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2024年秋季化學(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七單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與開發課題1 燃料的燃燒課時1 燃燒和滅火教材必備知識精練知識點1 燃燒的條件1.教材P158素材改編通常情況下,下列物質屬于可燃物的是( )BA.大理石 B.木炭 C.水 D.泥沙【解析】通常情況下,木炭屬于可燃物,大理石、水、泥沙不屬于可燃物。2.下列關于燃燒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CA.都發光 B.都放熱 C.都是化合反應 D.都是化學反應【解析】燃燒不一定都是化合反應,如蠟燭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兩種物質,不屬于化合反應。3.一場大火往往由一個小小的煙頭引起。煙頭在火災中所起的作用是( )DA.提供可燃物 B.提供氧氣C.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 D.使可燃物的溫度達到著火點【解析】煙頭提供熱量使可燃物的溫度達到著火點,引起大火。4.教材P159圖7-3改編[2023成都中考]有關燃燒條件的實驗探究(白磷、紅磷的著火點分別是和 )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A.①②處說明燃燒需要可燃物B.③④處說明燃燒需要氧氣C.①③處說明燃燒需要溫度達到著火點D.①④處燃燒時都能有效避免空氣污染【解析】分別對題目中①②③④處物質、燃燒條件及燃燒情況進行分析,結果如下:① ② ③ ④是否為可燃物 √ √ √ √是否與氧氣接觸 √ √ √溫度是否達到著火點 √ √ √是否燃燒 √ √(注:表中“√”表示是,“ ”表示否)處對比說明燃燒需要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處對比說明燃燒需要可燃物與氧氣接觸。 處對比說明燃燒需要可燃物與氧氣接觸。 處白磷燃燒產生的五氧化二磷會逸散到空氣中,會污染空氣。控制變量對于多個因素(變量)的科學問題,常常采用控制變量的方法,把多個因素的問題變成多個單因素的問題。每次只改變其中某一個因素,而控制其余幾個因素不變,從而研究被改變的這個因素對事物的影響,分別加以研究,最后再綜合解決。5.創新實驗·裝置創新[2022重慶中考A卷改編]用如圖實驗裝置探究可燃物燃燒的條件(白磷的著火點為)。向裝置中通入 后,____乙與氧氣接觸【解析】白磷的著火點是 ,乙中白磷溫度達到著火點且與氧氣接觸,能燃燒,甲中白磷溫度低于著火點,不燃燒。(填“甲”或“乙”)燒杯中的白磷燃燒,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比較乙燒杯中通入 前、后的現象,得出燃燒需要的條件是_____________。知識點2 滅火的原理和方法6.新課標·勞動教育[2023廣西中考]學生承擔家務是勞動教育的方式之一。下列家務勞動的過程中,利用降低溫度到著火點以下的原理來滅火的是( )AA.用水澆滅家庭聚會的篝火 B.旋轉燃氣爐開關熄滅爐火C.蓋上鍋蓋熄滅鍋中的油火 D.移除爐灶內木柴熄滅灶火【解析】 用水澆滅家庭聚會的篝火,利用的原理是水汽化吸熱,使溫度降低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 旋轉燃氣爐開關熄滅爐火,利用的原理是隔離可燃物。 蓋上鍋蓋熄滅鍋中的油火,利用的原理是隔絕氧氣。 移除爐灶內木柴熄滅灶火,利用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燃燒條件與滅火原理分析燃燒需要同時滿足三個條件,缺一不可。在分析燃燒發生時,要同時指明三個條件。要使燃燒更加旺盛,就需要使三個條件中的某些條件更加充分,如火上澆油會使燃燒更旺,是增加了可燃物。燃燒不發生,則分析缺少三個條件中的哪一個。分析滅火依據的原理,也要分析燃燒的三個條件,看哪個條件沒有滿足。7.教材P167 T5改編[2022云南中考]下列滅火方法不正確的是( )DA.森林起火——砍伐樹木形成隔離帶B.住宅失火——用高壓水槍滅火C.圖書館內圖書起火——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滅火D.汽油著火——用水澆滅【解析】 森林起火,砍伐樹木形成隔離帶,這是利用清除可燃物的原理滅火。 住宅失火,用高壓水槍滅火,這是利用降低溫度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的原理滅火。 圖書館內圖書起火,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滅火,這是利用隔絕氧氣和降低溫度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的原理滅火。 汽油的密度比水的小且不溶于水,汽油著火時用水澆,會導致汽油浮在水面上繼續燃燒,造成火勢蔓延。8.下列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法錯誤的是( )AA.遇到室內起火,迅速打開門窗通風B.不慎碰倒酒精燈,酒精在桌面上燃燒,立即用濕抹布撲蓋C.發現火勢較大或有蔓延趨勢的火災,立即撥打119火警電話D.遭遇火災險情時,用濕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跑離著火區域【解析】室內著火,若打開門窗通風,會加速空氣流動,為燃燒提供更多的氧氣,使燃燒更加劇烈。課題1 燃料的燃燒課時1 燃燒和滅火學科關鍵能力構建1.[2024重慶南川區期末]能與空氣中的多種物質反應,產物有 、C、 。鎂著火后,下列能用于滅火的是( )CA.二氧化碳 B.氮氣 C.沙子 D.液氧【解析】能與空氣中的多種物質反應,產物有、C、 ,可知鎂能與空氣中的氧氣、二氧化碳、氮氣等物質反應,故二氧化碳、氮氣、液氧不能用于撲滅鎂燃燒引起的火災。2.[2023長沙中考]認識燃燒能更好地幫助我們做好消防安全。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DA.鐵絲只需與空氣接觸就會燃燒B.用嘴吹滅蠟燭是因為降低了蠟燭的著火點C.電線老化短路起火,立即用水澆滅D.用完酒精燈后用燈帽蓋滅【解析】 鐵絲只與空氣接觸不能燃燒,鐵絲溫度需達到其著火點,且在氧氣中才能燃燒。 用嘴吹滅蠟燭是因為降低溫度到蠟燭的著火點以下,不是降低其著火點。 電線老化短路起火,不能用水澆,以防發生觸電。 用完酒精燈后,用燈帽蓋滅,這是采用隔絕氧氣的方法滅火。著火點是物質的固有屬性,一般不會改變。滅火時只能降低溫度,不能降低著火點。3.創新實驗·裝置創新[2023北京中考]用下圖裝置進行實驗。通入 前,白磷均不燃燒;通入后,甲中白磷不燃燒,乙中白磷燃燒,已知白磷的著火點為,紅磷的著火點為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DA.該實驗能驗證可燃物燃燒需要與 接觸B.該實驗能驗證可燃物燃燒需要溫度達到著火點C.若將甲中的白磷換成紅磷,能驗證可燃物燃燒需要溫度達到著火點D.若將乙中的白磷換成紅磷,能驗證可燃物燃燒需要與 接觸【解析】乙中通入前,白磷的溫度達到著火點,但沒有與 接觸,白磷不燃燒;通入后,乙中白磷溫度達到著火點,且與 接觸,白磷燃燒。由此可驗證可燃物燃燒需要與接觸。通入 后,甲中白磷與接觸,但溫度沒有達到著火點,白磷不燃燒;乙中白磷與 接觸,且溫度達到著火點,白磷燃燒。由此可驗證可燃物燃燒需要溫度達到著火點。若將甲中的白磷換成紅磷,通入后,甲中的紅磷與接觸,但溫度沒有達到著火點,紅磷不燃燒,而乙中白磷與 接觸,且溫度達到著火點,白磷燃燒,由此可驗證可燃物燃燒需要溫度達到著火點。若將乙中的白磷換成紅磷,通入 后,甲中白磷不燃燒,乙中的紅磷也不燃燒,不能驗證可燃物燃燒需要與 接觸。4.新考法為了探究“燒不壞的手絹”的原理,加熱用不同濃度的酒精溶液浸濕的濾紙(濾紙的著火點為),并用溫度傳感器測定實驗過程中濾紙中心的溫度,繪制如圖所示曲線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CA.曲線①在約 時溫度突然升高的原因是濾紙燃燒B.曲線②的溫度始終沒有達到濾紙的著火點,濾紙不燃燒C.曲線③的溫度沒有明顯變化,是因為酒精沒有與氧氣接觸D.“燒不壞的手絹”的原理是液體汽化吸熱使手絹溫度達不到著火點【解析】濾紙的著火點為,曲線①在約 時溫度突然升高,是因為溫度達到了濾紙的著火點,濾紙燃燒。 濾紙的著火點為,曲線②的溫度始終沒有達到濾紙的著火點,濾紙不燃燒。曲線③的溫度沒有明顯變化,是因為酒精溶液的濃度過低,水含量太多,而不是酒精沒有與氧氣接觸。 “燒不壞的手絹”的原理是液體汽化吸熱使手絹溫度達不到著火點。5.如圖為小明自制的簡易滅火器,結合圖示回答下列問題。(1)將裝置倒置,出現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該自制滅火器的滅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瓶內產生大量的氣泡,氣體和液體噴射出來隔絕氧氣降低溫度至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素養提升6.[2023山西中考]同學們學習了燃燒與滅火后,在實驗室設計并完成了如下實驗,以探究滅火的原理。(1)實驗方法:點燃3支蠟燭,在其中一支蠟燭上扣一個燒杯;將另兩支蠟燭分別放在兩個燒杯中,然后向一個燒杯中加入適量碳酸鈉和鹽酸。(2)實驗原理:Ⅲ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實驗現象:Ⅱ中蠟燭正常燃燒,Ⅰ和Ⅲ中蠟燭熄滅,Ⅲ中的現象還有______________。(4)實驗結論:由該實驗得出滅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產生大量氣泡隔絕氧氣【解析】滅火原理有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與其他物品隔離、降低溫度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和隔絕氧氣。鹽酸和碳酸鈉發生反應生成,的密度大于空氣的密度且不燃燒,因此可以隔絕氧氣使蠟燭熄滅。(5)實驗結束后,接下來必須要做的是________________,完善實驗報告,離開實驗室。清洗并整理儀器【解析】實驗結束后,一定要清洗并整理儀器,將實驗試劑和用品收拾整齊。(6)問題與交流:Ⅲ中的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鹽酸灑出(或Ⅲ中蠟燭沒熄滅,合理即可)【解析】在傾倒鹽酸時,如果操作不當可能造成液體灑落,或是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量少導致蠟燭未熄滅,實驗失敗等后果。謝謝!同學們再見!(共17張PPT)2024年秋季化學(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七單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與開發課題1 燃料的燃燒課時2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教材必備知識精練知識點1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常識1.教材P164圖7-10改編[2023懷化中考]因森林覆蓋面積廣,懷化市被譽為“會呼吸的城市”。林區內禁止吸煙,下列圖標中屬于“禁止吸煙”標志的是( )DA. B. C. D.【解析】A選項是當心易燃物標志。B選項是禁止帶火種標志。C選項是禁止燃放鞭炮標志。D選項是禁止吸煙標志。2.乘坐高鐵嚴禁攜帶易燃易爆物品,下列不屬于易燃易爆物品的是( )CA.煙花爆竹 B.汽油 C.汽水 D.酒精3.教材P164素材改編[2023蘇州高新二中月考]下列物質與空氣充分混合后,遇明火不會發生爆炸的是( )BA.氫氣 B.石灰石粉末 C.鎂粉 D.一氧化碳【解析】可燃性氣體或粉塵與空氣混合后,遇明火可能發生爆炸。 、都是可燃性氣體,鎂粉是可燃性固體。在空氣中達到一定體積分數,遇明火都可能發生爆炸。石灰石粉末不具有可燃性,在空氣中遇明火不可能發生爆炸。初中常見的可燃性氣體有、、 等,可燃性氣體在點燃與加熱前必須檢驗氣體的純度。4.[2023宜昌中考]消防安全,人人有責。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CA.室內著火,打開門窗 B.燃氣泄漏,開燈檢查C.火災逃生,匍匐前進 D.加油站內,接打電話【解析】 室內著火不能打開門窗,否則會加速空氣流動,使燃燒更旺。 燃氣泄漏不能開燈檢查,否則開燈時會產生電火花引發爆炸。 火災現場,氣體受熱密度變小,有毒氣體上升聚集在高處,故匍匐前進。 加油站內空氣中漂浮著大量的可燃性氣體,遇到明火,可能會引發爆炸。5.易錯題下列有關爆炸的說法正確的是( )CA.爆炸一定是化學變化B.只有可燃性氣體與空氣混合點燃才可能發生爆炸C.空氣與可燃性氣體或粉塵混合,在有限空間內遇明火很有可能發生爆炸D.只要將氫氣等可燃性氣體與空氣混合點燃就一定會發生爆炸【解析】如汽車輪胎爆炸屬于物理變化。 可燃性粉塵與空氣混合點燃也可能會發生爆炸。 可燃性氣體、粉塵和空氣混合,需要在爆炸極限范圍內,且在有限的空間內,點燃才會發生爆炸。6.教材P179 T2改編[2022百色中考]如圖為粉塵爆炸的實驗裝置,下列有關該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DA.鼓入空氣僅是為了增大氧氣的含量B.燃著的蠟燭能提高面粉的著火點C.燃燒引起的爆炸與空間大小無關D.面粉加工廠必須嚴禁煙火【解析】 鼓入空氣的目的是吹散面粉,增大面粉與氧氣的接觸面積。 著火點是物質的一種屬性,一般不會改變,燃著的蠟燭能升高面粉的溫度,不能升高面粉的著火點。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間急劇地燃燒,就會在短時間內聚積大量的熱,使氣體的體積迅速膨脹而引起爆炸,燃燒引起的爆炸與空間大小有關。 彌散在空氣中的面粉顆粒能燃燒,在有限的空間中遇明火易發生爆炸,所以面粉加工廠必須嚴禁煙火。知識點2 燃料的充分燃燒7.新課標·傳統文化[2023恩施州中考]俗話說“人要實,火要虛”。“火要虛”所蘊含的化學道理是( )DA.燃燒需要可燃物B.溫度若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上就可燃燒C.燃燒需要有氧氣D.可燃物與氧氣接觸面積越大,燃燒越充分【解析】燃燒的劇烈程度與氧氣的接觸面積和氧氣的濃度有關。“火要虛”指燃燒時,應增大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使燃燒更充分。知識點3 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8.[2024南京外國語學校月考]下列反應中吸收熱量的是( )CA.鎂與氧氣的反應 B.酒精燃燒C.碳與二氧化碳的反應 D.氧化鈣與水的反應【解析】鎂與氧氣的反應、酒精燃燒和氧化鈣與水的反應過程中都放出熱量;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溫條件下反應需要吸收熱量。9.教材P167 T1改編下列關于能量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CA.化學變化中通常伴隨能量的吸收或釋放B.綠色植物吸收太陽能進行光合作用C.人類利用的能量都是通過化學反應獲得的D.燃料燃燒時發生化學變化并放出熱量【解析】人類利用的能量大部分是通過化學反應獲得的,有些是通過物理變化獲得的,如風能、水能等。10.乙醇是實驗室常用的燃料。(1)乙醇燃燒實際上是將化學能轉化為____能。(2)乙醇在空氣中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熱謝謝!同學們再見!(共27張PPT)2024年秋季化學(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七單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與開發實驗活動4 燃燒條件的探究教材必備知識精練實驗 燃燒條件的探究1.[2024廣東期末]對照實驗是科學探究常用的一種實驗方法,根據如圖所示的實驗,分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CA.紅磚粉不能燃燒說明燃燒需要可燃物B.火柴頭過一會兒才燃燒,說明燃燒需要溫度達到著火點C.該實驗通過紅磚粉與火柴頭的比較可以證明燃燒需要氧氣D.火柴頭能燃燒是利用了銅的導熱性【解析】 紅磚粉不具有可燃性,紅磚粉不能燃燒說明燃燒需要可燃物。 火柴頭一開始沒有燃燒,過一會兒才燃燒,說明燃燒需要溫度達到著火點。 紅磚粉和火柴頭均與氧氣接觸,無法通過紅磚粉與火柴頭的比較來證明燃燒需要氧氣。 火柴頭能燃燒是利用了銅的導熱性,使溫度達到其著火點,同時與氧氣接觸。2.某校九年級化學興趣小組圍繞“燃燒的條件”這一主題開展如下探究活動,請你參與:【實驗一】 取大小和形狀相似的干燥的小木塊和小煤塊,分別放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過此實驗,可以說明燃燒的條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木塊先燃燒,小煤塊后燃燒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實驗二】 利用蠟燭和燒杯,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說明燃燒的條件之一是需要有氧氣。實驗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現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結論 燃燒的條件之一是需要有氧氣取兩支相同的蠟燭,點燃,將其中一支蠟燭用大燒杯罩住置于空氣中的蠟燭沒有明顯變化,用大燒杯罩住的蠟燭燃燒一段時間后熄滅【反思與應用】 根據燃燒的條件,可以找到滅火的方法。下列情況,所采取的滅火方法不恰當的是___(填字母)。BA.炒菜時油鍋著火用鍋蓋蓋滅B.電器因短路起火,立即用水撲滅C.不小心打翻酒精燈引起著火,立即用濕抹布蓋滅D.撲滅森林火災時,可設置隔離帶3.新課標·傳統文化[2024龍巖蓮東中學期中]《三國演義》中的赤壁之戰,曹操率百萬水師乘船橫渡長江,聲勢浩大,卻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來的東風打得大敗而逃。用燃燒條件的三要素回答以下問題:(1)周瑜的士兵將“火箭”射進曹軍的連環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著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起火后曹軍的部分船只逃脫,這些船沒有被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3)孔明“借”來的東風不僅將火勢吹向曹營,還為燃燒提供了_____________,使火勢更旺。提供熱量,使木船的溫度達到其著火點移走了可燃物充足的氧氣4.[2023河南中考]探究可燃物燃燒條件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本題通過對燃燒條件的探究,落實了“控制變量”的科學思維。(1)薄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由此說明可燃物燃燒需要什么條件 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解析】薄銅片上的白磷與紅磷都與氧氣接觸,溫度相同,因白磷的著火點低,紅磷的著火點高而導致現象不同。(2)熱水中的白磷沒有燃燒,寫出一種能使其燃燒的方法。向熱水中白磷通入氧氣(或空氣)。(合理即可)【解析】熱水中白磷因未接觸氧氣不燃燒,若要使其燃燒應向熱水中白磷通入氧氣或空氣。5.[2023婁底中考]控制單一變量是化學實驗探究的重要思想,某中學化學興趣小組用如圖裝置探究可燃物燃燒的條件。迅速升溫至 時,僅①處白磷燃燒,②③處無明顯現象。已知:白磷的著火點為,紅磷的著火點為 。(1)通過①②處實驗現象對比說明可燃物燃燒的條件之一是燃燒要有空氣參與,圖中畫線處應該填______。白磷【解析】通過①②處實驗現象對比說明可燃物燃燒的條件之一是燃燒要有空氣參與,變量是空氣,其他條件應相同,故圖中畫線處應為白磷。(2)通過①③處實驗現象對比說明可燃物燃燒的條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溫度要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解析】白磷的著火點為,紅磷的著火點為 ,電爐提供的溫度是 ,①處白磷燃燒,③處紅磷不燃燒,對比說明燃燒的條件之一為溫度要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實驗活動4 燃燒條件的探究學科關鍵能力構建1.[2023蘇州工業園區一模]酒精燈是實驗室常用的熱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DA.酒精燈的燈芯通常用棉線制作,原理是棉線的著火點高于酒精的著火點B.將酒精燈燈芯撥松可使火焰變旺,原理是增大可燃物與空氣的接觸面積C.酒精燈火焰上壓一塊白瓷板,白瓷板變黑,原理是酒精發生不完全燃燒D.熄滅酒精燈時用燈帽蓋滅火焰,原理是將可燃物撤離燃燒區,隔離火源【解析】熄滅酒精燈時用燈帽蓋滅火焰,原理是隔絕氧氣。2.新課標·傳統文化下列對成語中蘊含的化學原理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CA.釜底抽薪:清除可燃物可以滅火B.火上澆油:增加可燃物,使可燃物燃燒更旺C.水火不容:水能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從而滅火D.鉆木取火:摩擦生熱使溫度達到可燃物著火點【解析】抽薪就是移去可燃物,屬于清除可燃物滅火。 火上澆油是增加可燃物,使可燃物燃燒更旺。 水火不容是因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溫度,使溫度低于可燃物的著火點,從而滅火,著火點不能降低。 鉆木取火是摩擦生熱,使可燃物的溫度達到著火點而燃燒。3.創新實驗·裝置創新[2023安徽中考]某同學用如圖裝置探究磷燃燒的條件,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BA.實驗室可通過加熱制取B.通入后,白磷燃燒,說明物質燃燒的條件只需要C.通入 后,紅磷不燃燒,白磷燃燒,說明白磷的著火點比紅磷低D.實驗室中少量白磷可以保存在冷水中【解析】受熱分解生成、和 ,實驗室可通過加熱制取。題圖中白磷在的熱水中,通入 前,白磷不燃燒,通入 后,白磷燃燒,說明物質燃燒需要氧氣,并不是只需要。白磷和紅磷都在的熱水中,通入 后,紅磷不燃燒,白磷燃燒,說明白磷的著火點比紅磷低。 由于白磷的著火點較低,為防止白磷自燃,實驗室中少量白磷可以保存在冷水中。4.新情境[2024福州一中期中]火折子被稱為古代打火機(如圖)。火折子的主要材料為經過處理的土紙加棉花等,曬干卷成長桿狀,點燃后將明火吹滅,但內部仍有紅色亮點,裝入竹筒內,需要時取出一吹就能復燃。下列關于火折子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A.竹筒必須是完全密閉的B.裝入竹筒后火折子沒有完全熄滅C.土紙、棉花等都是可燃物D.取出一吹即可復燃是因為提供了充足的氧氣【解析】根據燃燒需要同時滿足三個條件:①可燃物、②氧氣或空氣、③溫度要達到著火點,進行分析解答。 火折子的主要材料為經過處理的土紙、棉花等,曬干卷成長桿狀,點燃后將明火吹滅,但內部仍有紅色亮點,裝入竹筒內,為保證火折子不完全熄滅,竹筒不是完全密閉的。點燃后將明火吹滅,但內部仍有紅色亮點,裝入竹筒內,需要時取出一吹就能復燃,則裝入竹筒后火折子沒有完全熄滅。 土紙、棉花等都具有可燃性,都是可燃物。 取出一吹即可復燃是因為提供了充足的氧氣。5.新考法[2023無錫中考]某興趣小組對燃燒的條件進行探究。(1)利用圖1所示裝置進行實驗,觀察到的現象有:Ⅰ.試管中白磷燃燒;Ⅱ.水中白磷未燃燒;Ⅲ.試管中紅磷未燃燒;Ⅳ.氣球 先變大后變小。①由現象Ⅰ、Ⅱ可推知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燃物燃燒需要與氧氣接觸【解析】試管中的白磷與空氣接觸且溫度達到著火點,故試管中的白磷燃燒;熱水中的白磷溫度達到著火點但沒有與空氣接觸,不燃燒;由現象Ⅰ、Ⅱ可知,可燃物燃燒需要與氧氣接觸。②由現象Ⅰ、Ⅲ可推知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燃物燃燒需要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解析】試管中白磷與空氣接觸且溫度達到白磷的著火點,燃燒;試管中紅磷與空氣接觸但溫度沒有達到紅磷的著火點,故試管中的紅磷不燃燒,由現象Ⅰ、Ⅲ可知,可燃物燃燒需要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③從現象Ⅳ分析:氣球 先變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磷燃燒放出熱量,試管內的氣體受熱膨脹【解析】從現象Ⅳ可知,氣球先變大后變小,氣球 先變大的原因是白磷燃燒放出熱量,試管內的氣體受熱膨脹,但白磷燃燒的過程會消耗試管內的氧氣,所以燃燒結束,溫度冷卻至室溫氣球 又變小。(2)利用圖2所示裝置進行燃燒條件的進一步探究。實驗測得集氣瓶中氧氣的體積分數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3所示。①寫出紅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②紅磷熄滅后,集氣瓶內的氧氣并未耗盡,氧氣的含量約為 。你對燃燒條件的新認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燃燒需要氧氣達到一定濃度,當氧氣濃度較低時,可燃物與氧氣接觸也不能燃燒【解析】紅磷熄滅后,集氣瓶內的氧氣并未耗盡,氧氣的含量約為 ,說明燃燒需要氧氣達到一定濃度,當氧氣濃度較低時,可燃物與氧氣接觸也不能燃燒。謝謝!同學們再見!(共24張PPT)2024年秋季化學(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七單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與開發課題2 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教材必備知識精練知識點1 化石能源的利用1.[2023吉林中考]下列物質屬于化石燃料的是( )BA.氫氣 B.石油 C.乙醇 D.一氧化碳【解析】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氣。2.“西氣東輸”是我國西部大開發中的一項重點工程,輸送的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種氣體化石燃料,該氣體的主要成分是( )CA.氫氣 B.一氧化碳 C.甲烷 D.二氧化碳【解析】“西氣東輸”工程中,輸送的氣體是天然氣,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3.新課標·傳統文化《天工開物》中有對煤炭開采的記載:“凡煤炭普天皆生,以供煅煉金石之用”。下列關于煤的說法正確的是( )DA.煤、石油、酒精都是不可再生能源B.煤經過物理變化加工可得到焦爐煤氣C.煤是一種純凈物,與石墨、金剛石一樣,同屬于碳的單質D.煤燃燒排放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質【解析】酒精是可再生能源。 煤氣是煤經過化學變化加工得到的。 煤是一種混合物。4.教材P171實驗7-2改編甲烷燃燒實驗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CA.點燃甲烷前,要先檢驗其純度B.甲烷燃燒時,火焰呈藍色C.迅速把燒杯倒過來,向燒杯內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蕩,無現象D.通過甲烷燃燒的現象及對產物的檢驗,證明甲烷的組成中含有碳、氫元素【解析】 甲烷屬于可燃性氣體,點燃甲烷前,要先檢驗其純度,防止發生爆炸。甲烷燃燒時,火焰呈藍色。、 甲烷燃燒時,將一干燥燒杯罩在火焰上方,過一會兒,燒杯內壁出現水霧,迅速把燒杯倒過來,向燒杯內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蕩,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證明甲烷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反應物氧氣中只含有氧元素,則甲烷的組成中含有碳、氫元素。5.可燃冰有望成為未來新能源,下列有關可燃冰的說法錯誤的是( )DA.屬于混合物B.若開采不當,將造成嚴重的溫室效應C.燃燒時放出熱量D.與冰的組成元素完全相同【解析】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其與冰的組成元素不同。知識點2 降低化石能源的利用對環境的影響6.[2023云南中考]下列不屬于新能源的是( )AA.石油 B.潮汐能 C.太陽能 D.地熱能【解析】石油屬于化石能源,不屬于新能源。7.[2023揚州中考]關于某可再生能源的描述如下:該能源儲量巨大,但陰雨天等因素會影響其使用。如圖為該能源在生活中的運用。該能源是( )BA.地熱能 B.太陽能 C.水能 D.化石燃料【解析】由該能源在陰雨天會受到影響,說明該能源受光照影響,可知該能源是太陽能。8.[2023長沙中考改編]液氫已應用于航天等領域。目前在生活、生產中大量使用氫能源還存在一定困難,原因是( )BA.氫氣本身無毒B.氫氣制取成本高,儲存和運輸不方便C.氫氣燃燒放出的熱量多D.氫氣燃燒產物不污染空氣9.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DA.在汽油中添加乙醇,可節省石油資源,減少汽車尾氣污染B.工業上常把煤塊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燒,可減少煤的浪費C.煤炭脫硫處理,有效減少酸雨的產生D.天然氣屬于清潔能源,大量使用不會影響溫室效應【解析】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泄漏或甲烷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都是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10.教材P175圖7-26改編實驗室可用如圖所示發生裝置制備氫氣。(1)寫出試管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實驗室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收集氫氣。向下排空氣(或排水)【解析】氫氣的密度比空氣的小,可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難溶于水且不與水反應,可用排水法收集。(3)氫氣作為新能源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一點即可,下同)。目前氫能源的大量使用仍存在一定困難,你認為針對氫能源的研究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對環境無污染(其他合理答案均可)尋找新型催化劑,利用太陽光分解水制氫氣(其他合理答案均可)【解析】氫氣作為新能源,具有原料來源廣泛、燃燒產物無污染、熱值高等優點,但由于制取成本高,貯存、運輸困難,目前尚未推廣使用,因此,應在制取方法、貯存技術等方面進行研究。課題2 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學科關鍵能力構建1.新課標·傳統文化[2023煙臺中考]《漢書》中記載“高奴,有洧水,可燃”,《夢溪筆談》中記載“予疑其煙可用,試掃其煤為墨,黑光如漆”。“洧水”即石油。下列關于“洧水”的說法錯誤的是( )BA.具有可燃性 B.是不可再生資源,屬于純凈物C.其成分中主要含有C、 元素 D.其不完全燃燒的產物可用于制墨【解析】“洧水”即石油,石油具有可燃性。 石油屬于化石能源,為不可再生資源,石油是由汽油、柴油等混合而成的,屬于混合物。石油中主要含有C、元素。 石油不完全燃燒的產物中含有炭黑,炭黑可用于制墨。2.新情境[2023廣州中考]液氫、煤油(主要含C、 元素)、液氧可用作神舟飛船運載火箭的推進劑,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BA.火箭發射時僅靠空氣不足以使燃料充分燃燒B.液氫和煤油完全燃燒的反應都是化合反應C.液氫是高能燃料且燃燒后的產物無污染D.飛船進入軌道后主要利用太陽能維持工作【解析】液氫完全燃燒生成水,是化合反應。煤油主要含碳、氫元素,其在氧氣中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是兩種,不是化合反應。3.新趨勢·科普閱讀題[2023長沙中考]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回答有關問題。煤被譽為“工業的糧食”“黑色金子”。煤最大的用途是作燃料,用于發電。煤燃燒過程中產生硫的氧化物,可以生產出優質硫酸。煤灰和煤渣可以用來制造水泥等建筑材料,在煤灰里甚至還可以提取出半導體材料——鍺和鎵。“煤氏三兄弟”是指無煙煤、煙煤、褐煤,它們的含碳量依次降低。無煙煤是一種很好的燃料,燒起來火力很強,發熱量很高,煙塵很少,燃燒后灰渣也不多。(1)根據“煤燃燒過程中產生硫的氧化物”,說明煤中除碳元素外,還含有___________元素。(2)“無煙煤、煙煤、褐煤”中含碳量最低的是______。(3)無煙煤是一種很好的燃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寫一點)。硫(或)褐煤燒起來火力很強,發熱量很高,煙塵很少,燃燒后灰渣也不多(任寫一點)4.[2023天津中考]環境保護和能源利用是人類共同關注的問題。(1)下列選項中不符合綠色、低碳生產方式的是___(填字母)。BA.開發和利用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代替化石燃料B.大力發展以煤為燃料的發電廠以緩解電能緊缺【解析】A項,開發和利用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可減少二氧化碳等的排放,符合綠色、低碳生產方式。B項,大力發展以煤為燃料的發電廠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污染物,不符合綠色、低碳生產方式。(2)在汽油中加入適量乙醇作為汽車燃料,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汽車尾氣的污染。寫出乙醇在空氣中充分燃燒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載人航天器中,航天員呼出的二氧化碳在一定條件下與氫氣反應生成甲烷和水,水電解得到氫氣和氧氣,氧氣供給航天員呼吸。寫出在一定條件下二氧化碳與氫氣反應生成甲烷和水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素養提升5.新考向·圖表信息[2023本溪中考]《2050年世界與中國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結構正在向多元、清潔、低碳轉變。如圖是不同年份中世界能源占比結構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比較2015、2030、2050年能源結構,化石能源占比日益減少的是____________。煤炭、石油(2)天然氣是比較清潔的能源,其主要成分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們正在開發和利用的新能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寫一種)。(4)減少 排放已成為全球共識。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理念的是_____(填字母)。太陽能(合理即可)ABA.隨手關燈 B.節約用紙 C.多使用一次性木筷謝謝!同學們再見!(共29張PPT)2024年秋季化學(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七單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與開發單元復習專練過歸納 單元知識腦圖回顧可燃物氧氣(或空氣)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可燃物氧氣(或空氣)使溫度降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單元復習專練考點1 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 、2、3、4、5、6考點2 燃燒條件的探究、11 考點3 化石燃料與新能源 、9、101.[2023泰州中考]《輟耕錄》中記載,杭人燃燒松木前,將其削成薄紙片狀。削成薄紙片狀的目的是( )DA.降低了松木的著火點 B.升高了松木的著火點C.提高了氧氣的濃度 D.增大了松木與空氣的接觸面積【解析】可燃物燃燒的劇烈程度與氧氣的濃度、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有關。燃燒松木前,將其削成薄紙片狀的目的是增大松木與空氣的接觸面積。2.[2023荊州中考]作為中學生應該具備應對火災的安全知識。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A.遇到室內起火,迅速打開門窗通風B.遭遇火災時,可用濕毛巾捂住口鼻跑離著火區域C.撲滅電器失火不可用水基型滅火器D.撲滅森林火災時,可砍伐出隔離帶,將樹木與燃燒區隔離【解析】 室內起火時,打開門窗通風,會加速空氣流動,使燃燒更旺。 遭遇火災時,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可減少有害氣體和煙塵的吸入。 電器失火時用水基型滅火器滅火易發生觸電,故不可用水基型滅火器撲滅電器失火。 森林失火時,砍伐出隔離帶,將樹木與燃燒區隔離,通過隔絕可燃物滅火。3.新情境[2023云南中考]使用天然氣做飯,點火后,發現爐火火焰呈現黃色,鍋底出現黑色,這時就需要調大灶具的進風口;使用完畢,關閉開關,火焰熄滅。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DA.天然氣會燃燒,因為它是可燃物B.點火是為了使溫度達到天然氣的著火點C.調大進風口的目的是提供足夠的空氣,使燃燒更充分D.關閉開關,火焰熄滅,原因是溫度降到了著火點以下【解析】關閉開關,火焰熄滅,原因是清除了可燃物。4.[2023蘇州中考]安全離不開化學知識。下列有關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BA.油鍋著火后立即用鍋蓋蓋滅B.向燃著的酒精爐中直接添加酒精C.面粉加工廠等場所嚴禁煙火D.煤氣泄漏立即關閉閥門并開窗通風【解析】 油鍋著火后立即用鍋蓋蓋滅,通過隔絕氧氣滅火。酒精具有可燃性,向燃著的酒精爐中直接添加酒精,容易引發火災。 面粉加工廠的空氣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性顆粒,遇到明火,容易發生爆炸。 煤氣具有可燃性,煤氣泄漏應立即關閉閥門并開窗通風。5.新趨勢·跨學科[2023湘潭中考]古代用“木燧”(鉆木取火)的方法引燃易燃物。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CA.“木燧”中的“木”是可燃物B.鉆木是機械能轉化為熱能的過程C.鉆木生熱改變了可燃物的著火點D.在鉆木取火的過程中,空氣提供了助燃物【解析】“木燧”中的“木”具有可燃性,是可燃物。 鉆木頭時,木頭克服摩擦力做功,鉆木是機械能轉化為熱能的過程。 著火點是物質本身固有的屬性,鉆木生熱,不能改變可燃物的著火點。在鉆木取火的過程中,空氣提供了助燃物。6.新情境[2023福建中考]消防用的自動感溫噴淋頭結構如圖所示。當噴淋頭附近溫度升高到噴淋頭的設定值時,丙三醇將熱敏玻璃球脹破,噴淋頭自動噴水滅火。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CA.熱敏玻璃球能迅速將外界的熱量傳遞給丙三醇B.玻璃球脹破的原因是丙三醇分子間的間隔變大C.噴水滅火的原理是水降低了可燃物的著火點D.日常生活中應避免熱源靠近自動感溫噴淋頭【解析】可燃物的著火點是物質的固有屬性,一般不隨外界條件的改變而改變。噴水滅火的原理是使溫度降低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7.[2023黃岡中考]教材中的兩個實驗如圖所示。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DA.圖1集氣瓶中的水和圖2燒杯中的水的作用相同B.其他條件不變時,圖1和圖2中的紅磷都可以用木炭替代C.圖1實驗中裝置氣密性不好會導致最終測量結果偏大D.圖2實驗中銅片上的白磷和熱水中的白磷實驗現象的對比說明可燃物燃燒需要氧氣【解析】 圖1集氣瓶中的水既可以吸收五氧化二磷固體,也可以吸收熱量,圖2燒杯中的水既可以提供熱量,也可以隔絕氧氣,故二者的作用不相同。 圖1中的紅磷若替換成木炭,則會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氣體,使測得的氧氣體積分數偏小;圖2中的紅磷若更換為木炭,仍然可以探究燃燒的條件。 圖1實驗中若裝置氣密性不好,則反應結束后,空氣會進入集氣瓶,使得進入集氣瓶中的水的量偏少,造成測得的氧氣的體積分數偏小。 對比圖2中兩處白磷,唯一變量為是否與氧氣接觸,通過實驗現象對比能說明可燃物燃燒需要氧氣。8.[2023煙臺中考節選]今年我國已有多款家用型“氫能自行車”投放市場,“氫能進萬家”戰略進一步落實。氫能自行車配套有“微型太陽能制充氫一體機”、氫燃料電池、儲氫燃料棒。(1)在氫燃料電池中,氫氣與外界進來的氧氣在催化劑作用下化合生成水,同時為自行車提供電力,這一過程中的能量轉化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化學能轉化為電能【解析】氫燃料電池為自行車提供電力過程中化學能轉化為電能。(2)“微型太陽能制充氫一體機”可以連接太陽能電池板或家用電源,能將一杯水電解出 氫氣,并將氫氣充入儲氫燃料棒中。該制氫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氫氣在與直流電源的____極相連的電極上產生。負【解析】水在通電條件下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氫氣在連接電源的負極產生。(3)氫能源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1條)。氫氣燃燒產物是水,不污染環境(合理即可)【解析】氫氣的熱值高,且燃燒產物是水,不污染環境。9.[2023哈爾濱中考改編]利用化學綜合應用自然資源,可以使人類生活變得更加美好。請結合如圖圖示回答下列問題:(1)石油煉制主要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______不同,分離出的石蠟燃燒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由此可判斷出石蠟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元素。沸點碳、氫(或C、)(2)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天然氣替代煤作燃料可減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氮等排放,以減少酸雨的產生。若燃氣灶的火焰呈現黃色或橙色,將灶具的進風口______(填“調大”或“調小”)即可使燃料充分燃燒。二氧化硫(或)調大10.新情境[2023威海中考]舌尖上的化學——燒烤,滿滿的人間煙火氣。(1)制作烤肉的過程中涉及如下變化:①稻殼、玉米芯、木屑等加工成機制木炭(如圖) ②鐵絲加工成尖頭鐵簽 ③將肉切成肉塊 ④機制木炭燃燒 ⑤生肉烤熟,其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________(填序號)。①④⑤【解析】①將稻殼、玉米芯、木屑中的有機化合物脫氫、脫氧得到機制木炭,物質種類發生改變,屬于化學變化。④機制木炭燃燒、⑤生肉烤熟過程中均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2)烤制時,用固體酒精引燃機制木炭,該過程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兩個反應中能量轉化形式均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選上述兩個反應中的一例,描述該反應的微觀過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學能轉化為熱能和光能在點燃的條件下,酒精分子和氧分子被破壞,碳、氫、氧原子重新組合成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或在點燃的條件下,氧分子被破壞,碳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組合成二氧化碳分子)【解析】燃燒均發光、發熱,故題給反應中能量轉化形式是化學能轉化為熱能和光能。化學變化的實質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結合成新的分子,結合酒精燃燒、木炭燃燒中的具體物質分析即可。(3)機制木炭制成中空結構更有利于燒烤,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燒烤結束后,需要熄滅炭火,請寫出一種方法:______,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大木炭與氧氣的接觸面積,促進燃燒澆水降低溫度至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與前一空對應,合理即可)【解析】機制木炭制成中空結構,可增大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使燃燒更充分。熄滅炭火可用水澆滅,滅火原理是降低溫度至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也可用土蓋滅,滅火原理是隔絕空氣。11.創新實驗·裝置創新[2023自貢中考]某興趣小組做可燃物燃燒條件的探究實驗:①在有空氣的試管內放入白磷,關閉彈簧夾,白磷不燃燒(如圖Ⅰ);②將圖Ⅰ裝置放到熱水中形成圖Ⅱ裝置,白磷劇烈燃燒,氣球脹大。(1)②中白磷劇烈燃燒時,試管內氣體壓強______(填“增大”“不變”或“減小”)。增大【解析】②中白磷劇烈燃燒時,放出大量的熱,試管內氣體壓強增大。(2)對比實驗①②,說明可燃物燃燒需要的條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解析】①在有空氣的試管內放入白磷,關閉彈簧夾,白磷不燃燒;②將題圖Ⅰ裝置放到熱水中形成圖Ⅱ裝置,白磷劇烈燃燒,氣球脹大,對比實驗①②,說明可燃物燃燒需要的條件之一是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3)圖Ⅱ實驗后試管內還有白磷殘留,打開彈簧夾通入空氣,白磷復燃,說明可燃物燃燒需要的另一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與氧氣(或空氣)接觸【解析】題圖Ⅱ實驗后試管內還有白磷殘留,打開彈簧夾通入空氣,白磷復燃,說明可燃物燃燒需要的另一條件是與氧氣(或空氣)接觸。謝謝!同學們再見!(共15張PPT)2024年秋季化學(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七單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與開發跨學科實踐活動6 調查家用燃料的變遷與合理使用1.某校實踐小組的同學們在老師的組織下,對家用燃料的合理使用與變遷及對未來燃料的展望展開了項目化學習。任務一:家用燃料的合理使用【查閱資料】(1)酒精、天然氣、汽油、柴油等燃料中都含有碳。酒精和天然氣燃燒不產生黑煙,汽油、柴油燃燒會產生黑煙。這是由于汽油、柴油的含碳量較高,在空氣中不完全燃燒產生的。這些燃料不完全燃燒可能會造成的環境問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空氣污染(合理即可)【解析】燃料不完全燃燒會產生有毒的一氧化碳氣體,會造成空氣污染。【小組交流】(2)可燃物燃燒的劇烈程度與氧氣濃度或接觸面積等因素有關,任舉一例加以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硫在空氣中燃燒發出淡藍色火焰,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藍紫色火焰【解析】可燃物燃燒的劇烈程度與氧氣濃度或接觸面積等因素有關,例如硫在空氣中燃燒發出淡藍色火焰,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藍紫色火焰。任務二:調查家用燃料的變遷【調查研究】同學們通過走訪與調查了解到當地燃料的變遷主要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3)柴草中纖維素的化學式為 ,其中碳、氫、氧元素的質量比為_________,纖維素在空氣中完全燃燒的產物是___________(填化學式)。、【解析】柴草中纖維素的化學式為 ,其中碳、氫、氧元素的質量比為 ;纖維素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纖維素在空氣中完全燃燒的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4)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前后,居民家中主要采用蜂窩煤作燃料(如圖1所示)。①將煤制成蜂窩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大煤與空氣的接觸面積,使煤燃燒更充分【解析】將煤制成蜂窩煤是為了增大煤與空氣的接觸面積,使煤燃燒更充分。②在引燃蜂窩煤爐時,先在爐膛中自下而上依次加入廢報紙、小木塊和蜂窩煤(如圖2所示),然后將進風口打開,點燃廢報紙。打開進風口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先點燃廢報紙是因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供充足的氧氣廢報紙的著火點較低,易被點燃【解析】在引燃蜂窩煤爐時,先在爐膛中自下而上依次加入廢報紙、小木塊和蜂窩煤,然后將進風口打開,點燃廢報紙,打開進風口的目的是提供充足的氧氣;先點燃廢報紙是因為廢報紙著火點較低,易被點燃。【查閱資料】.二氧化硫能使紅色的品紅溶液褪色,常用于檢驗二氧化硫。.常用燃料匯總:燃料 調控 主要成分 熱值木材 需頻繁添加木材 碳、氫、氧等元素煤 需提前點燃,過程復雜 碳、氫、硫、氮等元素煤氣 隨用隨開 一氧化碳和氫氣天然氣 隨用隨開 甲烷【提出問題】本地煤炭燃燒是否有二氧化硫產生?【進行實驗】(5)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將焚燒后的氣體通入盛有少量品 紅溶液的試管中 紅色褪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焚燒后的氣體中含有二氧化硫【解析】根據“二氧化硫能使紅色的品紅溶液褪色,常用于檢驗二氧化硫”可知,將焚燒后的氣體通入盛有少量品紅溶液的試管中,紅色褪去,說明焚燒后的氣體中含有二氧化硫。【交流討論】(6)試推測家用煤氣或天然氣代替煤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一條,下同),煤氣和天然氣的安全使用注意事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煤氣或天然氣燃燒調控容易(或產生污染性氣體少、較環保、熱值高等,合理即可)不使用時及時關閉燃氣總閥(或燃氣灶火一定要打燃、定期檢查燃氣管道、注意室內通風、更換燃氣膠管等,合理即可)【解析】根據“常用燃料匯總”可知,家用煤氣或天然氣代替煤的原因是煤氣或天然氣燃燒調控容易、產生污染性氣體少、較環保、熱值高,使用煤氣和天然氣時,應注意不使用時及時關閉燃氣總閥、燃氣灶火一定要打燃、定期檢查燃氣管道、注意室內通風、更換燃氣膠管等。任務三:對未來燃料的展望【交流展示】(7)開發更清潔的可再生能源是今后發展的方向。氫氣是最理想的清潔燃料,寫出氫氣燃燒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氫氣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反應生成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謝謝!同學們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7.1.1 燃燒和滅火課件-2024-2025學年九年級化學人教版上冊.pptx 7.1.2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課件-2024-2025學年九年級化學人教版上冊.pptx 7.2 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課件-2024-2025學年九年級化學人教版上冊.pptx 實驗活動4 燃燒條件的探究課件-2024-2025學年九年級化學人教版上冊.pptx 第七單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與開發單元復習專練課件-2024-2025學年九年級化學人教版上冊.pptx 跨學科實踐活動6 調查家用燃料的變遷與合理使用課件-2024-2025學年九年級化學人教版上冊.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