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考點說明:旋轉的性質特征主要是全等,所以考查時往往與全等聯系比較緊密,有直接考查的,以填空或選擇形式出現,也有滲透到其他知識點中以綜合題的形式考查的.常見題型如演練方陣中的第2、4、5、6、8、9、12、15、16、18、24、25題.例1.如圖,將Rt△ABC繞直角頂點C順時針旋轉90°,得到△A′B′C,連接AA′,若∠1=25°,則∠BAA′的度數是( )A.55° B.60° C.65° D.70°例2.如圖,將矩形ABCD繞點A順時針旋轉90°后,得到矩形AB′C′D′,若CD=8,AD=6,連接CC′,那么CC′的長是( )A.20 B.100 C.10 D.10例3.如圖,在Rt△ABC中,∠ACB=90°,將△ABC繞頂點C逆時針旋轉得到△A'B'C,M是BC的中點,P是A'B'的中點,連接PM.若BC=2,∠BAC=30°,則線段PM的最大值是( )A.4 B.3 C.2 D.1例4.如圖,邊長為3的正方形ABCD繞點A逆時針旋轉30°到正方形AB′C′D′,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為( )A.6+3 B.3 C.1﹣ D.9﹣3例5.如圖,在△ABC中,∠ACB=90°,AC=4,BC=3,將△ABC繞點A順時針旋轉得到△ADE(其中點B恰好落在AC延長線上點D處,點C落在點E處),連接BD,則四邊形AEDB的面積為 .例6.如圖,△ABC中,AB=AC=2,∠BAC=45°,△AEF是由△ABC繞點A按逆時針方向旋轉得到的,連接BE、CF相交于點D.(1)求證:BE=CF;(2)當四邊形ABDF為菱形時,求CD的長. 考點說明:軸對稱圖形與中心對稱圖形的識別是中考的一個熱點,屬于簡單題,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常見題型如演練方陣中的第1、11題.例1.在落實“小組合作學習,當堂達標檢測及評價”要求中,某班四個小組設計的組徽圖案如圖,這四個圖案中,既是軸對稱圖形又是中心對稱圖形的是( )A. B. C. D.例2.下面四個手機應用圖標中,屬于中心對稱圖形的是( )A. B. C. D.例3.下列圖形中,既是軸對稱圖形又是中心對稱圖形的是( )A. B. C. D.例4.下列圖形中,既是軸對稱圖形又是中心對稱圖形的是( )A. B. C. D.例5.中國古代建筑中的窗格圖案美觀大方,寓意吉祥,下列繪出的圖案中既是軸對稱圖形又是中心對稱圖形是( )A. B.C. D.例6.下列圖形是中心對稱圖形的是( )A. B. C. D. 考點說明: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圖形的變換,關鍵還是圖形中點的坐標的變換,根據不同變換的點的坐標的變化規律可以作出變換后的圖形.求變換后點的坐標一般以選擇題形式出現,而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進行圖形的變換操作則以解答題的形式考查.常見題型如演練方陣中的第3、9、13、14、18、20、21題.例1.如圖,正方形OABC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點A的坐標為(2,0),將正方形OABC繞點O順時針旋轉45°,得到正方形OA′B′C′,則點C′的坐標為( )A.(,) B.(﹣,) C.(,) D.(2,2)例2.如圖,若將△ABC繞點O逆時針旋轉90°,則頂點B的對應點B1的坐標為( )A.(﹣4,2) B.(﹣2,4) C.(4,﹣2) D.(2,﹣4)例3.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將△ABO繞點A順時針旋轉到△AB1C1的位置,點B、O分別落在點B1、C1處,點B1在x軸上,再將△AB1C1繞點B1順時針旋轉到△A1B1C2的位置,點C2在x軸上,將△A1B1C2繞點C2順時針旋轉到△A2B2C2的位置,點A2在x軸上,依次進行下去…,若點A(,0),B(0,4),則點B2016的橫坐標為( )A.5 B.12 C.10070 D.10080例4.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Rt△ABC的三個頂點分別是A(﹣3,2),B(0,4),C(0,2).(1)將△ABC以點C為旋轉中心旋轉180°,畫出旋轉后對應的△A1B1C1,平移△ABC,應點A2的坐標為(0,﹣4),畫出平移后對應的△A2B2C2;(2)若將△A1B1C1繞某一點旋轉可以得到△A2B2C2,請直接寫出旋轉中心的坐標. 考點說明:利用圖形變換中的全等關系,通過變換把一個圖形轉移到一個新的位置上,使圖形的條件得以重新分布與結合,把分散的關系集中并轉化為與結論有關的條件,實現化難為易,變未知為已知,將新問題轉化為已知的舊問題,從而解決問題.常見題型如演練方陣中的第24、25、26題.例1.如圖1,在正方形ABCD中,點E,F分別是邊AB,BC上的點,且BE=CF.連結CE,DF.將線段FD繞點F逆時針旋轉90°,得到線段FG.(1)依題意將圖1補全;(2)連結EG,請判斷:EG與CF的數量關系是 ,位置關系是 ;并證明你的結論;(3)當FG經過BE中點時,寫出求∠CDF度數的思路.例2.如圖①,在△ABC中,∠BAC=90°,AB=AC,點E在AC上(且不與點A,C重合),在△ABC的外部作△CED,使∠CED=90°,DE=CE,連接AD,分別以AB,AD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ABFD,連接AF.(1)請直接寫出線段AF,AE的數量關系 ;(2)將△CED繞點C逆時針旋轉,當點E在線段BC上時,如圖②,連接AE,請判斷線段AF,AE的數量關系,并證明你的結論. 考點說明:運用類比思想解決,關鍵要扣住“類”,相當于例題,它代表這一類的題目運用這種方法解決.通過比較要解決的問題與已解決的問題之間的共性,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常見題型如演練方陣中的第30題.例1.閱讀下面材料:小陽遇到這樣一個問題:如圖(1),O為等邊△ABC內部一點,且OA:OB:OC=1::,求∠AOB的度數.小陽是這樣思考的:圖(1)中有一個等邊三角形,若將圖形中一部分繞著等邊三角形的某個頂點旋轉60°,會得到新的等邊三角形,且能達到轉移線段的目的.他的作法是:如圖(2),把△ACO繞點A逆時針旋轉60°,使點C與點B重合,得到△ABO′,連接OO′.則△AOO′是等邊三角形,故OO′=OA,至此,通過旋轉將線段OA、OB、OC轉移到同一個三角形OO′B中.(1)請你回答:∠AOB= °.(2)參考小陽思考問題的方法,解決下列問題:已知:如圖(3),四邊形ABCD中,AB=AD,∠DAB=60°,∠DCB=30°,AC=5,CD=4.求四邊形ABCD的面積.例2.在△ABC中,∠ACB=90°,AC=BC,直線MN經過點C,且AD⊥MN于D,BE⊥MN于E.(1)當直線MN繞點C旋轉到圖1的位置時,求證:DE=AD+BE;(2)當直線MN繞點C旋轉到圖2、圖3的位置時,試問DE、AD、BE具有怎樣的等量關系?請直接寫出這個等量關系.旋轉是對前面所學的圖形變換(平移、軸對稱)的繼續和補充,也是后面學習圓的前奏;要深入理解旋轉變換及其特點,理解中心對稱和中心對稱圖形的區別和聯系;有關該部分基礎題型比較簡單,要多理解,中考中后面的綜合題往往會有圖形變換的影子融合在其中,所以學好該章知識很有必要.第1頁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考點說明:旋轉的性質特征主要是全等,所以考查時往往與全等聯系比較緊密,有直接考查的,以填空或選擇形式出現,也有滲透到其他知識點中以綜合題的形式考查的.常見題型如演練方陣中的第2、4、5、6、8、9、12、15、16、18、24、25題.例1.如圖,將Rt△ABC繞直角頂點C順時針旋轉90°,得到△A′B′C,連接AA′,若∠1=25°,則∠BAA′的度數是( )A.55° B.60° C.65° D.70°【答案】C【解析】根據旋轉的性質可得AC=A′C,然后判斷出△ACA′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據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質可得∠CAA′=45°,再根據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可得結果.解:∵Rt△ABC繞直角頂點C順時針旋轉90°得到△A′B′C,∴AC=A′C,∴△ACA′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A′A=45°,∠CA′B′=20°=∠BAC∴∠BAA′=180°﹣70°﹣45°=65°,故選:C.例2.如圖,將矩形ABCD繞點A順時針旋轉90°后,得到矩形AB′C′D′,若CD=8,AD=6,連接CC′,那么CC′的長是( )A.20 B.100 C.10 D.10【答案】D【分析】先根據勾股定理計算出AC=10,再根據旋轉的性質得AC=AC′,∠CAC′=90°,可判斷△ACC′為等腰直角三角形,于是得到CC′=AC=10.解:∵四邊形ABCD為矩形,∴∠D=90°,在Rt△ADC中,∵CD=8,AD=6,∴AC==10,∵矩形ABCD繞點A順時針旋轉90°后,得到矩形AB′C′D′,∴AC=AC′,∠CAC′=90°,∴△ACC′為等腰直角三角形,∴CC′=AC=10.故選D.例3.如圖,在Rt△ABC中,∠ACB=90°,將△ABC繞頂點C逆時針旋轉得到△A'B'C,M是BC的中點,P是A'B'的中點,連接PM.若BC=2,∠BAC=30°,則線段PM的最大值是( )A.4 B.3 C.2 D.1【答案】B【解析】如圖連接PC.思想求出PC=2,根據PM≤PC+CM,可得PM≤3,由此即可解決問題.解:如圖連接PC.在Rt△ABC中,∵∠A=30°,BC=2,∴AB=4,根據旋轉不變性可知,A′B′=AB=4,∴A′P=PB′,∴PC=A′B′=2,∵CM=BM=1,又∵PM≤PC+CM,即PM≤3,∴PM的最大值為3(此時P、C、M共線).故選B.例4.如圖,邊長為3的正方形ABCD繞點A逆時針旋轉30°到正方形AB′C′D′,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為( )A.6+3 B.3 C.1﹣ D.9﹣3【答案】D【分析】設B′C′與CD的交點為E,連接AE,利用“HL”證明Rt△AB′E和Rt△ADE全等,根據全等三角形對應角相等∠DAE=∠B′AE,再根據旋轉角求出∠DAB′=60°,然后求出∠DAE=30°,再解直角三角形求出DE,然后根據陰影部分的面積=正方形ABCD的面積﹣四邊形ADEB′的面積,列式計算即可得解.解:如圖,設B′C′與CD的交點為E,連接AE,在Rt△AB′E和Rt△ADE中,∵,∴Rt△AB′E≌Rt△ADE(HL),∴∠DAE=∠B′AE,∵旋轉角為30°,∴∠DAB′=60°,∴∠DAE=×60°=30°,∴DE=3×=,∴陰影部分的面積=3×3﹣2×(×3×)=9﹣3,故選:D.例5.如圖,在△ABC中,∠ACB=90°,AC=4,BC=3,將△ABC繞點A順時針旋轉得到△ADE(其中點B恰好落在AC延長線上點D處,點C落在點E處),連接BD,則四邊形AEDB的面積為 .【答案】解:∵在△ABC中,∠C=90°,AC=4,BC=3,∴AB=5,∵將△ABC繞點A逆時針旋轉,使點C落在線段AB上的點E處,點B落在點D處,∴AD=AB=5,∴CD=AD﹣AC=1,∴四邊形AEDB的面積為,故答案為:.【解析】通過勾股定理計算出AB長度,利用旋轉性質求出各對應線段長度,利用面積公式解答即可.例6.如圖,△ABC中,AB=AC=2,∠BAC=45°,△AEF是由△ABC繞點A按逆時針方向旋轉得到的,連接BE、CF相交于點D.(1)求證:BE=CF;(2)當四邊形ABDF為菱形時,求CD的長.【解答】(1)證明:∵△AEF是由△ABC繞點A按逆時針方向旋轉得到的,∴AE=AF=AB=AC=2,∠EAF=∠BAC=45°,∴∠BAC+∠3=∠EAF+∠3,即∠BAE=∠CAF,在△ABE和△ACF中,∴△ABE≌△ACF,∴BE=CF;(2)解:∵四邊形ABDF為菱形,∴DF=AF=2,DF∥AB,∴∠1=∠BAC=45°,∴△ACF為等腰直角三角形,∴CF=AF=2,∴CD=CF﹣DF=2﹣2.【解析】(1)根據旋轉的性質得AE=AF=AB=AC=2,∠EAF=∠BAC=45°,然后根據“SAS”證明△ABE≌△ACF,于是根據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即可得到結論;(2)根據菱形的性質得DF=AF=2,DF∥AB,再利用平行線的性質得∠1=∠BAC=45°,則可判斷△ACF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CF=AF=2,然后計算CF﹣DF即可. 考點說明:軸對稱圖形與中心對稱圖形的識別是中考的一個熱點,屬于簡單題,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常見題型如演練方陣中的第1、11題.例1.在落實“小組合作學習,當堂達標檢測及評價”要求中,某班四個小組設計的組徽圖案如圖,這四個圖案中,既是軸對稱圖形又是中心對稱圖形的是( )A. B. C. D.【答案】A【解析】根據中心對稱圖形的定義:旋轉180°后能夠與原圖形完全重合即是中心對稱圖形,以及軸對稱圖形的定義進行判斷.解:A、∵此圖形旋轉180°后能與原圖形重合,∴此圖形是中心對稱圖形,也是軸對稱圖形,故此選項正確;B、∵此圖形旋轉180°后不能與原圖形重合,此圖形不是中心對稱圖形,也不是軸對稱圖形,故此選項錯誤;A、∵此圖形旋轉180°后不能與原圖形重合,∴此圖形不是中心對稱圖形,但是軸對稱圖形,故此選項錯誤;D、∵此圖形旋轉180°后能與原圖形重合,∴此圖形是中心對稱圖形,但不是軸對稱圖形,故此選項錯誤.故選:A.例2.下面四個手機應用圖標中,屬于中心對稱圖形的是( )A. B. C. D.【答案】B【解析】解:A圖形不是中心對稱圖形;B圖形是中心對稱圖形;C圖形不是中心對稱圖形;D圖形不是中心對稱圖形,故選:B.例3.下列圖形中,既是軸對稱圖形又是中心對稱圖形的是( )A. B. C. D.【答案】A例4.下列圖形中,既是軸對稱圖形又是中心對稱圖形的是( )A. B. C. D.【答案】D【解析】解:A、不是軸對稱圖形,是中心對稱圖形,故本選項錯誤;B、不是軸對稱圖形,也不是中心對稱圖形,故本選項錯誤;C、是軸對稱圖形,不是中心對稱圖形,故本選項錯誤;D、既是軸對稱圖形又是中心對稱圖形,故本選項正確.故選D.例5.中國古代建筑中的窗格圖案美觀大方,寓意吉祥,下列繪出的圖案中既是軸對稱圖形又是中心對稱圖形是( )A. B.C. D.【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中心對稱圖形,掌握好中心對稱圖形與軸對稱圖形的概念.軸對稱圖形的關鍵是尋找對稱軸,圖形兩部分折疊后可重合,中心對稱圖形是要尋找對稱中心,旋轉180度后兩部分重合.例6.下列圖形是中心對稱圖形的是( )A. B. C. D.【答案】C【解析】解:A、不是中心對稱圖形,故本選項錯誤;B、不是中心對稱圖形,故本選項錯誤;C、是中心對稱圖形,故本選項正確;D、不是中心對稱圖形,故本選項錯誤.故選C. 考點說明: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圖形的變換,關鍵還是圖形中點的坐標的變換,根據不同變換的點的坐標的變化規律可以作出變換后的圖形.求變換后點的坐標一般以選擇題形式出現,而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進行圖形的變換操作則以解答題的形式考查.常見題型如演練方陣中的第3、9、13、14、18、20、21題.例1.如圖,正方形OABC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點A的坐標為(2,0),將正方形OABC繞點O順時針旋轉45°,得到正方形OA′B′C′,則點C′的坐標為( )A.(,) B.(﹣,) C.(,) D.(2,2)【答案】A【解析】先根據點A的坐標求出正方形的邊長,再根據旋轉可得點C′在第一象限的平分線上,然后求解即可.解:∵點A的坐標為(2,0),∴正方形OABC的邊長為2,∵正方形OABC繞點O順時針旋轉45°,得到正方形OA′B′C′,∴點C′在第一象限的平分線上,∴點C′的橫坐標為2×=,縱坐標為為2×=,∴點C′的坐標為(,).故選A.例2.如圖,若將△ABC繞點O逆時針旋轉90°,則頂點B的對應點B1的坐標為( )A.(﹣4,2) B.(﹣2,4) C.(4,﹣2) D.(2,﹣4)【答案】B【解析】利用網格特征和旋轉的性質,分別作出A、B、C的對應點A1、B1、C1,于是得到結論.解:如圖,點B1的坐標為(﹣2,4),故選B.例3.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將△ABO繞點A順時針旋轉到△AB1C1的位置,點B、O分別落在點B1、C1處,點B1在x軸上,再將△AB1C1繞點B1順時針旋轉到△A1B1C2的位置,點C2在x軸上,將△A1B1C2繞點C2順時針旋轉到△A2B2C2的位置,點A2在x軸上,依次進行下去…,若點A(,0),B(0,4),則點B2016的橫坐標為( )A.5 B.12 C.10070 D.10080【答案】D【解析】由圖象可知點B2016在第一象限,求出B2,B4,B6的坐標,探究規律后即可解決問題.解:由圖象可知點B2016在第一象限,∵OA=,OB=4,∠AOB=90°,∴AB===,∴B2(10,4),B4(20,4),B6(30,4),…∴B2016(10080,4).∴點B2016縱坐標為10080.故選D.例4.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Rt△ABC的三個頂點分別是A(﹣3,2),B(0,4),C(0,2).(1)將△ABC以點C為旋轉中心旋轉180°,畫出旋轉后對應的△A1B1C1,平移△ABC,應點A2的坐標為(0,﹣4),畫出平移后對應的△A2B2C2;(2)若將△A1B1C1繞某一點旋轉可以得到△A2B2C2,請直接寫出旋轉中心的坐標.【答案】解:(1)如圖所示:A1(3,2)、C1(0,2)、B1(0,0);B2(3,﹣2)、C2(3,﹣4).(2)將△A1B1C1繞某一點旋轉可以得到△A2B2C2,旋轉中心的P點坐標為(,﹣1).【解析】(1)根據性質的性質得到A1(3,2)、C1(0,2)、B1(0,0),再描點;由于點A2的坐標為(0,﹣4),即把△ABC向下平移6個單位,再向右平移3個單位得到△A2B2C2,則B2(3,﹣2)、C2(3,﹣4),然后描點;(2)觀察圖象得到將△A1B1C1繞某一點旋轉180°可以得到△A2B2C2,然后連結對應點可確定旋轉中心的坐標. 考點說明:利用圖形變換中的全等關系,通過變換把一個圖形轉移到一個新的位置上,使圖形的條件得以重新分布與結合,把分散的關系集中并轉化為與結論有關的條件,實現化難為易,變未知為已知,將新問題轉化為已知的舊問題,從而解決問題.常見題型如演練方陣中的第24、25、26題.例1.如圖1,在正方形ABCD中,點E,F分別是邊AB,BC上的點,且BE=CF.連結CE,DF.將線段FD繞點F逆時針旋轉90°,得到線段FG.(1)依題意將圖1補全;(2)連結EG,請判斷:EG與CF的數量關系是 EG=CF ,位置關系是 EG∥CF ;并證明你的結論;(3)當FG經過BE中點時,寫出求∠CDF度數的思路.【答案】解:(1)如圖所示:;(2)EG與CF的數量關系是:EG=CF,位置關系是:EG∥CF;證明:∵正方系ABCD,∴BC=CD,∠ABC=∠BCD=90°.∵BE=CF,∴△BCE≌△CDF∴DF=CE,∠BEC=∠CFD.∵∠BCE+∠BEC=90°,∴∠BCE+∠CFD=90°.即CE⊥DF,∵線段FD繞點F逆時針旋轉90°,得到線段FG,∴CE∥FG,DF=FG.∴CE=FG.∴四邊形GFCE是平行四邊形.∴EG=CF,EG∥CF;故答案為EG=CF,EG∥CF.(3)當FG經過BE中點P時,由△BCE≌△CDF,可得∠CDF=∠BCE.由□GFCE,可得∠BCE=∠G.即∠CDF═∠G,由BE=CF=GE,可得PE=GE;利用銳角三角函數,可求∠G的度數,從而可求∠CDF的度數.【解析】(1)根據要求畫出圖形即可;(2)只要證明四邊形EGFC是平行四邊形即可;(3)首先證明∠CDF=∠BCE=∠G,求出∠G即可解決問題.例2.如圖①,在△ABC中,∠BAC=90°,AB=AC,點E在AC上(且不與點A,C重合),在△ABC的外部作△CED,使∠CED=90°,DE=CE,連接AD,分別以AB,AD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ABFD,連接AF.(1)請直接寫出線段AF,AE的數量關系 AF=AE ;(2)將△CED繞點C逆時針旋轉,當點E在線段BC上時,如圖②,連接AE,請判斷線段AF,AE的數量關系,并證明你的結論.【答案】解:(1)如圖①,∵四邊形ABFD是平行四邊形,∴AB=DF,∵AB=AC,∴AC=DF,∵DE=EC,∴AE=EF,∵∠DEC=∠AEF=90°,∴△A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F=AE.故答案為:AF=AE.(2)AF=AE.證明:如圖②,連接EF,DF交BC于K.∵四邊形ABFD是平行四邊形,∴AB∥DF,∴∠DKE=∠ABC=45°,∴EKF=180°﹣∠DKE=135°,∵∠ADE=180°﹣∠EDC=180°﹣45°=135°,∴∠EKF=∠ADE,∵∠DKC=∠C,∴DK=DC,∵DF=AB=AC,∴KF=AD,在△EKF和△EDA中,,∴△EKF≌△EDA(SAS),∴EF=EA,∠KEF=∠AED,∴∠FEA=∠BED=90°,∴△A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F=AE.【解析】(1)圖①中,結論:AF=AE,只要證明△A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2)圖②中,結論:AF=AE,連接EF,DF交BC于K,先證明△EKF≌△EDA再證明△A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 考點說明:運用類比思想解決,關鍵要扣住“類”,相當于例題,它代表這一類的題目運用這種方法解決.通過比較要解決的問題與已解決的問題之間的共性,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常見題型如演練方陣中的第30題.例1.閱讀下面材料:小陽遇到這樣一個問題:如圖(1),O為等邊△ABC內部一點,且OA:OB:OC=1::,求∠AOB的度數.小陽是這樣思考的:圖(1)中有一個等邊三角形,若將圖形中一部分繞著等邊三角形的某個頂點旋轉60°,會得到新的等邊三角形,且能達到轉移線段的目的.他的作法是:如圖(2),把△ACO繞點A逆時針旋轉60°,使點C與點B重合,得到△ABO′,連接OO′.則△AOO′是等邊三角形,故OO′=OA,至此,通過旋轉將線段OA、OB、OC轉移到同一個三角形OO′B中.(1)請你回答:∠AOB= °.(2)參考小陽思考問題的方法,解決下列問題:已知:如圖(3),四邊形ABCD中,AB=AD,∠DAB=60°,∠DCB=30°,AC=5,CD=4.求四邊形ABCD的面積.【答案】解:(1)∵△AOO′是等邊三角形,∴∠AOO′=60°,∵OA:OB:OC=1::,∴設OA=x,則OB=x,OC=x,∵CO=O′B,OO′=AO,∴OO′2+BO2=x2+(x)2=3x2,OC2=3x2,∴OO′2+BO2=OC2,∴△BOO′是直角三角形,∴∠BOO′=90°,∴∠AOB=∠BOO′+∠AOO′=90°+60°=150°.故答案為:150°;(2)如圖,將△ADC繞點A順時針旋轉60°,使點D與點B重合,得到△ABO,連接CO.∵AC=AO,∠CAO=60°,∴△ACO是等邊三角形,可知CO=CA=5,BO=DC=4,∠ABO=∠ADC,在四邊形ABCD中,∠ADC+∠ABC=360°﹣∠DAB﹣∠DCB=270°,∴∠OBC=360°﹣(∠ABC+∠ABO)=360°﹣270°=90°.∴BC==3,∴S四邊形ABCD=S△ACO﹣S△BCO=×5sin60°×5﹣×3×4=﹣6.【解析】(1)利用△AOO′是等邊三角形,得出∠AOO′=60°,再利用已知得出OO′2+BO2=OC2,即可求出∠BOO′=90°,即可得出答案;(2)首先將△ADC繞點A順時針旋轉60°,使點D與點B重合,得到△ABO,連接CO,進而求出△ACO是等邊三角形,再由S四邊形ABCD=S△ACO﹣S△BCO,求出即可.例2.在△ABC中,∠ACB=90°,AC=BC,直線MN經過點C,且AD⊥MN于D,BE⊥MN于E.(1)當直線MN繞點C旋轉到圖1的位置時,求證:DE=AD+BE;(2)當直線MN繞點C旋轉到圖2、圖3的位置時,試問DE、AD、BE具有怎樣的等量關系?請直接寫出這個等量關系.【答案】(1)證明:∵∠DAC+∠ACD=90°,∠ACD+∠ECB=90°,∴∠DAC=∠ECB,又∵AC=BC,∠ADC=∠CEB=90°,∴△ACD≌△CBE,∴AD=CE,CD=BE,∴DE=CE+CD=AD+BE;(2)解:ED=|AD﹣BE|.繞點C旋轉到圖2的位置時,ED=AD﹣BE;繞點C旋轉到圖3的位置時,ED=BE﹣AD;繞點C旋轉垂直于AB時,DE=BE﹣AD=0,綜合以上得:ED=|AD﹣BE|.【解析】(1)由已知AC=BC,∠ADC=∠CEB=90°,利用互余關系可證∠DAC=∠ECB,可證△ACD≌△CBE,得AD=CE,CD=BE,故AD+BE=CE+CD=DE;(2)此時,仍有△ACD≌△CBE,AD=CE,CD=BE,利用線段的和差關系得DE=AD﹣BE.旋轉是對前面所學的圖形變換(平移、軸對稱)的繼續和補充,也是后面學習圓的前奏;要深入理解旋轉變換及其特點,理解中心對稱和中心對稱圖形的區別和聯系;有關該部分基礎題型比較簡單,要多理解,中考中后面的綜合題往往會有圖形變換的影子融合在其中,所以學好該章知識很有必要.第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年浙教版中考復習—— 旋轉綜合復習講義(學生版).docx 2024年浙教版中考復習——旋轉綜合復習講義(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