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時 分子可以分為原子教材分析一、課標分析1.知道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并能夠從微觀角度解釋一些現象;明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別。2.知道純凈物和混合物的微觀概念,知道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觀粒子構成的。二、內容和地位分析本課時的內容是前面兩個單元學習了某些物質的性質和變化后,從宏觀的物質世界跨進微觀的物質世界,對于學生認識宏觀物質的微觀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為之后學習第四單元“自然界的水”打下了基礎。因此,本課時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學情分析學生已經學習了物質的變化和性質,為本課時的學習做了知識鋪墊,已經接觸了分子和原子,但對于分子和原子微觀角度的理解,缺乏準確的認識,建立概念較難。已有知識及方法:物質的微粒性,分子的性質。未知知識及方法:分子、原子的區別和聯系,從微觀的角度解釋常見的化學概念。教學目標1.認識分子、原子的存在,知道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能夠從微觀角度解釋物理變化、化學變化。認識純凈物和混合物。2.運用分子的知識解釋某些日常現象,通過對物質及其變化的宏觀現象與微觀本質之間的分析推理,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3.通過對物質世界是運動的和分子的可分性與不可分性的認識,培養學生用辯證統一的觀點思考問題的思想方法。核心素養建立化學觀念:物質是由分子、原子構成的。物質的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化學變化的本質是原子的重新組合。重點難點重點:分子、原子的含義。難點:分子的構成。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環節一:導入新課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物質都是由肉眼看不見的微小粒子—分子、原子構成的。那么分子還能不能再分呢 提問:你能說出五氧化二磷、氮氣、二氧化碳是由哪些粒子構成的嗎 學生通過交流、討論、思考后回答。 通過有關的學生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起學生對知識的思考。環節二:分子、原子的概念 【板書】一、分子的構成: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 展示“水分子、氧分子、氫分子”的模型。 請你試著說出它們都是由哪些原子構成的 1.氧氣分子是由 構成的。 一個氧氣分子由 構成的。 2.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和 構成的。 一個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和 構成的。 討論:從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發和水的電解有什么不同 動畫模擬: 水蒸發:物理變化,分子本身沒有變化,沒有變成其他分子,物質沒有變,物質具有的化學性質也沒有改變。 水電解:化學變化,分子種類發生變化,一種物質的分子變成新的分子,水變成氫氣和氧氣,分子種類改變,物質種類也改變了,物質具有的化學性質也改變了。 學生觀察模型,分析得出答案。 學生討論并回答問題。 學生觀看動畫演示,思考。 構建微觀模型,培養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物質。 體會分子和原子之間的聯系。 體會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分子是保持物質續表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環節二:分子、原子的定義 分析:通過化學變化的微觀示意圖,總結化學變化的實質: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 【板書】二、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1.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2.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思考】用分子的觀點如何解釋物理變化、化學變化 觀察水的蒸發和電解水的微觀示意圖。 【板書】三、用分子的觀點解釋純凈物、混合物 學生觀看圖例,從微觀的角度理解純凈物、混合物。 純凈物:由同種分子構成。 混合物:由不同種分子構成。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分子、原子的概念,請同學們利用所學的知識完成以下練習,鞏固所學內容。 【練習】試分析在氫氣與氯氣反應的化學變化中,分子和原子的變化情況。 該變化中分子的種類 (填“改變”或“不變”); 物質的化學性質 (填“改變”或“不變”); 原子的種類 (填“改變”或“不變”); 還有原子的 不變。 【小結】通過今天的學習,請同學們總結分子和原子的區別與聯系。 觀察微觀示意圖,思考、總結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別。 學生體會,小組討論,總結純凈物、混合物的微觀概念。 學生思考,完成填空。 學生總結,完成知識的梳理。 的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利用微觀示意圖使學生能更清楚地區分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實質,從而可以更好理解化學反應過程中發生改變和不變的微粒。 通過練習,鞏固本節課所學知識。 培養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板書設計 第2課時 分子可以分為原子 一、分子的構成 二、分子、原子的概念 三、從微觀的角度分析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純凈物、混合物課堂練習 相關練習課堂小結 本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有哪些收獲呢 作業布置 1.第三單元課題1第2課時。 2.練習與應用第1~4題。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