環境下生存而變得具有抗藥性的D.藥物環境對流感病毒起到了不定向的選擇作用B遺傳和變異1.(2021,金華)新疆地區不僅棉花產量大,而且所產棉花品質好,特別是新疆長絨棉因其棉纖維長、柔軟細膩、光澤度好,成為棉花界的明星。決定棉纖維長短這一性狀的是( )A.基因 B.DNA C.染色體 D.細胞核2.(2022,杭州)下列植物生殖方式中,后代更容易發生變異的是( )A.組織培養 B.異花傳粉 C.嫁接 D.扦插AB3.(2023,杭州)青霉素作為治療細菌感染的特效藥被廣泛使用,但濫用青霉素導致其使用效果下降。下列解釋符合達爾文進化理論的是( )A.自然界中本來沒有耐藥細菌個體,濫用青霉素才導致耐藥細菌出現B.細菌對青霉素進行定向選擇,導致青霉素的使用效果下降C.在長期濫用青霉素的環境中,耐藥細菌比不耐藥細菌更具生存優勢D.在抵抗青霉素作用時,細菌體內的某些結構會發生“用進廢退”現象C育種技術4.(2021,麗水)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兩位科學家,獎勵她們發現了CRISPR/Cas9基因剪刀(基因編輯技術中的工具之一)。研究人員利用基因剪刀可以高精度地改變動、植物的DNA,對生命科學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1)基因是起遺傳作用的DNA片段,主要位于動、植物細胞的________(填細胞結構名稱)內。(2)基因編輯通常有兩種方法:刪除目的基因和插入目的基因。圖中所示的基因編輯方法是______________。細胞核插入目的基因生物的進化5.(2023,溫州)進化論的創立和發展經歷了幾百年。拉馬克、達爾文等學者通過研究提出了各自的觀點。①1809年,拉馬克認為:現存的生物都有各自的祖先;在特定的環境下,生物體某些器官由于經常使用變得發達,不常使用的逐漸退化,這種后天得來的性狀可遺傳給下一代。②1859年,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他認為:生物在不斷進化、物種是漸變的;現在地球上的生物都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并且都是由一個共同的祖先進化而來。(1)達爾文汲取了拉馬克的進化思想,經過研究提出了自然選擇學說。自然選擇學說與拉馬克的進化觀有何不同之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一點)。自然選擇學說認為變異出現在環境變化前,拉馬克的進化觀認為變異出現在環境變化后(2)科學家通過對化石的深入研究,逐漸建立了物種可變的進化觀。當不同地層發現不同馬的化石時,為研究不同馬之間的進化關系,以及解釋其進化的原因,需要研究的主要內容有_______。(可多選)A.比較不同馬的化石數量的多少B.調查不同馬的化石被發現的時間C.分析不同馬的化石的地質年代先后順序D.比較化石中不同馬的相同器官的形態結構E.分析化石中不同馬的生活環境CDE(3)針對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有同學作出如下評價:你如何評價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是正確的,能科學地解釋生物界的多樣性和適應性,只是由于受當時科學發展水平的限制,未能對遺傳和變異的本質作出科學的解釋生命的起源6.如圖是米勒模擬原始大氣合成有機物的實驗裝置,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裝置中CH4、NH3、H2O、H2四種氣體用于模擬原始地球的大氣B.火花放電模擬閃電C.燒瓶中的沸水模擬了高溫條件下的原始海洋D.該實驗證明了原始海洋中的有機物可能會演變成原始生命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