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2 碳的氧化物第1課時 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教材分析一、課標分析1.通過實驗探究認識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質。2.認識溫室效應的危害及其處理方法。二、內容和地位分析碳的氧化物不僅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而且還是九年級化學中化合物知識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九年級化學的許多反應都與碳和碳的氧化物有關。本課時主要介紹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為學生后續階段的學習打下基礎。學情分析已有知識及方法: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氣大、不可燃、不助燃等性質。未知知識及方法:二氧化碳的溶解性,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通過對比的方法設計實驗研究物質的性質。教學目標1.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2.再次體會物質性質和用途之間的關系。核心素養1.通過實驗探究認識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質,認識物質的性質與用途的關系。2.學會在解決化學問題中運用對比、分析等科學方法。重點難點重點: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難點: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環節一:導入新課 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可用于滅火、制作碳酸飲料等,你知道其中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質嗎 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 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 使學生體會生活中的化學知識。環節二: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 一、二氧化碳的性質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實驗1】點燃高低蠟燭,將集氣瓶中的二氧化碳氣體緩慢地沿燒杯內壁倒入燒杯中(注意:集氣瓶上的玻璃片不要拿掉,只需露出瓶口的約),觀察現象并分析。 學生觀察、記錄、討論、交流。 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觀察、歸納、續表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環節二: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 【實驗2】向一個收集滿二氧化碳氣體的質地較軟的塑料瓶中加入約容積的水,立即旋緊瓶蓋,振蕩。觀察現象并分析。 根據上述觀察分析填寫關于CO2性質的表格: 顏色狀態氣味密度(與空 氣比較)溶解性是否支 持燃燒是否 燃燒 【提問】二氧化碳溶于水的過程中,有沒有發生化學變化呢 【實驗3】取三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紙花。向第一朵紙花噴水,將第二朵紙花直接放入盛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將第三朵紙花噴上水后,再放入盛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觀察三朵紙花的顏色變化。將第三朵紙花取出,小心地用吹風機吹干,觀察現象。 CO2與H2O能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變成紅色。 2.二氧化碳與水反應。 反應的原理:CO2+H2O H2CO3。 碳酸很不穩定,容易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受熱時分解更快。反應的原理:H2CO3 H2O+CO2↑。 3.二氧化碳與澄清石灰水反應。 我們已經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你知道這是什么原因嗎 二氧化碳能與澄清石灰水中的氫氧化鈣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白色的碳酸鈣沉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O2+Ca(OH)2 CaCO3↓+H2O。 以上我們學習了二氧化碳的性質。在一定條件下,二氧化碳氣體會變成固體,固體二氧化碳叫“干冰”。下面我們來了解干冰的性質。 【講解】干冰是一種半透明的白色固體,升華時從周圍環境中吸收熱量,使環境溫度降低,空氣中的水蒸氣冷凝為水滴,聚集在一起形成霧。舞臺上經常見到的云霧繚繞、使人如入仙境的景象就是這樣形成的。 學生總結:二氧化碳是無色、無臭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易溶于水,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學生觀察實驗,交流討論,總結發言,嘗試回答問題。 學生思考、回答。 學生交流討論:“干冰”在生 推理的能力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學習通過設置對照、對比實驗認識物質的化學性質的方法。 培養學生利用化學方程式認識并解釋化學實驗現象的能力。 聯系生活中的場景,加深學生記續表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環節二: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 二、二氧化碳的用途 二氧化碳有廣泛的用途,請你根據所學二氧化碳的性質總結它的有關用途。 1.能促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作溫室里的氣體肥料。 2.能滅火。 3.可制作汽水等碳酸飲料。 4.干冰可用作人工降雨,可創造云霧繚繞的景象,還可作制冷劑,用于冷藏食物。 5.是一種很好的化工原料。 活中還有哪些應用 學生討論,總結二氧化碳的用途。 憶,學會用化學知識解釋日常現象。 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板書設計 課題2 碳的氧化物 第1課時 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 一、二氧化碳的性質 1.是一種無色、無臭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易溶于水。 2.不燃燒,不支持燃燒。 3.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 4.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CO2+Ca(OH)2 CaCO3↓+H2O。 二、二氧化碳的用途課堂練習 相關練習課堂小結 本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有哪些收獲呢 作業布置 1.第六單元課題2第1課時。 2.練習與應用第1、5、8題。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