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屆高中物理一輪復習第五章:專題強化九 應用動能定理解決多過程問題(課件 講義 練習四份打包)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屆高中物理一輪復習第五章:專題強化九 應用動能定理解決多過程問題(課件 講義 練習四份打包)

資源簡介

專題強化九 應用動能定理解決多過程問題
學習目標 1.會用動能定理解決多過程、多階段的問題。 2.會應用動能定理處理往復運動求路程等復雜問題。
考點一 動能定理在多過程問題中的應用
1.運用動能定理解決多過程問題的兩種思路
(1)分段應用動能定理求解。
(2)所求解的問題不涉及中間的速度時,全過程應用動能定理求解更簡便。
2.全過程列式時,涉及重力、彈簧彈力、大小恒定的阻力或摩擦力做功時,要注意運用它們的特點。
(1)重力、彈簧彈力做功取決于物體的初、末位置,與路徑無關。
(2)大小恒定的阻力或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與路程的乘積。
例1 (2023·湖北卷,14)如圖1為某游戲裝置原理示意圖。水平桌面上固定一半圓形豎直擋板,其半徑為2R、內表面光滑,擋板的兩端A、B在桌面邊緣,B與半徑為R的固定光滑圓弧軌道在同一豎直平面內,過C點的軌道半徑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60°。小物塊以某一水平初速度由A點切入擋板內側,從B點飛出桌面后,在C點沿圓弧切線方向進入軌道內側,并恰好能到達軌道的最高點D。小物塊與桌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忽略空氣阻力,小物塊可視為質點。求:
圖1
(1)小物塊到達D點的速度大??;
(2)B和D兩點的高度差;
(3)小物塊在A點的初速度大小。
答案 (1) (2)0 (3)
解析 (1)由題意知,小物塊恰好能到達軌道的最高點D,則在D點有
mg=m
解得vD=。
(2)由題意知,小物塊從C點沿圓弧切線方向進入軌道內側,則在C點有vCx=vCcos 60°=vB
小物塊從C到D的過程中,根據動能定理有
-mg(R+Rcos 60°)=mv-mv
小物塊從B到D的過程中,根據動能定理有mgHBD=mv-mv
聯立解得vB=,HBD=0。
(3)小物塊從A到B的過程中,根據動能定理有-μmgs=mv-mv
s=π·2R
解得vA=。
多過程問題的分析方法
(1)將“多過程”分解為許多“子過程”,各“子過程”間由“銜接點”連接。
(2)對各“銜接點”進行受力分析和運動分析,必要時畫出受力圖和過程示意圖。
(3)根據“子過程”和“銜接點”的模型特點選擇合理的物理規律列方程。
(4)分析“銜接點”速度、加速度等的關聯,確定各段間的時間關聯,并列出相關的輔助方程。
(5)聯立方程組,分析求解,對結果進行必要的驗證或討論?! ?br/>1.如圖2所示,水平桌面上的輕質彈簧左端固定,右端與靜止在O點質量為m=1 kg的小物塊接觸而不連接,此時彈簧無形變?,F對小物塊施加F=10 N的水平向左的恒力,使其由靜止開始向左運動。小物塊在向左運動到A點前某處速度最大時,彈簧的彈力為6 N,運動到A點時撤去推力F,小物塊最終運動到B點靜止。圖中OA=0.8 m,OB=0.2 m,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求小物塊:
圖2
(1)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
(2)向右運動過程中經過O點的速度大小;
(3)向左運動的過程中彈簧的最大壓縮量。
答案 (1)0.4 (2)1.26 m/s (3)0.9 m
解析 (1)小物塊速度達到最大時,加速度為零,則F-μmg-F彈=0
解得μ=0.4。
(2)設向右運動通過O點時的速度為v0,從O→B,
由動能定理得-FfxOB=0-mv
Ff=μmg=4 N
解得v0= m/s≈1.26 m/s。
(3)設彈簧最大壓縮量為xmax,對小物塊運動的全過程,根據動能定理得
FxOA-Ff(2xmax+xOB)=0
代入數值得xmax=0.9 m。
2.(2023·江蘇卷,15)如圖3所示,滑雪道AB由坡道和水平道組成,且平滑連接,坡道傾角均為45°。平臺BC與緩沖坡CD相連。若滑雪者從P點由靜止開始下滑,恰好到達B點。滑雪者現從A點由靜止開始下滑,從B點飛出。已知A、P間的距離為d,滑雪者與滑道間的動摩擦因數均為μ,重力加速度為g,不計空氣阻力。
圖3
(1)求滑雪者運動到P點的時間t;
(2)求滑雪者從B點飛出的速度大小v;
(3)若滑雪者能著陸在緩沖坡CD上,求平臺BC的最大長度L。
答案 (1) (2) (3)(1-μ)d
解析 (1)滑雪者由A點運動到P點的過程中,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mgsin 45°-Ff=ma
在垂直斜坡方向由平衡條件得FN=mgcos 45°
又Ff=μFN
解得a=g(1-μ)
由運動學公式x=at2得t=。
(2)設P點到B點的過程重力做的功為WG,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為Wf,則滑雪者從P點由靜止開始下滑到B點的過程,由動能定理得WG-Wf=0
滑雪者由A點到B點過程,由動能定理得
mgdsin 45°+WG-Wf-μmgdcos 45°=mv2
聯立解得v=。
(3)滑雪者離開B點后做斜拋運動,則
豎直方向的分速度vy=vsin 45°=
水平方向的分速度vx=vcos 45°=
滑雪者剛好落在C點時,平臺BC的長度最大,則其在空中運動的時間
t==
則平臺BC的最大長度為L=vxt
由以上解得L=(1-μ)d。
考點二 動能定理在往復運動問題中的應用
1.往復運動問題:在有些問題中物體的運動過程具有重復性、往返性,而在這一過程中,描述運動的物理量多數是變化的,而重復的次數又往往是無限的或者難以確定的。
2.解題策略:此類問題多涉及滑動摩擦力或其他阻力做功,其做功特點與路程有關,求解這類問題時若運用牛頓運動定律及運動學公式將非常繁瑣,甚至無法解出。由于動能定理只涉及物體的初、末狀態而不計運動過程的細節,所以用動能定理分析這類問題可使解題過程簡化。
例2 如圖4所示,水平軌道BC的左端與固定的光滑豎直圓軌道相切于B點,右端與一傾角為30°的光滑斜面軌道在C點平滑連接(即物體經過C點時速度的大小不變),斜面頂端固定一輕質彈簧,一質量為2 kg的滑塊從圓弧軌道的頂端A點由靜止釋放,經水平軌道后滑上斜面并壓縮彈簧,第一次可將彈簧壓縮至D點,已知光滑圓軌道的半徑R=0.45 m,水平軌道BC長為0.4 m,滑塊與其間的動摩擦因數μ=0.2,光滑斜面軌道上CD長為0.6 m,g取10 m/s2。求:
圖4
(1)整個過程中彈簧具有的最大彈性勢能;
(2)滑塊最終停在距B點多遠的位置?
答案 (1)1.4 J (2)0.15 m
解析 (1)滑塊第一次到D點具有的彈性勢能最大,從A至D的過程,根據動能定理可得mg(R-LCDsin 30°)-μmgsBC+W彈=0
解得W彈=-1.4 J
則Ep彈=-W彈=1.4 J。
(2)由于斜面光滑,滑塊到達D點后又向下運動,經過多次在圓弧軌道與斜面之間來回運動,最終滑塊停在水平軌道BC上,設整個過程滑塊在BC上的路程為s,整個過程根據動能定理可得mgR-μmgs=0
解得s=2.25 m
由6×0.4 m-2.25 m=0.15 m,可知滑塊最終停在距離B點0.15 m處。
(1)應用動能定理求解往復運動問題時,要確定物體的初狀態和最終狀態。
(2)重力做功與物體運動的路徑無關,可用WG=mgh直接求解。
(3)滑動摩擦力做功與物體運動的路徑有關,可用Wf=-Ffs求解,其中s為物體相對滑行的總路程?! ?br/>3.如圖5所示,固定斜面的傾角為θ,質量為m的滑塊從距擋板P的距離為x0處以初速度v0沿斜面上滑,滑塊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滑塊所受摩擦力小
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若滑塊每次與擋板相碰均無機械能損失,重力加速度為g,則滑塊經過的總路程是(  )
圖5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滑塊最終要停在斜面底部,設滑塊經過的總路程為x,對滑塊運動的全程應用動能定理得mgx0sin θ-μmgxcos θ=0-mv,解得x=,選項A正確。
4.從離地面高H處落下一只小球,小球在運動過程中所受的空氣阻力是它重力的k(k<1)倍,而小球每次與地面相碰后,能以與碰前相同大小的速度反彈,則:
(1)小球第一次與地面碰撞后,能夠反彈到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2)小球從釋放直至停止彈跳所通過的總路程是多少?
答案 (1)H (2)
解析 (1)設小球第一次與地面碰撞后能夠反彈到的最大高度為h,由動能定理得
mg(H-h)-kmg(H+h)=0-0
解得h=H。
(2)設小球從釋放到停止彈跳所通過的總路程為s,對全過程,由動能定理得
mgH-kmgs=0-0
解得s=。
1.(2024·陜西寶雞高三期末)如圖1所示,ABCD是一條長軌道,其中AB段是傾角為θ的斜面,CD段是水平的,BC段是與AB和CD都相切的一小段圓弧,其長度可以略去不計。一質量為m的滑塊(可看作質點)在A點由靜止釋放,沿軌道滑下,最后停在D點,A點和D點的位置如圖所示?,F用一方向始終與軌道平行的力推滑塊,使它緩慢地由D點推回到A點?;瑝K與軌道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重力加速度為g,則推力對滑塊做的功為(  )
圖1
A.mgh B.2mgh
C.μmg D.μmgs+μmghcot θ
答案 B
解析 從A到D全過程,由動能定理得mgh-μmgcos θ·-μmgs=0,從D到A的過程,由動能定理得WF-μmgs-μmgcos θ·-mgh=0,解得WF=2mgh,故B正確。
2.如圖2所示,ABCD是一個盆式容器,盆內側壁與盆底BC的連接處都是一段與BC相切的圓弧,BC水平,其長度d=0.50 m,盆邊緣的高度為h=0.30 m。在A處放一個質量為m的小物塊并讓其由靜止下滑。已知盆內側壁是光滑的,而盆底BC面與小物塊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0.1。小物塊在盆內來回滑動,最后停下來,則停止的位置到B的距離為(  )
圖2
A.0.50 m B.0.25 m
C.0.10 m D.0
答案 D
解析 小物塊從A點出發到最后停下來,設小物塊在BC面上運動的總路程為s,整個過程由動能定理有mgh-μmgs=0,所以小物塊在BC面上運動的總路程為s== m=3 m,而d=0.5 m,剛好3個來回,所以最終停在B點,即到B點的距離為0,故D正確。
3.如圖3所示,傾角為θ=30°的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輕質彈簧的一端固定在斜面底端,此時彈簧處于自然狀態。一質量為m=1 kg的滑塊從距離彈簧上端為s0=0.25 m處由靜止釋放,已知彈簧勁度系數為k=100 N/m,斜面與滑塊間動摩擦因數為μ=。設滑塊與彈簧接觸過程中沒有機械能損失,彈簧全過程始終處于彈性限度內(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g=10 m/s2)。
圖3
(1)求滑塊與彈簧上端第一次剛好接觸時的速度大小v1;
(2)若滑塊在沿斜面向下運動的整個過程中速度最大時,彈簧所具有的彈性勢能為Ep=0.02 J,試求這個最大速度的大小vm(結果可用根式表示)。
答案 (1)1 m/s (2) m/s
解析 (1)滑塊與彈簧上端第一次剛好接觸時,根據動能定理可得mgs0sin θ-μmgs0cos θ=mv
解得v1=1 m/s。
(2)當滑塊速度達到最大時,滑塊的加速度為零,由受力分析可得mgsin θ=μmgcos θ+kx
可得彈簧的壓縮量為x=0.02 m
滑塊在沿斜面向下運動的整個過程中速度最大時,根據動能定理有
mg(s0+x)sin θ-μmg(s0+x)cos θ-Ep=mv
解得最大速度vm= m/s。
4.(2022·上海卷,19)如圖4所示,AB為平直導軌,長為L,物塊與導軌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BC為光滑曲面,A與地面間的高度差為h1,B、C間高度差為h2。一個質量為m的物塊在水平恒力作用下,從A點由靜止開始向右運動,到達B點時撤去恒力,物塊經過C點后在空中運動一段時間落地,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
圖4
(1)若物塊落地時動能為E1,求其經過B點時的動能EkB;
(2)若要物塊落地時動能小于E1,求恒力F必須滿足的條件。
答案 (1)E1-mgh1
(2)<F<
解析 (1)對物塊從B點到落地的過程,由動能定理有mgh1=E1-EkB
解得EkB=E1-mgh1。
(2)對物塊從A點到落地的整個過程,當落地動能為E1時,對應的拉力最大,設為Fmax,由動能定理有FmaxL-μmgL+mgh1=E1
解得Fmax=
若物塊恰能到達C點,對應的拉力最小,設為Fmin,根據動能定理有
FminL-μmgL-mgh2=0
解得Fmin=
則恒力F必須滿足的條件為<F<。
5.如圖5所示,一個小滑塊在光滑斜面AB的頂端A點由靜止釋放,斜面AB與水平面BC連接處小滑塊不損失機械能,滑塊與水平面BC間的動摩擦因數μ=0.1。右邊豎直光滑圓弧軌道CD最低點與水平面相切于C點,圓弧半徑R=0.5 m。已知滑塊的質量m=1 kg,斜面AB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θ=37°,sin 37°=0.6,斜面AB的長度LAB=3 m,水平面BC的長度LBC=1 m,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圖5
(1)求滑塊第一次到B點時的速度大??;
(2)求滑塊第一次離開D點后速度減到0時距D點的高度;
(3)滑塊能否再次返回斜面,若不能請說明理由,若能再次返回斜面,請計算再次返回斜面后速度為0的位置距B點的距離是多少。
答案 (1)6 m/s (2)1.2 m (3)能  m
解析 (1)設滑塊第一次到B點的速度為v1,從A到B根據動能定理有
mgLABsin θ=mv-0
代入數據得v1=6 m/s。
(2)設滑塊第一次到D點的速度為v2,滑塊從A到D的過程根據動能定理有
mgLABsin θ-μmgLBC-mgR=mv-0
設滑塊第一次離開D點速度減到0時距D點的高度為h,根據動能定理有
-mgh=0-mv
代入數據得h=1.2 m。
(3)假設滑塊能再次返回斜面,設返回斜面最高點距B點的距離為L,全過程根據動能定理得mg(LAB-L)sin θ-2μmgLBC=0-0
代入數據得L= m
則滑塊能再次返回斜面。
6.(2021·全國乙卷)一籃球質量為m=0.60 kg,一運動員使其從距地面高度為h1=1.8 m處由靜止自由落下,反彈高度為h2=1.2 m。若使籃球從距地面h3=1.5 m的高度由靜止下落,并在開始下落的同時向下拍球,球落地后反彈的高度也為1.5 m。假設運動員拍球時對球的作用力為恒力,作用時間為t=0.20 s;該籃球每次與地面碰撞前后的動能的比值不變。重力加速度大小取g=10 m/s2,不計空氣阻力。求:
(1)運動員拍球過程中對籃球所做的功;
(2)運動員拍球時對籃球的作用力的大小。
答案 (1)4.5 J (2)9 N
解析 (1)使籃球從距地面高度為h1處由靜止自由落下時,設籃球的落地速度大小為v1,根據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有v=2gh1
設籃球被地面反彈時的速度大小為v2,則有v=2gh2,則籃球與地面碰撞前、后的動能之比===
使籃球從距地面h3的高度由靜止下落,并在開始下落的同時向下拍球,設籃球的落地速度大小為v3,反彈后的速度大小為v4,則有v=2gh3
因為籃球每次與地面碰撞前、后的動能的比值不變,所以有=
設運動員拍球過程中對籃球做的功為W,根據動能定理有W+mgh3=mv
解得W=4.5 J。
(2)籃球在受到力F作用的時間內,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F+mg=ma
籃球的位移x=at2
運動員對球做的功W=Fx
聯立解得F=9 N。
7.如圖6所示,質量m=3 kg的小物塊以初速度v0=4 m/s水平向右拋出,恰好從A點沿著圓弧的切線方向進入圓弧軌道。圓弧軌道的半徑為R=3.75 m,B點是圓弧軌道的最低點,圓弧軌道與水平軌道BD平滑連接,A與圓心O的連線與豎直方向成37°角。MN是一段粗糙的水平軌道,小物塊與MN間的動摩擦因數μ=0.1,軌道其他部分光滑。最右側是一個半徑為r=0.4 m的半圓弧軌道,C點是半圓弧軌道的最高點,半圓弧軌道與水平軌道BD在D點平滑連接。已知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
圖6
(1)求小物塊經過B點時對軌道的壓力大小;
(2)若MN的長度為L=6 m,求小物塊通過C點時對軌道的壓力大小;
(3)若小物塊恰好能通過C點,求MN的長度L′。
答案 (1)62 N (2)60 N (3)10 m
解析 (1)根據平拋運動的規律有v0=vAcos 37°
解得小物塊經過A點時的速度大小vA=5 m/s
小物塊從A點運動到B點,根據動能定理有
mg(R-Rcos 37°)=mv-mv
小物塊經過B點時,有FN-mg=m
解得FN=62 N
根據牛頓第三定律可知,小物塊經過B點時對軌道的壓力大小是62 N。
(2)小物塊由B點運動到C點,根據動能定理有
-μmgL-2mgr=mv-mv
在C點有FN′+mg=m
解得FN′=60 N
根據牛頓第三定律可知,小物塊通過C點時對軌道的壓力大小是60 N。
(3)小物塊剛好能通過C點時,根據mg=m
解得vC′=2 m/s
小物塊從B點運動到C點的過程中,根據動能定理有
-μmgL′-2mgr=mvC′2-mv
解得L′=10 m。專題強化九 應用動能定理解決多過程問題
學習目標 1.會用動能定理解決多過程、多階段的問題。 2.會應用動能定理處理往復運動求路程等復雜問題。
考點一 動能定理在多過程問題中的應用
1.運用動能定理解決多過程問題的兩種思路
(1)分段應用動能定理求解。
(2)所求解的問題不涉及中間的速度時,全過程應用動能定理求解更簡便。
2.全過程列式時,涉及重力、彈簧彈力、大小恒定的阻力或摩擦力做功時,要注意運用它們的特點。
(1)重力、彈簧彈力做功取決于物體的初、末位置,與路徑無關。
(2)大小恒定的阻力或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與路程的乘積。
例1 (2023·湖北卷,14)如圖1為某游戲裝置原理示意圖。水平桌面上固定一半圓形豎直擋板,其半徑為2R、內表面光滑,擋板的兩端A、B在桌面邊緣,B與半徑為R的固定光滑圓弧軌道在同一豎直平面內,過C點的軌道半徑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60°。小物塊以某一水平初速度由A點切入擋板內側,從B點飛出桌面后,在C點沿圓弧切線方向進入軌道內側,并恰好能到達軌道的最高點D。小物塊與桌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忽略空氣阻力,小物塊可視為質點。求:
圖1
(1)小物塊到達D點的速度大小;
(2)B和D兩點的高度差;
(3)小物塊在A點的初速度大小。
                                    
                                    
                                    
                                    
                                    
                                    
                                    
                                    
                                    
                                    
多過程問題的分析方法
(1)將“多過程”分解為許多“子過程”,各“子過程”間由“銜接點”連接。
(2)對各“銜接點”進行受力分析和運動分析,必要時畫出受力圖和過程示意圖。
(3)根據“子過程”和“銜接點”的模型特點選擇合理的物理規律列方程。
(4)分析“銜接點”速度、加速度等的關聯,確定各段間的時間關聯,并列出相關的輔助方程。
(5)聯立方程組,分析求解,對結果進行必要的驗證或討論?! ?br/>1.如圖2所示,水平桌面上的輕質彈簧左端固定,右端與靜止在O點質量為m=1 kg的小物塊接觸而不連接,此時彈簧無形變?,F對小物塊施加F=10 N的水平向左的恒力,使其由靜止開始向左運動。小物塊在向左運動到A點前某處速度最大時,彈簧的彈力為6 N,運動到A點時撤去推力F,小物塊最終運動到B點靜止。圖中OA=0.8 m,OB=0.2 m,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求小物塊:
圖2
(1)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
(2)向右運動過程中經過O點的速度大??;
(3)向左運動的過程中彈簧的最大壓縮量。
                                    
                                    
                                    
                                    
                                    
                                    
                                    
                                    
2.(2023·江蘇卷,15)如圖3所示,滑雪道AB由坡道和水平道組成,且平滑連接,坡道傾角均為45°。平臺BC與緩沖坡CD相連。若滑雪者從P點由靜止開始下滑,恰好到達B點?;┱攥F從A點由靜止開始下滑,從B點飛出。已知A、P間的距離為d,滑雪者與滑道間的動摩擦因數均為μ,重力加速度為g,不計空氣阻力。
圖3
(1)求滑雪者運動到P點的時間t;
(2)求滑雪者從B點飛出的速度大小v;
(3)若滑雪者能著陸在緩沖坡CD上,求平臺BC的最大長度L。
                                    
                                    
                                    
                                    
                                    
                                    
                                    
                                    
                                    
考點二 動能定理在往復運動問題中的應用
1.往復運動問題:在有些問題中物體的運動過程具有重復性、往返性,而在這一過程中,描述運動的物理量多數是變化的,而重復的次數又往往是無限的或者難以確定的。
2.解題策略:此類問題多涉及滑動摩擦力或其他阻力做功,其做功特點與路程有關,求解這類問題時若運用牛頓運動定律及運動學公式將非常繁瑣,甚至無法解出。由于動能定理只涉及物體的初、末狀態而不計運動過程的細節,所以用動能定理分析這類問題可使解題過程簡化。
例2 如圖4所示,水平軌道BC的左端與固定的光滑豎直圓軌道相切于B點,右端與一傾角為30°的光滑斜面軌道在C點平滑連接(即物體經過C點時速度的大小不變),斜面頂端固定一輕質彈簧,一質量為2 kg的滑塊從圓弧軌道的頂端A點由靜止釋放,經水平軌道后滑上斜面并壓縮彈簧,第一次可將彈簧壓縮至D點,已知光滑圓軌道的半徑R=0.45 m,水平軌道BC長為0.4 m,滑塊與其間的動摩擦因數μ=0.2,光滑斜面軌道上CD長為0.6 m,g取10 m/s2。求:
圖4
(1)整個過程中彈簧具有的最大彈性勢能;
(2)滑塊最終停在距B點多遠的位置?
                                    
                                    
                                    
                                    
                                    
                                    
                                    
                                    
                                    
(1)應用動能定理求解往復運動問題時,要確定物體的初狀態和最終狀態。
(2)重力做功與物體運動的路徑無關,可用WG=mgh直接求解。
(3)滑動摩擦力做功與物體運動的路徑有關,可用Wf=-Ffs求解,其中s為物體相對滑行的總路程?! ?br/>3.如圖5所示,固定斜面的傾角為θ,質量為m的滑塊從距擋板P的距離為x0處以初速度v0沿斜面上滑,滑塊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滑塊所受摩擦力小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若滑塊每次與擋板相碰均無機械能損失,重力加速度為g,則滑塊經過的總路程是( ?。?br/>圖5
A.   B.
C.   D.
4.從離地面高H處落下一只小球,小球在運動過程中所受的空氣阻力是它重力的k(k<1)倍,而小球每次與地面相碰后,能以與碰前相同大小的速度反彈,則:
(1)小球第一次與地面碰撞后,能夠反彈到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2)小球從釋放直至停止彈跳所通過的總路程是多少?
                                    
                                    
                                    
                                    
                                    
                                    
                                         專題強化練九 應用動能定理解決多過程問題
1.(2024·陜西寶雞高三期末)如圖1所示,ABCD是一條長軌道,其中AB段是傾角為θ的斜面,CD段是水平的,BC段是與AB和CD都相切的一小段圓弧,其長度可以略去不計。一質量為m的滑塊(可看作質點)在A點由靜止釋放,沿軌道滑下,最后停在D點,A點和D點的位置如圖所示。現用一方向始終與軌道平行的力推滑塊,使它緩慢地由D點推回到A點。滑塊與軌道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重力加速度為g,則推力對滑塊做的功為(  )
圖1
A.mgh B.2mgh
C.μmg D.μmgs+μmghcot θ
2.如圖2所示,ABCD是一個盆式容器,盆內側壁與盆底BC的連接處都是一段與BC相切的圓弧,BC水平,其長度d=0.50 m,盆邊緣的高度為h=0.30 m。在A處放一個質量為m的小物塊并讓其由靜止下滑。已知盆內側壁是光滑的,而盆底BC面與小物塊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0.1。小物塊在盆內來回滑動,最后停下來,則停止的位置到B的距離為(  )
圖2
A.0.50 m B.0.25 m
C.0.10 m D.0
3.如圖3所示,傾角為θ=30°的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輕質彈簧的一端固定在斜面底端,此時彈簧處于自然狀態。一質量為m=1 kg的滑塊從距離彈簧上端為s0=0.25 m處由靜止釋放,已知彈簧勁度系數為k=100 N/m,斜面與滑塊間動摩擦因數為μ=。設滑塊與彈簧接觸過程中沒有機械能損失,彈簧全過程始終處于彈性限度內(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g=10 m/s2)。
圖3
(1)求滑塊與彈簧上端第一次剛好接觸時的速度大小v1;
(2)若滑塊在沿斜面向下運動的整個過程中速度最大時,彈簧所具有的彈性勢能為Ep=0.02 J,試求這個最大速度的大小vm(結果可用根式表示)。
4.(2022·上海卷,19)如圖4所示,AB為平直導軌,長為L,物塊與導軌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BC為光滑曲面,A與地面間的高度差為h1,B、C間高度差為h2。一個質量為m的物塊在水平恒力作用下,從A點由靜止開始向右運動,到達B點時撤去恒力,物塊經過C點后在空中運動一段時間落地,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
圖4
(1)若物塊落地時動能為E1,求其經過B點時的動能EkB;
(2)若要物塊落地時動能小于E1,求恒力F必須滿足的條件。
5.如圖5所示,一個小滑塊在光滑斜面AB的頂端A點由靜止釋放,斜面AB與水平面BC連接處小滑塊不損失機械能,滑塊與水平面BC間的動摩擦因數μ=0.1。右邊豎直光滑圓弧軌道CD最低點與水平面相切于C點,圓弧半徑R=0.5 m。已知滑塊的質量m=1 kg,斜面AB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θ=37°,sin 37°=0.6,斜面AB的長度LAB=3 m,水平面BC的長度LBC=1 m,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圖5
(1)求滑塊第一次到B點時的速度大??;
(2)求滑塊第一次離開D點后速度減到0時距D點的高度;
(3)滑塊能否再次返回斜面,若不能請說明理由,若能再次返回斜面,請計算再次返回斜面后速度為0的位置距B點的距離是多少。
6.(2021·全國乙卷)一籃球質量為m=0.60 kg,一運動員使其從距地面高度為h1=1.8 m處由靜止自由落下,反彈高度為h2=1.2 m。若使籃球從距地面h3=1.5 m的高度由靜止下落,并在開始下落的同時向下拍球,球落地后反彈的高度也為1.5 m。假設運動員拍球時對球的作用力為恒力,作用時間為t=0.20 s;該籃球每次與地面碰撞前后的動能的比值不變。重力加速度大小取g=10 m/s2,不計空氣阻力。求:
(1)運動員拍球過程中對籃球所做的功;
(2)運動員拍球時對籃球的作用力的大小。
7.如圖6所示,質量m=3 kg的小物塊以初速度v0=4 m/s水平向右拋出,恰好從A點沿著圓弧的切線方向進入圓弧軌道。圓弧軌道的半徑為R=3.75 m,B點是圓弧軌道的最低點,圓弧軌道與水平軌道BD平滑連接,A與圓心O的連線與豎直方向成37°角。MN是一段粗糙的水平軌道,小物塊與MN間的動摩擦因數μ=0.1,軌道其他部分光滑。最右側是一個半徑為r=0.4 m的半圓弧軌道,C點是半圓弧軌道的最高點,半圓弧軌道與水平軌道BD在D點平滑連接。已知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
圖6
(1)求小物塊經過B點時對軌道的壓力大小;
(2)若MN的長度為L=6 m,求小物塊通過C點時對軌道的壓力大??;
(3)若小物塊恰好能通過C點,求MN的長度L′。
專題強化練九 應用動能定理解決多過程問題
1.B [從A到D全過程,由動能定理得mgh-μmgcos θ·-μmgs=0,從D到A的過程,由動能定理得WF-μmgs-μmgcos θ·-mgh=0,解得WF=2mgh,故B正確。]
2.D [小物塊從A點出發到最后停下來,設小物塊在BC面上運動的總路程為s,整個過程由動能定理有mgh-μmgs=0,所以小物塊在BC面上運動的總路程為s== m=3 m,而d=0.5 m,剛好3個來回,所以最終停在B點,即到B點的距離為0,故D正確。]
3.(1)1 m/s (2) m/s
解析 (1)滑塊與彈簧上端第一次剛好接觸時,根據動能定理可得mgs0sin θ-μmgs0cos θ=mv
解得v1=1 m/s。
(2)當滑塊速度達到最大時,滑塊的加速度為零,由受力分析可得mgsin θ=μmgcos θ+kx
可得彈簧的壓縮量為x=0.02 m
滑塊在沿斜面向下運動的整個過程中速度最大時,根據動能定理有mg(s0+x)sin θ-μmg(s0+x)cos θ-Ep=mv
解得最大速度vm= m/s。
4.(1)E1-mgh1 (2)<F<
解析 (1)對物塊從B點到落地的過程,由動能定理有
mgh1=E1-EkB
解得EkB=E1-mgh1。
(2)對物塊從A點到落地的整個過程,當落地動能為E1時,對應的拉力最大,設為Fmax,由動能定理有
FmaxL-μmgL+mgh1=E1
解得Fmax=
若物塊恰能到達C點,對應的拉力最小,設為Fmin,根據動能定理有FminL-μmgL-mgh2=0
解得Fmin=
則恒力F必須滿足的條件為
<F<。
5.(1)6 m/s (2)1.2 m (3)能  m
解析 (1)設滑塊第一次到B點的速度為v1,從A到B根據動能定理有mgLABsin θ=mv-0
代入數據得v1=6 m/s。
(2)設滑塊第一次到D點的速度為v2,滑塊從A到D的過程根據動能定理有mgLABsin θ-μmgLBC-mgR=mv-0
設滑塊第一次離開D點速度減到0時距D點的高度為h,根據動能定理有-mgh=0-mv
代入數據得h=1.2 m。
(3)假設滑塊能再次返回斜面,設返回斜面最高點距B點的距離為L,全過程根據動能定理得
mg(LAB-L)sin θ-2μmgLBC=0-0
代入數據得L= m
則滑塊能再次返回斜面。
6.(1)4.5 J (2)9 N
解析 (1)使籃球從距地面高度為h1處由靜止自由落下時,設籃球的落地速度大小為v1,根據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有v=2gh1
設籃球被地面反彈時的速度大小為v2,則有v=2gh2,則籃球與地面碰撞前、后的動能之比===
使籃球從距地面h3的高度由靜止下落,并在開始下落的同時向下拍球,設籃球的落地速度大小為v3,反彈后的速度大小為v4,則有v=2gh3
因為籃球每次與地面碰撞前、后的動能的比值不變,所以有=
設運動員拍球過程中對籃球做的功為W,根據動能定理有
W+mgh3=mv
解得W=4.5 J。
(2)籃球在受到力F作用的時間內,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
F+mg=ma
籃球的位移x=at2
運動員對球做的功W=Fx
聯立解得F=9 N。
7.(1)62 N (2)60 N (3)10 m
解析 (1)根據平拋運動的規律有v0=vAcos 37°
解得小物塊經過A點時的速度大小vA=5 m/s
小物塊從A點運動到B點,根據動能定理有
mg(R-Rcos 37°)=mv-mv
小物塊經過B點時,有FN-mg=m
解得FN=62 N
根據牛頓第三定律可知,小物塊經過B點時對軌道的壓力大小是62 N。
(2)小物塊由B點運動到C點,根據動能定理有
-μmgL-2mgr=mv-mv
在C點有FN′+mg=m
解得FN′=60 N
根據牛頓第三定律可知,小物塊通過C點時對軌道的壓力大小是60 N。
(3)小物塊剛好能通過C點時,根據mg=m
解得vC′=2 m/s
小物塊從B點運動到C點的過程中,根據動能定理有
-μmgL′-2mgr=mvC′2-mv
解得L′=10 m。(共41張PPT)
專題強化九 應用動能定理解決多過程問題
第五章 機械能守恒定律
會用動能定理解決多過程、多階段的問題。
會應用動能定理處理往復運動求路程等復雜問題。
學習目標
目 錄
CONTENTS
研透核心考點
01
提升素養能力
02
研透核心考點
1
考點二 動能定理在往復運動問題中的應用
考點一 動能定理在多過程問題中的應用
1.運用動能定理解決多過程問題的兩種思路
(1)分段應用動能定理求解。
(2)所求解的問題不涉及中間的速度時,全過程應用動能定理求解更簡便。
2.全過程列式時,涉及重力、彈簧彈力、大小恒定的阻力或摩擦力做功時,要注意運用它們的特點。
(1)重力、彈簧彈力做功取決于物體的初、末位置,與路徑無關。
(2)大小恒定的阻力或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與路程的乘積。
考點一 動能定理在多過程問題中的應用
圖1
(1)小物塊到達D點的速度大小;
解析 由題意知,小物塊恰好能到達軌道的最高點D,則在D點有
(2)B和D兩點的高度差;
答案 0
(3)小物塊在A點的初速度大小。
s=π·2R
多過程問題的分析方法
(1)將“多過程”分解為許多“子過程”,各“子過程”間由“銜接點”連接。
(2)對各“銜接點”進行受力分析和運動分析,必要時畫出受力圖和過程示意圖。
(3)根據“子過程”和“銜接點”的模型特點選擇合理的物理規律列方程。
(4)分析“銜接點”速度、加速度等的關聯,確定各段間的時間關聯,并列出相關的輔助方程。
(5)聯立方程組,分析求解,對結果進行必要的驗證或討論?! ?br/>1.如圖2所示,水平桌面上的輕質彈簧左端固定,右端與靜止在O點質量為m=1 kg的小物塊接觸而不連接,此時彈簧無形變?,F對小物塊施加F=10 N的水平向左的恒力,使其由靜止開始向左運動。小物塊在向左運動到A點前某處速度最大時,彈簧的彈力為6 N,運動到A點時撤去推力F,小物塊最終運動到B點靜止。圖中OA=0.8 m,OB=0.2 m,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求小物塊:
圖2
(1)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
(2)向右運動過程中經過O點的速度大?。?br/>(3)向左運動的過程中彈簧的最大壓縮量。
答案 (1)0.4 (2)1.26 m/s (3)0.9 m
解析 (1)小物塊速度達到最大時,
加速度為零,則F-μmg-F彈=0
解得μ=0.4。
(2)設向右運動通過O點時的速度為v0,從O→B,
(3)設彈簧最大壓縮量為xmax,對小物塊運動的全過程,根據動能定理得
FxOA-Ff(2xmax+xOB)=0
代入數值得xmax=0.9 m。
2.(2023·江蘇卷,15)如圖3所示,滑雪道AB由坡道和水平道組成,且平滑連接,坡道傾角均為45°。平臺BC與緩沖坡CD相連。若滑雪者從P點由靜止開始下滑,恰好到達B點?;┱攥F從A點由靜止開始下滑,從B點飛出。已知A、P間的距離為d,滑雪者與滑道間的動摩擦因數均為μ,重力加速度為g,不計空氣阻力。
圖3
(1)求滑雪者運動到P點的時間t;
(2)求滑雪者從B點飛出的速度大小v;
(3)若滑雪者能著陸在緩沖坡CD上,求平臺BC的最大長度L。
解析 (1)滑雪者由A點運動到P點的過程中,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mgsin 45°-Ff=ma
在垂直斜坡方向由平衡條件得FN=mgcos 45°
又Ff=μFN
(2)設P點到B點的過程重力做的功為WG,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為Wf,則滑雪者從P點由靜止開始下滑到B點的過程,由動能定理得WG-Wf=0
滑雪者由A點到B點過程,由動能定理得
(3)滑雪者離開B點后做斜拋運動,則
滑雪者剛好落在C點時,平臺BC的長度最大,則其在空中運動的時間
1.往復運動問題:在有些問題中物體的運動過程具有重復性、往返性,而在這一過程中,描述運動的物理量多數是變化的,而重復的次數又往往是無限的或者難以確定的。
2.解題策略:此類問題多涉及滑動摩擦力或其他阻力做功,其做功特點與路程有關,求解這類問題時若運用牛頓運動定律及運動學公式將非常繁瑣,甚至無法解出。由于動能定理只涉及物體的初、末狀態而不計運動過程的細節,所以用動能定理分析這類問題可使解題過程簡化。
考點二 動能定理在往復運動問題中的應用
右端與一傾角為30°的光滑斜面軌道在C點平滑連接(即物體經過C點時速度的大小不變),斜面頂端固定一輕質彈簧,一質量為2 kg的滑塊從圓弧軌道的頂端A點由靜止釋放,經水平軌道后滑上斜面并壓縮彈簧,第一次可將彈簧壓縮至D點,已知光滑圓軌道的半徑R=0.45 m,水平軌道BC長為0.4 m,滑塊與其間的動摩擦因數μ=0.2,光滑斜面軌道上CD長為0.6 m,g取10 m/s2。求:
圖4
(1)整個過程中彈簧具有的最大彈性勢能;
解析 滑塊第一次到D點具有的彈性勢能最大,從A至D的過程,根據動能定理可得mg(R-LCDsin 30°)-μmgsBC+W彈=0
解得W彈=-1.4 J
則Ep彈=-W彈=1.4 J。
答案 1.4 J 
(2)滑塊最終停在距B點多遠的位置?
解析 由于斜面光滑,滑塊到達D點后又向下運動,經過多次在圓弧軌道與斜面之間來回運動,最終滑塊停在水平軌道BC上,設整個過程滑塊在BC上的路程為s,整個過程根據動能定理可得mgR-μmgs=0
解得s=2.25 m
由6×0.4 m-2.25 m=0.15 m,可知滑塊最終停在距離B點0.15 m處。
答案 0.15 m
(1)應用動能定理求解往復運動問題時,要確定物體的初狀態和最終狀態。
(2)重力做功與物體運動的路徑無關,可用WG=mgh直接求解。
(3)滑動摩擦力做功與物體運動的路徑有關,可用Wf=-Ffs求解,其中s為物體相對滑行的總路程?! ?br/>A
3.如圖5所示,固定斜面的傾角為θ,質量為m的滑塊從距擋板P的距離為x0處以初速度v0沿斜面上滑,滑塊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滑塊所受摩擦力小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若滑塊每次與擋板相碰均無機械能損失,重力加速度為g,則滑塊經過的總路程是(  )
圖5
4.從離地面高H處落下一只小球,小球在運動過程中所受的空氣阻力是它重力的k(k<1)倍,而小球每次與地面相碰后,能以與碰前相同大小的速度反彈,則:
(1)小球第一次與地面碰撞后,能夠反彈到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2)小球從釋放直至停止彈跳所通過的總路程是多少?
解析 (1)設小球第一次與地面碰撞后能夠反彈到的最大高度為h,由動能定理得
mg(H-h)-kmg(H+h)=0-0
(2)設小球從釋放到停止彈跳所通過的總路程為s,對全過程,由動能定理得
mgH-kmgs=0-0
提升素養能力
2
B
1.(2024·陜西寶雞高三期末)如圖1所示,ABCD是一條長軌道,其中AB段是傾角為θ的斜面,CD段是水平的,BC段是與AB和CD都相切的一小段圓弧,其長度可以略去不計。一質量為m的滑塊(可看作質點)在A點由靜止釋放,沿軌道滑下,最后停在D點,A點和D點的位置如圖所示?,F用一方向始終與軌道平行的力推滑塊,使它緩慢地由D點推回到A點。滑塊與軌道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重力加速度為g,則推力對滑塊做的功為(  )
圖1
D
2.如圖2所示,ABCD是一個盆式容器,盆內側壁與盆底BC的連接處都是一段與BC相切的圓弧,BC水平,其長度d=0.50 m,盆邊緣的高度為h=0.30 m。在A處放一個質量為m的小物塊并讓其由靜止下滑。已知盆內側壁是光滑的,而盆底BC面與小物塊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0.1。小物塊在盆內來回滑動,最后停下來,則停止的位置到B的距離為(  )
圖2
A.0.50 m B.0.25 m C.0.10 m D.0
C
3.如圖3所示,傾角為θ=30°的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輕質彈簧的一端固定在斜面底端,此時彈簧處于自然狀態。一質量為m=1 kg的滑塊從距離彈簧上端為s0=0.25 m處由靜止釋放,已知彈簧勁度系數為k=100 N/m,斜面與
圖3
(1)求滑塊與彈簧上端第一次剛好接觸時的速度大小v1;
(2)若滑塊在沿斜面向下運動的整個過程中速度最大時,彈簧所具有的彈性勢能為Ep=0.02 J,試求這個最大速度的大小vm(結果可用根式表示)。
解得v1=1 m/s。
(2)當滑塊速度達到最大時,滑塊的加速度為零,由受力分析可得mgsin θ=μmgcos θ+kx
可得彈簧的壓縮量為x=0.02 m
滑塊在沿斜面向下運動的整個過程中速度最大時,根據動能定理有
4.(2022·上海卷,19)如圖4所示,AB為平直導軌,長為L,物塊與導軌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BC為光滑曲面,A與地面間的高度差為h1,B、C間高度差為h2。一個質量為m的物塊在水平恒力作用下,從A點由靜止開始向右運動,到達B點時撤去恒力,物塊經過C點后在空中運動一段時間落地,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
圖4
(1)若物塊落地時動能為E1,求其經過B點時的動能EkB;
(2)若要物塊落地時動能小于E1,求恒力F必須滿足的條件。
解析 (1)對物塊從B點到落地的過程,由動能定理有mgh1=E1-EkB
解得EkB=E1-mgh1。
(2)對物塊從A點到落地的整個過程,當落地動能為E1時,對應的拉力最大,設為Fmax,由動能定理有FmaxL-μmgL+mgh1=E1
若物塊恰能到達C點,對應的拉力最小,設為Fmin,根據動能定理有
FminL-μmgL-mgh2=0
圖5
(1)求滑塊第一次到B點時的速度大??;
(2)求滑塊第一次離開D點后速度減到0時距D點的高度;
(3)滑塊能否再次返回斜面,若不能請說明理由,若能再次返回斜面,請計算再次返回斜面后速度為0的位置距B點的距離是多少。
解析 (1)設滑塊第一次到B點的速度為v1,從A到B根據動能定理有
代入數據得v1=6 m/s。
(2)設滑塊第一次到D點的速度為v2,滑塊從A到D的過程根據動能定理有
設滑塊第一次離開D點速度減到0時距D點的高度為h,根據動能定理有
代入數據得h=1.2 m。
(3)假設滑塊能再次返回斜面,設返回斜面最高點距B點的距離為L,全過程根據動能定理得mg(LAB-L)sin θ-2μmgLBC=0-0
則滑塊能再次返回斜面。
6.(2021·全國乙卷)一籃球質量為m=0.60 kg,一運動員使其從距地面高度為h1=1.8 m處由靜止自由落下,反彈高度為h2=1.2 m。若使籃球從距地面h3=1.5 m的高度由靜止下落,并在開始下落的同時向下拍球,球落地后反彈的高度也為1.5 m。假設運動員拍球時對球的作用力為恒力,作用時間為t=0.20 s;該籃球每次與地面碰撞前后的動能的比值不變。重力加速度大小取g=10 m/s2,不計空氣阻力。求:
(1)運動員拍球過程中對籃球所做的功;
(2)運動員拍球時對籃球的作用力的大小。
答案 (1)4.5 J (2)9 N
運動員對球做的功W=Fx
聯立解得F=9 N。
7.如圖6所示,質量m=3 kg的小物塊以初速度v0=4 m/s水平向右拋出,恰好從A點沿著圓弧的切線方向進入圓弧軌道。圓弧軌道的半徑為R=3.75 m,B點是圓弧軌道的最低點,圓弧軌道與水平軌道BD平滑連接,A與圓心O的連線與豎直方向成37°角。MN是一段粗糙的水平軌道,小物塊與MN間的動摩擦因數μ=0.1,軌道其他部分光滑。最右側是一個半徑為r=0.4 m的半圓弧軌道,C點是半圓弧軌道的最高點,半圓弧軌道與水平軌道BD在D點平滑連接。已知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
圖6
(1)求小物塊經過B點時對軌道的壓力大??;
(2)若MN的長度為L=6 m,求小物塊通過C點時對軌道的壓力大小;
(3)若小物塊恰好能通過C點,求MN的長度L′。
答案 (1)62 N (2)60 N (3)10 m
解析 (1)根據平拋運動的規律有v0=vAcos 37°
解得小物塊經過A點時的速度大小vA=5 m/s
小物塊從A點運動到B點,根據動能定理有
解得FN=62 N
根據牛頓第三定律可知,小物塊經過B點時對軌道的壓力大小是62 N。
(2)小物塊由B點運動到C點,根據動能定理有
解得FN′=60 N
根據牛頓第三定律可知,小物塊通過C點時對軌道的壓力大小是60 N。
解得vC′=2 m/s
小物塊從B點運動到C點的過程中,根據動能定理有
解得L′=10 m。
本節內容結束
THANKS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楼县| 芦溪县| 准格尔旗| 阜宁县| 湖北省| 永新县| 十堰市| 济宁市| 镇原县| 改则县| 青龙| 孟连| 夏河县| 临猗县| 彭阳县| 安康市| 云浮市| 绍兴县| 扎囊县| 苍梧县| 大洼县| 娄底市| 佛坪县| 青田县| 河源市| 黄大仙区| 邵东县| 即墨市| 正阳县| 广昌县| 高唐县| 福清市| 乐平市| 南开区| 舟曲县| 开化县| 团风县| 苗栗市| 军事| 寿光市| 宜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