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3 制取氧氣第1課時 氧氣的制取教材分析一、課標分析體驗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實驗過程,掌握實驗室制取氧氣的一般方法。二、內容和地位分析本課題內容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學習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方法,另一部分是學習另一種主要的化學反應——分解反應,并在實驗探究過程中認識二氧化錳的性質及其作用。學情分析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了解了氧氣的性質及用途,已初步具備了觀察實驗的能力及基本的實驗操作能力。通過這一節實驗探究課,讓學生了解高錳酸鉀分解制取氧氣、過氧化氫分解制取氧氣和二氧化錳在其中的角色和作用,對實驗裝置的優缺點進行分析,使學生進一步熟悉常見儀器的使用,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教學目標1.初步學會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原理和操作方法。能記住所用試劑的色、態。2.通過實驗,體驗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方法,結合給出的試劑和條件,設計實驗裝置。3.初步學會正確書寫和閱讀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核心素養通過觀察和實驗,知道實驗室制取氣體的試劑選擇、儀器組裝及氣體的收集、檢驗和驗滿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重點難點重點:認識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方法。難點:通過制取氧氣的過程,初步學習通過化學實驗制備物質的一般方法。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環節一:導入新課 【復習】提問學生氧氣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我們知道氧氣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氣體,那么如此重要的氣體,我們怎么得到呢 【閱讀】教科書第43頁內容,學習高錳酸鉀分解制取氧氣。 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 通過回憶學過的內容引出新課的學習,溫故知新。環節二:合作探究 【點撥】氧氣的制備一般分為三種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和化學方法。 物理方法是分離液態空氣法(工業制氧的方法);生物方法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化學方法是實驗室制備氧氣。 【講解】介紹實驗室制取氧氣的試劑,并引出本節課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 【實驗探究】多媒體展示用高錳酸鉀制取并收集氧氣的裝置圖。 1.引導學生觀察裝置圖,總結氣體制取裝置可以分為氣體的發生裝置和氣體的收集裝置。 2.說明發生裝置需要考慮反應物狀態和反應條件。 3.說明收集裝置需要考慮氣體的密度和溶解性。 【提問】確定實驗步驟。 帶著問題自主閱讀教科書【實驗2-5】,小組討論得出答案。 【閱讀】閱讀教科書第44頁內容,學習工業制取氧氣。 總結實驗室制取氧氣的試劑,一種固體試劑,一種液體試劑,并分別指出其物理性質。 學生閱讀教科書,提煉信息,勾畫重點。 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 初步認識制備氣體時裝置選擇的思路。續表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環節二:合作探究 問題1:你能試著總結此實驗的實驗步驟嗎 實驗步驟:查、裝、定、點、收、離、熄。 問題2:你覺得此實驗的注意事項應該有哪些 【演示實驗】提示學生觀察現象,思考問題。 1.試管口為什么略向下傾斜 2.為什么要在試管口塞一團棉花 3.為什么要先撤離導管,再熄滅酒精燈 4.為什么要等到氣泡連續、均勻冒出時再收集 【提問】如何檢驗氧氣 【歸納總結】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 1.確定化學反應原理。 2.確定實驗裝置。 3.驗證氣體就是所要制取的氣體。 觀察、實踐、討論總結出此實驗的實驗步驟。 讓每個小組通過搶答的方式爭取展示的機會,并且每次只能展示一條他們寫下的實驗注意事項。 思考,總結。 明確高錳酸鉀分解制取氧氣的步驟。培養學生的合作與交流、實驗觀察和實驗操作能力。 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積累知識并總結。板書設計 課題3 制取氧氣 第1課時 氧氣的制取 一、實驗室制取氧氣 1.高錳酸鉀制取氧氣。 2.過氧化氫制取氧氣。 二、氧氣的工業制法課堂練習 相關練習課堂小結 本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有哪些收獲呢 作業布置 1.第二單元課題3第1課時。 2.練習與應用第1、5題。教學反思 第2課時 催化劑 分解反應教材分析一、課標分析認識分解反應、催化劑和催化作用。二、內容和地位分析本課時通過體驗“過氧化氫分解制氧氣的反應中二氧化錳的作用”探究過程,學習綜合分析實驗現象和對比的實驗方法。學情分析學生已經學習了氧氣的性質,并對氧氣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初步掌握了高錳酸鉀實驗室制取氧氣的主要方法和原理,理解了反應的裝置特點、操作順序及注意事項。在實驗探究過程中,對過氧化氫制取氧氣的實驗基本步驟及催化劑的了解還不夠透徹,需要正確理解催化劑的概念。教學目標通過實驗,體驗過氧化氫制取氧氣的方法,理解催化劑的概念。核心素養養成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實驗操作能力。重點難點重點:分解過氧化氫制取氧氣的反應中二氧化錳的作用的探究。難點:對催化劑概念的理解和催化劑的作用。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環節一:導入新課 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符號表達式是什么 實驗裝置以及注意事項有哪些 今天我們來學習實驗室制取氧氣的第二種方法,分解過氧化氫制取氧氣。 學生積極發言。 設疑,引入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方法的討論。環節二:合作探究 【演示實驗】探究實驗室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 (1)在試管中加入5 mL 5%過氧化氫溶液,把帶火星的木條插入試管,觀察現象。 (2)向上述試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錳,把帶火星的木條插入試管,觀察現象。 (3)待上述試管沒有現象發生時,重新加入過氧化氫溶液,并把帶火星的木條插入試管,觀察現象。 待試管中又沒有現象發生時,再重復上述操作,觀察現象。 【注意】引導學生對比、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相應結論。 【歸納】從二氧化錳在反應中所起的作用,歸納出催化劑的概念及催化劑的作用。 在化學反應里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都沒有發生變化的物質叫作催化劑。 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所起的作用叫作催化作用。 觀察并描述實驗現象,填寫表格,做好記錄和分析,得出實驗結論。 小組討論,分析并歸納出科學結論。 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通過觀察實驗現象,能夠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催化劑的概念。 體會催化劑的含義。續表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環節二:合作探究 【分析】通過上面的實驗可知,二氧化錳不是一種反應物,而是一種催化劑。如果我們要把實驗室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的這個反應用文字表示出來,二氧化錳應寫在什么位置呢 催化劑應算作一個反應條件,寫在箭頭的上方。 寫出過氧化氫發生分解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過氧化氫 水+氧氣 【設問】在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的實驗中,二氧化錳這種催化劑起了加快化學反應速率的作用,是不是所有化學反應的速率都需要加快 所有的催化劑都起加快反應速率的作用嗎 【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在用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時,通常用二氧化錳作催化劑,它在這里起催化作用。 觀察并比較通過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實驗、通過過氧化氫制取氧氣的實驗,說一說這兩個實驗有什么共同特征。 得出分解反應的概念:由一種反應物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他物質的反應,叫作分解反應。 在理解的基礎上寫出過氧化氫分解的文字表達式。 小組討論,互相交流。 學生分組討論,根據所學知識作答。 學習寫文字表達式的方法。 引導學生探究,學會用辯證的方式思考問題。 培養學生的比較、歸納、總結能力,引出分解反應的概念。板書設計 課題3 制取氧氣 第2課時 催化劑 分解反應 一、分解過氧化氫制取氧氣 1.試劑:過氧化氫溶液、二氧化錳(MnO2)。 2.實驗過程。 二、催化劑 1.概念。 2.特點:一變兩不變。 3.催化作用: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所起的作用叫作催化作用。 三、分解反應課堂練習 相關練習課堂小結 本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有哪些收獲呢 作業布置 1.第二單元課題3第2課時。 2.練習與應用第2~4題。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