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六單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習題課件(10份打包下載)初中化學 人教版(2024) 九年級上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六單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習題課件(10份打包下載)初中化學 人教版(2024) 九年級上冊

資源簡介

(共40張PPT)
2024年秋季
化學(人教版)
九年級上冊
第六單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單元復習專練
過歸納 單元知識腦圖回顧


分子

溫室效應
燃著的木條
單元復習專練
中考真題同步挑戰
考點1 碳單質的性質和用途、2、4、6、8
考點和 的性質及用途 、4、12
考點的實驗室制取及性質驗證、9、10 考點4 碳中和 、12
1.[2023濰坊中考改編]下列物質的性質與用途,對應關系錯誤的是( )
D
A.金剛石硬度大,用于切割大理石
B.干冰升華吸熱,用于人工降雨
C.石墨烯導電性強,用作新型電阻觸摸屏的電極
D.石墨具有優良的導電性,可以用來做鉛筆芯
【解析】石墨用來做鉛筆芯是因為石墨質軟,能在紙上留下灰黑色痕跡;
石墨具有優良的導電性,可以用來做電極。
2.[2023衡陽中考]有關碳及碳的氧化物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B
A.碳的單質都是黑色的
B.植物光合作用可將轉變為
C.和 元素組成相同,它們的化學性質相似
D.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碳單質,它們的相互轉化是物理變化
【解析】 不是所有的碳單質都是黑色的,如金剛石無色透明。
植物光合作用將轉化為是自然界的主要來源。
和的分子構成不同,則二者的化學性質不同。 金剛石和石墨是
兩種不同的物質,它們的相互轉化是化學變化。
3.[2023營口中考]下列關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由碳、氧元素組成,能相互轉化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具有可燃性,都可作燃料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能與水反應,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溫室氣體,含量增多都能導致溫室效應增強
【解析】二氧化碳沒有可燃性,不可用作燃料;一氧化碳不能與水反應,
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一氧化碳不是溫室氣體。
4.[2022臨沂中考]下列關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
C
A.金剛石、石墨和 的性質相似
B.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生成物一定是
C.滅火既利用了 的物理性質,又利用了其化學性質
D.在煤爐上放一壺水能防止 中毒
【解析】金剛石、石墨和 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化學性質
相似,但它們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質差異較大。 木炭在
氧氣中燃燒,氧氣充足時生成二氧化碳,氧氣不充足時生成一氧化碳。
用二氧化碳滅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質(密度比空氣大),又利
用了它的化學性質(不能燃燒、不支持燃燒)。 一氧化碳難溶于
水,在煤爐上放一壺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5.[2022岳陽中考]如圖是實驗室制取
氣體的部分裝置示意圖,下列說法正
確的是( )
D
A.用過氧化氫溶液制取 ,可選用裝置②④組合
B.用裝置①制取 ,分液漏斗中應裝稀硫酸
C.用裝置③收集,氣體應從管口 通入
D.要做鐵絲燃燒實驗,用裝置④收集 時建議留部分水
【解析】 過氧化氫溶液是液體,二氧化錳是固體,反應是在常溫
下進行的,應選固液常溫型發生裝置①;氧氣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
集,收集裝置可選④。 稀硫酸和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鈣反應生
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鈣,硫酸鈣會附著在大理石表面,阻礙反應的進行,分
液漏斗中應裝稀鹽酸。 二氧化碳氣體的密度大于空氣的密度,需
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則二氧化碳氣體應從端通入,空氣從 端排出。
做鐵絲燃燒實驗時集氣瓶底部需要有少量的水,目的是防止高溫
熔融物濺落,使集氣瓶底炸裂。
6.創新實驗·裝置創新[2021安徽中考]某小組利用如下裝
置進行創新實驗。實驗時,先加熱炭粉,一段時間后,
將酒精燈移至 處加熱。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D
A.酒精燈加網罩是為了提高火焰溫度
B.氣球可以收集尾氣,防止污染空氣
C.反應過程中,黑色氧化銅變為紅色固體
D.裝置中發生反應:
【解析】本題通過對實驗裝置圖的分析,考查實驗中的反應條件、尾氣處
理、反應現象以及發生的反應原理等。、 根據題干信息可知,
炭粉先與試管中的發生反應生成, 再與氧化銅反應生成單質銅
和 ,反應過程中黑色氧化銅變為紅色銅單質,炭粉與氧化銅不接觸,
無法發生反應。炭粉與 反應需要高溫,酒精燈加網罩是為了提高
火焰溫度。加熱炭粉時炭粉與反應生成, 有毒,需要處理
尾氣,氣球可以收集尾氣,防止污染環境。
本題以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創新實驗為背景,考查對實驗的分析能力,
體現的核心素養是科學探究與實踐。平時學習中,除了對課本實驗熟練掌握
外,還要多研究實驗如何改進,改進后存在的缺點和改進后的優點等。
7.[2023宜賓中考]元素化合價和物質類別是研
究物質的兩個重要維度。下圖為碳元素的部分
“價類二維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C
A.為“混合物” B. 點對應的物質只有一種
C.點對應的物質為 D.可與反應生成
【解析】
選項 正誤 分析
A 由C、兩種元素組成,屬于氧化物,則 是氧化物
B 點對應物質是碳單質,常見的碳單質有金剛石、石墨、

D 與反應生成和,不與
反應
8.[2023武漢中考]石墨、活性炭和木炭在生產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石墨
活性炭作冰箱除味劑
木炭作燃料
回答下列問題。
(1)石墨的用途可以是___________(選一個即可,填字母)。
A.用于制鉛筆芯
B.用作電極
C.用于切割大理石
A(或B)
(2)活性炭作冰箱除味劑,是利用其______(填“物理”或“化學”)性質。
(3)木炭可用作燃料。木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
物理
9.[2023黃岡中考]根據下列實驗裝置圖,回答有關問題。
(1)儀器 的名稱為________。
集氣瓶
(2)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并收集氧氣,可選擇的裝置組合是_________
_________(填字母)。
(或、)
【解析】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需選固固加熱型發生裝置A;氧氣的密度比
空氣大且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或者排水法收集,可選裝置C、
或 。
(3)寫出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
裝置收集二氧化碳,應將氣體從導管口__(填“”或“ ”)通入。
【解析】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大,用 裝置進行收集,氣體應從短導
管通入,二氧化碳聚集在裝置下部,空氣從長導管排出。
10.[2023丹東中考]在實驗室里,同學們欲用如圖所示裝置制取氣體并驗證
其相關性質。
(1)實驗室利用A裝置制取 ,試管口略向下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質,可采用排水法收集。
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試管炸裂
不易溶于水且不與水反應
(2)下列反應物狀態和反應條件的組合,適合選用B裝置制取氣體的是
___(填字母)。
C
A.反應物為固體和液體且反應需要加熱
B.反應物為固體和固體且反應不需要加熱
C.反應物為固體和液體且反應不需要加熱
(3)在裝置C中,左端放置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紙花,右端放置
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濕潤紙花。向C裝置中通入足量干燥的 ,一段
時間后,可觀察到干燥紙花________,濕潤紙花______。上述實驗能證明
的化學性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變色
變紅
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使石蕊變紅的物質
(4)欲要同時證明不支持燃燒和密度比空氣大兩點性質,在D與 裝
置中,你認為選用___裝置進行操作更合理。
D
【解析】D裝置能觀察到下層蠟燭火焰先熄滅,上層后熄滅,說明二氧化
碳不燃燒、不支持燃燒且密度比空氣大, 裝置未用玻璃片,會使部分二
氧化碳直接逸散到空氣中,故在D與 裝置中,選用D裝置進行操作更合理。
11.新趨勢·工藝流程題[2023廣東中考]電解水制氫聯合碳酸鈣分解制備氧
化鈣,能減少碳排放,助力碳中和。該新方法的示意圖如圖1所示。
圖1
(1)傳統方法:在以上完全分解生成 和_____
(填化學式)。
(2)新方法:
①電解水屬于______(填基本反應類型)反應,反應前后氫元素的化合價
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變”)。
分解
降低
②反應器1:一定的環境及較低溫度下可與反應生成、 和
,與 的分子個數比為_____。
圖2
還可以直接分解。反應器1中、 的含量
隨反應溫度的變化如圖2所示,_____ 時,抑制
生成的效果最好。
750
③反應器2:一定條件下,與發生化合反應生成甲醇 ,化學方
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與傳統方法相比新方法的優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兩條)。
降低了反應溫度;減少了生成
12.新題型·項目性試題[2023青島中考改編]我國提出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
碳中和,充分體現了解決氣候問題的大國擔當。“筑夢”活動小組開展了
“低碳有我”實踐活動,請回答下列問題。
【活動一】調查碳循環
(1)觀察圖1,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徑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一條即可)。
光合作用(或海水吸收)
(2)基于碳循環視角,實現碳中和可以從兩方
面進行:①減少碳排放,②____________。
增加碳吸收
(3)調查發現,我國的碳排放 以上來自能源使用。要減少能源使用
對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影響,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___(填字母)。
A
A.嚴禁使用化石燃料
B.改進技術,提高能效
C.捕集能源使用過程中生成的二氧化碳,進行封存處理
【活動二】探究碳“捕捉”
根據二氧化碳的性質,可以用水和堿溶液“捕捉”二氧化碳。為比較“捕捉”
效果,小組同學設計如圖2所示實驗,裝置 端連接壓強傳感器,測得燒瓶
內壓強與時間的關系曲線如圖3所示。
(4)圖2中,甲、乙、丙注射器內的試劑分別是水、澄清石灰水、氫氧化
鈉濃溶液, 的數值為____;分析圖3可知“捕捉”二氧化碳效果最好的是
____(填裝置序號)。乙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可用于檢驗二氧化碳,該
裝置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5)“碳封存”技術也是實現碳中和的重要途徑之一。某實驗基地通過一
定技術將二氧化碳壓縮存入地下,實現二氧化碳的封存。從微觀角度分析,
這一技術能夠實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分子之間有間隔
【活動三】計算碳轉化
(6)基于元素守恒,小組同學推測可以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更高價值的物
質,實現二氧化碳的再利用。我國科學家在利用二氧化碳直接合成乙醇
的研究上已取得重大突破,其轉化的化學方程式為
,其中 的化學式為____。
如果用此方法處理 二氧化碳,使其完全反應,生成乙醇的質量為
_______。
【活動四】聚力助低碳
(7)實現碳中和需要世界各國的共同關注和努力。中國已積極采取多種
措施,如調整能源結構,開發使用新能源等。青少年也應積極助力低碳,
你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一條即可)。
隨手關燈(合理即可)
謝謝!同學們再見!(共21張PPT)
2024年秋季
化學(人教版)
九年級上冊
第六單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跨學科實踐活動5 基于碳中和理念設計低碳行動
方案
學科關鍵能力構建
1.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是我國政府對國際社會的重要
承諾。為此某化學興趣小組對二氧化碳的來源、吸收、轉化以及低碳措施
產生興趣,開啟了“低碳行動”實踐活動。
任務一:測定不同環境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該小組同學對不同時段、不同區域的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進行了測定
(均抽測5次),下面是他們監測到的部分數據:
測定區域 測定時段 空氣中 的含量(平均值)
森林公園 中午
森林公園 清晨
繁華鬧市區 中午
繁華鬧市區 清晨
(1)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___(填字母)。
B
A.植樹造林有利于降低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
B.不同地域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都相同
C.多次抽測并取平均值可有效避免測定的偶然性
任務二:調查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環
(2)二氧化碳約占空氣總體積的_____ ,它主要來自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0.03
動植物的呼吸和化石燃料的燃燒
(3)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徑是__________。
(4)化石燃料燃燒排放過多的二氧化碳會造成______效應加劇,全球氣
候變暖。
光合作用
溫室
任務三:了解二氧化碳的吸收方式
碳中和指力爭實現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等于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二氧化碳的
吸收方式有“自然吸收”和“人工轉化”。
(5)“自然吸收”的途徑之一是“海水吸收”,其涉及的原理包括水與二氧
化碳發生的反應,其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工轉化”就是用各種手段捕捉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將其儲存或者
利用。利用二氧化碳資源開發化工原料,合成化工產品,有著廣闊的前景。
①二氧化碳與氨氣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合成尿素\,同時生成水,該反應的
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二氧化碳和氫氣在一定條件下可轉化為優質燃料甲醇 。請完成
其化學方程式的配平(1也要寫出):_________
___ 。要得到32噸甲醇,理論上可以吸收____噸二氧化碳。
1
3
1
1
44
任務四:制定低碳行動方案
(7)通過討論,該小組同學制定了低碳行動方案,請補充完整。
低碳途徑 低碳行動方案
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請舉出一種具體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促進二氧化碳的吸收 植樹造林,利用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氣中的
二氧化碳的轉化和封存 用二氧化碳作原料合成一些化工產品
實踐活動結束了,同學們決定立刻行動起來,助力“雙碳”目標早日實現!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合理即可)
單元培優專練
綜合素養創新應用
1.裝置創新[2023宜賓中考改編]如圖,杠桿已調至
平衡。向集氣瓶內緩慢通入一定量的 氣體,稍
后再倒入濃 溶液(液面不接觸乒乓球)。已
知: ;氫氣與氫氧
化鈉不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C
A.通入 氣體后,左端乒乓球下降
B.整個過程中乒乓球位置始終沒有變化
C.倒入濃 溶液后,杠桿逐漸恢復原狀
D.其他條件不變,將換成 會產生同樣現象
【解析】A、的密度比空氣大,通入 氣體后,左端乒乓球
受到的浮力增大,乒乓球上升,右端乒乓球下降。倒入濃 溶
液后,集氣瓶內發生反應: ,集氣瓶內氣
體逐漸被空氣替換,杠桿逐漸恢復原狀。若將換成 ,由于
的密度比空氣小,集氣瓶內收集不到 ,不會產生相同現象。
2.裝置創新小科利用以下“認識物質性質”的思維模型,在老師的指導下學
習未知氣體 的性質。
(1) :小科用圖甲裝置進行實驗,向左側塑料瓶里倒入足
量的氣體 ,觀察到紙條A不變紅,紙條B比C先變紅;向圖乙燒杯中倒入
足量氣體,觀察到蠟燭由下到上熄滅。據此推測氣體 具有的性質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氣體的密度比空氣大,且能與水反應生成使紫色石蕊變紅的物質,不燃燒且不支持燃燒
(2) :已知氣體 能與氫氧化鈉反應,且不產生其他氣體。
如圖丙,小科向充滿氣體的燒瓶中注入 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結束
后打開彈簧夾。預測將出現的現象,并寫出對應的原因: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燒杯中的水倒吸進入燒瓶,因為氣體與氫氧化鈉反應導致瓶內氣壓減小,大氣壓將水壓入燒瓶
(3) :根據以上性質,寫出一條氣體 的應用:______。
滅火
3.原理創新[2022安徽中考改編]海洋封存是實現碳中和的途徑之一,其原
理是利用在海水中的溶解性來吸收 。某小組開展如下探究。
【活動一】探究 在水和食鹽水(模擬海水)中的溶解情況
相同條件下,該小組分別用排水法、排食鹽水法收集 (如圖1),待
收集后,移出導管,每隔一段時間觀察并記錄量筒內 體積。
重復實驗,所測數據平均值如下表:
圖1
圖2
時間/ 0 0.5 6 12 24 48
排水法時體積/ 100 98.5 85.5 77 66 59
排食鹽水法時體積/ 100 99 93 90.5 89 88
(1)能用排水法收集 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從題表中數據可知,短時間內在水中的溶解量較少
【解析】由題表中數據可知,時才被水吸收了 ,
可知二氧化碳短時間內在水中的溶解量較少,所以可用排水法收集。
(2)相同條件下,等體積水和食鹽水吸收 更多的是____
(填“水”或“食鹽水”)。

【解析】后,排水法收集的二氧化碳剩余 ,排食鹽水法收集的
二氧化碳剩余,說明相同條件下,等體積水和食鹽水吸收 更多
的是水。
【活動二】探究植物油隔離對 在水中溶解情況的影響
(3)小芳設計并完成以下對照實驗:用兩個量筒分別收集 倒
置于水槽中,向其中一個量筒內注入少量植物油,使 與水被植物油隔
開(與植物油不反應)。測得量筒內 體積隨時間變化曲線如圖2。
分析該圖可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油可以減緩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
【解析】由題圖2可知,相同時間內,注入植物油的量筒中,二氧化碳體
積減少得較慢,可以得出植物油可減緩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
謝謝!同學們再見!(共16張PPT)
2024年秋季
化學(人教版)
九年級上冊
第六單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易錯疑難集訓
過易錯 教材易混易錯集訓
易錯點1 碳單質的結構、性質和用途
1.[2024重慶南川區期末]下列關于碳單質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A.金剛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質,可用來裁玻璃
B.石墨有金屬光澤,有導電性,所以是一種金屬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所有物質
D.金剛石、石墨和 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構成的
【解析】本題易錯選D。 石墨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屬于非金屬
單質。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吸附一些有色物質、有毒氣體、有
臭味的氣體等,但不能吸附所有物質。 金剛石、石墨由碳原子直
接構成,由 分子構成。
易錯點2 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
2.下列有關二氧化碳的說法正確的是( )
B
A.二氧化碳用于滅火僅利用了它的化學性質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僅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質
C.二氧化碳可使經紫色石蕊溶液浸泡后曬干的紙花變紅
D.二氧化碳有毒,屬于大氣污染物
【解析】本題易錯選A。 二氧化碳用于滅火利用的是二氧化碳既不
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且密度比空氣大的性質,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質,也
利用了它的化學性質。 干冰升華吸熱,可用于人工降雨,只利用
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可使
紫色石蕊變紅。空氣中增多會導致溫室效應增強,但 無毒,
不會污染空氣,所以 不是空氣污染物。
3.下列關于和 的說法錯誤的是( )
D
A.能溶于水, 難溶于水
B.可用于光合作用, 可用作燃料
C.會造成溫室效應, 易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引起中毒
D.和 的組成元素相同,所以性質和用途相似
【解析】和都是由碳、氧兩種元素組成的,和 的性質和用途
有較大的差異,因為構成它們的分子不同。
易錯疑難集訓
過疑難 常考疑難問題突破
疑難點 碳及其化合物之間的轉化關系
1.[2023云南中考改編]碳及其化合物存在如下轉化關系:
(“ ”表示一種物質會一步轉化成另一種物質)。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
是( )
B
A.由C轉化為 的過程中碳元素的化合價依次升高
B.只能通過與反應轉化為
C.可通過與C反應轉化為,化學方程式為
D. 可能是碳酸
【解析】、、中碳元素的化合價分別為0、、 ,碳元
素的化合價依次升高。或等與 在高溫或加熱條件下反
應也能生成。和在高溫下反應生成 ,化學方程式為
。和水反應生成,分解生成 ,
故 可能是碳酸。
2.[2023臨沂中考改編]碳及其部分化合物的轉化關系
如圖所示(圖中“ ”表示一種物質可轉化為另一種
物質, 表示反應物)。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B
A. 可以是單質或氧化物
B.“ ”的反應吸收熱量
C.“ ”的反應可以用石蕊溶液檢驗
D.“ ”的反應可以用于實驗室檢驗二氧化

【解析】C不充分燃燒生成 ,該反應放出熱量。
3.如圖是二氧化碳的知識網絡圖,其
中“ ”表示某種物質可轉化為另一
種物質(反應條件已略去),請回答
下列問題。
碳和碳的化合物之間的轉化關系
碳及其化合物之間的轉化關系可用
下圖來表示:
圖中各物質之間轉化關系的化學方程式如下:
的反應:
的反應:,
的反應: ,
的反應:
⑤的反應:
的反應:
⑦的反應:
⑧的反應: ,
(1)物質 是____(填化學式)。
(2)寫出②中轉化為 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中C轉化為 的反應一定是化合反應嗎?________(填“一定”或
“不一定”)。
(4)寫出轉化關系⑥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明同學認為存在“ ”的相互轉化關系,你認為此觀點
______(填“正確”或“錯誤”)。
不一定
正確
謝謝!同學們再見!(共25張PPT)
2024年秋季
化學(人教版)
九年級上冊
第六單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課題1 碳單質的多樣性
課時2 碳單質的化學性質
教材必備知識精練
知識點1 常溫下碳單質的穩定性
1.教材P134 T3改編[2023連云港中考]宋代許道寧用墨
(主要成分為單質碳)所畫的《關山密雪圖》保存至今而不變
色,這是因為在常溫下單質碳( )
A
A.化學性質不活潑 B.硬度高
C.導電性能好 D.吸附能力強
【解析】古代用墨(主要成分為單質碳)書寫或繪制的字畫,經長時間保
存而不變色,體現了單質碳在常溫下化學性質不活潑。
知識點2 碳單質的可燃性
2.關于碳的燃燒,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C
A.金剛石和石墨在氧氣中充分燃燒,產物都是
B.參加反應的碳和氧氣的質量比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
C.碳充分燃燒放熱,不充分燃燒吸熱
D.木炭在空氣中充分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是
【解析】碳具有可燃性,在充分燃燒和不充分燃燒時都放熱。
3.兩份質量相等的木炭,一份與足量的氧氣完全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另一
份與適量的氧氣反應全部生成一氧化碳。則前者與后者消耗氧氣的質量比
為( )
C
A. B. C. D.
【解析】碳與氧氣充分反應生成二氧化碳,與氧氣不充分反應生成一氧化
碳,化學方程式分別為、 ,則相同質量的
碳充分燃燒與不充分燃燒消耗氧氣的質量比為 。
4.新課標·傳統文化“紅焙淺甌新火活,龍團小碾斗晴窗”描述了圍爐煮茶的
場景。
(1)“圍爐煮茶”可用無煙炭作燃料,燒炭過程中發生了______
(填“物理”或“化學”)變化。
(2)用無煙炭作燃料需要注意室內通風,請寫出氧氣不足時碳不充分燃
燒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化學
知識點3 碳單質與某些氧化物的反應
5.對于化學反應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B
A.產物是一種空氣污染物 B.此反應中碳元素有兩種化合價
C.此反應涉及兩種氧化物 D.此反應為化合反應
【解析】 CO有毒,是一種空氣污染物。、、中碳元
素的化合價分別是0、、 。此反應中有、兩種氧化物。
該反應符合“多變一”的特征,屬于化合反應。
6.教材P133實驗6-2改編某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驗
證碳能與氧化銅反應,對實驗進行分析并回答下列
問題。
(1)酒精燈上加網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___。
集中火焰,提高溫度
【解析】C與 的反應在高溫下進行,酒精燈上加網罩的作用是使火焰
集中,提高溫度。
(2)試管①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證明碳能與氧化銅反應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黑色粉末變成紅色
澄清石
灰水變渾濁
【解析】若在實驗中觀察到黑色粉末變成紅色,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
碳能夠還原氧化銅。
(4)實驗結束時,應先將導管從試管②中撤出,再熄滅酒精燈,這樣操
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彈簧夾夾緊乳膠管,停止加熱,待試管①冷卻后再把試管里的粉末倒出,
這樣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防止試管②中的液體倒流,使試管①炸裂
防止灼熱的銅被氧化為氧化銅
【解析】實驗結束時,應先撤出導管再熄滅酒精燈,防止試管②中液體倒
吸入試管①中,使試管①炸裂;用彈簧夾夾緊乳膠管,停止加熱,待試管
①冷卻后再把試管里的粉末倒出,防止灼熱的 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為

(5)小剛在做實驗時,幾乎沒有觀察到任何現象,造成實驗失敗的原因
可能是___(填字母)。
B
A.裝置氣密性不好
B.加熱溫度不夠高
C.裝木炭和氧化銅的試管不夠大
【解析】反應需在高溫下進行,沒有觀察到任何實驗現象,可能是加熱溫
度不夠高,反應沒有進行。
課題1 碳單質的多樣性
課時2 碳單質的化學性質
學科關鍵能力構建
1.除去氧化銅中少量碳粉的方法是( )
C
A.隔絕空氣加強熱 B.加入水攪拌后過濾
C.在氧氣流中加熱 D.根據顏色分離
【解析】與 隔絕空氣加強熱生成銅和二氧化碳,不但能把雜
質除去,也會把原物質除去,不符合除雜原則。與 均不溶于
水,加入水攪拌后過濾無法分離。 在氧氣流中加熱混合物,氧氣與
碳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而氧化銅不變,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
符合除雜原則。 氧化銅和碳粉都是黑色固體,通過顏色無法分離。
除雜(提純)時需要根據原物質和雜質的性質選擇適當的除雜試劑和
分離方法除去雜質,同時被提純物質不得減少。除雜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
①一般加入的試劑只能與雜質反應,不能與原物質反應;②反應后不能引
入新的雜質。
2.新情境《墨經》中記載“立窯燒煙法”的示意圖如圖所示,
甕中收集的黑煙(主要為炭黑)可用于制墨,下列說法錯
誤的是( )
B
A.“立窯燒煙法”利用了木柴的可燃性
B.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的化合物
C.黑煙是由木柴不充分燃燒產生的
D.爐膛的進氣口大小和甕的高矮會影響炭黑產量
【解析】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單質。
3.[2022江西中考]取碳和氧化銅的混合物 在一定條件下恰好完全反應,
相關量的變化如下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C
A. 點對應的固體物質只有兩種
B. 點對應的固體為黑色
C.反應后產生氣體的總質量為
D. 內,固體中銅元素的質量分數不變
【解析】碳和氧化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點反應正在進行,固體中有未完全反應的碳、氧化銅和反應生成
的銅。點對應的固體只有生成的銅,為紅色固體。 根據質
量守恒定律,生成的氣體質量為。 內,固體總
質量減小,銅元素的質量不變,故固體中銅元素的質量分數逐漸變大。
4.新題型·工藝流程題我國古代將爐甘石、赤銅 和木炭粉混
合加熱到約 ,得到黃銅(鋅和銅的混合物),現進行模擬,工藝流
程如圖所示。已知: 。
(1)磨細、混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增大反應物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充分
(2)氣體A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____。
【解析】根據反應 可知,生成
的氣體中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與碳在高溫下反應可生成一氧化碳,因此
氣體A中一定含有,可能含有 。
(3)若用該工藝制備了含鋅單質 的黃銅產品,產生這些鋅單質至少
需要碳酸鋅的質量為_______。
【解析】若黃銅產品中鋅單質的質量為 ,根據鋅元素守恒可知,黃
銅中的鋅元素全部來源于碳酸鋅,碳酸鋅中鋅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設至少需要碳酸鋅的質量為 ,則
,解得 。
素養提升
5.化學興趣小組利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木炭還
原氧化銅的實驗。
(1)剛開始預熱,試管B中立即產生氣泡,但澄
清石灰水不變渾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加熱一段時間后,試管A中
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試管A中的空氣受熱膨脹進入試管B中
黑色粉末變成紅色
(2)待試管冷卻后,同學們將試管A中的固體取出,發現固體中仍有黑
色物質。于是他們討論,試管A中的黑色固體物質可能是什么呢?
【查閱資料】稀硫酸中加入氧化銅粉末,溶液會變為藍色;銅和木炭不與
稀硫酸反應。
【作出猜想】 甲同學:氧化銅;乙同學:木炭;你的猜想:___________
____。
氧化銅和木炭
【進行實驗】 為了探究固體成分,乙同學取固體粉末少許,在酒精燈上
灼燒,發現有火星,則他確定自己的猜想正確。有人認為乙同學的結論錯
誤,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了驗證你的猜想正
確,在乙同學實驗的基礎上再取固體于試管中,加入________,看到_____
_________的現象,則證明你的猜想正確。
木炭和氧化銅共存時加熱也是相同現象
稀硫酸
溶液變為藍色
【討論交流】 木炭還原氧化銅實驗結束時要注意,正確的操作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以防止試管炸裂。
先撤離導管,再熄滅酒精燈
謝謝!同學們再見!(共25張PPT)
2024年秋季
化學(人教版)
九年級上冊
第六單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實驗 實驗室里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過實驗 教材實驗一題通關
類型1 一題通關
1.根據下列實驗裝置圖,回答問題。
【基礎設問】
實驗室里制取氣體的常用裝置
(1)實驗室制取氣體的裝置包括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發生裝置的選擇
依據是反應條件和反應物的狀態,收集裝置的選擇依據是氣體的密度、在
水中的溶解性,常用的有排水法、向上排空氣法、向下排空氣法。
(2)常見的氣體發生裝置
發生 裝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______
類型 固體加熱型 固液常溫型 固液常溫型 固液常溫型 固液常溫型
舉例 實驗室制取 實驗室制取 、 實驗室制取 、 實驗室制取 、 實驗室制取
C裝置的優點:可以控制反應的速率; 裝置的優點:可以控制反應的發
生與停止。
(1)寫出儀器③的名稱:__________。
分液漏斗
(2)寫出用裝置A制氧氣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集氧氣可選用的裝置是__________(從 中選擇)。
(或)
(3)寫出用裝置B或C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與裝置B相比,裝置C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可以控制液體的滴加速度,從而控制反應速率(或可以得到平穩的氣流,合理即可)
(4)若用裝置B制二氧化碳,檢查該裝置氣密性的方法:夾緊彈簧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則裝置氣密性良好;實驗過程中,長頸漏斗末端伸入液面以下的目的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長頸漏斗中注水至漏斗末端形成一段水柱,若一段時間后水柱高度不變
防止產生的從長頸漏斗口逸出
(5)收集二氧化碳時應選用裝置___(從 中選擇),收集氣體時導管
口要接近集氣瓶底部,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驗滿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排盡集氣瓶內的空氣
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木條熄滅,則證明已收集滿
【能力設問】
(6)若用裝置D制 ,在多孔塑料板上放著的塊狀固體為____________
________;該裝置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D裝置制
不能體現其優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大理石(或石灰石)
可以控制反應的發生和停止
二氧化錳是粉末狀固體,無法放置于多孔塑料板上
(7)利用裝置 可以完成的實驗有______(填序號)。
①瓶內裝有澄清石灰水,氣體從端通入,檢驗氧氣中是否混有
②氣體從 端通入,收集氫氣
③瓶內裝滿水,氣體從 端通入,收集氧氣
①③
(8)裝置可用來測量收集到的 的體積,在水面上加一層植物油的目
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油上方的空氣對實驗結果
____(填“有”或“無”)影響。
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并與水反應

I
【數字化實驗】
(9)圖J是在制 的發生裝置中連接壓強
傳感器的裝置圖,圖K是實驗中某段時間內
試管內氣體壓強變化的情況。下列說法正
確的是_____(填字母)。
BC
A. 段試管中液面逐漸上升
B. 段石灰石與稀鹽酸脫離接觸
C. 點的對應操作是打開彈簧夾
【解析】 .
類型2 創新實驗
2.裝置創新[2023隨州中考改編]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根據下
列實驗裝置圖,回答有關問題。
(1)實驗室常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 氣體,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收集 氣體選用的裝置是___(填字母)。
B
【解析】能溶于水且能與水反應,故應用排空氣法收集, 的密度
比空氣的大,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故收集裝置選B。
(3)有人對氣體發生裝置A作如下改進:在錐形瓶中放
入一小試管,將長頸漏斗下端插入小試管中,如圖所示。
改進后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防止氣體逸出(或液封、控制反應速率等,合理即可)
【解析】為防止氣體通過長頸漏斗逸出,長頸漏斗的下
端必須伸入液面以下,錐形瓶底面積較大,試管的底面積較小,將長頸漏
斗下端插入小試管中,用較少的稀鹽酸即可形成液封,起到節約試劑的作
用,同時也可以通過控制倒入稀鹽酸的速率控制反應速率。
3.裝置創新[2023金昌中考改編]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正確選擇實
驗裝置是實驗成功的關鍵。如圖所示裝置常用于實驗室制取氣體
(已知濃硫酸可用作干燥劑),請回答下列問題。
(1)標號①的儀器名稱是________。
(2)你認為選用B作發生裝置,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請指出裝置C
中存在的一處錯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錐形瓶
可控制反應速率
長頸漏斗下端未伸入液面以下
【解析】選用B作發生裝置,可以通過控制加入的液體量來控制反應速率,
則選用B作發生裝置,優點是可控制反應速率;長頸漏斗下端應伸入液面
以下,防止氣體從長頸漏斗中逸出,故裝置C中存在的一處錯誤是長頸漏
斗下端未伸入液面以下。
(3)改進C裝置圖中存在的錯誤,并以過氧化氫溶液為原料,在實驗室
中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氣。
①所選裝置的連接順序為________________(從左到右填寫裝置序號字母)。
(或)
【解析】以過氧化氫溶液為原料制取氧氣,所用試劑為固體和液體,反應
條件是常溫,則選固液常溫型發生裝置B或C;濃硫酸可用作干燥劑,可
以干燥氧氣,則選裝置 干燥氧氣;氧氣密度比空氣略大,應采用向上排
空氣法收集,收集裝置應選D。故在實驗室中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氣所選
裝置的連接順序為或 。
②上述方法制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過氧化氫溶液與二氧化錳混合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

③若把 裝置中的濃硫酸換成水并盛滿,用來收集難溶于水的氣體時,氣
體應從___(填“”或“ ”)端通入。
【解析】由于氣體的密度比水小,故把 裝置中的濃硫酸換成水并盛滿,
用來收集難溶于水的氣體時,氣體應從 端通入。
(4)甲烷 是密度比空氣小、難溶于水的氣體,實驗室常用加熱無水
醋酸鈉與氫氧化鈉的固體混合物來制得。實驗室制取甲烷應選用的發生、
收集裝置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
(或)
【解析】實驗室常用加熱無水醋酸鈉與氫氧化鈉的固體混合物來制取甲烷,
應選固固加熱型發生裝置A;甲烷的密度比空氣小,可采用向下排空氣法
收集;甲烷難溶于水,可采用排水法收集。故實驗室制取甲烷應選用的發
生、收集裝置是或 。
4.原理創新[2024青島市南區期末]興趣小組按照氣體制備的一般思路制取
二氧化碳,請回答下列問題。
【選擇方案】
按照表格中的方案進行實驗:向反應容器中先加入等質
量的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鈣,雜質不與酸反應),
再加入等體積的足量酸,測得產生二氧化碳的體積隨時
間變化曲線如圖所示(已知硫酸鈣微溶于水)。
實驗編號 試劑
① 塊狀大理石、 溶液
② 塊狀大理石、 溶液
③ 大理石粉末、 溶液
(1)據圖分析:最適合在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是圖中____(填“甲”“乙”
或“丙”)曲線對應的實驗,其編號是表中的____(填“①”“②”或“③”)。


【確定裝置】
(2)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應選用的發生裝置是___(填字母),可用D裝
置收集二氧化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
【制取并檢驗】
(3)組裝好實驗裝置后,應先__________________,再添加試劑。
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4)甲同學將燃著的木條伸入集氣瓶,發現木條熄滅,由此證明產生的
氣體是二氧化碳。請評價甲同學的觀點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正確,氮氣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也能使燃著的木條熄滅(合理即可)
【解析】甲同學將燃著的木條伸入集氣瓶,發現木條熄滅,由此證明產生
的氣體是二氧化碳。甲同學的觀點不正確,因為氮氣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
燒,也能使燃著的木條熄滅。
謝謝!同學們再見!(共21張PPT)
2024年秋季
化學(人教版)
九年級上冊
第六單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實驗活動3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
教材必備知識精練
實驗1 制取二氧化碳
1.同學們在實驗室練習制取二氧化碳。
【實驗裝置】按照如圖所示裝置圖組裝儀器。
(1)仔細觀察裝置圖,使用的玻璃儀器有______、
________、玻璃導管、玻璃片等。
試管
集氣瓶
【實驗步驟】
(2)①查:檢查該裝置的氣密性。具體操作是將導管放入水中,_______
________,若__________________,則裝置氣密性良好。
用手緊握試管
導管口有氣泡冒出
②裝:在試管里放入幾小塊大理石,然后小心地注入適量稀鹽酸。立即用
帶有導管的橡膠塞塞住管口,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發生反應的化
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試管中有氣泡產生
③收: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驗滿:檢驗二氧化碳是否集滿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驗滿后用玻璃片蓋住集氣瓶,備用。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大
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木條熄滅,則說明已收集滿
【問題與交流】
(3)實驗結束后,回收未反應完的大理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過濾、洗滌、干燥
實驗2 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
2.某興趣小組同學為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進行下列實驗。
圖1
(1)將一支短蠟燭固定在燒杯底部,點燃。拿起收集滿
二氧化碳的集氣瓶,向燒杯內緩慢傾倒二氧化碳,如圖1
所示。
【實驗現象】 __________。
蠟燭熄滅
【實驗結論】 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燃燒且不支持燃燒
圖2
(2)如圖2,向A、B兩支分別盛有 蒸餾
水的試管中各滴入2滴紫色石蕊溶液,將試管
A靜置,向試管B中通入二氧化碳。
【實驗現象】 通入 后試管B中觀察到的現
象是__________;再將試管B加熱,觀察到試
溶液變紅
有氣泡冒出且溶液變成紫色
管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解釋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結論】 該實驗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問題與交流】 試管A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
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能使紫色石蕊變為紅色的物質,且該物質不穩定,受熱易分解
作對照
圖3
(3)如圖3,向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試管中通入二氧化碳。
【實驗現象】 __________________。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實驗結論】 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發生反應的
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能與澄清石灰水反應
(4)請利用所學知識設計實驗,證明碳酸飲料中含有二氧化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開汽水瓶蓋,立即塞上帶導管的橡皮塞,將導管另一端伸入裝有
少量澄清石灰水的試管中,若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說明碳酸飲料中含有
二氧化碳。
實驗活動3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
學科關鍵能力構建
1.下列實驗現象既能體現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又能體現其化學性質的是
( )
A
A.蠟燭自下而上熄

B.軟塑料瓶變癟
C.石蕊溶液變紅
D.氣球上浮
【解析】 蠟燭自下而上熄滅,說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
(物理性質),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化學性質)。 二氧化碳能
溶于水,軟塑料瓶會變癟,不能說明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 通入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變紅,該實驗體
現了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倒入二氧化碳后氣球上浮,能證明二
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體現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2.[2022日照中考改編]用如圖所示裝置制備氣體,并隨時
控制反應的發生與停止,下列所選試劑制備相應氣體合適
的是( )
A
①用二氧化錳粉末與過氧化氫溶液混合制備
②用鋁片與稀鹽酸混合制備
③用高錳酸鉀固體制備
④用塊狀碳酸鈣與稀鹽酸混合制備
A.②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
【解析】題圖所示裝置為固液常溫型發生裝置,且需將固體試劑放在多孔
塑料板上,即固體試劑不能為粉末狀。①二氧化錳為粉末狀固體,用二氧
化錳粉末與過氧化氫溶液混合制備 不適合用題圖裝置;③用高錳酸鉀
固體制備 需要加熱,不適合用題圖裝置。
3.[2023宜昌中考]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質。
(1)如圖1,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木炭還原氧化鐵也可得到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木炭劇烈燃燒,發出白光,放出熱量
(3)上述兩個反應都可得到二氧化碳,但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
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文同學用圖2裝置制
取二氧化碳,請指出該裝置的兩處錯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長頸漏斗下端未伸入液體中
集氣瓶倒放
【解析】利用題圖2所示裝置制取二氧化碳時,長頸漏斗下端應形成液封,
以防生成的 從長頸漏斗上端口逸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應用
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4)如圖3,向充滿二氧化碳的軟塑料瓶中加入約 容積的水,立即旋緊
瓶蓋,振蕩,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由此可知,二氧化碳的性質
是__________。向一支試管中倒入少量塑料瓶中的液體,滴加幾滴紫色石
蕊溶液,振蕩,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
塑料瓶變癟
能溶于水
溶液變紅
4.創新實驗·裝置創新根據如下制取二氧化碳的實驗裝置,回答有關問題。
(1)圖1中儀器的名稱是__________;該裝置中儀器 下端管口要______
________,以防止生成的氣體從儀器 中逸出。
(2)圖2裝置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長頸漏斗
伸入液面以下
能控制反應速率(或節約試劑,或方便及時排出廢液等,合理即可)
(3)圖3裝置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控制反應的發生與停止
(4)圖4為微型實驗裝置,實驗使用的試劑量少,產生的廢棄物少。用該
裝置完成“制取并檢驗 ”的實驗。圖4中的微型塑料滴管相當于圖5中的
__(填“”或“ ”)。
謝謝!同學們再見!(共27張PPT)
2024年秋季
化學(人教版)
九年級上冊
第六單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課題3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
教材必備知識精練
知識點1 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
1.實驗室欲制取二氧化碳,你認為最合適的方法是( )
D
A.木炭在氧氣中燃燒 B.高溫煅燒石灰石
C.石灰石和稀硫酸反應 D.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
【解析】 木炭在充足的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在不充足的氧
氣中燃燒生成一氧化碳,制得的二氧化碳氣體不純。 煅燒石灰石
需要在高溫下進行,在實驗室不方便操作。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
碳酸鈣,碳酸鈣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的硫酸鈣微溶于水,會覆蓋在石灰石表
面,阻止反應繼續進行。 大理石和稀鹽酸的反應在常溫下進行且
反應速率適中,適合用于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
2.教材P149 T2改編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時:
(1)不能用濃鹽酸代替稀鹽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濃鹽酸具有揮發性,會導致收集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氫氣體
(2)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鹽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稀硫酸與大理石(或石灰石)中的碳酸鈣反應,生成的硫酸鈣微溶于水,會覆蓋在大理石(或石灰石)表面,阻止反應繼續進行
(3)不能用碳酸鈉代替石灰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反應速率太快,不利于收集二氧化碳
知識點2 實驗室制取、檢驗二氧化碳
3.教材P149 T1改編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有以下步驟:①向錐形瓶內加入
大理石;②檢查裝置氣密性;③向長頸漏斗中加入稀鹽酸;④按要求連接好儀
器和裝置;⑤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正確的順序是( )
D
A.③②①④⑤ B.④③②①⑤ C.①③②④⑤ D.④②①③⑤
【解析】制取氣體首先要做的就是連接儀器和裝置,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裝試劑時遵循先裝固體試劑,再裝液體試劑的原則。二氧化碳用向上排空
氣法收集。故選D。
4.[2023北京中考]下列關于 的實驗室制取及檢驗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
C
A.制 的試劑
B.發生裝置
C.收集方法
D.檢驗
【解析】 的密度比空氣的大,不能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
5.[2023岳陽中考]某同學利用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來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
氣體,請幫他完成下面的部分實驗報告。
【實驗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實驗裝置】 實驗室制取并收集一瓶 ,
應選用下列裝置中的____(填字母)。
【實驗步驟】 驗證集氣瓶中 氣體已集
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處,若木條熄滅,則已收集滿
滿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交流】 結合實驗,你認為該實驗的注意事項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一條即可)。
長頸漏斗下端浸沒在液面以下(或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等,合理即可)
知識點3 實驗室里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6.教材P148方法導引改編[2023荊州中考]下圖是實驗室常用的氣體發生裝
置和收集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
實驗室制取氧氣和二氧化碳裝置的選擇
氣體 氧氣 二氧化碳
所用試劑 高錳酸鉀 過氧化氫溶液和二 氧化錳 石灰石
(或大理石)和稀
鹽酸
發生裝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氣體 氧氣 二氧化碳
收集裝置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收集裝置的選 擇依據 密度比空氣的大、不易溶于水且不與 水反應 密度比空氣的大
續表
(1)儀器①的名稱是________。
(2)實驗室既可用于制取氧氣,又可用于制取二氧化碳的發生裝置和收
集裝置的組合為____(填裝置序號)。
集氣瓶
(3)實驗室制取氣體時,下列因素中,不需要考慮的是___(填字母)。
.所要制取氣體的顏色
.試劑容易獲得,能生成所要制取的氣體
.反應條件易于控制,反應速率適中
.操作簡便易行,安全可靠,節能環保
課題3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
學科關鍵能力構建
1.創新實驗·裝置創新如圖為某同學設計的制取 的發生裝置,沒有“控
制反應發生和停止”作用的是( )
B
A. B. C. D.
【解析】能使固體反應物與液體反應物接觸和分離,則能控制反應的發生
和停止。 夾緊彈簧夾,隨著反應的進行,生成的氣體增多,試管
內壓強增大,試管內的液體被壓入長頸漏斗中,與多孔塑料板上的石灰石
分開,反應停止;打開彈簧夾,試管內氣體排出,壓強減小,液體進入試
管中,與石灰石接觸,反應又繼續。 從長頸漏斗中加入稀鹽酸至
溢出小試管,反應發生,反應后夾緊彈簧夾,固液不能分離,不能控制反
應停止。 捏軟塑料管,液體和固體接觸,反應發生;松開軟塑料管,
固體和液體分離,反應停止。 向上提干燥管,干燥管中液體流入
燒杯,固體和液體分離,反應停止;向下放干燥管,液體和固體接觸,反
應發生。
2.某學習小組將實驗室制取常見氣體的相關知識歸納如下:
(1)制取常見氣體的方法和裝置
氣體 方法(或原理) 發生裝置 收集裝置
方法1:加熱 ①________ (填化學式) 可選擇A裝置 均可選擇④_____裝置(填字母)
方法2:分解過氧化氫 溶液 均可選擇③___裝 置(填字母) 化學方程式為②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C
(2)制得所需氣體后,請你設計實驗方案,驗證制得的氣體(寫出一種
即可)。
溫馨提示:從①實驗操作 ②實驗現象 ③實驗結論3個方面進行簡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取的氣體是 ,①實驗操作:將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②實
驗現象:澄清石灰水變渾濁;③實驗結論:制得的氣體是 。
(或制取的氣體是 ,①實驗操作: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②
實驗現象:帶火星的木條復燃;③實驗結論:制得的氣體是 。)
(3)制取氣體的過程包括:.選擇制取裝置;.驗證所得氣體; .明確反
應原理。據此,該小組總結出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為___(填字母)。
C
A. B. C.
素養提升
3.數字化實驗如圖1是實驗室常見的實驗儀器,請結合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可選取_______(填字母)組裝一套實
驗裝置。
(2)用圖2裝置測定二氧化碳的體積時,應在導管口___
(填“”或“ ”)處連接一個量筒,并在集氣瓶內的水面上方
加一層植物油,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并與水反應
圖3
(3)為探究不同形狀的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
的速率,某同學改進了實驗裝置。該同學傾斜
錐形瓶,使試管內的稀鹽酸流入瓶中與碳酸鈣
發生反應,利用傳感器技術測得瓶內氣壓隨時
間的變化如圖3所示。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填字母)。
BC
A.對比、 點可知,曲線①表示塊狀碳酸鈣與稀鹽酸的反應
B.對比、 點可知,達到相同氣壓時,碳酸鈣粉末與稀鹽酸反應所需的時間
更短
C.反應后期,反應速率逐漸減慢的主要原因是鹽酸的濃度降低
D.碳酸鈣粉末與稀鹽酸反應產生的二氧化碳更多
【解析】對比分析、 點可知,單位時間內曲線①對應的反應速
率快,曲線①表示碳酸鈣粉末與稀鹽酸反應。對比分析、 點可
知,達到相同氣壓時,曲線①所需的時間短,說明曲線①對應的反應速率
快,即達到相同氣壓時,碳酸鈣粉末與稀鹽酸反應所需時間更短。
隨著反應的進行,反應物鹽酸的濃度降低,反應速率逐漸減慢。
最終曲線①、②的氣壓相等,說明最終產生的 質量相等。
謝謝!同學們再見!(共22張PPT)
2024年秋季
化學(人教版)
九年級上冊
第六單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課題2 碳的氧化物
課時1 二氧化碳
教材必備知識精練
知識點1 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
1.下列不屬于二氧化碳性質的是( )
B
A.能溶于水 B.能燃燒
C.密度比空氣的大 D.能與水反應
2.教材P143 T1改編[2024德陽旌陽區期末]性質決定用途。下列有關 性
質與用途關系的說法錯誤的是( )
A
A.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可用來制碳酸飲料
B.干冰升華時要吸收大量的熱,可用作制冷劑
C. 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可用作溫室氣體肥料
D.能用于滅火,利用了 不助燃、不可燃、密度比空氣大的性質
【解析】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是易溶于水,在通常狀況下,1體積水約
能溶解1體積二氧化碳,用二氧化碳制碳酸飲料時,一般采用增大壓強的
方法溶解更多的二氧化碳。
3.教材P136實驗6-3、6-4改編按如圖所示裝置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并填空。
(1)A中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說明 具有的物理性質是
______________,
化學性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兩支蠟燭自下而上依次熄滅
密度比空氣大
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2)B中,向收集滿氣體的軟塑料瓶中加入約 容積的水,立即旋緊
瓶蓋振蕩,塑料瓶變癟,此現象______(填“能”或“不能”)證明 與水
發生了化學反應。
不能
(3)C中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4.教材P137實驗6-5改編某同學取3朵
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紙花,分
別按下圖進行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觀察到紙花的顏色變化為Ⅰ中紙花________;Ⅱ中紙花不變色;Ⅲ中
紙花________;Ⅳ中紙花________________。
(2)Ⅰ、Ⅱ、Ⅲ 個實驗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寫出實驗Ⅲ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變色
變紅色
由紅色變為紫色
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變紅
知識點2 二氧化碳對生活和環境的影響
5.[2023北京中考]下列行為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
D
A.自備購物布袋 B.按需取餐不浪費
C.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 D.教室人空未關燈
【解析】教室人空未關燈會浪費電能,增大化石能源的使用,增加二氧化
碳的排放,不符合“低碳”理念。
6.下表說明了空氣中二氧化碳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空氣中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 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使人呼吸急促
使人喪失知覺、呼吸停止,以致死亡
(1)正常空氣中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約為________。
(2)大氣中的 過多會引起__________增強。
(3)二氧化碳是否有毒性?____(填“是”或“否”)。空氣中二氧化碳超
過正常含量,對人體有害,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溫室效應

二氧化碳不能供給呼吸
(4)進入久未開啟的菜窖之前,檢驗菜窖中二氧化碳是否含量過多的方
法是____________。
(5)讀了上表后,你有什么啟示?(寫出一點)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燈火試驗
教室內要經常開窗通風(或進入久未開啟的菜窖、枯井和深洞底部要先進行燈火試驗等)
課題2 碳的氧化物
課時1 二氧化碳
學科關鍵能力構建
1.下列現象涉及同一化學原理的是( )
A
①久置的石灰水液面上出現一層白膜
②通過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不斷吹氣,石灰水變渾濁
③為了使石灰漿刷過的墻壁快點晾干,在室內生起一個炭火盆,開始時墻
壁反而更潮濕
④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氣體,溶液變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①②③都涉及的化學原理是氫氧化鈣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沉
淀和水,④的化學原理是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變紅。
2.下列實驗中,能證明二氧化碳與水發生反應的是( )
D
A. B. C. D.
【解析】 沒有設置對比實驗,不能證明二氧化碳與水發生反應。
B、 中軟塑料瓶變癟,C中氣球膨脹,均不能證明二氧化碳與水發
生反應,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的。 干燥的石蕊紙條不變
色,說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變色;濕潤的石蕊紙條變紅色,能證明二氧
化碳與水發生反應。
3.新情境[2023福建中考]國家規定教室內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最高允許濃度
為 。下列是某學習小組對教室內二氧化碳濃度的檢測和相應結果處
理的措施,不正確的是( )
B
A.從教室不同位置多點采集空氣樣品
B.將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置于教室一段時間進行測定
C.測得二氧化碳濃度為 ,說明二氧化碳濃度超標
D.為避免二氧化碳濃度超標,教室應多通風換氣
【解析】教室內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較低,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程度
不明顯,且根據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程度無法得出二氧化碳濃度的大小,
該措施無法對教室內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進行測定。
4.新情境[2024成都外國語學校期
末]食品保鮮常常用到干冰,課外
實踐小組的同學們利用保鮮袋中
的干冰設計并完成了如圖所示的
C
A.Ⅰ靜置,燒杯內氣球無明顯現象
B.Ⅱ加水后燒杯內只發生物理變化
C.Ⅲ燒杯內形成白霧的原因是干冰升華吸熱
D.Ⅳ紫色石蕊溶液不變色
實驗探究,有關實驗現象或分析正確的是( )
【解析】 干冰是固態二氧化碳,干冰升華變成二氧化碳氣體,二
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大,所以靜置,燒杯內氣球會上浮。 加水
后燒杯內的二氧化碳會和水反應生成碳酸,該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發生
了化學變化。 干冰升華會吸熱,使周圍空氣中的水蒸氣冷凝,所以
在燒杯內會形成大量白霧。 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能
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
5.創新實驗·裝置創新[2023北京中考]用如圖實驗研究 的性質。
(1)可證明 能與水反應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密度比空氣大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燃著的木條熄滅,由此可得出 具有的性質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處紙花不變色,1、3處紙花變成紅色
3處紙花比1處紙花先變成紅色
不可燃、不支持燃燒
素養提升
6.數字化實驗 性質探究:用如圖1裝置實驗,
測得三頸燒瓶內壓強變化情況如圖2所示。
(1)首先注入瓶中的試劑是____(填“水”或“氫
氧化鈉溶液”), 段變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溶于水并與水發生反應
(2)對比曲線中段和 段,可證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與氫氧化鈉溶液發生反應
謝謝!同學們再見!(共14張PPT)
2024年秋季
化學(人教版)
九年級上冊
第六單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課題1 碳單質的多樣性
課時1 碳單質的物理性質及用途
教材必備知識精練
知識點1 碳單質的物理性質及用途
1.[2023吉林中考改編]下列有關金剛石和石墨的說法,錯誤的是( )
C
A.都是碳的單質 B.都由碳元素組成
C.都是黑色固體 D.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解析】A、 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均是碳單
質。金剛石無色透明,石墨呈灰黑色。 金剛石和石墨內碳原子
的排列方式不同。
2.教材P134 T2改編[2023長沙中考改編]在生活、生產中碳單質的應用廣
泛。下列有關含碳物質的性質或用途正確的是( )
A
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B.石墨不耐高溫
C.金剛石用作電極 D.石墨用作鉆探機鉆頭
【解析】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因而具有吸附性。
石墨熔點高,耐高溫。 金剛石沒有導電性,不能用作電極,石墨
具有導電性,常用作電極。 石墨質軟,不能用作鉆探機鉆頭,金
剛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質,可用作鉆探機的鉆頭。
物質的性質決定用途。如金剛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質,可以用來切
割玻璃;石墨具有優良的導電性,可以作為電極。
3.[2023大慶中考改編]近年來研究發現,以新形態存在的碳單質在諸多領
域中有重要的應用前景。下列關于碳單質的說法錯誤的是( )
A
A.石墨具有金屬光澤,有優良的導電性能,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質
B.石墨烯和碳納米管在材料、催化、信息等諸多領域中有重要應用
C.石墨粉和黏土粉末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制鉛筆芯
D.金剛石薄膜導熱性好,可用于集成電路基板散熱,提高芯片性能
【解析】石墨具有金屬光澤,有優良的導電性能,但石墨很軟,天然存在
的最硬的物質是金剛石。
4.若測得某物質中只含有碳元素,則這種物質( )
D
A.一定是一種單質
B.一定是石墨
C.可能是化合物
D.可能是一種單質,也可能是幾種碳的單質的混合物
【解析】A、, 只含有碳元素的物質可能是一種單質,也可能
是兩種或兩種以上碳的單質的混合物,如金剛石和石墨的混合物。
化合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元素組成,只含有碳元素的物質一定不
是化合物。
5.教材P130實驗6-1改編如圖所示,先關閉彈簧夾,向盛有
紅棕色二氧化氮氣體的集氣瓶里放幾塊烘烤過的木炭,最終
觀察到紅棕色______。打開彈簧夾,漏斗中液面______
消失
上升
吸附
小于
【解析】由于木炭具有吸附性,會吸附紅棕色的二氧化氮氣體,氣體的顏
色會變淺,最終紅棕色消失,同時由于氣體被吸附,集氣瓶中的壓強會減
小,在大氣壓的作用下,漏斗中的液面會上升。
(填“上升”“下降”或“不變”),其原因是木炭具有______作用,使集氣瓶中
氣體壓強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大氣壓。
知識點2 碳單質性質差異的原因
6.教材P134 T1改編[2024成都成華區期末]金剛石、石墨 的化學性質
相似,物理性質卻有很大差異。其原因是( )
D
A.構成它們的原子數目不同 B.原子的結構不同
C.構成它們的原子大小不同 D.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解析】金剛石、石墨和 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因此物理性質存
在很大差異。
物質的結構決定性質。如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但
是構成它們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即結構不同,導致它們的物理性質有
很大差異。
7.教材P129圖6-1、6-2改編如圖為幾種
碳單質的結構模型圖,圖中小球代表碳
原子。
(1)甲物質的結構中,每個碳原子最多連接___個碳原子。
(2)乙物質層與層之間能發生滑動,具有滑膩感,據此請寫出它的一種
用途:____________。
(3)丙物質是由18個碳原子構成的環狀純碳分子,試寫出其化學式:_____。
4
制作潤滑劑
(4)根據金剛石和石墨的結構和性質推斷,下列觀點不正確的是___
(填字母)。
B
A.不同物質具有不同的結構 B.不同物質的組成元素一定不同
C.不同物質具有不同的性質 D.物質的結構決定了物質的性質
謝謝!同學們再見!(共23張PPT)
2024年秋季
化學(人教版)
九年級上冊
第六單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課題2 碳的氧化物
課時2 一氧化碳
教材必備知識精練
知識點1 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1.新情境化學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根據所學化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2023年,成都大運會主場館地下車庫通過一氧化碳傳感器反饋值來
確定送排風系統的開啟與關閉。車庫內一氧化碳主要來源于__________,
危害是__________。
汽車尾氣
造成中毒
(2)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其燃燒產生______火焰,寫出反應的化學方
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進入含有一氧化碳的礦井前______
(填“能”或“不能”)進行燈火試驗。
藍色
不能
知識點2 一氧化碳與某些氧化物的反應
2.某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裝置驗證一氧化碳的部分性質并驗證產物。
(1)實驗開始時,先通入 一段時間,排出裝置中的空氣,再點燃B處
酒精燈,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防止加熱時發生爆炸
【解析】因為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不純的一氧化碳在加熱條件下易發生
爆炸,所以實驗前應先通入 一段時間,排盡裝置中的空氣,防止加熱
時發生爆炸。
(2)實驗過程中B處硬質玻璃管中可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黑色粉末逐漸變成紅色
【解析】B處硬質玻璃管內被還原成單質 ,可觀察到的現象是黑色粉
末逐漸變成紅色。
(3)實驗過程中C處可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發生反應
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解析】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生成銅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C處澄清石
灰水變渾濁。
(4)D處放置點燃的酒精燈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處理尾氣,防止污染空氣
【解析】尾氣中含有, 有毒,排放到空氣中會污染空氣,D處放置
點燃的酒精燈的目的是處理尾氣,防止污染空氣。
知識點3 一氧化碳的毒性
3.燃氣熱水器中燃氣不充分燃燒易產生一氧化碳氣體,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B
A.一氧化碳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有毒氣體
B.在爐火上放一盆水,可以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C.發生一氧化碳中毒,立即轉移到通風處
D.一氧化碳能與血紅蛋白結合,導致人體缺氧
【解析】一氧化碳難溶于水,因此在爐火上放一盆水,不能避免一氧化碳
中毒。
知識點4 一氧化碳與二氧化碳的比較
4.新課標·化學觀念[2023益陽中考]化學觀念是化學課程要培養的核心素養
之一。下列從不同化學觀念角度對和 的認識錯誤的是( )
D
A.元素觀:和 都是由碳、氧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
B.分類觀:和 都屬于氧化物
C.變化觀:和 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D.結構觀:和 都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化學性質相似
【解析】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分子是保持其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由
分子構成,由 分子構成,二者的分子構成不同,則化學性質不同。
5.[2024寶雞陳倉區期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只有一字之差。
(1)二者像孿生兄弟,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者化學性質相差甚遠,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實,二者是可以相互轉化的,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此過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們由相同的元素組成
它們的分子構成不同

(4)下列不能用于鑒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
(填序號)。
①聞氣味 ②通入澄清石灰水 ③點燃 ④觀察顏色 ⑤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⑥通過灼熱的氧化銅 ⑦在密閉容器中用活的昆蟲實驗
①④⑦
課題2 碳的氧化物
課時2 一氧化碳
學科關鍵能力構建
1.新情境[2024長沙一中雙語實驗學校月考]科學研究發現:金星大氣層的
成分之一是三氧化二碳 ,實驗證明三氧化二碳的化學性質與一氧化
碳相似。下列關于三氧化二碳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B
A. 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B.在中充分燃燒的產物為
C. 不能與氧化銅反應
D. 能與水反應
【解析】的化學性質與相似。 不能和氫氧化鈣溶液反應,
不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不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具有可燃性,燃燒生成,則在中充分燃燒的產物為 。
在一定條件下能還原氧化銅,則 也能在一定條件下還原氧
化銅。不能與水反應,則 也不能與水反應。
2.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可采用的方法是( )
D
A.通過澄清石灰水 B.通入氧氣,點燃
C.通過灼熱的木炭粉 D.通過灼熱的氧化銅
【解析】除雜原則:①不增(不引入新雜質);②不減(不減少被提純
物);③易分離(被提純物與雜質易分離)。 二氧化碳和氫氧化
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除去了主要物質二氧化碳。 由于二
氧化碳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二氧化碳氣體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不能被
點燃,且通入氧氣會引入新雜質。 二氧化碳與碳在高溫下生成一
氧化碳,除去了主要物質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與灼熱的氧化銅反
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除去了一氧化碳,且沒有引入新雜質。
3.創新實驗·裝置創新[2023重慶沙坪
壩區期末]某興趣小組為研究一氧化
碳的性質進行了如圖所示實驗。下列
關于該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D
A.該實驗驗證了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B.實驗過程中能觀察到丙中銅絲從紅色變為黑色
C.乙裝置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吸收剩余的一氧化碳
D.待反應結束冷卻后,軟質塑料瓶會變癟
【解析】 該實驗中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生成銅和二氧化碳,驗證
了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 實驗過程中能觀察到丙中燒黑的銅絲變
為紅色。 乙裝置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檢驗生成的二氧化碳。
待反應結束冷卻后,由于消耗了一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被澄
清石灰水吸收,導致瓶內壓強減小,軟質塑料瓶會變癟。
4.新課標·模型建構[2024太原期末]知識結構化
是知識本身的需要,是解決現實問題的必然要
求,同時也是一種學習素養。請你根據碳單質
與一氧化碳的結構化內容,完成以下問題。
(1)一氧化碳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現象為_______
______________。
產生藍色火焰,放熱
(2)二者都有 ______ 性,都能與某些氧化物反應。
(3)石墨由________構成,一氧化碳由______________構成。
(4)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金剛石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一條)。
可燃
碳原子
一氧化碳分子
常溫下,碳單質為固態,一氧化碳為氣態(合理即可)
切割玻璃(合理即可)
素養提升
5.[2023安徽中考改編]已知草酸鈣 受熱易分解:
。為驗證分解產物中既有又有 ,小
明設計如下實驗裝置。(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氣體)回答下列
問題。
【解析】草酸鈣分解產生和,生成的 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D中氧化銅和 在加熱條件下反應,化學方程式為
,觀察到D中黑色粉末變成紅色。
(1)B中實驗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2)寫出D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3)小華認為,在D裝置后再增加B裝置才能驗證 的存在,小明認為
不加B裝置就可驗證,小明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D中玻璃管內黑色粉末變成紅色即可說明有存在
(4)從環保的角度考慮,該實驗裝置的不足之處是__________________。
缺少尾氣處理裝置
【解析】實驗過程中涉及, 是有毒氣體,需要進行尾氣處理。
謝謝!同學們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克苏市| 竹北市| 安溪县| 林周县| 夏邑县| 开远市| 五台县| 遂川县| 勐海县| 武功县| 汉源县| 江门市| 永安市| 乐清市| 泾源县| 从化市| 泰安市| 通辽市| 九龙坡区| 五河县| 蒙自县| 睢宁县| 新丰县| 斗六市| 城市| 修水县| 安阳市| 孟州市| 乐昌市| 东兴市| 平乐县| 漳浦县| 长泰县| 泰顺县| 锡林浩特市| 高尔夫| 日照市| 新竹市| 丰县| 玉环县| 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