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屆高中物理一輪復習第六章:專題強化十二 “子彈打木塊”模型和“滑塊—木板”模型(課件 講義 練習四份打包)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屆高中物理一輪復習第六章:專題強化十二 “子彈打木塊”模型和“滑塊—木板”模型(課件 講義 練習四份打包)

資源簡介

專題強化十二 “子彈打木塊”模型和“滑塊—木板”模型
學習目標 1.會用動量觀點和能量觀點分析計算子彈打木塊模型。 2.會用動量觀點和能量觀點分析計算滑塊—木板模型。
模型一 “子彈打木塊”模型
1.模型圖示
2.模型特點
(1)子彈水平打進木塊的過程中,系統的動量守恒。
(2)系統的機械能有損失。
3.兩種情景
(1)子彈嵌入木塊中,兩者速度相等,機械能損失最多(完全非彈性碰撞)
動量守恒:mv0=(m+M)v
能量守恒:Q=Ffs=mv-(M+m)v2
(2)子彈穿透木塊
動量守恒:mv0=mv1+Mv2
能量守恒:Q=Ffd=mv-
例1 (2024·四川綿陽模擬)質量為m的子彈以某一初速度v0擊中靜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質量為M的木塊,并陷入木塊一定深度后與木塊相對靜止,甲、乙兩圖表示了這一過程開始和結束時子彈和木塊可能的相對位置,設木塊對子彈的阻力大小恒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圖1
A.M越大,子彈射入木塊的時間越短
B.M越大,子彈射入木塊的深度越淺
C.無論m、M、v0的大小如何,都只可能是甲圖所示的情形
D.若v0較小,則可能是甲圖所示情形;若v0較大,則可能是乙圖所示情形
答案 C
解析 解法一 設木塊的位移為x,子彈陷入木塊的深度為d,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v0=(M+m)v,則對木塊由動量定理得Fft=Mv,解得t==,則M越大,t越大,選項A錯誤;由功能關系得Ffd=mv-(M+m)v2,解得d==,則M越大,d越大,選項B錯誤;對木塊由動能定理得Ffx=Mv2,解得x=,則=,所以d>x,即無論m、M、v0的大小如何,都只可能是甲圖所示的情形,選項C正確,D錯誤。
解法二 畫出子彈和木塊運動的v-t圖像,如圖所示,子彈的加速度大小a1=μg,木塊的加速度大小a2=μg,v-t圖線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若M越大,a2越小,木塊的v-t圖線斜率越小,二者達到共同速度所用時間越長,A錯誤;同理M越大,子彈射入木塊的深度越深,B錯誤;無論m、M、v0的大小如何,子彈打入木塊的深度d總是大于木塊的位移x,C正確,D錯誤。
例2 如圖2所示,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靜止放置一個質量為980 g的長方形勻質木塊,現有一質量為20 g的子彈以大小為300 m/s的水平速度沿木塊的中心軸線射向木塊,最終留在木塊中沒有射出,和木塊一起以共同的速度運動。已知木塊沿子彈運動方向的長度為10 cm,子彈打進木塊的深度為6 cm。設木塊對子彈的阻力保持不變。
圖2
(1)求子彈和木塊的共同速度以及它們在此過程中所產生的內能;
(2)若子彈是以大小為400 m/s的水平速度從同一方向水平射向該木塊,則在射中木塊后能否射穿該木塊?
答案 (1)6 m/s 882 J (2)能
解析 (1)設子彈射入木塊后與木塊的共同速度為v,對子彈和木塊組成的系統,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v0=(M+m)v,代入數據解得v=6 m/s
此過程系統所產生的內能Q=mv-(M+m)v2=882 J。
(2)假設子彈以v0′=400 m/s的速度入射時沒有射穿木塊,則對子彈和木塊組成的系統,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v0′=(M+m)v′
解得v′=8 m/s
此過程系統損失的機械能為ΔE′=mv0′2-(M+m)v′2=1 568 J
由功能關系有Q=ΔE=F阻x相=F阻d
ΔE′=F阻x相′=F阻d′
則==
解得d′= cm
因為d′>10 cm,所以能射穿木塊。
模型二 “滑塊—木板”模型
1.模型圖示
2.模型特點
(1)系統的動量守恒,但機械能不守恒,摩擦力與兩者相對位移的乘積等于系統減少的機械能。
(2)若滑塊未從木板上滑下,當兩者速度相同時,木板速度最大,相對位移最大。
3.求解方法
(1)求速度:根據動量守恒定律求解,研究對象為一個系統。
(2)求時間:根據動量定理求解,研究對象為一個物體。
(3)求系統產生的內能或相對位移:根據能量守恒定律Q=FfΔx或Q=E初-E末,研究對象為一個系統。
例3 如圖3所示,質量m1=0.3 kg的小車靜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車長L=1.5 m,現有質量m2=0.2 kg可視為質點的物塊,以水平向右的速度v0從左端滑上小車,最后在車面上某處與小車保持相對靜止。物塊與車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0.5,取g=10 m/s2,則(  )
圖3
A.物塊滑上小車后,系統動量守恒、機械能守恒
B.增大物塊與車面間的動摩擦因數,摩擦生熱變大
C.若v0=2.5 m/s,則物塊在車面上滑行的時間為0.24 s
D.若要保證物塊不從小車右端滑出,則v0不得大于5 m/s
答案 D
解析 物塊與小車組成的系統所受合外力為零,系統動量守恒、物塊相對小車滑動過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部分機械能轉化為內能,系統機械能不守恒,A錯誤;以向右為正方向,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2v0=(m1+m2)v,系統產生的內能Q=m2v-(m1+m2)v2=,則增大物塊與車面間的動摩擦因數,摩擦生熱不變,B錯誤;若v0=2.5 m/s,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2v0=(m1+m2)v,解得v=1 m/s,對物塊,由動量定理得-μm2gt=m2v-m2v0,解得t=0.3 s,C錯誤;要使物塊恰好不從小車右端滑出,需物塊到車面右端時與小車有共同的速度v′,以向右為正方向,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2v0′=(m1+m2)v′,由能量守恒定律得m2v0′2=(m1+m2)v′2+μm2gL,解得v0′=5 m/s,D正確。
例4 (2024·江西南昌模擬)如圖4所示,一質量為3 kg的木板B靜止于光滑水平面上,物塊A質量為2 kg,停在木板B的左端。質量為1 kg的小球用長為l=1.8 m的輕繩懸掛在固定點O上,將輕繩向左拉直至水平位置后,由靜止釋放小球,小球在最低點與物塊A發生彈性碰撞,碰后立即取走小球,物塊A與小球均可視為質點,不計空氣阻力,已知物塊A與木板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μ=0.2,重力加速度g=10 m/s2。
圖4
(1)求碰撞過程中小球對物塊A的沖量大小;
(2)若木板長度為 m,求物塊A的最終速度大小。
答案 (1)8 kg· m/s (2)2 m/s
解析 (1)小球由靜止擺至最低點的過程,由機械能守恒定律有mgl=mv
小球與物塊A發生彈性碰撞過程,由動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可得
mv0=mv1+mAv2
mv=mv+mAv
對物塊A運用動量定理得I=mAv2-0
聯立解得I=8 kg· m/s。
(2)假設物塊A與木板B達到共同速度,設相對位移為s,由動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得mAv2=(mA+mB)v
μmAgs=mAv-v2
聯立解得s=2.4 m
因LμmAgL=mAv-mAv-mBv
解得vA=2 m/s。
1.如圖1所示,子彈以水平速度v0射向原來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塊,并留在木塊中和木塊一起運動。在子彈射入木塊的過程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圖1
A.子彈對木塊的沖量一定大于木塊對子彈的沖量
B.子彈對木塊的沖量和木塊對子彈的沖量大小一定相等
C.子彈速度的減小量一定等于木塊速度的增加量
D.子彈動量變化的大小一定大于木塊動量變化的大小
答案 B
解析 水平方向上,子彈所受合外力與木塊受到的合外力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它們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時間t相等,根據I=Ft,可知子彈對木塊的沖量與木塊對子彈的沖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錯誤,B正確;子彈與木塊組成的系統所受合外力為零,系統動量守恒,由動量守恒定律可知,子彈動量變化量大小等于木塊動量變化量大小,由于子彈與木塊的質量不一定相同,子彈速度的減小量不一定等于木塊速度的增加量,故C、D錯誤。
2.(多選)如圖2所示,光滑水平面上分別放著兩塊質量、形狀相同的硬木和軟木,兩顆完全相同的子彈均以相同的初速度分別打進兩種木頭中,最終均留在木頭內,已知軟木對子彈的摩擦力較小,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
圖2
A.子彈與硬木摩擦產生的內能較多
B.兩個系統產生的內能一樣多
C.子彈在軟木中打入深度較大
D.子彈在硬木中打入深度較大
答案 BC
解析 設子彈質量為m,木頭質量為M,由于最終都達到共同速度,根據動量守恒定律知mv0=(m+M)v,共同速度v相同,根據ΔE=mv-(m+M)v2=Q,可知子彈與硬木或子彈與軟木構成的系統機械能減小量相同,則兩個系統產生的內能Q一樣多,故A錯誤,B正確;根據功能關系有Q=Ffd,可知產生的內能Q相同時,摩擦力Ff越小,子彈打入深度d越大,所以子彈在軟木中打入深度較大,故C正確,D錯誤。
3.(2024·云南昆明模擬)質量為M的均勻木塊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木塊左、右兩側各有一位持有完全相同步槍和子彈的射擊手,首先左側射手開槍,子彈水平射入木塊的最大深度為d1,然后右側射手開槍,子彈水平射入木塊的最大深度為d2,如圖3所示,設子彈均未射穿木塊,且兩顆子彈與木塊之間的作用力大小均相同。當兩顆子彈均相對于木塊靜止時,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圖3
A.木塊靜止,d1=d2 B.木塊靜止,d1C.木塊向右運動,d1答案 B
解析 設子彈質量為m,左側射手開槍后,子彈射入木塊與木塊一起向右運動,設共同速度為v1,由動量守恒定律有mv0=(M+m)v1,由能量守恒定律有Ffd1=mv-(M+m)v,右側射手開槍后,射出的子彈與木塊及左側射手射出的子彈共同運動的速度設為v2,由動量守恒定律有(M+m)v1-mv0=(M+2m)v2,由能量守恒定律有Ffd2=mv+(M+m)v-(M+2m)v,解得v2=0,d14.如圖4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矩形長木板,木板左端放一小物塊,已知木板質量大于物塊質量,t=0時兩者從圖中位置以相同的水平速度v0向右運動,碰到右面的豎直擋板后木板以與原來等大反向的速度被反彈回來,運動過程中物塊一直未離開木板,則關于物塊運動的速度v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可能正確的是(  )
圖4
答案 A
解析 木板碰到擋板前,物塊與木板一直做勻速運動,速度為v0;木板碰到擋板后,物塊向右做勻減速運動,速度減至零后向左做勻加速運動,木板向左做勻減速運動,最終兩者速度相同,設為v1。設木板的質量為M,物塊的質量為m,取向左為正方向,則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v0-mv0=(M+m)v1,解得v1=v05.如圖5所示,一沙袋用無彈性輕細繩懸于O點。開始時沙袋處于靜止狀態,一彈丸以水平速度v0擊中沙袋后未穿出,二者共同擺動。若彈丸質量為m,沙袋質量為5m,彈丸和沙袋形狀大小忽略不計,彈丸擊中沙袋后漏出的沙子質量忽略不計,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為g。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圖5
A.彈丸打入沙袋過程中,細繩所受拉力大小保持不變
B.彈丸打入沙袋過程中,彈丸對沙袋的沖量等于沙袋對彈丸的沖量
C.彈丸打入沙袋過程中所產生的熱量為
D.沙袋和彈丸一起擺動所達到的最大高度為
答案 D
解析 擊中沙袋前,細繩拉力F1=5mg,彈丸以水平速度v0擊中沙袋后未穿出,此瞬間水平方向動量守恒,mv0=(m+5m)v,沙袋與彈丸受到細繩的拉力與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即F2-6mg=,F2>F1,A錯誤;彈丸打入沙袋過程中,彈丸對沙袋的沖量與沙袋對彈丸的沖量等大反向,B錯誤;根據能量守恒定律得mv=×6mv2+Q,解得Q=mv,C錯誤;對沙袋與彈丸,從最低點到最高點,由機械能守恒定律有×6mv2=6mgh,解得h=,D正確。
6.如圖6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一木板A,質量M=4 kg,小鐵塊B(可視為質點)質量為m=1 kg,木板A和小鐵塊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μ=0.2,小鐵塊B以v0=10 m/s的初速度從木板A的左端沖上木板,恰好不滑離木板(g=10 m/s2)。求:
圖6
(1)A、B的加速度大小分別為多少?
(2)經過多長時間A、B速度相同,相同速度的大小為多少?
(3)薄木板的長度。
答案 (1)0.5 m/s2 2 m/s2 (2)4 s 2 m/s (3)20 m
解析 (1)對小鐵塊B受力分析,由牛頓第二定律有μmg=maB,即aB=μg=2 m/s2
對木板A受力分析,由牛頓第二定律有
μmg=MaA,即aA==0.5 m/s2。
(2)由于A、B組成的系統所受合外力為零,則A、B組成的系統動量守恒,有
mv0=(m+M)v共
代入數據解得v共=2 m/s
由于木板A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則v共=aAt
代入數據解得t=4 s。
(3)設薄木板的長度為L,則對A、B整體由能量守恒定律有
μmgL=mv-(m+M)v
代入數據解得L=20 m。
7.如圖7所示,可看成質點的A物體疊放在上表面光滑的B物體上,一起以v0的速度沿光滑的水平軌道勻速運動,B與靜止在同一光滑水平軌道上的木板C發生完全非彈性碰撞,B、C的上表面相平且B、C不粘連,A滑上C后恰好能到達C板的最右端,已知A、B、C質量均相等,且為m,木板C長為L,求:
圖7
(1)A物體的最終速度的大小;
(2)A、C之間的摩擦力的大小;
(3)A在木板C上滑行的時間t。
答案 (1)v0 (2) (3)
解析 (1)B、C碰撞過程中動量守恒,由題意分析知,B、C碰后具有相同的速度,設B、C碰后的共同速度為v1,以B的初速度方向為正方向,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v0=2mv1
解得v1=
B、C共速后A以v0的速度滑上C,A滑上C后,B、C脫離,A、C相互作用過程中動量守恒,設最終A、C的共同速度為v2,以向右為正方向,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v0+mv1=2mv2
解得v2=v0。
(2)在A、C相互作用過程中,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FfL=mv+mv-×2mv
解得Ff=。
(3)A與C相互作用過程中,對C由動量定理得
Fft=mv2-mv1
解得t=。
8.(2024·福建南平高三月考)兩端有豎直擋板的U形槽C放置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質量M=3 kg、槽內長度L=1.0 m,中間位置放上一質量mB=2 kg的滑塊B,均處于靜止狀態。在槽左邊有一質量mA=1 kg滑塊A,以速度v0=6 m/s向右運動,與U形槽碰撞后以原來速度的一半反彈,經過t=1 s時,滑塊B與U形槽的擋板發生第一次碰撞。A、B滑塊均可視為質點,U形槽的上表面水平,所有的碰撞均為彈性的,重力加速度g=10 m/s2,不計空氣阻力。求:
圖8
(1)滑塊A與U形槽C碰撞后瞬間U形槽C的速度大小vC;
(2)滑塊B與槽間的動摩擦因數μ;
(3)U形槽最終的速度及B在槽內的位置。
答案 (1)3 m/s (2)0.3 (3)1.8 m/s 與U型槽左邊擋板的距離為0.4 m
解析 (1)A與U形槽發生彈性碰撞,由動量守恒定律有
mAv0=mAvA+MvC
由題意知vA=-
解得vC=3 m/s。
(2)滑塊A與U形槽碰撞后,B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有μmBg=mBaB
xB=aBt2
滑塊A與U形槽碰撞后,U形槽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有μmBg=MaC
xC=vCt-aCt2
由題意知xC-xB=
聯立可得μ=0.3。
(3)設U形槽的最終速度為v,由動量守恒定律有
MvC=(M+mB)v
解得v=1.8 m/s
由功能關系有Mv=(M+mB)v2+μmBgs
解得s=0.9 m
所以,滑塊B最終的位置與U形槽左邊擋板的距離為d=0.4 m。專題強化十二 “子彈打木塊”模型和“滑塊—木板”模型
學習目標 1.會用動量觀點和能量觀點分析計算子彈打木塊模型。 2.會用動量觀點和能量觀點分析計算滑塊—木板模型。
模型一 “子彈打木塊”模型
1.模型圖示
2.模型特點
(1)子彈水平打進木塊的過程中,系統的動量守恒。
(2)系統的機械能有損失。
3.兩種情景
(1)子彈嵌入木塊中,兩者速度相等,機械能損失最多(完全非彈性碰撞)
動量守恒:mv0=(m+M)v
能量守恒:Q=Ffs=mv-(M+m)v2
(2)子彈穿透木塊
動量守恒:mv0=mv1+Mv2
能量守恒:Q=Ffd=mv-
例1 (2024·四川綿陽模擬)質量為m的子彈以某一初速度v0擊中靜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質量為M的木塊,并陷入木塊一定深度后與木塊相對靜止,甲、乙兩圖表示了這一過程開始和結束時子彈和木塊可能的相對位置,設木塊對子彈的阻力大小恒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圖1
A.M越大,子彈射入木塊的時間越短
B.M越大,子彈射入木塊的深度越淺
C.無論m、M、v0的大小如何,都只可能是甲圖所示的情形
D.若v0較小,則可能是甲圖所示情形;若v0較大,則可能是乙圖所示情形
聽課筆記                                     
                                    
                                    
例2 如圖2所示,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靜止放置一個質量為980 g的長方形勻質木塊,現有一質量為20 g的子彈以大小為300 m/s的水平速度沿木塊的中心軸線射向木塊,最終留在木塊中沒有射出,和木塊一起以共同的速度運動。已知木塊沿子彈運動方向的長度為10 cm,子彈打進木塊的深度為6 cm。設木塊對子彈的阻力保持不變。
圖2
(1)求子彈和木塊的共同速度以及它們在此過程中所產生的內能;
(2)若子彈是以大小為400 m/s的水平速度從同一方向水平射向該木塊,則在射中木塊后能否射穿該木塊?
                                    
                                    
                                    
                                    
                                    
                                    
                                    
                                    
模型二 “滑塊—木板”模型
1.模型圖示
2.模型特點
(1)系統的動量守恒,但機械能不守恒,摩擦力與兩者相對位移的乘積等于系統減少的機械能。
(2)若滑塊未從木板上滑下,當兩者速度相同時,木板速度最大,相對位移最大。
3.求解方法
(1)求速度:根據動量守恒定律求解,研究對象為一個系統。
(2)求時間:根據動量定理求解,研究對象為一個物體。
(3)求系統產生的內能或相對位移:根據能量守恒定律Q=FfΔx或Q=E初-E末,研究對象為一個系統。
例3 如圖3所示,質量m1=0.3 kg的小車靜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車長L=1.5 m,現有質量m2=0.2 kg可視為質點的物塊,以水平向右的速度v0從左端滑上小車,最后在車面上某處與小車保持相對靜止。物塊與車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0.5,取g=10 m/s2,則(  )
圖3
A.物塊滑上小車后,系統動量守恒、機械能守恒
B.增大物塊與車面間的動摩擦因數,摩擦生熱變大
C.若v0=2.5 m/s,則物塊在車面上滑行的時間為0.24 s
D.若要保證物塊不從小車右端滑出,則v0不得大于5 m/s
聽課筆記                                     
                                    
                                    
                                    
例4 (2024·江西南昌模擬)如圖4所示,一質量為3 kg的木板B靜止于光滑水平面上,物塊A質量為2 kg,停在木板B的左端。質量為1 kg的小球用長為l=1.8 m的輕繩懸掛在固定點O上,將輕繩向左拉直至水平位置后,由靜止釋放小球,小球在最低點與物塊A發生彈性碰撞,碰后立即取走小球,物塊A與小球均可視為質點,不計空氣阻力,已知物塊A與木板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μ=0.2,重力加速度g=10 m/s2。
圖4
(1)求碰撞過程中小球對物塊A的沖量大小;
(2)若木板長度為 m,求物塊A的最終速度大小。
                                    
                                    
                                    
                                    
                                    
                                    
                                    
                                    
                                    
                                    
                                    
                                    
                                    
                                    
                                         專題強化練十二 “子彈打木塊”模型和“滑塊—木板”
模型
1.如圖1所示,子彈以水平速度v0射向原來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塊,并留在木塊中和木塊一起運動。在子彈射入木塊的過程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圖1
A.子彈對木塊的沖量一定大于木塊對子彈的沖量
B.子彈對木塊的沖量和木塊對子彈的沖量大小一定相等
C.子彈速度的減小量一定等于木塊速度的增加量
D.子彈動量變化的大小一定大于木塊動量變化的大小
2.(多選)如圖2所示,光滑水平面上分別放著兩塊質量、形狀相同的硬木和軟木,兩顆完全相同的子彈均以相同的初速度分別打進兩種木頭中,最終均留在木頭內,已知軟木對子彈的摩擦力較小,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
圖2
A.子彈與硬木摩擦產生的內能較多
B.兩個系統產生的內能一樣多
C.子彈在軟木中打入深度較大
D.子彈在硬木中打入深度較大
3.(2024·云南昆明模擬)質量為M的均勻木塊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木塊左、右兩側各有一位持有完全相同步槍和子彈的射擊手,首先左側射手開槍,子彈水平射入木塊的最大深度為d1,然后右側射手開槍,子彈水平射入木塊的最大深度為d2,如圖3所示,設子彈均未射穿木塊,且兩顆子彈與木塊之間的作用力大小均相同。當兩顆子彈均相對于木塊靜止時,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圖3
A.木塊靜止,d1=d2
B.木塊靜止,d1C.木塊向右運動,d1D.木塊向左運動,d1=d2
4.如圖4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矩形長木板,木板左端放一小物塊,已知木板質量大于物塊質量,t=0時兩者從圖中位置以相同的水平速度v0向右運動,碰到右面的豎直擋板后木板以與原來等大反向的速度被反彈回來,運動過程中物塊一直未離開木板,則關于物塊運動的速度v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可能正確的是(  )
圖4
5.如圖5所示,一沙袋用無彈性輕細繩懸于O點。開始時沙袋處于靜止狀態,一彈丸以水平速度v0擊中沙袋后未穿出,二者共同擺動。若彈丸質量為m,沙袋質量為5m,彈丸和沙袋形狀大小忽略不計,彈丸擊中沙袋后漏出的沙子質量忽略不計,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為g。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圖5
A.彈丸打入沙袋過程中,細繩所受拉力大小保持不變
B.彈丸打入沙袋過程中,彈丸對沙袋的沖量等于沙袋對彈丸的沖量
C.彈丸打入沙袋過程中所產生的熱量為
D.沙袋和彈丸一起擺動所達到的最大高度為
6.如圖6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一木板A,質量M=4 kg,小鐵塊B(可視為質點)質量為m=1 kg,木板A和小鐵塊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μ=0.2,小鐵塊B以v0=10 m/s的初速度從木板A的左端沖上木板,恰好不滑離木板(g=10 m/s2)。求:
圖6
(1)A、B的加速度大小分別為多少?
(2)經過多長時間A、B速度相同,相同速度的大小為多少?
(3)薄木板的長度。
7.如圖7所示,可看成質點的A物體疊放在上表面光滑的B物體上,一起以v0的速度沿光滑的水平軌道勻速運動,B與靜止在同一光滑水平軌道上的木板C發生完全非彈性碰撞,B、C的上表面相平且B、C不粘連,A滑上C后恰好能到達C板的最右端,已知A、B、C質量均相等,且為m,木板C長為L,求:
圖7
(1)A物體的最終速度的大小;
(2)A、C之間的摩擦力的大小;
(3)A在木板C上滑行的時間t。
8.(2024·福建南平高三月考)兩端有豎直擋板的U形槽C放置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質量M=3 kg、槽內長度L=1.0 m,中間位置放上一質量mB=2 kg的滑塊B,均處于靜止狀態。在槽左邊有一質量mA=1 kg滑塊A,以速度v0=6 m/s向右運動,與U形槽碰撞后以原來速度的一半反彈,經過t=1 s時,滑塊B與U形槽的擋板發生第一次碰撞。A、B滑塊均可視為質點,U形槽的上表面水平,所有的碰撞均為彈性的,重力加速度g=10 m/s2,不計空氣阻力。求:
圖8
(1)滑塊A與U形槽C碰撞后瞬間U形槽C的速度大小vC;
(2)滑塊B與槽間的動摩擦因數μ;
(3)U形槽最終的速度及B在槽內的位置。
專題強化練十二 “子彈打木塊”模型和“滑塊—木板”模型
1.B [水平方向上,子彈所受合外力與木塊受到的合外力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它們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時間t相等,根據I=Ft,可知子彈對木塊的沖量與木塊對子彈的沖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錯誤,B正確;子彈與木塊組成的系統所受合外力為零,系統動量守恒,由動量守恒定律可知,子彈動量變化量大小等于木塊動量變化量大小,由于子彈與木塊的質量不一定相同,子彈速度的減小量不一定等于木塊速度的增加量,故C、D錯誤。]
2.BC [設子彈質量為m,木頭質量為M,由于最終都達到共同速度,根據動量守恒定律知mv0=(m+M)v,共同速度v相同,根據ΔE=mv-(m+M)v2=Q,可知子彈與硬木或子彈與軟木構成的系統機械能減小量相同,則兩個系統產生的內能Q一樣多,故A錯誤,B正確;根據功能關系有Q=Ffd,可知產生的內能Q相同時,摩擦力Ff越小,子彈打入深度d越大,所以子彈在軟木中打入深度較大,故C正確,D錯誤。]
3.B [設子彈質量為m,左側射手開槍后,子彈射入木塊與木塊一起向右運動,設共同速度為v1,由動量守恒定律有mv0=(M+m)v1,由能量守恒定律有Ffd1=mv-(M+m)v,右側射手開槍后,射出的子彈與木塊及左側射手射出的子彈共同運動的速度設為v2,由動量守恒定律有(M+m)v1-mv0=(M+2m)v2,由能量守恒定律有Ffd2=mv+(M+m)v-(M+2m)v,解得v2=0,d14.A [木板碰到擋板前,物塊與木板一直做勻速運動,速度為v0;木板碰到擋板后,物塊向右做勻減速運動,速度減至零后向左做勻加速運動,木板向左做勻減速運動,最終兩者速度相同,設為v1。設木板的質量為M,物塊的質量為m,取向左為正方向,則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v0-mv0=(M+m)v1,解得v1=v05.D [擊中沙袋前,細繩拉力F1=5mg,彈丸以水平速度v0擊中沙袋后未穿出,此瞬間水平方向動量守恒,mv0=(m+5m)v,沙袋與彈丸受到細繩的拉力與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即F2-6mg=,F2>F1,A錯誤;彈丸打入沙袋過程中,彈丸對沙袋的沖量與沙袋對彈丸的沖量等大反向,B錯誤;根據能量守恒定律得mv=×6mv2+Q,解得Q=mv,C錯誤;對沙袋與彈丸,從最低點到最高點,由機械能守恒定律有×6mv2=6mgh,解得h=,D正確。]
6.(1)0.5 m/s2 2 m/s2 (2)4 s 2 m/s (3)20 m
解析 (1)對小鐵塊B受力分析,由牛頓第二定律有μmg=maB,即aB=μg=2 m/s2
對木板A受力分析,由牛頓第二定律有
μmg=MaA,即aA==0.5 m/s2。
(2)由于A、B組成的系統所受合外力為零,則A、B組成的系統動量守恒,有mv0=(m+M)v共
代入數據解得v共=2 m/s
由于木板A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則v共=aAt
代入數據解得t=4 s。
(3)設薄木板的長度為L,則對A、B整體由能量守恒定律有
μmgL=mv-(m+M)v
代入數據解得L=20 m。
7.(1)v0 (2) (3)
解析 (1)B、C碰撞過程中動量守恒,由題意分析知,B、C碰后具有相同的速度,設B、C碰后的共同速度為v1,以B的初速度方向為正方向,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v0=2mv1
解得v1=
B、C共速后A以v0的速度滑上C,A滑上C后,B、C脫離,A、C相互作用過程中動量守恒,設最終A、C的共同速度為v2,以向右為正方向,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v0+mv1=2mv2
解得v2=v0。
(2)在A、C相互作用過程中,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FfL=mv+mv-×2mv
解得Ff=。
(3)A與C相互作用過程中,對C由動量定理得
Fft=mv2-mv1
解得t=。
8.(1)3 m/s (2)0.3 (3)1.8 m/s 與U型槽左邊擋板的距離為0.4 m
解析 (1)A與U形槽發生彈性碰撞,由動量守恒定律有
mAv0=mAvA+MvC
由題意知vA=-
解得vC=3 m/s。
(2)滑塊A與U形槽碰撞后,B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有
μmBg=mBaB
xB=aBt2
滑塊A與U形槽碰撞后,U形槽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有
μmBg=MaC
xC=vCt-aCt2
由題意知xC-xB=
聯立可得μ=0.3。
(3)設U形槽的最終速度為v,由動量守恒定律有
MvC=(M+mB)v
解得v=1.8 m/s
由功能關系有Mv=(M+mB)v2+μmBgs
解得s=0.9 m
所以,滑塊B最終的位置與U形槽左邊擋板的距離為d=0.4 m。(共40張PPT)
專題強化十二 “子彈打木塊”模型和“滑塊—木板”模型
第六章 動量守恒定律
會用動量觀點和能量觀點分析計算子彈打木塊模型。
會用動量觀點和能量觀點分析計算滑塊—木板模型。
學習目標
目 錄
CONTENTS
研透核心考點
01
提升素養能力
02
研透核心考點
1
模型二 “滑塊—木板”模型
模型一 “子彈打木塊”模型
1.模型圖示
模型一 “子彈打木塊”模型
2.模型特點
(1)子彈水平打進木塊的過程中,系統的動量守恒。
(2)系統的機械能有損失。
3.兩種情景
C
例1 (2024·四川綿陽模擬)質量為m的子彈以某一初速度v0擊中靜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質量為M的木塊,并陷入木塊一定深度后與木塊相對靜止,甲、乙兩圖表示了這一過程開始和結束時子彈和木塊可能的相對位置,設木塊對子彈的阻力大小恒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圖1
A.M越大,子彈射入木塊的時間越短
B.M越大,子彈射入木塊的深度越淺
C.無論m、M、v0的大小如何,都只可能是
甲圖所示的情形
D.若v0較小,則可能是甲圖所示情形;若v0較大,則可能是乙圖所示情形


(1)求子彈和木塊的共同速度以及它們在此過程中所產生的內能;
例2 如圖2所示,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靜止放置一個質量為980 g的長方形勻質木塊,現有一質量為20 g的子彈以大小為300 m/s的水平速度沿木塊的中心軸線射向木塊,最終留在木塊中沒有射出,和木塊一起以共同的速度運動。已知木塊沿子彈運動方向的長度為10 cm,子彈打進木塊的深度為6 cm。設木塊對子彈的阻力保持不變。
圖2
解析 設子彈射入木塊后與木塊的共同速度為v,對子彈和木塊組成的系統,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v0=(M+m)v,代入數據解得v=6 m/s
答案 6 m/s 882 J
(2)若子彈是以大小為400 m/s的水平速度從同一方向水平射向該木塊,則在射中木塊后能否射穿該木塊?
解析 假設子彈以v0′=400 m/s的速度入射時沒有射穿木塊,則對子彈和木塊組成的系統,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v0′=(M+m)v′
解得v′=8 m/s
由功能關系有Q=ΔE=F阻x相=F阻d
ΔE′=F阻x相′=F阻d′
因為d′>10 cm,所以能射穿木塊。
答案 能
1.模型圖示
模型二 “滑塊—木板”模型
2.模型特點
(1)系統的動量守恒,但機械能不守恒,摩擦力與兩者相對位移的乘積等于系統減少的機械能。
(2)若滑塊未從木板上滑下,當兩者速度相同時,木板速度最大,相對位移最大。
3.求解方法
(1)求速度:根據動量守恒定律求解,研究對象為一個系統。
(2)求時間:根據動量定理求解,研究對象為一個物體。
(3)求系統產生的內能或相對位移:根據能量守恒定律Q=FfΔx或Q=E初-E末,研究對象為一個系統。
D
A.物塊滑上小車后,系統動量守恒、機械能守恒
B.增大物塊與車面間的動摩擦因數,摩擦生熱變大
C.若v0=2.5 m/s,則物塊在車面上滑行的時間為0.24 s
D.若要保證物塊不從小車右端滑出,則v0不得大于5 m/s
例3 如圖3所示,質量m1=0.3 kg的小車靜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車長L=1.5 m,現有質量m2=0.2 kg可視為質點的物塊,以水平向右的速度v0從左端滑上小車,最后在車面上某處與小車保持相對靜止。物塊與車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0.5,取g=10 m/s2,則(  )
圖3
解析 物塊與小車組成的系統所受合外力為零,系統動量守恒、物塊相對小車滑動過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部分機械能轉化為內能,系統機械能不守恒,A錯誤;以向右為正方向,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2v0=(m1+m2)v,
間的動摩擦因數,摩擦生熱不變,B錯誤;若v0=2.5 m/s,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2v0=(m1+m2)v,解得v=1 m/s,對物塊,由動量定理得-μm2gt=m2v-m2v0,解得t=0.3 s,C錯誤;要使物塊恰好不從小車右端滑出,需物塊到車面右端時與小車有共同的速度v′,以向右為正方向,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2v0′
D正確。
(1)求碰撞過程中小球對物塊A的沖量大小;
例4 (2024·江西南昌模擬)如圖4所示,一質量為3 kg的木板B靜止于光滑水平面上,物塊A質量為2 kg,停在木板B的左端。質量為1 kg的小球用長為l=1.8 m的輕繩懸掛在固定點O上,將輕繩向左拉直至水平位置后,由靜止釋放小球,小球在最低點與物塊A發生彈性碰撞,碰后立即取走小球,物塊A與小球均可視為質點,不計空氣阻力,已知物塊A與木板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μ=0.2,重力加速度g=10 m/s2。
圖4
小球與物塊A發生彈性碰撞過程,由動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可得mv0=mv1+mAv2
對物塊A運用動量定理得I=mAv2-0
聯立解得I=8 kg· m/s。
答案 8 kg· m/s
解析 假設物塊A與木板B達到共同速度,設相對位移為s,由動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得mAv2=(mA+mB)v
聯立解得s=2.4 m
因L答案 2 m/s
提升素養能力
2
B
1.如圖1所示,子彈以水平速度v0射向原來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塊,并留在木塊中和木塊一起運動。在子彈射入木塊的過程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圖1
A.子彈對木塊的沖量一定大于木塊對子彈的沖量
B.子彈對木塊的沖量和木塊對子彈的沖量大小一定相等
C.子彈速度的減小量一定等于木塊速度的增加量
D.子彈動量變化的大小一定大于木塊動量變化的大小
解析 水平方向上,子彈所受合外力與木塊受到的合外力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它們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時間t相等,根據I=Ft,可知子彈對木塊的沖量與木塊對子彈的沖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錯誤,B正確;子彈與木塊組成的系統所受合外力為零,系統動量守恒,由動量守恒定律可知,子彈動量變化量大小等于木塊動量變化量大小,由于子彈與木塊的質量不一定相同,子彈速度的減小量不一定等于木塊速度的增加量,故C、D錯誤。
BC
2.(多選)如圖2所示,光滑水平面上分別放著兩塊質量、形狀相同的硬木和軟木,兩顆完全相同的子彈均以相同的初速度分別打進兩種木頭中,最終均留在木頭內,已知軟木對子彈的摩擦力較小,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
圖2
A.子彈與硬木摩擦產生的內能較多
B.兩個系統產生的內能一樣多
C.子彈在軟木中打入深度較大
D.子彈在硬木中打入深度較大
B
3.(2024·云南昆明模擬)質量為M的均勻木塊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木塊左、右兩側各有一位持有完全相同步槍和子彈的射擊手,首先左側射手開槍,子彈水平射入木塊的最大深度為d1,然后右側射手開槍,子彈水平射入木塊的最大深度為d2,如圖3所示,設子彈均未射穿木塊,且兩顆子彈與木塊之間的作用力大小均相同。當兩顆子彈均相對于木塊靜止時,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圖3
A.木塊靜止,d1=d2 B.木塊靜止,d1C.木塊向右運動,d1A
4.如圖4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矩形長木板,木板左端放一小物塊,已知木板質量大于物塊質量,t=0時兩者從圖中位置以相同的水平速度v0向右運動,碰到右面的豎直擋板后木板以與原來等大反向的速度被反彈回來,運動過程中物塊一直未離開木板,則關于物塊運動的速度v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可能正確的是(  )
圖4
D
5.如圖5所示,一沙袋用無彈性輕細繩懸于O點。開始時沙袋處于靜止狀態,一彈丸以水平速度v0擊中沙袋后未穿出,二者共同擺動。若彈丸質量為m,沙袋質量為5m,彈丸和沙袋形狀大小忽略不計,彈丸擊中沙袋后漏出的沙子質量忽略不計,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為g。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圖5
A.彈丸打入沙袋過程中,細繩所受拉力大小保持不變
B.彈丸打入沙袋過程中,彈丸對沙袋的沖量等于沙袋對彈丸的沖量
解析 擊中沙袋前,細繩拉力F1=5mg,彈丸以水平速度v0擊中沙袋后未穿出,此瞬間水平方向動量守恒,mv0=(m+5m)v,沙袋與彈丸受到細繩的拉力與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即F2-
6.如圖6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一木板A,質量M=4 kg,小鐵塊B(可視為質點)質量為m=1 kg,木板A和小鐵塊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μ=0.2,小鐵塊B以v0=10 m/s的初速度從木板A的左端沖上木板,恰好不滑離木板(g=10 m/s2)。求:
圖6
(1)A、B的加速度大小分別為多少?
(2)經過多長時間A、B速度相同,相同速度的大小為多少?
(3)薄木板的長度。
答案 (1)0.5 m/s2 2 m/s2 (2)4 s 2 m/s (3)20 m
解析 (1)對小鐵塊B受力分析,由牛頓第二定律有μmg=maB,即aB=μg=2 m/s2
對木板A受力分析,由牛頓第二定律有
(2)由于A、B組成的系統所受合外力為零,則A、B組成的系統動量守恒,有
mv0=(m+M)v共
代入數據解得v共=2 m/s
由于木板A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則v共=aAt
代入數據解得t=4 s。
(3)設薄木板的長度為L,則對A、B整體由能量守恒定律有
代入數據解得L=20 m。
7.如圖7所示,可看成質點的A物體疊放在上表面光滑的B物體上,一起以v0的速度沿光滑的水平軌道勻速運動,B與靜止在同一光滑水平軌道上的木板C發生完全非彈性碰撞,B、C的上表面相平且B、C不粘連,A滑上C后恰好能到達C板的最右端,已知A、B、C質量均相等,且為m,木板C長為L,求:
圖7
(1)A物體的最終速度的大小;
(2)A、C之間的摩擦力的大小;
(3)A在木板C上滑行的時間t。
解析 (1)B、C碰撞過程中動量守恒,由題意分析知,B、C碰后具有相同的速度,設B、C碰后的共同速度為v1,以B的初速度方向為正方向,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v0=2mv1
B、C共速后A以v0的速度滑上C,A滑上C后,B、C脫離,A、C相互作用過程中動量守恒,設最終A、C的共同速度為v2,以向右為正方向,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v0+mv1=2mv2
(3)A與C相互作用過程中,對C由動量定理得
Fft=mv2-mv1
8.(2024·福建南平高三月考)兩端有豎直擋板的U形槽C放置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質量M=3 kg、槽內長度L=1.0 m,中間位置放上一質量mB=2 kg的滑塊B,均處于靜止狀態。在槽左邊有一質量mA=1 kg滑塊A,以速度v0=6 m/s向右運動,與U形槽碰撞后以原來速度的一半反彈,經過t=1 s時,滑塊B與U形槽的擋板發生第一次碰撞。A、B滑塊均可視為質點,U形槽的上表面水平,所有的碰撞均為彈性的,重力加速度g=10 m/s2,不計空氣阻力。求:
圖8
(1)滑塊A與U形槽C碰撞后瞬間U形槽C的速度大小vC;
(2)滑塊B與槽間的動摩擦因數μ;
(3)U形槽最終的速度及B在槽內的位置。
答案 (1)3 m/s (2)0.3 (3)1.8 m/s 與U型槽左邊擋板的距離為0.4 m
解析 (1)A與U形槽發生彈性碰撞,由動量守恒定律有
mAv0=mAvA+MvC
解得vC=3 m/s。
(2)滑塊A與U形槽碰撞后,B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有μmBg=mBaB
滑塊A與U形槽碰撞后,U形槽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有μmBg=MaC
聯立可得μ=0.3。
(3)設U形槽的最終速度為v,由動量守恒定律有
MvC=(M+mB)v
解得v=1.8 m/s
解得s=0.9 m
所以,滑塊B最終的位置與U形槽左邊擋板的距離為d=0.4 m。
本節內容結束
THANKS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铜川市| 襄垣县| 延川县| 晋江市| 承德市| 原阳县| 定兴县| 建宁县| 夹江县| 大冶市| 徐闻县| 巢湖市| 沁水县| 永平县| 贵阳市| 忻州市| 广元市| 霍城县| 梧州市| 乐至县| 家居| 佛学| 民权县| 阳春市| 金川县| 锦屏县| 简阳市| 周至县| 荥经县| 盐津县| 永州市| 信丰县| 探索| 施秉县| 东丰县| 水城县| 乌拉特中旗| 伊春市| 东山县| 湘乡市| 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