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主題單元規劃思維導圖二、單元目標(一)課標要求1.知道地球上水資源豐富但淡水資源缺乏;了解水的重要作用和保護水資源的方法。2.了解吸附、沉降、過濾和蒸餾是凈化水的常用方法,了解自來水的生產過程。3.認識水的組成,知道化學式的意義,掌握化學式的書寫和讀法。4.知道單質和化合物的分類方法。5.了解化合價的意義,知道一些常見元素和根的化合價,知道通過化合價求化學式的方法。(二) 核心素養要求1.物質具有多樣性,可以分為不同類別。初步學會從定性和定量的視角研究物質的組成及變化。能通過實例認識物質的性質與用途的關系,形成合理利用物質的意識。2.初步形成基于元素和分子、原子認識物質及其變化的視角,建立認識物質的宏觀和微觀視角之間的關聯,知道物質的性質與組成、結構有關。3.贊賞化學對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社會可持續發展作出的重大貢獻;初步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態度;初步認識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的相互關系;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科學自然觀和綠色發展觀。課題1 水資源及其利用第1課時 水資源及其保護教材分析一、課標分析本課題內容屬于《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一級學習主題“物質的性質與應用”中的“物質的多樣性”以及“常見的物質”的內容。二、內容和地位分析本單元的知識內容圍繞“水”從學科到人文,從生活到技術,多方位、多視角地帶領學生認識水資源,學習利用和保護水資源的方法。本課題作為單元的開始,從宏觀上介紹了水資源的特征,以較多的圖表內容直觀地展示了人類對水資源的利用和水資源保護現狀,補充學生的感性認知,具有較強的感染力、震撼力。通過學習本課題,可以強化學生的愛水、節水意識;使學生了解關于節水和水污染問題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概念和思想,在課內外的一些活動中進行更深入的探究。學情分析在八年級的地理課程中學生已經對我國的水資源概況有所了解,但由于各地水資源分布不均,水體污染程度也各有差異,學生對水資源的缺乏和水體污染的認識不夠全面,所以本課應重點引導學生從化學角度認識、思考關于水資源的利用與保護的相關問題。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理解水對生命活動的重大意義,認識水是寶貴的自然資源。2.過程與方法:通過統計調查水資源和水體污染的狀況,培養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樹立保護水資源、珍惜水資源、節約用水的責任意識。核心素養1.使學生理解科學、技術、社會、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2.培養學生解決真實情境問題和完成綜合實踐活動的能力。3.培養學生運用化學知識對生活及社會實際問題做出判斷和決策的意識,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習慣,樹立生態文明的理念。重點難點重點:通過對水資源狀況的分析,用辯證的方法看待水資源的豐富與有限。難點:節約用水和水體污染的防治。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準備】水資源分布和現狀的相關資料。 水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物質,也是我們生活中非常常見的物質,是人類重要的自然資源。同學們通過查閱資料,對水資源的認識有哪些呢 請大家互相交流,然后展示自己對水資源的認識。 【學生準備】通過網絡、報紙書刊查找一些有關水資源分布、缺乏、污染等方面的資料。 【交流展示】 1.地球表面約71%被海洋覆蓋,水資源總儲量豐富。 2.淡水約占地球水儲量的2.53%。 3.人類可利用的淡水資源很少。 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起學生對知識的思考,增加學生人文情懷。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讓學生搜集信息,進行信息共享,自主了解水資源現狀。環節二:合作探究 教師展示圖片和資料,請學生分析水資源短缺的原因。 【交流展示】結合我國各地區人均水資源量圖片,通過查閱資料,嘗試分析水資源短缺的原因。 教師總結:水資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一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的用水量不斷增加,二是水體污染影響了水資源的利用。 保護水資源可以從兩方面做起,一是合理利用水資源,二是防治水體污染。請同學們閱讀教科書相關內容,結合自己在其他學科或者生活中了解到的知識,說說有哪些具體的措施 結合生產和生活實際,討論平時我們可以做些什么來保護水資源。列出日常生活中我們用水的方方面面,在這些方面,我們是否有浪費水的地方 怎樣改進 學生思考并回答。 學生看圖,根據自己查閱的資料和已經掌握的其他知識進行分析,部分學生發言。 學生閱讀后總結歸納,了解我國的水利工程和污水處理技術等。 學生可能的答案: (1)日常生活中水的用途:飲用、洗衣、洗澡、沖廁所、淘米、洗碗、養魚、澆花等。 (2)用抽水馬桶沖掉碎細廢物;洗手、洗臉過程 鍛煉學生的讀圖能力和結合資料分析、推理的能力。 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的方式加深對水資源的認識。 聯系生活實際,交流日常生活中節約用水的方法,提高學生愛護水資源的意識。續表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環節二:合作探究 保護水資源的兩個主要方面: 1.合理利用水資源:使用新技術、改進工藝和改變用水習慣可以大量節約用水。 2.防治水體污染:避免工業污染、農業污染、生活污染。 中不用水時,未關閉水龍頭;水龍頭漏水,不及時修理等。 (3)改進方法:一水多用;及時關閉水龍頭等。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歸納、總結。 提高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板書設計 課題1 水資源及其利用 第1課時 水資源及其保護 一、人類擁有的水資源 1.水資源的分布:地球表面約71%被海洋覆蓋。 2.水資源的現狀:總量豐富,淡水資源少,可利用的淡水更少。 二、保護水資源 1.合理利用水資源: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改變用水習慣,合理調配水資源。 2.防治水體污染:污水處理的方法。課堂練習 相關練習課堂小結 本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有哪些收獲呢 作業布置 1.第四單元課題1第1課時。 2.練習與應用第4~6題。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