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2024年秋季化學(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 走進化學世界課題2 化學實驗與科學探究第3課時 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1.學會觀察實驗現象的順序、角度,會描述觀察到的實驗現象。2.了解科學探究的主要環節,理解探究的過程。3.根據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學習過程,掌握觀察、記錄實驗的方法,體驗完整的科學探究活動。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用蠟燭營造甜蜜與浪漫的氛圍。蠟燭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廣泛的用途。思考: 對于蠟燭的燃燒你有沒有更多的思考呢?比如蠟燭是由什么做成的?它燃燒后生成什么物質?蠟燭的前世今生人類早期制作蠟燭的原料是動物脂肪,五千年前的埃及人把蘆葦插在牛羊的脂肪中點燃,這可以算是蠟燭的雛形。后來蜜蜂腹部蠟腺分泌出的蜂蠟、提煉自鯨魚油脂的鯨蠟、從棕櫚樹葉和月桂果等植物中提取的蠟油,很快取代了牛羊脂肪。不過那時民間照明用的多是油燈,只有貴族和皇室才能用得起蠟燭。蠟燭真正放下身價是在19世紀?;瘜W家從煤焦油中分離出石蠟,開始用機器大量生產石蠟蠟燭——就是我們最常見的細長白蠟,蠟燭迎來了屬于它的輝煌時代??上Ш镁安婚L,隨后而來的電燈讓這種亦真亦幻的光亮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化學的產生和發展都離不開實驗,許多化學的重大發現和研究成果,也都是通過實驗得到的?;瘜W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 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1.關注物質的反應前后的性質(狀態、顏色、密度、水溶性、氣味、硬度等)。2.關注物質變化的過程及其現象(如發光、放熱、生成氣體、沉淀等),學會記錄并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1.點燃前:蠟燭的物理性質。實驗目的 設計實驗 觀察現象 得出結論探究蠟燭的物理性質 觀察蠟燭的顏色、狀態、形狀,聞一聞氣味 白色、固體、圓柱狀、有輕微的氣味 蠟燭是白色固體,有氣味,硬度較小,難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用小刀切下一塊石蠟放入水中 容易切開,石蠟浮于水面,未溶解 2.蠟燭燃燒時:發生的變化。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點燃蠟燭,觀察燃著的部分 火焰附近石蠟熔化, 流下后又凝固 石蠟熔化是物理變化燭芯由白色變為黑色,形狀發生變化,燭芯處燃燒發光、放熱,產生黑煙石蠟燃燒是化學變化火焰分為三層,分別為外焰、內焰和焰心 實驗探究3(產物檢驗和熄滅后白煙探究):蠟燭燃燒產物檢驗和白煙檢驗實驗目的 設計實驗 觀察現象 得出結論探究蠟燭燃燒后產物和熄滅后白煙成分 火焰上罩干冷小燒杯和內壁涂有石灰水的小燒杯 干冷燒杯內壁有水霧,石灰水變渾濁 蠟燭燃燒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白煙具有可燃性,為石蠟固體小顆粒熄滅蠟燭,用燃著的火柴點燃白煙 白煙燃燒,蠟燭重新燃燒 蠟燭熄滅后產生的白煙是石蠟蒸氣遇凝結成的的固體小顆粒。蠟燭燃燒的文字表達式:點燃石蠟+氧氣 二氧化碳+水(反應物) (條件) (生成物)1.蠟燭火焰的形成原因。燃燒時石蠟固體先變成液體,再變成石蠟氣體后進行燃燒。2.燭芯的作用。蠟燭在燃燒時,燃燒放熱會熔化固態的石蠟,液體石蠟就沿著燭芯被吸到上端繼續受熱汽化。通過對蠟燭燃燒實驗的探究,說說科學探究的一般步驟是什么呢?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點燃前:顏色、狀態。硬度、密度…點燃中:火焰的分層、火焰附近石蠟的變化、燭芯的變化,燃燒產物的驗證…熄滅后:顏色、長度變化,白煙的探究…1.用于檢驗二氧化碳氣體的物質是 ( )A.水 B.白酒 C.食鹽水 D.澄清的石灰水2.蠟燭在空氣中燃燒的生成物主要有( )A.只有水 B.只有二氧化碳C.水和二氧化碳 D.大量灰燼DC1.完成第一單元課題2第3課時相應練習 。2.完成 練習與應用4、5題。謝 謝,同學們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