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1.1.1反應熱 焓變課件(共44張ppt)化學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1.1.1反應熱 焓變課件(共44張ppt)化學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

資源簡介

(共44張PPT)
第一章 化學反應的熱效應
課時1 反應熱 焓變
人 教 版 選 擇 性 必 修 1
第一節 反應熱
學習目標
知識技能
掌握反應熱、焓變概念,理解中和熱的原理和計算方法
過程方法
結合真實情境中的應用實例,多角度理解概念。
學科素養
培養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視角,建立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意識。
反應熱

中和反應反應熱的測定

焓變

知識導航
難點
重點
新課導入
自然界的能量存在形式有很多種,勢能、生物能、熱能、太陽能、風能等。
勢能
生物能
熱能
太陽能
風能
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化
新課導入
煤燃燒放熱
煅燒石灰石吸熱
化學反應過程中釋放或吸收的熱量在生活、生產和科學研究中具有廣泛的應用。
那么,在實際應用中,人們如何定量地描述化學反應過程中釋放或吸收的熱量呢
反應熱

新課探究
新課探究 | 典例精講 | 隨堂演練 | 課堂小結
體系與環境
體 系
環 境
試管中的鹽酸、NaOH溶液及發生的反應等看作一個反應體系
盛溶液的試管和溶液之外的空氣等看作環境
T1
T2
熱 量
因溫度不同而在體系與環境之間交換或傳遞的能量
新課探究
新課探究 | 典例精講 | 隨堂演練 | 課堂小結
反應熱
1.定義:在等溫條件下①,化學反應體系向環境_________或從環境_________的__________,稱為化學反應的熱效應,簡稱反應熱。用ΔH 表示。
釋放
吸收
熱量
等溫條件下,指化學反應發生后,使反應后體系的溫度恢復到反應前體系的溫度,即反應前后體系的溫度相等。
如何測定反應放出的熱量?
反應熱的測定

新課探究
新課探究 | 典例精講 | 隨堂演練 | 課堂小結
中和反應反應熱的測定
保溫杯式量熱計
量熱器示意圖
認識本實驗用到的儀器——量熱計
許多反應熱可以通過量熱計直接測定
彈式量熱計
新課探究
新課探究 | 典例精講 | 隨堂演練 | 課堂小結
中和反應反應熱的測定
通過一定量的酸、堿溶液在反應前后溫度的變化,計算反應放出的熱量,由此求得中和熱。
測定原理
c:比熱容
m : 體系的質量
t1、t2:反應前和反應后體系的溫度
Q:放出的熱量
Q = c · m ·(t2-t1)
反應熱的計算公式
② 用另一個量筒量取50mL 0.55mol/L NaOH溶液,用溫度計測量并記錄NaOH溶液的溫度(數據填入下表)。
新課探究
新課探究 | 典例精講 | 隨堂演練 | 課堂小結
中和反應反應熱的測定
實驗操作
① 用量筒量取50mL 0.50mol/L鹽酸,打開杯蓋,倒入量熱計的內筒,蓋上杯蓋,插入溫度計,測量并記錄鹽酸的溫度(數據填入下表)。用水把溫度計上的酸沖洗干凈,擦干備用。
反應物溫度的測量
為了保證HCl被完全中和,
中和反應進行完全。
新課探究
新課探究 | 典例精講 | 隨堂演練 | 課堂小結
中和反應反應熱的測定
實驗操作
打開杯蓋,將量筒中的NaOH溶液迅速倒入量熱計的內筒,立即蓋上杯蓋,插入溫度計,用攪拌器勻速攪拌。密切關注溫度變化,將最高溫度記為反應后體系的溫度(t2)。
反應后體系溫度的測量
重復上述步驟兩次
減小誤差,防止熱量損失
減小誤差
新課探究
新課探究 | 典例精講 | 隨堂演練 | 課堂小結
中和反應反應熱的測定
數據處理
取鹽酸溫度和NaOH溶液溫度的平均值記為反應前體系的溫度(t1)。計算溫度差(t2 - t1),將數據填入下表。
實驗次數 反應物的溫度/℃ 反應前體系的溫度 反應后體系的溫度 溫度差
鹽酸 NaOH溶液 t1 / ℃ t2/ ℃ (t2- t1)/ ℃
1
2
3
新課探究
新課探究 | 典例精講 | 隨堂演練 | 課堂小結
取三次測量所得溫度差的平均值作為計算依據。
根據溫度差和比熱容等計算反應熱。
實驗數據處理
為了計算簡便,鹽酸、氫氧化鈉稀溶液的密度近似地認為都是1 g·cm-3,反應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熱容c=4.18 J/(g·℃)。
該實驗中鹽酸和NaOH溶液反應放出的熱量是0.418(t2 - t1)kJ,生成1mol H2O時放出的熱量為0.418(t2 - t1)/ 0.025 kJ(從單位角度入手引導計算)。
中和反應反應熱的測定
數據處理
多次計算求平均值以減小誤差
!
做題時最容易忽略的
新課探究
新課探究 | 典例精講 | 隨堂演練 | 課堂小結
中和反應反應熱的測定
注意事項
① 操作時動作要快,盡量減少熱量的損失,使用絕熱裝置,避免熱量散發到反應體系外。② 在測量反應混合液的溫度時要隨時讀取溫度值,記錄下最高溫度值。③ 實驗中要用強酸、強堿的稀溶液(0.1~0.5 mol·L-1)。④ 不能用弱酸或弱堿,因弱酸、弱堿電離時吸收熱量而使測量數值偏低。⑤ 測量鹽酸的溫度后,要將溫度計上的酸沖洗干凈后,再測量 NaOH 溶液的溫度,避免酸、堿在溫度計的表面反應放熱而影響測量結果。
新課探究
新課探究 | 典例精講 | 隨堂演練 | 課堂小結
中和反應反應熱的測定
新課探究
新課探究 | 典例精講 | 隨堂演練 | 課堂小結
大量實驗測得,25 ℃和101 kPa下,強酸與強堿稀溶液發生中和反應生成1 mol水時,放出57.3 kJ的熱量。
中和熱的定義
中和反應反應熱
中和反應反應熱是反應熱的一種!!!
新課探究
新課探究 | 典例精講 | 隨堂演練 | 課堂小結
中和熱的定義
為什么要強酸/強堿?
弱酸/弱堿電離需吸熱
為什么要稀溶液?
濃溶液混合放熱,比如濃硫酸
只生成1 mol H2O
若生成BaSO4等沉淀、放熱
新課探究
新課探究 | 典例精講 | 隨堂演練 | 課堂小結
中和反應反應熱的測定
誤差分析
實驗過程中那些因素會造成實驗誤差?
保溫性能差
裝置
本身
動作慢
造成熱量損失
實驗
操作
采用近似值計算
數據
處理
在上述過程中,提高測定反應熱準確度的措施有哪些?
裝置
本身
動作迅速,減少熱量損失,攪拌均勻
實驗
操作
提高裝置保溫效果
精確的溫度計
典例精講
新課探究 | 典例精講 | 隨堂演練 | 課堂小結
【例1】關于中和熱的測定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在實驗中,溫度計只使用2次B.為了使反應進行的更完全,可以使酸或堿適當過量C.向盛裝酸的燒杯中加堿時要小心緩慢以免灑出D.用銅絲代替玻璃棒攪拌,會使測得的中和熱數值偏大
B
隨堂演練
新課探究 | 典例精講 | 隨堂演練 | 課堂小結
【變式1】在測定中和熱的實驗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在測定中和熱實驗中需要使用的儀器有量筒、燒杯、酒精燈、溫度計等B.為了準確測定反應混合溶液的溫度,實驗中溫度計水銀球應與小燒杯底部接觸C.用 0.5mol·L-1NaOH 溶液分別與 0.5mol·L-1 的鹽酸、醋酸溶液反應,如所取的溶液體積相等,則測得的中和熱數值相同D.使用環形玻璃攪拌器是為了加快反應速率,減小實驗誤差
D
焓變

新課探究
新課探究 | 典例精講 | 隨堂演練 | 課堂小結
① 所有燃燒反應;
② 大多數化合反應;
③ 酸堿中和反應;
④ 金屬與酸或水的置換;
⑤ 物質的緩慢氧化;
⑥ 鋁熱反應。
常見的放熱反應
燃燒
化合
中和
金屬與水
氧化
鋁熱反應
新課探究
新課探究 | 典例精講 | 隨堂演練 | 課堂小結
① 大多數分解反應;
② Ba(OH)2·8H2O與NH4Cl反應;
③ 高溫條件下C、H2、CO作還原劑的反應。
常見的吸熱反應
KMnO4
新課探究
新課探究 | 典例精講 | 隨堂演練 | 課堂小結
所有分解反應都是吸熱反應嗎?
不是。如:H2O2的分解、KClO3的分解,屬于放熱反應。
需要加熱才能發生的反應一定是吸熱反應嗎?
需要加熱才能發生的反應不一定是吸熱反應,比如鋁熱反應為放熱反應。(反應的吸放熱與是否需要加熱無關)
新課探究
新課探究 | 典例精講 | 隨堂演練 | 課堂小結
化學反應為什么會產生反應熱?
體系
內能改變
產生
反應熱
內能是體系內物質的各種能量的總和,受溫度、壓強和物質的聚集狀態等影響
新課探究
新課探究 | 典例精講 | 隨堂演練 | 課堂小結
焓(符號為H):與內能有關的物理量。
焓變:在_________條件下進行的化學反應(嚴格地說,對反應體系做功有限定,中學階段一般不考慮),其反應熱等于反應的焓變,符號:________,單位: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
等壓
ΔH
kJ / mol
kJ·mol-1
體系
內能改變
產生
反應熱
反應熱
(焓變)
等壓
新課探究
新課探究 | 典例精講 | 隨堂演練 | 課堂小結
化學反應中焓的變化
宏觀分析
根據規定,當反應體系放熱時其焓減小,ΔH 為負值,即ΔH<0
放熱反應
∑H (反應物) > ∑H(生成物)
反應物具有的總能量高
生成物具有的總能量低
化學
反應
向環境
釋放能量
新課探究
新課探究 | 典例精講 | 隨堂演練 | 課堂小結
化學反應中焓的變化
宏觀分析
當反應體系吸熱時其焓增大,ΔH 為正值,即ΔH > 0
吸熱反應
∑H (反應物) < ∑H(生成物)
生成物具有的總能量高
反應物具有的總能量低
化學
反應
從環境
吸收能量
新課探究
新課探究 | 典例精講 | 隨堂演練 | 課堂小結
化學反應中焓的變化
宏觀分析
計算公式:ΔH =
生成物的總焓(能量)-反應物的總焓(能量)
H生成物- H反應物
ΔH =
新課探究
新課探究 | 典例精講 | 隨堂演練 | 課堂小結
化學反應中焓的變化
微觀分析
1.化學反應的本質是 。2.斷鍵需要 能量,成鍵需要 能量。 3.鍵能:斷開(形成)1 mol某鍵所吸收(放出)的能量叫鍵能。單位:kJ/mol。
舊化學鍵的斷裂和新化學鍵的形成
吸收
放出
例如,H-H鍵的鍵能是436.0 kJ/mol,那么斷開(形成)1 mol H-H鍵吸收(放出)的能量為436.0 kJ。
新課探究
新課探究 | 典例精講 | 隨堂演練 | 課堂小結
化學反應中焓的變化
微觀分析
以H2與Cl2反應生成HCl為例,從微觀角度來討論反應熱的實質
H2(g) + Cl2(g) 2HCl(g) H=?
釋放431 kJ/mol×2 mol=862 kJ
H= 183 kJ/mol
吸收436 kJ + 243 kJ=679 kJ
計算公式:ΔH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 (反應物鍵能)-∑E (生成物鍵能)
新課探究
新課探究 | 典例精講 | 隨堂演練 | 課堂小結
化學反應中焓的變化
微觀分析
以H2與Cl2反應生成HCl為例,從微觀角度來討論反應熱的實質
吸收能量679 kJ
釋放能量862 kJ
反應熱
H= 183 kJ/mol
新課探究
新課探究 | 典例精講 | 隨堂演練 | 課堂小結
物質的穩定性
1. 能量越低越穩定。
2. 鍵能越大越穩定。
宏觀角度
微觀角度
新課探究
新課探究 | 典例精講 | 隨堂演練 | 課堂小結
基元反應、過渡態理論及活化能
基元反應
大多數化學反應并不是經過簡單碰撞就能完成的,往往要經過多個反應步驟才能實現。
每一步反應都稱為基元反應。
過渡態理論
反應物分子并不只是通過簡單碰撞直接形成產物,而是必須要經過一個過渡狀態,并且達到這個過渡狀態需要一定的活化能。
新課探究
新課探究 | 典例精講 | 隨堂演練 | 課堂小結
研究反應熱的意義
(1)熱能綜合利用
(2)工藝條件優化
(3)理論分析
…………
典例精講
新課探究 | 典例精講 | 隨堂演練 | 課堂小結
【例1】下列物質間的反應是吸熱反應的是A.乙醇在空氣中燃燒
B.稀鹽酸與金屬鎂反應C.稀硫酸與氨水反應
D.氯化銨晶體與氫氧化鋇晶體混合研磨
D
隨堂演練
新課探究 | 典例精講 | 隨堂演練 | 課堂小結
【變式1】下列反應既是非氧化還原反應,又是吸熱反應的是A.碘單質升華
B.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C.甲烷在O2中的燃燒
D.Ba(OH)2·8H2O與NH4Cl的反應
D
典例精講
新課探究 | 典例精講 | 隨堂演練 | 課堂小結
【例2】下列圖象分別表示有關反應的反應過程與能量變化的關系。
據此判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由圖1知,石墨轉變為金剛石是吸熱反應B.由圖2知,S(g)+O2(g)=SO2(g) ΔH1, S(s)+O2(g)=SO2(g)ΔH2 ,則ΔH1>ΔH2C.由圖3知,白磷比紅磷穩定D.由圖4知,CO(g)+H2O(g)=CO2(g)+H2(g) ΔH>0
A
隨堂演練
新課探究 | 典例精講 | 隨堂演練 | 課堂小結
【變式2】最新報道:科學家首次用X射線激光技術觀察到CO與O在催化劑表面形成化學鍵的過程。反應過程的示意圖如圖: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能量圖也可以表示碳酸氫鈉與鹽酸的反應過程B.CO2所具有的能量比CO和O要高C.狀態Ⅰ→Ⅱ的過程可以說明,形成化學鍵會向環境放出能量D.狀態Ⅰ→Ⅱ→Ⅲ的過程中,反應體系經歷了向環境吸收和放出能量的過程
D
典例精講
新課探究 | 典例精講 | 隨堂演練 | 課堂小結
【例3】如圖所示N2(g)和O2(g)反應生成NO(g)過程中能量變化,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直觀看,該反應中反應物斷鍵吸收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形成鍵放出的總能量B.2mol氣態氧原子結合生成O2(g)時,能放出498kJ能量C.斷裂1mol NO分子中的化學鍵,需要吸收632kJ能量D.1mol N2和1mol O2的反應熱ΔH=-180kJ·mol-1
D
隨堂演練
新課探究 | 典例精講 | 隨堂演練 | 課堂小結
【變式3】已知 2O(g)=O2(g) H = - 496 kJ mol -1,結合能量變化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拆開 1 mol H2(g) 中的化學鍵需要吸收 932 kJ能量B.拆開 1 mol H2O(g) 中所有化學鍵需要吸收 926 kJ能量C.1 mol H2O(l) 轉變為 1mol H2O(g)需要吸收 88 kJ能量D.2 mol H2(g) 和 1mol O2(g) 反應生成 2 mol H2O(l),共放熱 1940 kJ
B
課堂小結
新課探究 | 典例精講 | 隨堂演練 | 課堂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泸州市| 唐海县| 襄樊市| 利津县| 客服| 华坪县| 神池县| 横峰县| 来凤县| 罗田县| 进贤县| 广饶县| 海阳市| 连江县| 宝山区| 军事| 桐梓县| 鸡东县| 乃东县| 额济纳旗| 泗水县| 房产| 舟山市| 梁山县| 淅川县| 万宁市| 东乡县| 兴安盟| 商洛市| 广宁县| 阜新市| 定边县| 金乡县| 突泉县| 金阳县| 云林县| 铁岭县| 阳朔县| 镇原县| 瓦房店市| 连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