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第一部分 生命科學專題一 微小世界放大鏡1.放大鏡的鏡片又叫 凸透鏡 ,具有 放大物體圖像 的作用,能顯現人眼看不清的細微之處,使我們獲得更多的信息。鏡片的結構特點是中間 厚 、邊緣 薄 , 透明 。2.鏡片放大倍數和鏡片的 凸度 有關。鏡片 凸度越大 ,放大倍數越大。3.制作一個組合凸透鏡:(1)用一個放大鏡觀察書上較小的文字,當圖像放到最大并且清晰時,保持這個放大鏡的位置不動。(2)在第一個放大鏡下增加一個放大鏡,并和第一個放大鏡相互平行,上下移動第二個放大鏡,當圖像放到最大并且清晰時,測量好兩個放大鏡之間的距離。(3)把兩個凸透鏡用紙筒固定。4.蒼蠅的 復眼 是由許多小眼組成的,根據蒼蠅復眼的視覺原理,人類研制出了“ 蠅眼照相機 ”、“ 蠅眼雷達 ”、“ 蠅眼探測系統 ”等。5.蝴蝶的彩色翅膀是由許多 小鱗片 組成的,這些鱗片會隨陽光的照射方向自動 變換角度 ,從而調節體溫。科學家受蝴蝶的啟發,將人造衛星的控溫系統制成了對溫度敏感的 百葉窗 樣式,隨溫度變化可調節窗的開合,保持人造衛星內部溫度的恒定。6.昆蟲頭上的觸角就是它們的“ 鼻子 ”,能分辨各種氣味。人類模仿蒼蠅的觸角,研制出“ 蠅式氣味分析監視儀 ”,安裝在宇宙飛船密封艙里,不僅可以凈化空氣,而且在空氣泄露時能立即發出警報。顯微鏡下的生命世界1.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的物體必須 薄而且透明 ,因此物體需要制成 玻片標本 ,才能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到它的精細結構。洋蔥表皮玻片標本制作步驟:滴→撕→展→蓋→染→吸。洋蔥表皮玻片標本的制作過程:1.滴清水2.撕表皮3.展平標本4.蓋上蓋玻片5.滴碘酒6.吸去多余水分2.顯微鏡的使用步驟: 安放 → 對光 → 上片 → 調焦 →觀察。(1)一只手握住鏡臂,另一只手托著 鏡座 ,將顯微鏡 向著光 擺放在平坦的面上。(2)調節載物臺下的反光鏡,從 目鏡 往下看,能看見一個明亮的光圈。(3)轉動調節旋鈕將 鏡筒 抬起,使物鏡離載物臺大約2~3厘米。將想觀察的玻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4)轉動調節旋鈕,降低 鏡筒 ,使 物鏡 恰好在載玻片的上面。(5)從目鏡往下看,轉動調節旋鈕將鏡筒慢慢地 抬升 直到標本出現在 視野 里為止,轉動調節旋鈕至視野范圍內出現清晰的圖像。(6)慢慢移動 玻片標本 ,觀察標本各個部分,注意移動的方向和從目鏡里看到的方向正好 相反 。3.英國科學家 羅伯特·胡克 最早在顯微鏡下發現了細胞。除 病毒 外,絕大多數生物體都是由 細胞 組成的。細胞是生物最基本的 結構單位 ,也是生物最基本的 功能單位 。4.洋蔥表皮上的一個個小房間似的結構是洋蔥的 細胞 ,細胞上的“小黑點”為 細胞核 ,泡狀的結構是 大液泡 。5.荷蘭的 安東尼·范·列文虎克 首次在顯微鏡下發現了微生物。絕大多數的微生物都非常細小,只有通過顯微鏡等工具的幫助才能看到。而蘑菇、木耳是生活中可以直接看到的微生物。6.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長、發育、繁殖、遺傳等生命活動都是通過 細胞 進行的。7.取一些池塘或魚缸里的水,可以采集到微生物,也可以利用干草培養微生物。8.觀察時,如果微生物運動迅速,不便于觀察,可以先在載玻片上放少量脫脂棉纖維,再在上面滴一滴池塘水,蓋上蓋玻片。也可以用吸水紙在蓋玻片的邊緣吸走多余的水分,控制微生物的運動速度。眼蟲——有鞭毛、葉綠體(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制造養分)9.顯微鏡下能看到在水中生活著很多形態各異的微生物。如 草履蟲 、 變形蟲 、 喇叭蟲 、 眼蟲 、 團藻 等。其中眼蟲同時具有動物和植物的特征,它有 葉綠體 ,可以進行 光合作用 。草履蟲——像草鞋、有纖毛喇叭蟲——像喇叭、有纖毛10.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 構造 和 功能 ,以適應周圍的環境。微生物具有 生物 的特征,如: 對環境有一定的需求 、 對外界的刺激有反應 、 能繁殖 等。微生物與健康人類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生活的改善。如:(1)利用顯微鏡發現細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2)利用有些微生物提供食物或幫助生產食物,如釀酒、發面、制作醬油、醋、酸奶等。(3)利用一些微生物處理有機垃圾和污水。(4)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制成的各種疫苗預防、控制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典例1小明家用圓形魚缸養了幾條金魚,他發現,從魚缸側面觀賞放進魚缸里的魚,看到的魚的大小( )。A.比實際的魚小 B.比實際的魚大C.沒有任何變化 D.沒辦法確定 圓形魚缸加水后就具有了中間厚邊緣薄而且透明實心的特點,成了一個放大鏡,從側面觀察時能放大物體的圖像,因此魚缸中的魚看起來比實際要大一些。 B即時訓練1.放大鏡又叫 ,它的特點是透明,中間 、邊緣 。2.放大鏡的放大倍數與 有關。3.下列物體中,不能起到放大圖像作用的是( C )。 A.草葉子上的露珠 B.裝滿水的玻璃杯凸透鏡 厚 薄 凸度 CC.窗戶上的玻璃 D.裝滿水的燒瓶4.如圖分別是用肉眼、放大鏡、顯微鏡觀察到的葉片,其中圖像大小和視野大小的關系是( B )。A.看到的圖像越大,視野范圍也越大B.看到的圖像越大,視野范圍就越小C.看到的圖像大小和視野范圍沒有關系D.無法判斷出圖像大小和視野范圍之間的關系B典例2在顯微鏡下觀察,看到如圖情況,請分析:圖中一個個小房間似的結構,是洋蔥表皮的 ;房間中的小黑點,是 。根據大量的觀察和研究,我們知道了:大部分的生物體都是由 組成的。 本題考查細胞相關知識。在顯微鏡下可以發現,除病毒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是生物最基本功能單位。每一種生物細胞的形態各不相同,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長、發育、繁殖、遺傳等都是通過細胞進行的。洋蔥表皮細胞中間有細胞核。 細胞 細胞核 細胞即時訓練1.制作洋蔥表皮細胞的玻片標本時,在蓋蓋玻片時,只要將蓋玻片蓋上就可以,具體怎么操作是沒有關系的。 ( × )2.關于光學顯微鏡的使用方法,正確的順序是( D )。①調焦 ②觀察 ③對光 ④安放 ⑤上片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⑤①②C.②④③⑤① D.④③⑤①②3.在使用光學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的過程中,發現視野內漆黑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 A )。A.沒有進行正確的對光 B.沒有滴加碘酒進行染色C.沒有將顯微鏡調好焦 D.沒有將洋蔥表皮展平×DA4.關于生物細胞,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C )。A.植物有細胞,動物也有細胞B.不同生物的細胞是不同的C.同種生物不同器官的細胞是相同的D.植物的根尖細胞和葉肉細胞不相同5.觀察植物果實、根、莖、葉的切片時,把標本切成( C)的薄片。A.厚而均勻 B.厚實完整C.薄而透明 D.漂亮,其他隨意CC6.下列關于植物葉片上的氣孔描述不正確的是( D )。A.氣孔是和葉片功能密切相關的一種結構B.氣孔是植物體進行氣體交換的門戶C.氣孔是葉片表面保衛細胞之間的縫隙D.氣孔永遠是打開的D典例3有些微生物能為我們提供食物或幫助我們生產別有特色的食物,下列食物中,不是在微生物幫助下生產的是( )。A.米飯 B.饅頭 C.霉豆腐 D.酸奶 饅頭需要酵母菌的幫助才能松軟好吃;霉豆腐是經過毛霉菌發酵做成的;酸奶以牛奶為原料,經過巴氏殺菌后添一些乳酸菌發酵而成。酵母菌、毛霉菌、乳酸菌都是微生物。而一般情況下米飯是直接煮熟,不需要微生物的幫助。 A即時訓練1.霉變的食物對身體有害,比如發霉的面包,因此微生物對人體都是有害的。 ( × )2.微生物的生長與繁殖需要空氣、水分和適宜的溫度等條件。 ( √ )3.下列不屬于人類探索微小世界成果領域的是( C )。A.克隆技術 B.疫苗C.重工業制造 D.腌制食品×√C4.下列幾種說法中錯誤的是( C )。A.微生物在自然界中還可以幫助進行污水和垃圾處理B.霍亂、肺結核、傷寒這些可怕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C.光學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幾百萬倍D.人類于1981年發明了掃描隧道顯微鏡5.關于病毒的說法錯誤的是( C )。A.病毒也是一種微生物,個體極其微小,絕大多數要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看到B.病毒的分布非常廣泛C.病毒也有細胞結構,在合適的環境中能夠獨立生存D.病毒的種類很多C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