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5張PPT)第四部分 技術與工程專題十一 計量時間古人計時1.在遠古時代,人類用天上的 太陽 來計時。 日出 而作, 日落 而息,自然而然形成了人類最早使用的時間單位: 天 。2. 日晷 又稱“日規”,是我國古代利用 日影 測量時間的一種計時儀器。3. 圭表 是古代科學家發明的 度量日影長度 的一種天文儀器。根據圭表上的日影長度(每天最短),人們就可以確定節氣的日期和一年的長度。4.在一定的條件下,燃香變短的速度基本是 均勻 的,可以用來計時。蠟燭也同樣可以用來計時。5.影響水下漏速度的主要因素是 水位高度 和滴水孔的 孔徑大小 。6.初始水位高度和滴水孔的孔徑不變,流出相同水量所需的時間 一致 ;保持水位高度不變,水流的速度 不變 。水流的這一特點可用于計時。常見的水鐘有泄水型水鐘和受水型水鐘。泄水型水鐘記錄把水漏完的時間;受水型水鐘底部不開口,記錄它用多少時間裝滿水。7. 水鐘 :通過一定的裝置,能夠保持水在一定的時間內以 穩定的速度 往下流,從而用來計時。我們可以控制水流的 速度 ,從而使水鐘計時更加準確。8.古代水鐘:讓水滴以 均勻 的速度滴入圓筒,使得浮標會隨水量的增加而逐漸 上升 ,從而顯示流逝的時間。用水滴的好處是流速較慢,計時更準確,而且不用頻繁地進行加水等操作。擺鐘1.意大利科學家 伽利略 第一個發現并解釋了擺的等時性。 2.同一個擺在相同時間內擺動次數 相同 ,這就是 擺的等時性 。根據這一性質,人們制成了擺鐘,擺鐘的出現大大提高了鐘表的精確度。3.鐘擺由 擺繩 和 擺錘 兩部分構成。鐘擺 往返一次 記為擺動一次。4.擺的擺動過程中,我們發現 擺的幅度 越來越小,擺的方向可能會慢慢偏轉。5.擺的快慢與 擺錘的質量 和 擺動的幅度 無關,與 擺繩的長短 有關。6.同一個擺,擺繩長度 越長 ,擺動 越慢 ;擺繩長度 越短 ,擺動 越快 。計量時間和我們的生活1.計時工具的設計運用了 物體運動周期性變化 的規律。人們設計不同的計時工具來滿足不同的用途和需求。2.石英鐘表的計時原理:石英晶體受到電池電力影響時,和音叉一樣會產生有規律的 振動 。石英鐘表可以非常精確地計時,一天之內的誤差不會超過 1秒 。3.當今計時最精確的是原子鐘,2022年原子鐘的精度可以達到每3000億年才誤差1秒。精確度:原子鐘>石英鐘>擺鐘。4.人們設計不同的計時工具來滿足不同的用途和需求。典例1下列古代的計時工具中,原理與其他兩種不同的是( )。A.水鐘 B.沙漏 C.日晷 本題考查古代測量時間的工具的制作原理。日晷利用太陽照射地面上的物體形成影子,再根據影子位置的變化來記錄一天中時間的流逝,而水鐘和沙漏是根據在一定裝置里,水或沙子能保持以穩定的速度往下流的特點來計時的。 C即時訓練1.如果要標出如圖水鐘的刻度,這些刻度的分布是( B )。A.上疏下密 B.上密下疏C.均勻分布 D.沒有規律的分布2.在北半球使用日晷測量時間,晷面應該( C )放置。A.朝東 B.朝南 C.朝北 D.朝西3.300毫升水的滴漏實驗中,前10毫升水和最后10毫升水滴的速度比較,( A )。A.前10毫升水滴得快 B.最后10毫升水滴得快C.滴速一樣快 D.無法比較BCA4.不會影響水鐘計時準確的因素是( D )。A.水的多少 B.容器的形狀C.容器的大小 D.容器顏色D典例2如圖三個擺中,一分鐘內擺動次數最多的是( )。A.A B.B C.C 本題考查影響擺擺動快慢的因素。擺的快慢與擺錘的質量、擺幅大小都無關,和擺繩的長短有關。擺繩長度越長,擺動越慢;擺繩長度越短,擺動越快。所以,C擺擺動的次數最多。 C即時訓練1.一只擺鐘一晝夜走快了三分鐘,為了使它計時準確,下列方法有效的是( B )。A.縮短擺的長度 B.加長擺的長度C.增大擺錘的重量 D.減小擺錘的重量2.我們自己做的擺在自由擺動的過程中,擺幅( B )。A.越來越大 B.越來越小C.不會變化 D.時大時小3.研究擺的快慢與擺錘質量是否有關時,要保持不變的條件是( B )。A.擺錘質量和擺繩長短 B.擺繩長短和擺幅大小C.擺錘質量和擺幅大小 D.擺錘質量、擺繩長短和擺幅大小BBB典例3下列幾種場景中,對計時精度要求最高的是( )。A.寫完一篇小作文 B.走2公里路程C.發射火箭 D.吃一頓飯 本題考查各種場景下對計時精度的要求,對一些高科技工作,一般計時的精度要求更高一些,計時不準,會嚴重影響這些工作的完成情況。而一些日常生活,雖然也有計時要求來提高工作效率,但是計時模糊一些都不會對生活造成本質性的影響。發射火箭一般要求精確到秒。 C即時訓練1.當今計時最精確的是( A ),精度可以達到每3000億年才誤差1秒。A.原子鐘 B.電子表 C.石英鐘 D.太陽鐘2.在“計時工具發展史”中,下列計時工具中最早出現的是( C )。A.擺鐘 B.石英鐘 C.水鐘 D.電子手表A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