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3張PPT)第一章空間向量與立體幾何1.4 空間向量的應用1.4.3 空間向量的綜合應用內容索引學習目標活動方案檢測反饋學 習 目 標靈活利用空間向量解決空間中的點、線、面的位置關系及角的問題.活 動 方 案活動一 空間向量在立體幾何中的應用例1 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側棱PD⊥底面ABCD,PD=DC,E是PC的中點,作EF⊥PB交PB于點F.(1) 求證:PA∥平面EDB;(2) 求證:PB⊥平面EFD;(3) 求平面CPB與平面PBD的夾角的大小.【解析】 以D為坐標原點,DA,DC,DP所在直線分別為 x軸,y軸,z軸,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設DC=1.(1) 連接AC,交BD于點G,連接EG.直線、平面的平行和垂直的判定及空間中的角的問題,都可以利用空間向量來解決.對于具體的問題,應根據它的條件和所求選擇合適的方法(綜合法、向量法、坐標法).(1) 求證:平面ADC⊥平面ABE;(2) 求直線AD與平面ABE所成角的正切值.因為DA 平面ADC,DC 平面ADC,DA∩DC=D,所以BE⊥平面ADC.又BE 平面ABE,所以平面ADC⊥平面ABE.如圖,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A1⊥平面ABC,AB=BC=CA=AA1,D為AB的中點.(1) 求證:BC1∥平面DCA1;(2) 求平面DCA1與平面AA1C1C所成的銳二面角的余弦值.活動二 空間向量在物理中的應用例2 如圖為某種禮物降落傘的示意圖,其中有8根繩子和傘面連接,每根繩子和水平面的法向量的夾角均為30°.已知禮物的質量為1 kg,每根繩子的拉力大小相同,求降落傘在勻速下落的過程中每根繩子拉力的大小(重力加速度g取9.8 m/s2,精確到0.01 N).由于物理中的力也是向量,所以物理中關于矢量(向量)的問題都可以轉化為數學中的向量問題解決.檢 測 反 饋245131. (2024南陽期末)已知過點P(x0,y0,z0)且法向量為n=(A,B,C)的平面α的方程為A(x-x0)+B(y-y0)+C(z-z0)=0.若平面α的方程為x+y-z-3=0,直線l是平面x+2y-1=0與 x+z+3=0的交線,則直線l與平面α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24513【答案】 A245132. 在正三棱錐P-ABC中,PA=PB=PC,M為棱PA上的動點,設BM與AC所成的角為α,BM與底面ABC所成的角為β,二面角M-AC-B所成的角為γ,則下列結論中正確的是( )A. 2cos α>cos β B. 2cos αC. 2cos γ>cos β D. 2cos γ245132451324513【答案】 B24531245312453124531【答案】 BCD2453124531245315. 已知直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ABCD是菱形,且∠ABC=60°,AB=AA1=2,E,F分別是側棱AA1,CC1的中點.(1) 求證:四邊形EBFD1為菱形;(2) 求點C到平面BDF的距離.2453124531謝謝觀看Thank you for watching1.4.3 空間向量的綜合應用靈活利用空間向量解決空間中的點、線、面的位置關系及角的問題.活動一 空間向量在立體幾何中的應用例1 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側棱PD⊥底面ABCD,PD=DC,E是PC的中點,作EF⊥PB交PB于點F.(1) 求證:PA∥平面EDB;(2) 求證:PB⊥平面EFD;(3) 求平面CPB與平面PBD的夾角的大小.直線、平面的平行和垂直的判定及空間中的角的問題,都可以利用空間向量來解決.對于具體的問題,應根據它的條件和所求選擇合適的方法(綜合法、向量法、坐標法). 如圖1,在△ABC中,∠B=90°,AB=,BC=1,D,E分別是邊AB,AC的中點,現將△ABC沿DE折成直二面角ADEB,如圖2,連接各點.(1) 求證:平面ADC⊥平面ABE;(2) 求直線AD與平面ABE所成角的正切值.圖1 圖2 如圖,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A1⊥平面ABC,AB=BC=CA=AA1,D為AB的中點.(1) 求證:BC1∥平面DCA1;(2) 求平面DCA1與平面AA1C1C所成的銳二面角的余弦值.活動二 空間向量在物理中的應用例2 如圖為某種禮物降落傘的示意圖,其中有8根繩子和傘面連接,每根繩子和水平面的法向量的夾角均為30°.已知禮物的質量為1 kg,每根繩子的拉力大小相同,求降落傘在勻速下落的過程中每根繩子拉力的大小(重力加速度g取9.8 m/s2,精確到0.01 N).由于物理中的力也是向量,所以物理中關于矢量(向量)的問題都可以轉化為數學中的向量問題解決.1. (2024南陽期末)已知過點P(x0,y0,z0)且法向量為n=(A,B,C)的平面α的方程為A(x-x0)+B(y-y0)+C(z-z0)=0.若平面α的方程為x+y-z-3=0,直線l是平面x+2y-1=0與 x+z+3=0的交線,則直線l與平面α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A. B. C. D.2. 在正三棱錐PABC中,PA=PB=PC,M為棱PA上的動點,設BM與AC所成的角為α,BM與底面ABC所成的角為β,二面角M-AC-B所成的角為γ,則下列結論中正確的是( )A. 2cos α>cos β B. 2cos αcos β D. 2cos γ3. (多選)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平面PAD⊥平面ABCD,側面PAD是邊長為2的正三角形,底面ABCD為矩形,CD=2,Q是PD的中點,則下列結論中正確的是( )A. CQ⊥平面PADB. 直線PC與平面AQC所成角的余弦值為C. 點Q到平面ABCD的距離為D. 三棱錐BACQ的體積為64. 設動點P在棱長為1的正方體ABCD-A1B1C1D1的對角線BD1上,記=λ.當∠APC為銳角時,λ的取值范圍是________.5. 已知直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ABCD是菱形,且∠ABC=60°,AB=AA1=2,E,F分別是側棱AA1,CC1的中點.(1) 求證:四邊形EBFD1為菱形;(2) 求點C到平面BDF的距離.【參考答案與解析】1.4.3 空間向量的綜合應用【活動方案】例1 以D為坐標原點,DA,DC,DP所在直線分別為 x軸,y軸,z軸,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設DC=1.(1) 連接AC,交BD于點G,連接EG.由題意,得A(1,0,0),P(0,0,1),E.因為底面ABCD是正方形,所以點G是它的中心,故點G的坐標為,所以=(1,0,-1),=,所以=2,即PA∥EG.因為EG 平面EDB,PA 平面EDB,所以PA∥平面EDB.(2) 由題意,得B(1,1,0),所以=(1,1,-1).因為=,所以·=0+-=0,所以PB⊥DE.由已知EF⊥PB,且EF∩DE=E,EF 平面EFD,DE 平面EFD,所以PB⊥平面EFD.(3) 已知PB⊥EF,由(2)可知PB⊥DF,故∠EFD或其補角是平面CPB與平面PBD的夾角.設點F的坐標為(x,y,z),則=(x,y,z-1).設=k,所以(x,y,z-1)=k(1,1,-1)=(k,k,-k),即x=k,y=k,z=1-k.因為·=0,所以(1,1,-1)·(k,k,1-k)=k+k-1+k=3k-1=0,解得k=,所以點F的坐標為.又點E的坐標為,所以=(-,,-),所以cos ∠EFD===,所以∠EFD=60°,即平面CPB與平面PBD的夾角的大小為60°.跟蹤訓練1 (1) 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則A,B,E,C(,1,0),所以=,=,=.因為所以BE⊥DA,BE⊥DC.因為DA 平面ADC,DC 平面ADC,DA∩DC=D,所以BE⊥平面ADC.又BE 平面ABE,所以平面ADC⊥平面ABE.(2) 由(1)知=,=(-,0,),=.設平面ABE的法向量為n=(x,y,z),則 即令 x=,則y=2,z=,所以n=(,2,).設直線AD與平面ABE所成的角為θ,所以sin θ===.因為θ∈,所以θ=,所以tan θ=tan =.跟蹤訓練2 (1) 如圖,以BC的中點O為坐標原點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設AB=BC=CA=AA1=2,則A(0,0,),A1(0,2,),D(,0,),B(1,0,0),B1(1,2,0),C1(-1,2,0),C(-1,0,0).設平面DCA1的法向量為n=(x,y,z),則又=,=(1,2,),所以令x=1,則z=-,y=1,所以n=(1,1,-).因為=(-2,2,0),所以n·=-2+2+0=0,所以n⊥.又BC1 平面DCA1,所以BC1∥平面DCA1.(2) 設平面AA1C1C的法向量為m=(x1,y1,z1),則又=(0,2,0),=(1,2,),所以令z1=1,則x1=-,所以m=(-,0,1),所以cos 〈m,n〉==-,所以所求銳二面角的余弦值為.例2 如圖,設水平面的單位法向量為n,其中每一根繩子的拉力均為F.因為〈n,F〉=30°,所以F在n上的投影向量為|F|n,所以8根繩子拉力的合力F合=8×|F|n=4|F|n.又因為降落傘勻速下落,所以|F合|=|G禮物|=1×9.8=9.8(N),所以|4|F|n|=9.8,所以|F|=≈1.41(N).【檢測反饋】1. A 直線l是平面x+2y-1=0與x+z+3=0的交線,設直線l的方向向量為m=(x,y,z),平面x+2y-1=0的法向量為(1,2,0),平面x+z+3=0的法向量為(1,0,1),則令y=1,得x=-2,z=2,所以直線l的方向向量為m=(-2,1,2).因為平面α的方程為x+y-z-3=0,所以n=(1,1,-1)為平面α的法向量.設直線l與平面α所成的角為θ,則sin θ=|cos 〈m,n〉|===,故直線l與平面α所成角的正弦值為.2. B 設正三棱錐P-ABC的底面邊長為6,高為t,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不妨令M為PA的中點,則O(0,0,0),A(0,3,0),B(3,0,0),C(3,6,0),O1(2,3,0),P(2,3,t),M,所以=,=(3,3,0),=,所以cos α===.過點M作MF∥PO1交AD于點F,所以MF=PO1=,∠MBF即為BM與底面ABC所成的角,所以sin β===,所以cos β===,所以2cos α時,2cos γcos β,故C,D錯誤,故選B.3. BCD 取AD的中點O,BC的中點E,連接OE,OP.因為△PAD為等邊三角形,所以OP⊥AD.因為平面PAD⊥平面ABCD,平面PAD∩平面ABCD=AD,OP 平面PAD,所以OP⊥平面ABCD.因為OE 平面ABCD,OD 平面ABCD,所以OP⊥OE,OP⊥OD.又AD⊥OE,所以OD,OE,OP兩兩垂直.如圖,以O為坐標原點,OD,OE,OP所在直線分別為x軸,y軸,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則O(0,0,0),D(,0,0),A(-,0,0),P(0,0,3),C(,2,0),B(-,2,0).因為Q是PD的中點,所以Q.平面PAD的一個法向量為m=(0,1,0),=,顯然m與不共線,所以CQ與平面PAD不垂直,故A不正確;=(,2,-3),=,=(2,2,0).設平面AQC的法向量為n=(x,y,z),則令x=1,則n=(1,-,-).設直線PC與平面AQC所成的角為θ,則sin θ===,故cos θ=, 故B正確;點Q到平面ABCD的距離,即為OP=,故C正確;三棱錐B-ACQ的體積為VB-ACQ=VQ-ABC=S△ABC·OP=××2×2××3=6,故D正確.故選BCD.4. 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則A(1,0,0),C(0,1,0),B(1,1,0),D1(0,0,1).由=λ,得P(λ,λ,1-λ),則=(1-λ,-λ,λ-1),=(-λ,1-λ,λ-1).因為∠APC為銳角,所以·=(1-λ,-λ,λ-1)·(-λ,1-λ,λ-1)=(λ-1)(3λ-1)>0,解得λ<或λ>1.又因為動點P在棱長為1的正方體ABCD-A1B1C1D1的對角線BD1上,所以0≤λ<,故λ的取值范圍是.5. (1) 取CD的中點G,連接AC,AG.因為底面ABCD是菱形且∠ABC=60°,所以△ACD為等邊三角形,所以AG⊥DC.又AB∥CD,所以AG⊥AB.易知AB,AG,AA1兩兩垂直,以A為坐標原點,AB,AG,AA1所在直線分別為x軸,y軸,z軸,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則B(2,0,0),C(1,,0),D(-1,,0),E(0,0,1),F(1,,1),D1(-1,,2),所以=(-1,,1)=,=(-2,0,1)=,所以BF∥ED1,BE∥FD1,且||==||,所以四邊形EBFD1為菱形.(2) 設平面BDF的法向量為n=(x,y,z).因為=(-1,,1),=(-3,,0),所以即取x=1,得n=(1,,-2).又=(-1,,0),所以點C到平面BDF的距離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4.3 空間向量的綜合應用 學案課件(共43張PPT).pptx 1.4.3 空間向量的綜合應用 學案(含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