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強化十一 “滑塊—彈簧”模型和“滑塊—斜(曲)面”模型學習目標 會分析“滑塊—彈簧”“滑塊—斜(曲)面”與碰撞的相似性,并會用碰撞的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模型一 “滑塊—彈簧”模型1.模型圖示2.模型特點(1)動量守恒:兩個物體與彈簧相互作用的過程中,若系統所受外力的矢量和為零,則系統動量守恒。(2)機械能守恒:系統所受的外力為零或除彈簧彈力以外的內力不做功,系統機械能守恒。(3)彈簧處于最長(或最短)狀態時兩物體速度相同,彈性勢能最大,系統動能通常最小(相當于完全非彈性碰撞,兩物體減少的動能轉化為彈簧的彈性勢能),即m1v0=(m1+m2)v,ΔEp=m1v-(m1+m2)v2。(4)彈簧恢復原長時,彈性勢能為零,系統動能無損失(相當于剛完成彈性碰撞),即m1v0=m1v1+m2v2,m1v=m1v+m2v。例1 (多選)(2024·河北衡水模擬)如圖1所示,足夠長光滑水平面上,一輕質彈簧左端與質量為2m的B滑塊相連,右端與質量為m的滑塊A接觸而不相連,彈簧處于原長,現給A施加一瞬間沖量使其獲得一個水平向左的初速度v0,經一段時間后滑塊A與彈簧分離,其間彈簧的最大彈性勢能為Ep,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圖1A.A與彈簧分離前任一時刻,A與B的動量之比為1∶2B.若事先將B固定,彈簧的最大彈性勢能為1.5EpC.兩者分離后A、B的動能之比為1∶8D.若事先在距B左側很遠處固定一剛性擋板,則最終B不可能追上A答案 BC解析 A與彈簧分離之前任一時刻,A與B受到的彈力始終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而受到的沖量的大小相等,但A具有一定的初速度,因而兩者的速度大小不一定相等,即動量大小之比不一定為1∶2,A錯誤;A、B運動過程中,二者相對靜止時,彈性勢能最大,由動量守恒定律有mv0=3mv,由能量守恒定律得Ep=mv-×3m×=mv,B固定,則A速度減小為0時彈性勢能最大,可得Ep′=mv=1.5Ep,B正確;整個過程系統動量守恒、機械能守恒,則mv0=mvA+2mvB,mv=mv+×2mv,解得vA=-,vB=,則有EkA=mv=mv,EkB=×2mv=mv,即兩者分離后A、B的動能之比為1∶8,C正確;由前面分析可知B與擋板發生彈性碰撞反向運動時vB>vA,則B可追上A,D錯誤。1.(2023·北京通州高三一模)如圖2甲所示,一輕彈簧的兩端分別與質量為m1和m2的兩物塊相連接,并且靜止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現使m1瞬時獲得水平向右的速度3 m/s,以此刻為計時零點,兩物塊的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如圖乙所示,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圖2A.兩物塊的質量之比為m1∶m2=2∶1B.在t1時刻和t3時刻彈簧的彈性勢能均達到最大值C.t1~t2時間內,彈簧的長度大于原長D.t2~t3時間內,彈簧的彈力逐漸減小答案 B解析 以m1的初速度方向為正方向,t1時刻A、B共速,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1v1=(m1+m2)v共,將v1=3 m/s,v共=1 m/s代入解得m1∶m2=1∶2,故A錯誤;根據系統能量守恒可知在t1時刻和t3時刻,系統的動能最小,彈簧的彈性勢能達到最大值,故B正確;在t1時刻彈簧壓縮至最短,所以t1~t2時間內,彈簧的長度小于原長,故C錯誤;t2~t3時間內,彈簧處于拉伸階段,彈力逐漸增大,故D錯誤。2.[2023·遼寧卷,15(1)(2)]如圖3,質量m1=1 kg的木板靜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右側的豎直墻面固定一勁度系數k=20 N/m的輕彈簧,彈簧處于自然狀態。質量m2=4 kg的小物塊以水平向右的速度v0= m/s滑上木板左端,兩者共速時木板恰好與彈簧接觸。木板足夠長,物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μ=0.1,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彈簧始終處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彈性勢能Ep與形變量x的關系為Ep=kx2,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結果可用根式表示。圖3(1)求木板剛接觸彈簧時速度v1的大小及木板運動前右端距彈簧左端的距離x1;(2)求木板與彈簧接觸以后,物塊與木板之間即將相對滑動時彈簧的壓縮量x2及此時木板速度v2的大小。答案 (1)1 m/s 0.125 m (2)0.25 m m/s解析 (1)小物塊從滑上木板到兩者共速的過程,由動量守恒定律有m2v0=(m1+m2)v1解得v1=1 m/s兩者共速前,對木板,由牛頓第二定律有μm2g=m1a解得a=4 m/s2由運動學公式有2ax1=v解得x1=0.125 m。(2)木板與彈簧接觸后,物塊與木板先一起減速,當物塊受到的摩擦力達到最大靜摩擦力時,兩者之間即將相對滑動,對物塊有μm2g=m2a′對整體有kx2=(m1+m2)a′解得x2=0.25 m從木板接觸彈簧到物塊與木板之間即將相對滑動的過程,物塊、木板和彈簧三者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恒,則有(m1+m2)v=(m1+m2)v+kx解得v2= m/s。模型二 “滑塊—斜(曲)面”模型1.模型圖示2.模型特點(1)上升到最大高度:m與M具有共同水平速度v共,此時m的豎直速度vy=0。系統水平方向動量守恒,mv0=(M+m)v共;系統機械能守恒,mv=(M+m)v+mgh,其中h為滑塊上升的最大高度,不一定等于弧形軌道的高度(相當于完全非彈性碰撞,系統減少的動能轉化為m的重力勢能)。(2)返回最低點:m與M分離點。水平方向動量守恒,mv0=mv1+Mv2;系統機械能守恒,mv=mv+Mv(相當于彈性碰撞)。例2 如圖4所示,光滑弧形滑塊P鎖定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其弧形底端切線水平,小球Q(視為質點)的質量為滑塊P的質量的一半,小球Q從滑塊P頂端由靜止釋放,Q離開P時的動能為Ek1。現解除鎖定,仍讓Q從滑塊頂端由靜止釋放,Q離開P時的動能為Ek2,Ek1和Ek2的比值為( )圖4A. B.C. D.答案 C解析 設滑塊P的質量為2m,則小球Q的質量為m,弧形頂端與底端的豎直距離為h;P鎖定時,Q下滑過程中機械能守恒,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得mgh=Ek1,P解除鎖定,Q下滑過程中,P、Q組成的系統在水平方向動量守恒,以水平向左為正方向,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vQ-2mvP=0,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得mgh=mv+×2mv,Q離開P時的動能Ek2=mv,聯立解得=,故C正確。3.(多選)(2023·河南濮陽高三一模)如圖5所示,在光滑足夠長水平面上有半徑R=0.8 m的光滑圓弧斜劈B,斜劈的質量是M=3 kg,底端與水平面相切,左邊有質量是m=1 kg的小球A以初速度v0=4 m/s從切點C(是圓弧的最低點)沖上斜劈,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圖5A.小球A不能從斜劈頂端沖出B.小球A能從斜劈頂端沖出后還會再落入斜劈C.小球A沖上斜劈過程中經過最低點C時對斜劈的壓力大小是30 ND.小球A從斜劈上返回最低點C時速度大小為2 m/s,方向向左答案 ACD解析 小球A向右運動到斜劈最低點C時,設此時斜劈對小球的支持力為F1,則F1-mg=m,代入數據得F1=30 N,由牛頓第三定律知,小球A對斜劈的壓力是30 N,選項C正確;假設小球能運動到斜劈頂端,此時小球和斜劈水平速度相等為v1,小球豎直速度為v2,水平方向由動量守恒定律有mv0=(m+M)v1,小球和斜劈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恒,則有mv=m(v+v)+Mv+mgR,聯立解得v1=1 m/s,v=-4 m2/s2<0,故小球A不能從斜劈頂端沖出,選項A正確,B錯誤;當小球A在斜劈上返回最低點C時,設小球A和斜劈的速度分別為v3、v4,則根據動量守恒定律和機械能守恒定律得mv0=mv3+Mv4,mv=mv+Mv,聯立得v3=-2 m/s,v4=2 m/s,小球A從斜劈上返回最低點C時速度大小為2 m/s,方向向左,選項D正確。1.(2024·廣東東莞高三檢測)如圖1所示,彈簧一端固定在豎直墻上,質量為m的光滑弧形槽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底部與水平面平滑連接,一個質量為2m的小球從槽高h處自由下滑,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圖1A.在下滑過程中,小球和槽組成的系統動量守恒B.在下滑過程中,小球的機械能守恒C.被彈簧反彈后,小球和槽都做速率不變的直線運動D.被彈簧反彈后,小球和槽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恒,小球能回到槽高h處答案 C解析 槽處于光滑水平面上,則小球在下滑過程中,小球和槽組成的系統水平方向所受合外力為零,則水平方向上動量守恒,但豎直方向動量不守恒,選項A錯誤;在下滑過程中,小球和槽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恒,但小球的機械能減少,選項B錯誤;小球下滑到底端時由動量守恒定律可知mv1=2mv2,解得v1=2v2,被彈簧反彈后,小球的速度小于槽的速度,小球不能再次追上槽,因水平面光滑,則小球和槽都做速率不變的直線運動,選項C正確,D錯誤。2.如圖2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有A、B兩物體,質量都為m,B左端固定一個處在壓縮狀態的輕彈簧,輕彈簧被裝置鎖定,當彈簧再受到壓縮時鎖定裝置會失效。A以速率v向右運動,當A撞上彈簧后,設彈簧始終不超過彈性限度,關于它們后續的運動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圖2A.A物體最終會靜止,B物體最終會以速率v向右運動B.A、B系統的總動量最終將大于mvC.A、B系統的總動能最終將大于mv2D.當彈簧的彈性勢能最大時,A、B的總動能為mv2答案 C解析 設彈簧恢復原長時A、B的速度分別為v1、v2,規定向右為正方向,A、B兩物體與彈簧組成的系統在整個過程中動量守恒、機械能守恒,則有mv=mv1+mv2,Ep+mv2=mv+mv,解得v1≠0,v2≠v,故A錯誤;由系統水平方向動量守恒,知A、B系統的總動量最終等于mv,故B錯誤;彈簧解除鎖定后存儲的彈性勢能會釋放導致系統總動能增加,系統的總動能最終將大于mv2,故C正確;彈簧被壓縮到最短時A、B兩物體具有相同的速度,由動量守恒定律知mv=2mv′,得v′=v,則有Ek=×2m=mv2,故D錯誤。3.(2024·山西運城高三檢測)如圖3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一靜止的質量為M的四分之一光滑圓弧滑塊,圓弧的半徑為R,最低點處剛好與水平地面相切。一質量為m的小球以一定的初速度v0沿水平地面向右運動,不計小球沖上圓弧滑塊過程中的機械能損失。如果圓弧滑塊固定,則小球恰能沖到圓弧面上與圓心等高處;如果圓弧滑塊不固定,則小球在圓弧面上能到達的最大高度為。則小球與滑塊質量之比m∶M為( )圖3A.1∶2 B.1∶3C.2∶1 D.3∶1答案 C解析 當圓弧滑塊固定時,有mv=mgR;當圓弧滑塊不固定,取水平向右為正方向,根據系統水平方向動量守恒,有mv0=(m+M)v,根據機械能守恒定律有mv=mg+(m+M)v2,聯立解得m∶M=2∶1,故C正確。4.(2024·湖南長沙模擬)如圖4所示,滑塊A、B、C位于光滑水平面上,已知A、B、C的質量均為m=1 kg。滑塊B的左端連有輕質彈簧,彈簧開始處于自由伸長狀態。現使滑塊A以v0=2 m/s速度水平向右運動,彈簧被壓縮到最短時,B與C恰好相碰并粘接在一起,然后繼續運動。假設B和C碰撞過程時間極短,則B和C碰撞過程中整個系統損失的機械能為( )圖4A.0.25 J B.0.50 JC.0.75 J D.1.00 J答案 A解析 對A、B系統,A、B速度相等時,彈簧被壓縮到最短,根據動量守恒定律有mv0=2mv1,代入數據,解得v1=1 m/s,彈簧被壓縮到最短時,B的速度為v1=1 m/s,此時B與C發生完全非彈性碰撞,對B、C組成的系統,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v1=2mv2,代入數據解得v2=0.5 m/s,只有B與C發生非彈性碰撞,有機械能損失,則整個系統損失的機械能為ΔE=mv-×2mv=0.25 J,故A正確。5.如圖5所示,兩光滑且平行的固定水平桿位于同一豎直平面內,兩靜止小球m1、m2分別穿在兩桿上,兩球間拴接一豎直輕彈簧,彈簧處于原長狀態。現給小球m2一個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兩桿足夠長,則在此后的運動過程中( )圖5A.m1、m2組成的系統動量不守恒B.m1、m2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恒C.彈簧最長時,其彈性勢能為D.m1的最大速度是答案 D解析 m1、m2組成的系統所受合外力為零,則系統的動量守恒,選項A錯誤;m1、m2及彈簧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恒,選項B錯誤;彈簧最長時,兩球共速,則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2v0=(m1+m2)v,此時彈簧彈性勢能為Ep=m2v-(m1+m2)v2=,選項C錯誤;當彈簧再次回到原長時m1的速度最大,則m2v0=m1v1+m2v2,m2v=m1v+m2v,解得v1=,選項D正確。6.(多選)(2024·湖南永州高三月考)如圖6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右側放有一個光滑圓弧軌道ABC,其圓心為O;質量為m的小球從水平面上P點以初速度v0向右運動,滑上圓弧軌道后從C點拋出。已知圓弧軌道質量為3m,則小球與圓弧軌道作用過程中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圖6A.小球離開C點后做豎直上拋運動B.小球離開C點后做斜拋運動C.圓弧軌道的最大速度為v0D.小球離開圓弧軌道再次回到水平面上時速度方向水平向左答案 BCD解析 小球以初速度v0滑上圓弧軌道,小球與圓弧軌道產生相互作用,因此小球從滑上圓弧軌道到飛離圓弧軌道的過程中系統機械能守恒,且小球與圓弧軌道組成的系統在水平方向動量守恒,所以小球離開C點時水平速度與圓弧軌道相同,另有豎直向上的分速度,所以小球離開C點后做斜拋運動,選項A錯誤,B正確;因為小球離開圓弧軌道做斜拋運動時水平速度與圓弧軌道相同,所以小球還能落到圓弧軌道上,最后相對圓弧軌道向左運動到水平面上,設小球從左側離開圓弧軌道時其速度為v1,圓弧軌道的速度為v2,則有mv0=mv1+3mv2,mv=mv+×3mv,聯立解得,v1=-v0,v2=v0,即小球離開圓弧軌道再次回到水平面上時速度方向向左,且此時圓弧軌道速度最大,選項C、D正確。7.如圖7甲所示,物體A、B的質量分別是m1=4 kg和m2=4 kg,用輕彈簧相連后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物體B左側與豎直墻相接觸但不粘連。另有一個物體C從t=0時刻起,以一定的速度向左運動,在t=5 s時刻與物體A相碰,碰后立即與A粘在一起,此后A、C不再分開。物體C在前15 s內的v-t圖像如圖乙所示。求:圖7(1)物體C的質量m3;(2)B離開墻壁后所能獲得的最大速度大小。答案 (1)2 kg (2)2.4 m/s解析 (1)以水平向左的方向為正方向,A、C碰撞過程中動量守恒,則有m3vC=(m1+m3)v共1代入v-t圖像中的數據解得m3=2 kg。(2)從B開始離開墻面到B速度最大的過程,相當于B與AC整體完成了一次彈性碰撞,以水平向右為正方向,則有(m1+m3)v共1′=(m1+m3)v共2+m2v2(m1+m3)v共1′2=(m1+m3)v+m2v由v-t圖像可得v共1′大小為2 m/s,方向水平向右解得B的最大速度為v2=2.4 m/s。8.如圖8所示,固定光滑曲面軌道在O點與光滑水平地面平滑連接,地面上靜止放置一個表面光滑、質量為3m的斜面體C。一質量為m的小物塊A從高h處由靜止開始沿軌道下滑,在O點與質量為2m的靜止小物塊B發生碰撞,碰撞后A、B立即粘連在一起向右運動(碰撞時間極短),平滑地滑上斜面體,在斜面體上上升的高度小于斜面體高度,重力加速度為g,求:圖8(1)A到達O點時的速度大小;(2)A、B碰撞過程中損失的機械能;(3)A和B沿C能上升的最大高度。答案 (1) (2)mgh (3)h解析 (1)物塊A運動到O點的過程,根據動能定理可知mgh=mv解得v1=。(2)當A、B發生碰撞時,根據動量守恒定律可知mv1=(m+2m)v2解得v2=A、B碰撞過程中損失的機械能ΔE=mv-(m+2m)v=mgh。(3)將A、B、C看成一個系統,則系統在水平方向動量守恒,當A、B到達最高點時三者在水平方向速度相同,根據動量守恒定律可知(m+2m)v2=(m+2m+3m)v3根據能量守恒定律可知(m+2m)v=(m+2m+3m)v+(m+2m)gh′聯立解得A和B沿C能上升的最大高度為h′=h。專題強化十一 “滑塊—彈簧”模型和“滑塊—斜(曲)面”模型學習目標 會分析“滑塊—彈簧”“滑塊—斜(曲)面”與碰撞的相似性,并會用碰撞的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模型一 “滑塊—彈簧”模型1.模型圖示2.模型特點(1)動量守恒:兩個物體與彈簧相互作用的過程中,若系統所受外力的矢量和為零,則系統動量守恒。(2)機械能守恒:系統所受的外力為零或除彈簧彈力以外的內力不做功,系統機械能守恒。(3)彈簧處于最長(或最短)狀態時兩物體速度相同,彈性勢能最大,系統動能通常最小(相當于完全非彈性碰撞,兩物體減少的動能轉化為彈簧的彈性勢能),即m1v0=(m1+m2)v,ΔEp=m1v-(m1+m2)v2。(4)彈簧恢復原長時,彈性勢能為零,系統動能無損失(相當于剛完成彈性碰撞),即m1v0=m1v1+m2v2,m1v=m1v+m2v。例1 (多選)(2024·河北衡水模擬)如圖1所示,足夠長光滑水平面上,一輕質彈簧左端與質量為2m的B滑塊相連,右端與質量為m的滑塊A接觸而不相連,彈簧處于原長,現給A施加一瞬間沖量使其獲得一個水平向左的初速度v0,經一段時間后滑塊A與彈簧分離,其間彈簧的最大彈性勢能為Ep,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圖1A.A與彈簧分離前任一時刻,A與B的動量之比為1∶2B.若事先將B固定,彈簧的最大彈性勢能為1.5EpC.兩者分離后A、B的動能之比為1∶8D.若事先在距B左側很遠處固定一剛性擋板,則最終B不可能追上A聽課筆記 1.(2023·北京通州高三一模)如圖2甲所示,一輕彈簧的兩端分別與質量為m1和m2的兩物塊相連接,并且靜止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現使m1瞬時獲得水平向右的速度3 m/s,以此刻為計時零點,兩物塊的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如圖乙所示,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圖2A.兩物塊的質量之比為m1∶m2=2∶1B.在t1時刻和t3時刻彈簧的彈性勢能均達到最大值C.t1~t2時間內,彈簧的長度大于原長D.t2~t3時間內,彈簧的彈力逐漸減小2.[2023·遼寧卷,15(1)(2)]如圖3,質量m1=1 kg的木板靜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右側的豎直墻面固定一勁度系數k=20 N/m的輕彈簧,彈簧處于自然狀態。質量m2=4 kg的小物塊以水平向右的速度v0= m/s滑上木板左端,兩者共速時木板恰好與彈簧接觸。木板足夠長,物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μ=0.1,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彈簧始終處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彈性勢能Ep與形變量x的關系為Ep=kx2,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結果可用根式表示。圖3(1)求木板剛接觸彈簧時速度v1的大小及木板運動前右端距彈簧左端的距離x1;(2)求木板與彈簧接觸以后,物塊與木板之間即將相對滑動時彈簧的壓縮量x2及此時木板速度v2的大小。 模型二 “滑塊—斜(曲)面”模型1.模型圖示2.模型特點(1)上升到最大高度:m與M具有共同水平速度v共,此時m的豎直速度vy=0。系統水平方向動量守恒,mv0=(M+m)v共;系統機械能守恒,mv=(M+m)v+mgh,其中h為滑塊上升的最大高度,不一定等于弧形軌道的高度(相當于完全非彈性碰撞,系統減少的動能轉化為m的重力勢能)。(2)返回最低點:m與M分離點。水平方向動量守恒,mv0=mv1+Mv2;系統機械能守恒,mv=mv+Mv(相當于彈性碰撞)。例2 如圖4所示,光滑弧形滑塊P鎖定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其弧形底端切線水平,小球Q(視為質點)的質量為滑塊P的質量的一半,小球Q從滑塊P頂端由靜止釋放,Q離開P時的動能為Ek1。現解除鎖定,仍讓Q從滑塊頂端由靜止釋放,Q離開P時的動能為Ek2,Ek1和Ek2的比值為( )圖4A. B.C. D.聽課筆記 3.(多選)(2023·河南濮陽高三一模)如圖5所示,在光滑足夠長水平面上有半徑R=0.8 m的光滑圓弧斜劈B,斜劈的質量是M=3 kg,底端與水平面相切,左邊有質量是m=1 kg的小球A以初速度v0=4 m/s從切點C(是圓弧的最低點)沖上斜劈,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圖5A.小球A不能從斜劈頂端沖出B.小球A能從斜劈頂端沖出后還會再落入斜劈C.小球A沖上斜劈過程中經過最低點C時對斜劈的壓力大小是30 ND.小球A從斜劈上返回最低點C時速度大小為2 m/s,方向向左 專題強化練十一 “滑塊—彈簧”模型和“滑塊—斜(曲)面”模型1.(2024·廣東東莞高三檢測)如圖1所示,彈簧一端固定在豎直墻上,質量為m的光滑弧形槽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底部與水平面平滑連接,一個質量為2m的小球從槽高h處自由下滑,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圖1A.在下滑過程中,小球和槽組成的系統動量守恒B.在下滑過程中,小球的機械能守恒C.被彈簧反彈后,小球和槽都做速率不變的直線運動D.被彈簧反彈后,小球和槽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恒,小球能回到槽高h處2.如圖2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有A、B兩物體,質量都為m,B左端固定一個處在壓縮狀態的輕彈簧,輕彈簧被裝置鎖定,當彈簧再受到壓縮時鎖定裝置會失效。A以速率v向右運動,當A撞上彈簧后,設彈簧始終不超過彈性限度,關于它們后續的運動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圖2A.A物體最終會靜止,B物體最終會以速率v向右運動B.A、B系統的總動量最終將大于mvC.A、B系統的總動能最終將大于mv2D.當彈簧的彈性勢能最大時,A、B的總動能為mv23.(2024·山西運城高三檢測)如圖3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一靜止的質量為M的四分之一光滑圓弧滑塊,圓弧的半徑為R,最低點處剛好與水平地面相切。一質量為m的小球以一定的初速度v0沿水平地面向右運動,不計小球沖上圓弧滑塊過程中的機械能損失。如果圓弧滑塊固定,則小球恰能沖到圓弧面上與圓心等高處;如果圓弧滑塊不固定,則小球在圓弧面上能到達的最大高度為。則小球與滑塊質量之比m∶M為( )圖3A.1∶2 B.1∶3C.2∶1 D.3∶14.(2024·湖南長沙模擬)如圖4所示,滑塊A、B、C位于光滑水平面上,已知A、B、C的質量均為m=1 kg。滑塊B的左端連有輕質彈簧,彈簧開始處于自由伸長狀態。現使滑塊A以v0=2 m/s速度水平向右運動,彈簧被壓縮到最短時,B與C恰好相碰并粘接在一起,然后繼續運動。假設B和C碰撞過程時間極短,則B和C碰撞過程中整個系統損失的機械能為( )圖4A.0.25 J B.0.50 JC.0.75 J D.1.00 J5.如圖5所示,兩光滑且平行的固定水平桿位于同一豎直平面內,兩靜止小球m1、m2分別穿在兩桿上,兩球間拴接一豎直輕彈簧,彈簧處于原長狀態。現給小球m2一個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兩桿足夠長,則在此后的運動過程中( )圖5A.m1、m2組成的系統動量不守恒B.m1、m2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恒C.彈簧最長時,其彈性勢能為D.m1的最大速度是6.(多選)(2024·湖南永州高三月考)如圖6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右側放有一個光滑圓弧軌道ABC,其圓心為O;質量為m的小球從水平面上P點以初速度v0向右運動,滑上圓弧軌道后從C點拋出。已知圓弧軌道質量為3m,則小球與圓弧軌道作用過程中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圖6A.小球離開C點后做豎直上拋運動B.小球離開C點后做斜拋運動C.圓弧軌道的最大速度為v0D.小球離開圓弧軌道再次回到水平面上時速度方向水平向左7.如圖7甲所示,物體A、B的質量分別是m1=4 kg和m2=4 kg,用輕彈簧相連后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物體B左側與豎直墻相接觸但不粘連。另有一個物體C從t=0時刻起,以一定的速度向左運動,在t=5 s時刻與物體A相碰,碰后立即與A粘在一起,此后A、C不再分開。物體C在前15 s內的v-t圖像如圖乙所示。求:圖7(1)物體C的質量m3;(2)B離開墻壁后所能獲得的最大速度大小。8.如圖8所示,固定光滑曲面軌道在O點與光滑水平地面平滑連接,地面上靜止放置一個表面光滑、質量為3m的斜面體C。一質量為m的小物塊A從高h處由靜止開始沿軌道下滑,在O點與質量為2m的靜止小物塊B發生碰撞,碰撞后A、B立即粘連在一起向右運動(碰撞時間極短),平滑地滑上斜面體,在斜面體上上升的高度小于斜面體高度,重力加速度為g,求:圖8(1)A到達O點時的速度大小;(2)A、B碰撞過程中損失的機械能;(3)A和B沿C能上升的最大高度。專題強化練十一 “滑塊—彈簧”模型和“滑塊—斜(曲)面”模型1.C [槽處于光滑水平面上,則小球在下滑過程中,小球和槽組成的系統水平方向所受合外力為零,則水平方向上動量守恒,但豎直方向動量不守恒,選項A錯誤;在下滑過程中,小球和槽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恒,但小球的機械能減少,選項B錯誤;小球下滑到底端時由動量守恒定律可知mv1=2mv2,解得v1=2v2,被彈簧反彈后,小球的速度小于槽的速度,小球不能再次追上槽,因水平面光滑,則小球和槽都做速率不變的直線運動,選項C正確,D錯誤。]2.C [設彈簧恢復原長時A、B的速度分別為v1、v2,規定向右為正方向,A、B兩物體與彈簧組成的系統在整個過程中動量守恒、機械能守恒,則有mv=mv1+mv2,Ep+mv2=mv+mv,解得v1≠0,v2≠v,故A錯誤;由系統水平方向動量守恒,知A、B系統的總動量最終等于mv,故B錯誤;彈簧解除鎖定后存儲的彈性勢能會釋放導致系統總動能增加,系統的總動能最終將大于mv2,故C正確;彈簧被壓縮到最短時A、B兩物體具有相同的速度,由動量守恒定律知mv=2mv′,得v′=v,則有Ek=×2m=mv2,故D錯誤。]3.C [當圓弧滑塊固定時,有mv=mgR;當圓弧滑塊不固定,取水平向右為正方向,根據系統水平方向動量守恒,有mv0=(m+M)v,根據機械能守恒定律有mv=mg+(m+M)v2,聯立解得m∶M=2∶1,故C正確。]4.A [對A、B系統,A、B速度相等時,彈簧被壓縮到最短,根據動量守恒定律有mv0=2mv1,代入數據,解得v1=1 m/s,彈簧被壓縮到最短時,B的速度為v1=1 m/s,此時B與C發生完全非彈性碰撞,對B、C組成的系統,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v1=2mv2,代入數據解得v2=0.5 m/s,只有B與C發生非彈性碰撞,有機械能損失,則整個系統損失的機械能為ΔE=mv-×2mv=0.25 J,故A正確。]5.D [m1、m2組成的系統所受合外力為零,則系統的動量守恒,選項A錯誤;m1、m2及彈簧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恒,選項B錯誤;彈簧最長時,兩球共速,則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2v0=(m1+m2)v,此時彈簧彈性勢能為Ep=m2v-(m1+m2)v2=,選項C錯誤;當彈簧再次回到原長時m1的速度最大,則m2v0=m1v1+m2v2,m2v=m1v+m2v,解得v1=,選項D正確。]6.BCD [小球以初速度v0滑上圓弧軌道,小球與圓弧軌道產生相互作用,因此小球從滑上圓弧軌道到飛離圓弧軌道的過程中系統機械能守恒,且小球與圓弧軌道組成的系統在水平方向動量守恒,所以小球離開C點時水平速度與圓弧軌道相同,另有豎直向上的分速度,所以小球離開C點后做斜拋運動,選項A錯誤,B正確;因為小球離開圓弧軌道做斜拋運動時水平速度與圓弧軌道相同,所以小球還能落到圓弧軌道上,最后相對圓弧軌道向左運動到水平面上,設小球從左側離開圓弧軌道時其速度為v1,圓弧軌道的速度為v2,則有mv0=mv1+3mv2,mv=mv+×3mv,聯立解得,v1=-v0,v2=v0,即小球離開圓弧軌道再次回到水平面上時速度方向向左,且此時圓弧軌道速度最大,選項C、D正確。]7.(1)2 kg (2)2.4 m/s解析 (1)以水平向左的方向為正方向,A、C碰撞過程中動量守恒,則有m3vC=(m1+m3)v共1代入v-t圖像中的數據解得m3=2 kg。(2)從B開始離開墻面到B速度最大的過程,相當于B與AC整體完成了一次彈性碰撞,以水平向右為正方向,則有(m1+m3)v共1′=(m1+m3)v共2+m2v2(m1+m3)v共1′2=(m1+m3)v+m2v由v-t圖像可得v共1′大小為2 m/s,方向水平向右解得B的最大速度為v2=2.4 m/s。8.(1) (2)mgh (3)h解析 (1)物塊A運動到O點的過程,根據動能定理可知mgh=mv解得v1=。(2)當A、B發生碰撞時,根據動量守恒定律可知mv1=(m+2m)v2解得v2=A、B碰撞過程中損失的機械能ΔE=mv-(m+2m)v=mgh。(3)將A、B、C看成一個系統,則系統在水平方向動量守恒,當A、B到達最高點時三者在水平方向速度相同,根據動量守恒定律可知(m+2m)v2=(m+2m+3m)v3根據能量守恒定律可知(m+2m)v=(m+2m+3m)v+(m+2m)gh′聯立解得A和B沿C能上升的最大高度為h′=h。(共39張PPT)專題強化十一 “滑塊—彈簧”模型和“滑塊—斜(曲)面”模型第六章 動量守恒定律學習目標會分析“滑塊—彈簧”“滑塊—斜(曲)面”與碰撞的相似性,并會用碰撞的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目 錄CONTENTS研透核心考點01提升素養能力02研透核心考點1模型二 “滑塊—斜(曲)面”模型模型一 “滑塊—彈簧”模型1.模型圖示模型一 “滑塊—彈簧”模型2.模型特點(1)動量守恒:兩個物體與彈簧相互作用的過程中,若系統所受外力的矢量和為零,則系統動量守恒。(2)機械能守恒:系統所受的外力為零或除彈簧彈力以外的內力不做功,系統機械能守恒。BC例1 (多選)(2024·河北衡水模擬)如圖1所示,足夠長光滑水平面上,一輕質彈簧左端與質量為2m的B滑塊相連,右端與質量為m的滑塊A接觸而不相連,彈簧處于原長,現給A施加一瞬間沖量使其獲得一個水平向左的初速度v0,經一段時間后滑塊A與彈簧分離,其間彈簧的最大彈性勢能為Ep,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圖1A.A與彈簧分離前任一時刻,A與B的動量之比為1∶2B.若事先將B固定,彈簧的最大彈性勢能為1.5EpC.兩者分離后A、B的動能之比為1∶8D.若事先在距B左側很遠處固定一剛性擋板,則最終B不可能追上A解析 A與彈簧分離之前任一時刻,A與B受到的彈力始終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而受到的沖量的大小相等,但A具有一定的初速度,因而兩者的速度大小不一定相等,即動量大小之比不一定為1∶2,A錯誤;A、B運動過程中,二者相對靜止時,彈性勢能最大,由動量守恒定律有mv0=3mv,由能量守恒之比為1∶8,C正確;由前面分析可知B與擋板發生彈性碰撞反向運動時vB>vA,則B可追上A,D錯誤。B1.(2023·北京通州高三一模)如圖2甲所示,一輕彈簧的兩端分別與質量為m1和m2的兩物塊相連接,并且靜止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現使m1瞬時獲得水平向右的速度3 m/s,以此刻為計時零點,兩物塊的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如圖乙所示,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圖2A.兩物塊的質量之比為m1∶m2=2∶1B.在t1時刻和t3時刻彈簧的彈性勢能均達到最大值C.t1~t2時間內,彈簧的長度大于原長D.t2~t3時間內,彈簧的彈力逐漸減小解析 以m1的初速度方向為正方向,t1時刻A、B共速,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1v1=(m1+m2)v共,將v1=3 m/s,v共=1 m/s代入解得m1∶m2=1∶2,故A錯誤;根據系統能量守恒可知在t1時刻和t3時刻,系統的動能最小,彈簧的彈性勢能達到最大值,故B正確;在t1時刻彈簧壓縮至最短,所以t1~t2時間內,彈簧的長度小于原長,故C錯誤;t2~t3時間內,彈簧處于拉伸階段,彈力逐漸增大,故D錯誤。圖3(1)求木板剛接觸彈簧時速度v1的大小及木板運動前右端距彈簧左端的距離x1;(2)求木板與彈簧接觸以后,物塊與木板之間即將相對滑動時彈簧的壓縮量x2及此時木板速度v2的大小。解析 (1)小物塊從滑上木板到兩者共速的過程,由動量守恒定律有m2v0=(m1+m2)v1解得v1=1 m/s兩者共速前,對木板,由牛頓第二定律有μm2g=m1a解得a=4 m/s2解得x1=0.125 m。(2)木板與彈簧接觸后,物塊與木板先一起減速,當物塊受到的摩擦力達到最大靜摩擦力時,兩者之間即將相對滑動,對物塊有μm2g=m2a′對整體有kx2=(m1+m2)a′解得x2=0.25 m1.模型圖示模型二 “滑塊—斜(曲)面”模型2.模型特點C例2 如圖4所示,光滑弧形滑塊P鎖定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其弧形底端切線水平,小球Q(視為質點)的質量為滑塊P的質量的一半,小球Q從滑塊P頂端由靜止釋放,Q離開P時的動能為Ek1。現解除鎖定,仍讓Q從滑塊頂端由靜止釋放,Q離開P時的動能為Ek2,Ek1和Ek2的比值為( )圖4ACDA.小球A不能從斜劈頂端沖出B.小球A能從斜劈頂端沖出后還會再落入斜劈C.小球A沖上斜劈過程中經過最低點C時對斜劈的壓力大小是30 ND.小球A從斜劈上返回最低點C時速度大小為2 m/s,方向向左圖5大小為2 m/s,方向向左,選項D正確。提升素養能力2C1.(2024·廣東東莞高三檢測)如圖1所示,彈簧一端固定在豎直墻上,質量為m的光滑弧形槽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底部與水平面平滑連接,一個質量為2m的小球從槽高h處自由下滑,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圖1A.在下滑過程中,小球和槽組成的系統動量守恒B.在下滑過程中,小球的機械能守恒C.被彈簧反彈后,小球和槽都做速率不變的直線運動D.被彈簧反彈后,小球和槽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恒,小球能回到槽高h處解析 槽處于光滑水平面上,則小球在下滑過程中,小球和槽組成的系統水平方向所受合外力為零,則水平方向上動量守恒,但豎直方向動量不守恒,選項A錯誤;在下滑過程中,小球和槽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恒,但小球的機械能減少,選項B錯誤;小球下滑到底端時由動量守恒定律可知mv1=2mv2,解得v1=2v2,被彈簧反彈后,小球的速度小于槽的速度,小球不能再次追上槽,因水平面光滑,則小球和槽都做速率不變的直線運動,選項C正確,D錯誤。C2.如圖2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有A、B兩物體,質量都為m,B左端固定一個處在壓縮狀態的輕彈簧,輕彈簧被裝置鎖定,當彈簧再受到壓縮時鎖定裝置會失效。A以速率v向右運動,當A撞上彈簧后,設彈簧始終不超過彈性限度,關于它們后續的運動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圖2C圖3A.1∶2 B.1∶3C.2∶1 D.3∶1A4.(2024·湖南長沙模擬)如圖4所示,滑塊A、B、C位于光滑水平面上,已知A、B、C的質量均為m=1 kg。滑塊B的左端連有輕質彈簧,彈簧開始處于自由伸長狀態。現使滑塊A以v0=2 m/s速度水平向右運動,彈簧被壓縮到最短時,B與C恰好相碰并粘接在一起,然后繼續運動。假設B和C碰撞過程時間極短,則B和C碰撞過程中整個系統損失的機械能為( )圖4A.0.25 J B.0.50 J C.0.75 J D.1.00 JD5.如圖5所示,兩光滑且平行的固定水平桿位于同一豎直平面內,兩靜止小球m1、m2分別穿在兩桿上,兩球間拴接一豎直輕彈簧,彈簧處于原長狀態。現給小球m2一個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兩桿足夠長,則在此后的運動過程中( )圖5解析 m1、m2組成的系統所受合外力為零,則系統的動量守恒,選項A錯誤;m1、m2及彈簧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恒,選項B錯誤;彈簧最長時,兩球共速,則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2v0=(m1+m2)v,此時彈簧彈BCD圖6解析 小球以初速度v0滑上圓弧軌道,小球與圓弧軌道產生相互作用,因此小球從滑上圓弧軌道到飛離圓弧軌道的過程中系統機械能守恒,且小球與圓弧軌道組成的系統在水平方向動量守恒,所以小球離開C點時水平速度與圓弧軌道相同,另有豎直向上的分速度,所以小球離開C點后做斜拋運動,選項A錯誤,B正確;因為小球離開圓弧軌道做斜拋運動時水平速度與圓弧軌道相同,所以小球還能落到圓弧軌道上,最后相對圓弧軌道向左運動到水平面上,設小球從左側離開圓弧軌道時其速度為v1,圓弧軌道的速度為v2,則有mv0=離開圓弧軌道再次回到水平面上時速度方向向左,且此時圓弧軌道速度最大,選項C、D正確。7.如圖7甲所示,物體A、B的質量分別是m1=4 kg和m2=4 kg,用輕彈簧相連后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物體B左側與豎直墻相接觸但不粘連。另有一個物體C從t=0時刻起,以一定的速度向左運動,在t=5 s時刻與物體A相碰,碰后立即與A粘在一起,此后A、C不再分開。物體C在前15 s內的v-t圖像如圖乙所示。求:圖7(1)物體C的質量m3;(2)B離開墻壁后所 能獲得的最大速度大小。答案 (1)2 kg (2)2.4 m/s解析 (1)以水平向左的方向為正方向,A、C碰撞過程中動量守恒,則有m3vC=(m1+m3)v共1代入v-t圖像中的數據解得m3=2 kg。(2)從B開始離開墻面到B速度最大的過程,相當于B與AC整體完成了一次彈性碰撞,以水平向右為正方向,則有(m1+m3)v共1′=(m1+m3)v共2+m2v2由v-t圖像可得v共1′大小為2 m/s,方向水平向右解得B的最大速度為v2=2.4 m/s。8.如圖8所示,固定光滑曲面軌道在O點與光滑水平地面平滑連接,地面上靜止放置一個表面光滑、質量為3m的斜面體C。一質量為m的小物塊A從高h處由靜止開始沿軌道下滑,在O點與質量為2m的靜止小物塊B發生碰撞,碰撞后A、B立即粘連在一起向右運動(碰撞時間極短),平滑地滑上斜面體,在斜面體上上升的高度小于斜面體高度,重力加速度為g,求:圖8(1)A到達O點時的速度大小;(2)A、B碰撞過程中損失的機械能;(3)A和B沿C能上升的最大高度。(2)當A、B發生碰撞時,根據動量守恒定律可知mv1=(m+2m)v2A、B碰撞過程中損失的機械能(3)將A、B、C看成一個系統,則系統在水平方向動量守恒,當A、B到達最高點時三者在水平方向速度相同,根據動量守恒定律可知(m+2m)v2=(m+2m+3m)v3本節內容結束THANKS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屆高中物理一輪復習講義第六章:專題強化十一 “滑塊—彈簧”模型和“滑塊—斜(曲)面”模型(學生版).docx 2025屆高中物理一輪復習講義第六章:專題強化十一 “滑塊—彈簧”模型和“滑塊—斜(曲)面”模型(教師版).docx 2025屆高中物理一輪復習課件第六章:專題強化十一 “滑塊—彈簧”模型和“滑塊—斜(曲)面”模型.pptx 2025屆高中物理一輪復練習第六章:專題強化練十一 “滑塊—彈簧”模型和“滑塊—斜(曲)面”模型(含解析).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