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2張PPT)硫及其化合物的課件教學目標了解硫酸根離子的檢驗方法。01通過對自然界中含硫化合物的化合價及其氧化還原性的分析和討論,鞏固從氧化還原角度認識物質的思路。初步形成轉化意識,通過對自然界中硫的轉化條件的分析,形成化學變化是有條件的觀念。培養學生多角度、動態分析化學變化的能力。02通過設計常見含硫物質的轉化實驗,提升學生實驗探究能力,發展學生證據推理的核心素養。03情境微課堂當濃硫酸遇到蔗糖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學習探究一硫酸根離子的檢驗在三支試管中分別加入少量稀硫酸、硫酸鈉溶液和碳酸鈉溶液,然后各滴入幾滴氯化鋇溶液,觀察現象。再分別加入少量稀鹽酸,振蕩,觀察現象。實驗現象:滴入氯化鋇溶液,三只試管均出現白色沉淀;再加入少量稀鹽酸,稀硫酸和Na2SO4溶液中生成的白色沉淀無變化,Na2CO3溶液中生成的白色沉淀全部溶解了。實驗原理:Ba2+ + SO42- = Ba SO ↓Ba2+ + CO32- = Ba CO ↓CO32- + 2H+ = H2O+CO ↑實驗結論:先將溶液用鹽酸酸化,以排除CO32-等可能造成的干擾,然后加入BaCl2溶液來檢驗SO42-的存在。學習探究二粗鹽提純思考:現在我們炒菜用的精鹽又細又白,你知道精鹽是由粗鹽經過什么樣的程序制得的嗎 →粗鹽細鹽經溶解、過濾和蒸發操作得到的粗鹽中還含有一些可溶性硫酸鹽及MgCl2、CaCl2等雜質。除去粗鹽中可溶性雜質的原理如下圖:提純過程中涉及的離子方程式:Ba2+ + SO42- = Ba SO4↓Mg2+ + 2OH- = Mg(OH)2↓Ba2+ + CO32- = Ba CO3↓Ca2+ + CO32- = Ca CO3↓CO32- + H+ = H2O+CO2↑物質的分離和提純的“三個必須”和“四個原則”(1)三個必須:①除雜試劑必須稍過量。②過量試劑必須除盡,且容易除去。③除雜途徑選最佳,有多種雜質時除雜順序必須合理。(2)四個原則:①不增(不增加新的雜質);②不減(不減少欲被提純的物質);③易分離(被提純物與雜質容易分離);④易復原(被提純物質要復原).拓展:不同價態含硫物質的轉化1、自然界中硫的存在學習探究三2、硫元素的價態轉化規律硫元素的價態比較多,常見的有-2、0、+4、+6價,它們之間的轉化關系是:現將它們在化學反應中復雜的變化規律歸結如下:(1)鄰位轉化規律: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某一價態的硫化合物升高或降低時,一般先直接升高或降低到相鄰的價態,即按如下關系轉化(2)跳位轉化規律:低價態的硫當遇到足量的強氧化劑或當反應條件發生改變時,價態會發生跳位轉化。(3)互不換位規律:①S(-2)和S(+6)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時,只能轉化為中間價態,不可能互換位置。比如H2S與濃硫酸反應時,H2S的氧化產物是S,而硫酸被還原的產物是SO2;也就是說價態變化向中間靠攏,而不能交叉。②相鄰價態的兩物質間不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比如H2S和S、S和SO2、SO2和H2SO4之間均不發生氧化還原反應。3、實驗中硫元素的價態轉化設計實驗實現不同價態硫轉化,遵循的原則是科學性、可行性、安全性和綠色化。序號 轉化 目標 轉化前的 含硫物質 選擇試劑 轉化后的含硫物質① -2→0 H2S ________ S___② 0→-2 S __ H2S_______ _________O2(不足)SO2H2Fe或CuFeS或Cu2S序號 轉化 目標 轉化前的 含硫物質 選擇試劑 轉化后的含硫物質③ -2→+4 H2S ________ SO2④ 0→+4 S __ SO2⑤ +4→0 SO2 ___ S⑥ +4→+6 SO2 __ SO3___ H2SO4⑦ +6→+4 H2SO4 ___ SO2O2(足量)O2H2SO2Cl2Cu轉化過程中有關化學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2H2S+O2 2S+2H2O,SO2+2H2S====3S+2H2OH2+ S H2S, Fe+S FeS或2Cu+S Cu2S2H2S+3O2 2SO2+2H2O點燃====△====△====△====點燃====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Cu+2H2SO4(濃) CuSO4+2H2O+SO2↑S+O2 SO2SO2+2H2S====3S+2H2O2SO2+ O2 2SO3Cl2+ SO2+2H2O====H2SO4+2HCl點燃====△====△催化劑====學習探究四濃、稀硫酸的鑒別方法方法 濃硫酸 稀硫酸稱重法 偏重 偏輕粘度法 黏稠狀液體 黏稠度較小的液體沸點法 沸點高后沸騰 先沸騰且有大量水蒸氣產生稀釋法 放出大量熱 無明顯現象鐵鋁法 因鐵鋁被鈍化而無明顯現象 產生大量氣泡銅碳法 加熱有氣泡產生 無明顯現象膽礬法 藍色變為白色 無顏色變化纖維素法 表面脫水碳化 無明顯現象粗鹽提純【思考與討論】經溶解、過濾和蒸發操作得到的粗鹽中還含有一些可溶性硫酸鹽及MgCl2、CaCl2等雜質。若按照下表順序除去它們,應加入什么試劑?雜質 加入的試劑 離子方程式硫酸鹽 稍過量的BaCl2溶液 Ba2+ + SO 2 = Ba SO ↓MgCl2 稍過量的NaOH溶液 Mg2+ + 2OH- = Mg(OH)2↓CaCl2 稍過量的Na2CO3溶液 Ba2+ + CO 2 = Ba CO ↓Ca2+ + CO 2 = Ca CO ↓拓展延伸濃、稀硫酸的鑒別方法 現象濃H2SO4 稀H2SO4物理性質 加入水中 放出大量熱 無明顯現象觀察狀態 黏稠狀液體 黏稠度較小的液體密度 濃H2SO4密度較大,相同體積時,濃H2SO4質量大化學性質 鐵片 因鐵被鈍化而無明顯現象 產生大量氣泡銅片(加熱) 有氣泡產生,溶液變藍 無明顯現象白紙 立即變黑 無明顯現象膽礬 藍色變為白色 無顏色變化問題思考1(SO2性質基礎填空)將SO2分別通入下列五種溶液中回答下列問題:(1)試管①中的實驗現象:KMnO4溶液_______,證明SO2具有______性。(2)試管②中的實驗現象:品紅溶液_______,證明SO2具有_______性。(3)試管③中能否觀察到沉淀?______。(4)試管⑤中能產生白色沉淀,該沉淀是_______,用離子方程式表示產生沉淀的過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褪色 還原褪色 漂白否BaSO3問題思考2.(SO2與CO2混合氣體中成分的檢驗)下圖是檢驗某無色氣體A是SO2和CO2的混合氣體的裝置圖,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1)B中加入的試劑是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2)C中加入的試劑是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D中加入的試劑是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4)實驗時,C中應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品紅溶液 檢驗SO2酸性KMnO4溶液 除去SO2并檢驗SO2是否除盡澄清石灰水 檢驗CO2酸性KMnO4溶液的顏色變淺但不褪成無色(或不褪色,或不褪成無色)檢驗SO2和CO2同時存在的一般流程SO2和CO2都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檢驗二者同時存在的一般流程為歸納總結流程設計 檢驗SO2 除去SO2 檢驗SO2是否除盡 檢驗CO2選用試劑 品紅溶液 酸性KMnO4溶液 品紅溶液 澄清的石灰水預期現象 褪色 褪色 不褪色 變渾濁注意 有時為簡化裝置,可將除去SO2和檢驗SO2是否除盡合并為一個裝置,用較濃的酸性KMnO4溶液,現象是酸性KMnO4溶液顏色變淺,但不褪成無色。過關訓練1、關于SO2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可采用排水集氣法收集SO2B.它與水作用生成H2SO4C.它能使溴水褪色,體現SO2 具有漂白性D.實驗室可用氫氧化鈉溶液處理含有二氧化硫的尾氣D過關訓練2. 下列變化中不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 二氧化硫使品紅褪色B. 氯水使有色布條褪色C.活性炭使紅墨水褪色D.漂白粉使某些染料褪色C3.將SO2通入顯紅色的酚酞試劑中,發現紅色消失,主要是因為SO2( )A.有漂白性 B.有還原性C.溶于水后顯酸性 D.有氧化性C4.把少量的SO2分別通入下列濃度相等的①Ba(NO3)2溶液② Ba(OH)2溶液③溶有氨的BaCl2溶液中.預計能觀察到白色沉淀的溶液是( )A. ①和② B.只有②C. ②和③ D.全部D5、與圖中曲線相符合的是( )A.向飽和H2SO3中通入H2SB.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C.向氯水中通入SO2D.向飽和H2S溶液中通入SO2氣體pHV(氣)D牛刀小試下列關于二氧化硫正確的是( )A無色無味有毒的氣體B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硫酸鈉C使紫色高錳酸鉀溶液褪色D有毒,不能用作食品添加劑D運輸濃硫酸的鋁槽車或鐵槽車如發生泄漏,能否使用大量水沖洗?如果可以,可能會發生哪些反應?如果不行,該怎么處理?課后思考1.運輸濃硫酸的鋁槽車或鐵槽車如發生泄漏,能否使用大量水沖洗?如果可以,可能會發生哪些反應?如果不行,該怎么處理?用水沖洗會稀釋濃硫酸,放出大量熱量使溫度升高,鋁鐵與熱的濃硫酸反應產生污染氣體SO2 ,同時加水稀釋得到稀硫酸,與鋁鐵反應產生易燃易爆的氫氣,造成危害。可以使用生石灰先中和硫酸,再用水沖洗。2.下列事實與括號中濃硫酸的性質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A.空氣中敞口久置的濃硫酸質量增大(揮發性)B.濃硫酸在加熱條件下與銅反應(脫水性)C.用濃硫酸在紙上書寫的字跡變黑(氧化性)D.濃硫酸可用來干燥某些氣體(吸水性)D3.濃硫酸能使石蕊試紙變紅,后來又變黑,這是因為濃H2SO4具有( )A.酸性和吸水性 B.強氧化性C.酸性和脫水性 D.脫水性和強氧化性C4.往膽礬晶體中加入幾滴濃硫酸,預測實驗現象?體現濃硫酸什么特性?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實驗現象:膽礬晶體由藍色變為白色CuSO4·5H2O === CuSO4 + 5H2O濃硫酸化學變化吸水性吸水性吸收的是本身就存在的水分子,可以是物理變化,也可以是化學變化;脫水性是按水的組成比脫去有機物中的氫原子和氧原子,是化學變化。已知X為一種常見酸的濃溶液,能使蔗糖粉末變黑。A與X反應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其中反應條件及部分產物均已略去,則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X使蔗糖變黑的現象主要體現了X的強氧化性B.若A為鐵,則足量A與X在室溫下即可完全反應C.若A為碳單質,則將C通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中,一定可以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產生D.工業上,B轉化為D的反應條件為高溫、常壓、使用催化劑【答案】D【解析】X為一種常見酸的濃溶液,能使蔗糖粉末變黑,則X是硫酸,D和水反應生成硫酸,則D是三氧化硫,B和氧氣反應生成三氧化硫,則B是二氧化硫。濃硫酸使蔗糖變黑的現象主要體現了它的脫水性,A錯誤;若A是鐵,常溫下,鐵與濃硫酸發生鈍化現象,所以鐵不能完全溶解,B錯誤;若A是碳,濃硫酸和碳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二氧化碳和少量氫氧化鈣反應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氫鈣,C錯誤;工業上,二氧化硫轉化為三氧化硫的反應條件為高溫、常壓、使用催化劑,D正確。用右圖所示實驗裝置(夾持儀器已略去)探究銅絲與過量濃硫酸的反應。下列實驗操作不合理的是( )A.上下移動①中銅絲可控制SO2的量B.②中選用品紅溶液驗證SO2的生成C.③中選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SO2D.為確認CuSO4生成,向①中加水,觀察顏色【答案】D【解析】因為①中含有大量濃硫酸,所以應該冷卻后把①中溶液慢慢倒入盛有水的燒杯中,D錯誤。向50 mL 18 mol/L H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銅片并加熱,充分反應后,被還原的H2SO4的物質的量( )A.小于0.45 mol B.等于0.45 molC.在0.45 mol和0.90 mol之間 D.大于0.90 mol課堂回眸課堂回眸“三個必須”和“四個原則”粗鹽提純課堂回眸不同價態含硫物質的轉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