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實驗九 用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1.(2024·四川成都高三月考)在“用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實驗中,某同學進行如下步驟: 甲 乙圖1(1)用游標為10分度(測量值可準確到0.1 mm)的卡尺測量小球的直徑。某次測量的示數如圖1甲所示,讀出小球直徑d的值為________mm。(2)把擺球從平衡位置拉開一個小角度由靜止釋放,使單擺在豎直平面內擺動,用秒表測出單擺做n次全振動所用的時間t,秒表讀數如圖乙所示,讀數為________s。(3)如果測得的g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A.先將單擺放在水平桌面上測出擺長l,后把單擺懸掛起來B.擺線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懸點,振動中出現松動,使擺線長度增加了C.擺球不在同一豎直平面內運動,成為圓錐擺運動D.測周期時,當擺球通過最低點時啟動秒表并數“1”,數到擺球第40次通過平衡位置時按下秒表,讀出時間t,得周期T=2.(2024·山東臨沂模擬)某同學在學習完單擺的相關知識后,想要在家利用手邊的物品測量本地的重力加速度。用不規則的鑰匙扣代替小球做成簡易單擺裝置,手機上的計時功能代替秒表,實驗過程如下:圖2(1)用家中軟尺測得懸掛點O到鑰匙扣連接處M的長度為L。(2)拉開較小角度后將鑰匙扣由靜止釋放,并在鑰匙扣第1次通過最低點按下計時“開始”按鈕,第N次通過最低點停止計時,記錄手機上的時間為t,則單擺的周期T為____________。(3)若該同學改變細線長度后只做兩次實驗,得到兩組長度和周期的數據:L1、T1;L2、T2,利用數據測得重力加速度為____________。(4)若該同學多次改變細線長度得到多組數據,描點作出T2-L圖像,得到的圖像可能是________。(5)鑰匙扣的形狀不規則,對上述實驗測得的重力加速度________(填“有”或者“無”)影響。3.(1)在“探究單擺周期與擺長的關系”的實驗中,兩位同學用游標卡尺測量小球的直徑的操作如圖3甲、乙所示。測量方法正確的是________(選填“甲”或“乙”)。(2)實驗時,若擺球在垂直紙面的平面內擺動,為了將人工記錄振動次數改為自動記錄振動次數,在擺球運動的最低點的左、右兩側分別放置一激光光源與光敏電阻,如圖丙所示。光敏電阻與某一自動記錄儀相連,該儀器顯示的光敏電阻阻值R隨時間t的變化圖像如圖丁所示,則該單擺的振動周期為________。若保持懸點到擺球頂點的繩長不變,改用直徑是原擺球直徑2倍的另一擺球進行實驗,則該單擺的周期將________(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圖丁中的Δt將________(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圖34.(2024·安徽池州高三質檢)實驗小組的同學們在讀到惠更斯用單擺測出巴黎的重力加速度后,設計用圖示的裝置(如圖4甲)測量當地的重力加速度。圖4(1)若測得:單擺的擺線長度為L,擺球直徑為D,單擺的周期為T,則重力加速度g=________(用L、T、D表示)。(2)某次實驗中,力傳感器記錄了繩子上的拉力大小F隨時間t的變化如圖乙所示,則單擺運動的周期為T=________s。(3)在完成圖乙的實驗數據測量后,用天平測得小球質量m=98.8 g,則當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 m/s2(保留3位有效數字)。5.(2023·湖南卷,11)某同學探究彈簧振子振動周期與質量的關系,實驗裝置如圖5所示,輕質彈簧上端懸掛在鐵架臺上,下端掛有鉤碼,鉤碼下表面吸附一個小磁鐵,其正下方放置智能手機,手機中的磁傳感器可以采集磁感應強度實時變化的數據并輸出圖像,實驗步驟如下:圖5(1)測出鉤碼和小磁鐵的總質量m;(2)在彈簧下端掛上該鉤碼和小磁鐵,使彈簧振子在豎直方向做簡諧運動,打開手機的磁傳感器軟件,此時磁傳感器記錄的磁感應強度變化周期等于彈簧振子振動周期;(3)某次采集到的磁感應強度B的大小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如圖6所示,從圖中可以算出彈簧振子振動周期T=________(用“t0”表示);圖6(4)改變鉤碼質量,重復上述步驟;(5)實驗測得數據如下表所示,分析數據可知,彈簧振子振動周期的平方與質量的關系是________(填“線性的”或“非線性的”);m/kg 10T/s T/s T2/s20.015 2.43 0.243 0.0590.025 3.14 0.314 0.0990.035 3.72 0.372 0.1380.045 4.22 0.422 0.1780.055 4.66 0.466 0.217(6)設彈簧的勁度系數為k,根據實驗結果并結合物理量的單位關系,彈簧振子振動周期的表達式可能是________(填正確答案標號);A.2π B.2πC.2π D.2πk(7)除偶然誤差外,寫出一條本實驗中可能產生誤差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九 用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1.(1)15.2 (2)100.0 (3)CD解析 (1)游標卡尺的主尺讀數為15 mm,游標讀數為2×0.1 mm=0.2 mm,則小球的直徑為d=15 mm+0.2 mm=15.2 mm。(2)秒表的讀數等于大盤讀數加上小盤讀數,則讀數為90 s+10.0 s=100.0 s。(3)根據單擺的周期公式T=2π,變形可得g=,先將單擺放在水平桌面上測出擺長l,后把單擺懸掛起來,測得的擺長偏小,則最終測得重力加速度偏小,故A錯誤;擺線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懸點,振動中出現松動,使擺線長度增加了,則測量的擺長偏小,則最終測得的重力加速度偏小,故B錯誤;擺球不在同一豎直平面內運動,成為圓錐擺運動,實際擺長lcos θ變短,而測量擺長偏大,所測重力加速度偏大,故C正確;測周期時,當擺球通過最低點時啟動秒表并數“1”,數到擺球第40次通過平衡位置時按下秒表,讀出時間t,實際周期T==,則測量周期偏小,重力加速度偏大,故D正確。2.(2) (3)g= (4)B (5)無解析 (2)鑰匙扣第1次通過最低點按下計時“開始”按鈕,第N次通過最低點停止計時,記錄手機上的時間為t,則單擺的周期為T=。(3)設擺線末端與鑰匙扣重心間的距離為r,根據單擺周期公式T=2π可得T1=2π,T2=2π,聯立可得重力加速度為g=。(4)根據T=2π,可得T2=L+,故T2與L為一次函數關系,且與縱軸正半軸有截距,故B正確。(5)由(3)(4)數據處理分析可知,鑰匙扣的形狀不規則雖導致重心位置無法測量,但對重力加速度的測量無影響。3.(1)乙 (2)2t0 變大 變大解析 (1)游標卡尺應該用兩外測量爪對齊的地方測量,正確的是題圖乙。(2)一個周期內小球應該兩次經過最低點,使光敏電阻的阻值發生變化,故周期為T=t1+2t0-t1=2t0;擺球的直徑變大后,擺長變長,根據T=2π可知,周期變大;每次經過最低點時小球的擋光的時間變長,即Δt變大。4.(1) (2)2 (3)9.79解析 (1)周期公式為T=2π,整理有g=,由題意可知l=L+,解得g=。(2)擺球運動到最低點時,由重力和繩子的拉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所以擺球運動到最低點時,繩子拉力最大,而一個周期內擺球有兩次經過最低點,則此單擺的周期為T=2 s。(3)小球速度為零,沿繩子方向合力為零,在最高點有F1=mgcos θ,小球在最低點有F2-mg=m設繩子與豎直方向的最大夾角為θ,有mgl(1-cos θ)=mv2,整理有F2=mg(3-2cos θ)聯立F1和F2解得g== m/s2=9.79 m/s2。5.(3) (5)線性的 (6)A (7)見解析解析 (3)0~t0內恰有10個完整周期的振動圖像,故t0=10T,解得T=。(5)分析圖表數據可以看出,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T2∝m,即彈簧振子振動周期的平方與質量的關系是線性的。(6)質量的單位是kg,勁度系數的單位是N/m,故的單位為==s,A正確;同理分析可知,B、C、D項的量綱都不對。(7)彈簧不是輕彈簧;手機內部有磁體,與鉤碼下的小磁鐵會產生相互作用;空氣阻力的影響等(寫出一條即可)。(共50張PPT)實驗九 用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第七章 機械振動和機械波目 錄CONTENTS夯實必備知識01研透核心考點02提升素養能力03夯實必備知識1研透核心考點2考點二 創新拓展實驗考點一 教材原型實驗例1 (2023·新課標卷,23)一學生小組做“用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實驗。(1)用實驗室提供的螺旋測微器測量擺球直徑,首先,調節螺旋測微器,擰動微調旋鈕使測微螺桿和測砧相觸時,發現固定刻度的橫線與可動刻度上的零刻度線未對齊,如圖1(a)所示,該示數為________mm,螺旋測微器在夾有擺球時示數如圖(b)所示,該示數為________mm,則擺球的直徑為________mm。考點一 教材原型實驗圖1解析 題圖(a)中,螺旋測微器固定刻度讀數為0,可動刻度部分讀數為0.6×0.01 mm=0.006 mm,所以示數為0.006 mm;題圖(b)中,螺旋測微器固定刻度讀數為20.0 mm,可動刻度部分讀數為3.5×0.01 mm=0.035 mm,所以示數為20.035 mm,擺球的直徑d=20.035 mm-0.006 mm=20.029 mm。答案 0.006 20.035 20.029(2)單擺實驗的裝置示意圖如圖(c)所示,其中角度盤需要固定在桿上的確定點O處,擺線在角度盤上所指的示數為擺角的大小。若將角度盤固定在O點上方,則擺線在角度盤上所指的示數為5°時,實際擺角______________5°(填“大于”或“小于”)。解析 角度盤固定在O點時,擺線在角度盤上所指角度為擺角大小,若將角度盤固定在O點上方,即角度盤到懸點的距離變短,同樣的角度,擺線在刻度盤上掃過的弧長變短,故擺線在角度盤上所指的示數為5°時,實際擺角大于5°。答案 大于 (3)某次實驗所用單擺的擺線長度為81.50 cm,則擺長為________cm。實驗中觀測到從擺球第1次經過最低點到第61次經過最低點的時間間隔為54.60 s,則此單擺周期為________s,該小組測得的重力加速度大小為________m/s2。(結果均保留3位有效數字,π2取9.870)答案 82.5 1.82 9.831.(2024·廣東珠海高三期末)小明學習“用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實驗后,利用圖2甲裝置做了該實驗。圖2(1)測量擺長時,先用毫米刻度尺測得擺球懸掛后的擺線長(從懸點到擺球的最上端)為L,再用游標卡尺測得擺球的直徑,讀數如乙圖所示,則d=__________cm,若再測得單擺周期為T,則當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__(用L、d、T表示)。(2)在安裝裝置時,擺線上端有三種系掛方式,下列方式哪種是正確的________(填對應序號)。(3)在測量周期時,若從擺球運動到最低點開始計時且記數為1,到第n次經過最低點所用的時間為t,則單擺周期為T=________(用n、t表示)。(4)假如把該裝置搬到月球上進行實驗,改變單擺的擺長l,多次測量單擺在不同擺長下所對應的周期T,并描繪出T2-l圖像如圖3所示,則可得知月球重力加速度大小為________ m/s2。圖3例2 (2023·重慶卷,11)某實驗小組用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所用實驗器材有擺球、長度可調的輕質擺線、刻度尺、50分度的游標卡尺、攝像裝置等。考點二 創新拓展實驗圖4(1)用游標卡尺測量擺球直徑d。當量爪并攏時,游標尺和主尺的零刻度線對齊。放置擺球后游標卡尺示數如圖4甲所示,則擺球的直徑d為________mm。解析 用游標卡尺測量擺球直徑d=19 mm+10×0.02 mm=19.20 mm。答案 19.20 (2)用擺線和擺球組成單擺,如圖乙所示。當擺線長度l=990.1 mm時,記錄并分析單擺的振動視頻,得到單擺的振動周期T=2.00 s,由此算得重力加速度g為________m/s2(保留3位有效數字)。答案 9.86 (3)改變擺線長度l,記錄并分析單擺的振動視頻,得到相應的振動周期。他們發現,分別用l和l+作為擺長,這兩種計算方法得到的重力加速度數值的差異大小Δg隨擺線長度l的變化曲線如圖5所示。由圖可知,該實驗中,隨著擺線長度l的增加,Δg的變化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圖52.(2024·遼寧大連高三質檢)現代智能手機自帶了許多傳感器,利用智能手機Phyphox軟件能夠采集傳感器記錄的數據。某同學在家根據Phyphox界面提示的原始傳感器,給出了2種測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案:方案1.使用“含(g)的加速度”模塊,令手機靜置在桌面上20 s,直接讀出重力加速度(圖一);方案2.使用“擺”功能,該同學找到一把量程為30 cm的刻度尺,長度為100 cm左右的細線和一把鐵鎖,制成一個單擺,于小角度釋放。輸入擺長后,利用手機讀取周期,手機將計算出重力加速度(圖二)。回答下列相關問題:(1)根據方案2,可知手機計算重力加速度g的表達式為________(用g、π、T、L表示)。(2)與方案1測得的重力加速度g相比,方案2測得的重力加速度g結果有一定的誤差,產生誤差的主要原因為________。A.鐵鎖的重心不方便確定,所以擺長不準B.測量擺長的刻度尺量程太小,測擺長時多次移動產生了一定的誤差C.鐵鎖質量過大,導致g測量誤差較大(3)方案2重力加速度g計算結果誤差較大,該同學想到一個修正方案:實驗時,可以在細線上的A點做一個標記,使得懸點O到A點間的細線長度小于刻度尺量程;保持該標記以下的細線長度不變,通過改變OA間細線長度以改變擺長,當OA間細線長度分別為L1、L2時,測得相應單擺的周期為T1、T2,由此可測得重力加速度g的數值,此方案計算g的表達式為________(其中L2>L1)。(2)方案2測得的重力加速度g結果有一定的誤差,產生誤差的主要原因有鐵鎖的重心不方便確定,所以擺長不準;方案2是用長度為100厘米左右的細線和一把鐵鎖,制成一個單擺,而該同學找到一把量程為30 cm的刻度尺,所以測量擺長的刻度尺量程太小,會導致測擺長時多次移動產生了一定的誤差,故A、B正確,C、D錯誤。提升素養能力31.(2024·四川成都高三月考)在“用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實驗中,某同學進行如下步驟:甲 乙圖1(1)用游標為10分度(測量值可準確到0.1 mm)的卡尺測量小球的直徑。某次測量的示數如圖1甲所示,讀出小球直徑d的值為________mm。(2)把擺球從平衡位置拉開一個小角度由靜止釋放,使單擺在豎直平面內擺動,用秒表測出單擺做n次全振動所用的時間t,秒表讀數如圖乙所示,讀數為________s。(3)如果測得的g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A.先將單擺放在水平桌面上測出擺長l,后把單擺懸掛起來B.擺線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懸點,振動中出現松動,使擺線長度增加了C.擺球不在同一豎直平面內運動,成為圓錐擺運動答案 (1)15.2 (2)100.0 (3)CD解析 (1)游標卡尺的主尺讀數為15 mm,游標讀數為2×0.1 mm=0.2 mm,則小球的直徑為d=15 mm+0.2 mm=15.2 mm。(2)秒表的讀數等于大盤讀數加上小盤讀數,則讀數為90 s+10.0 s=100.0 s。2.(2024·山東臨沂模擬)某同學在學習完單擺的相關知識后,想要在家利用手邊的物品測量本地的重力加速度。用不規則的鑰匙扣代替小球做成簡易單擺裝置,手機上的計時功能代替秒表,實驗過程如下:圖2(1)用家中軟尺測得懸掛點O到鑰匙扣連接處M的長度為L。(2)拉開較小角度后將鑰匙扣由靜止釋放,并在鑰匙扣第1次通過最低點按下計時“開始”按鈕,第N次通過最低點停止計時,記錄手機上的時間為t,則單擺的周期T為____________。(3)若該同學改變細線長度后只做兩次實驗,得到兩組長度和周期的數據:L1、T1;L2、T2,利用數據測得重力加速度為____________。(4)若該同學多次改變細線長度得到多組數據,描點作出T2-L圖像,得到的圖像可能是________。(5)鑰匙扣的形狀不規則,對上述實驗測得的重力加速度________(填“有”或者“無”)影響。(5)由(3)(4)數據處理分析可知,鑰匙扣的形狀不規則雖導致重心位置無法測量,但對重力加速度的測量無影響。3.(1)在“探究單擺周期與擺長的關系”的實驗中,兩位同學用游標卡尺測量小球的直徑的操作如圖3甲、乙所示。測量方法正確的是________(選填“甲”或“乙”)。(2)實驗時,若擺球在垂直紙面的平面內擺動,為了將人工記錄振動次數改為自動記錄振動次數,在擺球運動的最低點的左、右兩側分別放置一激光光源與光敏電阻,如圖丙所示。光敏電阻與某一自動記錄儀相連,該儀器顯示的光敏電阻阻值R隨時間t的變化圖像如圖丁所示,則該單擺的振動周期為________。若保持懸點到擺球頂點的繩長不變,改用直徑是原擺球直徑2倍的另一擺球進行實驗,則該單擺的周期將________(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圖丁中的Δt將________(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圖3答案 (1)乙 (2)2t0 變大 變大解析 (1)游標卡尺應該用兩外測量爪對齊的地方測量,正確的是題圖乙。4.(2024·安徽池州高三質檢)實驗小組的同學們在讀到惠更斯用單擺測出巴黎的重力加速度后,設計用圖示的裝置(如圖4甲)測量當地的重力加速度。圖4(1)若測得:單擺的擺線長度為L,擺球直徑為D,單擺的周期為T,則重力加速度g=________(用L、T、D表示)。(2)某次實驗中,力傳感器記錄了繩子上的拉力大小F隨時間t的變化如圖乙所示,則單擺運動的周期為T=________s。(3)在完成圖乙的實驗數據測量后,用天平測得小球質量m=98.8 g,則當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 m/s2(保留3位有效數字)。(2)擺球運動到最低點時,由重力和繩子的拉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所以擺球運動到最低點時,繩子拉力最大,而一個周期內擺球有兩次經過最低點,則此單擺的周期為T=2 s。5.(2023·湖南卷,11)某同學探究彈簧振子振動周期與質量的關系,實驗裝置如圖5所示,輕質彈簧上端懸掛在鐵架臺上,下端掛有鉤碼,鉤碼下表面吸附一個小磁鐵,其正下方放置智能手機,手機中的磁傳感器可以采集磁感應強度實時變化的數據并輸出圖像,實驗步驟如下:圖5(1)測出鉤碼和小磁鐵的總質量m;(2)在彈簧下端掛上該鉤碼和小磁鐵,使彈簧振子在豎直方向做簡諧運動,打開手機的磁傳感器軟件,此時磁傳感器記錄的磁感應強度變化周期等于彈簧振子振動周期;(3)某次采集到的磁感應強度B的大小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如圖6所示,從圖中可以算出彈簧振子振動周期T=________(用“t0”表示);圖6(4)改變鉤碼質量,重復上述步驟;(5)實驗測得數據如下表所示,分析數據可知,彈簧振子振動周期的平方與質量的關系是________(填“線性的”或“非線性的”);m/kg 10T/s T/s T2/s20.015 2.43 0.243 0.0590.025 3.14 0.314 0.0990.035 3.72 0.372 0.1380.045 4.22 0.422 0.1780.055 4.66 0.466 0.217(7)除偶然誤差外,寫出一條本實驗中可能產生誤差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析圖表數據可以看出,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T2∝m,即彈簧振子振動周期的平方與質量的關系是線性的。(7)彈簧不是輕彈簧;手機內部有磁體,與鉤碼下的小磁鐵會產生相互作用;空氣阻力的影響等(寫出一條即可)。本節內容結束THANKS實驗九 用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原理裝置圖 實驗步驟 注意事項測擺長l和周期T,由 T=2π得g= 1.做單擺 將細線穿過帶中心孔的小鋼球,并打一個比小孔大一些的結,然后把線的另一端用鐵夾固定在鐵架臺上,讓擺球自然下垂。 2.測擺長 用米尺量出擺線長l′(精確到毫米),用游標卡尺測出小球直徑D,則單擺的擺長l=l′+。 3.測周期 將單擺從平衡位置拉開一個角度(小于5°),然后釋放小球,記下單擺擺動30次~50次的總時間,算出一次全振動的時間,即為單擺的振動周期。 4.改變擺長,重做幾次實驗。 1.擺線要選1 m左右,柔軟不易伸長的絲線,不要過長或過短。 2.懸線長要待懸掛好球后再測,計算擺長時要將懸線長加上擺球半徑。 3.單擺要在豎直平面內擺動,不要形成圓錐擺。 4.要從平衡位置開始計時,并數準全振動的次數數據處理 1.公式法:g=,算出重力加速度g的值,再求出g的平均值。 2.圖像法:根據測出的一系列擺長l對應的周期T,作l-T2的圖像,由單擺周期公式得l=T2,圖像應是一條通過原點的直線,如圖所示,求出圖線的斜率k,即可利用g=4π2k求重力加速度。考點一 教材原型實驗例1 (2023·新課標卷,23)一學生小組做“用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實驗。(1)用實驗室提供的螺旋測微器測量擺球直徑,首先,調節螺旋測微器,擰動微調旋鈕使測微螺桿和測砧相觸時,發現固定刻度的橫線與可動刻度上的零刻度線未對齊,如圖1(a)所示,該示數為________mm,螺旋測微器在夾有擺球時示數如圖(b)所示,該示數為________mm,則擺球的直徑為________mm。圖1(2)單擺實驗的裝置示意圖如圖(c)所示,其中角度盤需要固定在桿上的確定點O處,擺線在角度盤上所指的示數為擺角的大小。若將角度盤固定在O點上方,則擺線在角度盤上所指的示數為5°時,實際擺角______________5°(填“大于”或“小于”)。(3)某次實驗所用單擺的擺線長度為81.50 cm,則擺長為________cm。實驗中觀測到從擺球第1次經過最低點到第61次經過最低點的時間間隔為54.60 s,則此單擺周期為________s,該小組測得的重力加速度大小為________m/s2。(結果均保留3位有效數字,π2取9.870)答案 (1)0.006 20.035 20.029 (2)大于 (3)82.5 1.82 9.83解析 (1)題圖(a)中,螺旋測微器固定刻度讀數為0,可動刻度部分讀數為0.6×0.01 mm=0.006 mm,所以示數為0.006 mm;題圖(b)中,螺旋測微器固定刻度讀數為20.0 mm,可動刻度部分讀數為3.5×0.01 mm=0.035 mm,所以示數為20.035 mm,擺球的直徑d=20.035 mm-0.006 mm=20.029 mm。(2)角度盤固定在O點時,擺線在角度盤上所指角度為擺角大小,若將角度盤固定在O點上方,即角度盤到懸點的距離變短,同樣的角度,擺線在刻度盤上掃過的弧長變短,故擺線在角度盤上所指的示數為5°時,實際擺角大于5°。(3)單擺的擺長L等于擺線長l與擺球半徑之和,即L=l+=82.5 cm;從擺球第1次經過最低點到第61次經過最低點,單擺完成30次全振動,故單擺的周期T= s=1.82 s;由單擺的周期公式T=2π可得g=,代入相關數據解得g=9.83 m/s2。1.(2024·廣東珠海高三期末)小明學習“用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實驗后,利用圖2甲裝置做了該實驗。(1)測量擺長時,先用毫米刻度尺測得擺球懸掛后的擺線長(從懸點到擺球的最上端)為L,再用游標卡尺測得擺球的直徑,讀數如乙圖所示,則d=__________cm,若再測得單擺周期為T,則當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__(用L、d、T表示)。圖2(2)在安裝裝置時,擺線上端有三種系掛方式,下列方式哪種是正確的________(填對應序號)。(3)在測量周期時,若從擺球運動到最低點開始計時且記數為1,到第n次經過最低點所用的時間為t,則單擺周期為T=________(用n、t表示)。(4)假如把該裝置搬到月球上進行實驗,改變單擺的擺長l,多次測量單擺在不同擺長下所對應的周期T,并描繪出T2-l圖像如圖3所示,則可得知月球重力加速度大小為________ m/s2。圖3答案 (1)2.150 (2)C (3) (4)1.6解析 (1)游標卡尺的讀數為主尺的讀數與游標尺讀數之和,所以d=21 mm+10×0.05 mm=2.150 cm,根據周期公式T=2π,可得g==。(2)為防止擺球搖擺及實驗過程擺長變化,應該用夾子固定擺線懸點,故C正確。(3)從擺球運動到最低點開始計時且記數為1,到第n次經過最低點所用的時間為t,單擺全振動的次數為N=,則單擺的周期為T==。(4)根據單擺周期公式T=2π,由圖像可知T2=2π2 s2,l=0.8 m,可得g月=1.6 m/s2。考點二 創新拓展實驗例2 (2023·重慶卷,11)某實驗小組用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所用實驗器材有擺球、長度可調的輕質擺線、刻度尺、50分度的游標卡尺、攝像裝置等。圖4(1)用游標卡尺測量擺球直徑d。當量爪并攏時,游標尺和主尺的零刻度線對齊。放置擺球后游標卡尺示數如圖4甲所示,則擺球的直徑d為________mm。(2)用擺線和擺球組成單擺,如圖乙所示。當擺線長度l=990.1 mm時,記錄并分析單擺的振動視頻,得到單擺的振動周期T=2.00 s,由此算得重力加速度g為________m/s2(保留3位有效數字)。(3)改變擺線長度l,記錄并分析單擺的振動視頻,得到相應的振動周期。他們發現,分別用l和l+作為擺長,這兩種計算方法得到的重力加速度數值的差異大小Δg隨擺線長度l的變化曲線如圖5所示。由圖可知,該實驗中,隨著擺線長度l的增加,Δg的變化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圖5答案 (1)19.20 (2)9.86 (3)隨著擺線長度l的增加,Δg逐漸減小 隨著擺線長度l的增加,則l+越接近于l,此時計算得到的g的差值越小解析 (1)用游標卡尺測量擺球直徑d=19 mm+10×0.02 mm=19.20 mm。(2)單擺的擺長為L=990.1 mm+×19.20 mm=999.7 mm,根據T=2π,可得g=,代入數據得g= m/s2=9.86 m/s2。(3)由圖可知,隨著擺線長度l的增加,Δg逐漸減小,原因是隨著擺線長度l的增加,則l+逐漸趨近于l,兩種計算方法計算得到的g的差值越小。2.(2024·遼寧大連高三質檢)現代智能手機自帶了許多傳感器,利用智能手機Phyphox軟件能夠采集傳感器記錄的數據。某同學在家根據Phyphox界面提示的原始傳感器,給出了2種測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案:方案1.使用“含(g)的加速度”模塊,令手機靜置在桌面上20 s,直接讀出重力加速度(圖一);方案2.使用“擺”功能,該同學找到一把量程為30 cm的刻度尺,長度為100 cm左右的細線和一把鐵鎖,制成一個單擺,于小角度釋放。輸入擺長后,利用手機讀取周期,手機將計算出重力加速度(圖二)。回答下列相關問題:(1)根據方案2,可知手機計算重力加速度g的表達式為________(用g、π、T、L表示)。(2)與方案1測得的重力加速度g相比,方案2測得的重力加速度g結果有一定的誤差,產生誤差的主要原因為________。A.鐵鎖的重心不方便確定,所以擺長不準B.測量擺長的刻度尺量程太小,測擺長時多次移動產生了一定的誤差C.鐵鎖質量過大,導致g測量誤差較大(3)方案2重力加速度g計算結果誤差較大,該同學想到一個修正方案:實驗時,可以在細線上的A點做一個標記,使得懸點O到A點間的細線長度小于刻度尺量程;保持該標記以下的細線長度不變,通過改變OA間細線長度以改變擺長,當OA間細線長度分別為L1、L2時,測得相應單擺的周期為T1、T2,由此可測得重力加速度g的數值,此方案計算g的表達式為________(其中L2>L1)。A.g= B.g=C.g= D.g=答案 (1)g= (2)AB (3)A解析 (1)根據單擺周期公式T=2π,得重力加速度g的表達式為g=。(2)方案2測得的重力加速度g結果有一定的誤差,產生誤差的主要原因有鐵鎖的重心不方便確定,所以擺長不準;方案2是用長度為100厘米左右的細線和一把鐵鎖,制成一個單擺,而該同學找到一把量程為30 cm的刻度尺,所以測量擺長的刻度尺量程太小,會導致測擺長時多次移動產生了一定的誤差,故A、B正確,C、D錯誤。(3)當OA間細線長度分別為L1、L2時,測得相應單擺的周期為T1、T2,設A點到鐵鎖重心的距離為l,根據公式T=2π,可得T1=2π,T2=2π,可解得g=,故A正確。1.(2024·四川成都高三月考)在“用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實驗中,某同學進行如下步驟: 甲 乙圖1(1)用游標為10分度(測量值可準確到0.1 mm)的卡尺測量小球的直徑。某次測量的示數如圖1甲所示,讀出小球直徑d的值為________mm。(2)把擺球從平衡位置拉開一個小角度由靜止釋放,使單擺在豎直平面內擺動,用秒表測出單擺做n次全振動所用的時間t,秒表讀數如圖乙所示,讀數為________s。(3)如果測得的g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A.先將單擺放在水平桌面上測出擺長l,后把單擺懸掛起來B.擺線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懸點,振動中出現松動,使擺線長度增加了C.擺球不在同一豎直平面內運動,成為圓錐擺運動D.測周期時,當擺球通過最低點時啟動秒表并數“1”,數到擺球第40次通過平衡位置時按下秒表,讀出時間t,得周期T=答案 (1)15.2 (2)100.0 (3)CD解析 (1)游標卡尺的主尺讀數為15 mm,游標讀數為2×0.1 mm=0.2 mm,則小球的直徑為d=15 mm+0.2 mm=15.2 mm。(2)秒表的讀數等于大盤讀數加上小盤讀數,則讀數為90 s+10.0 s=100.0 s。(3)根據單擺的周期公式T=2π,變形可得g=,先將單擺放在水平桌面上測出擺長l,后把單擺懸掛起來,測得的擺長偏小,則最終測得重力加速度偏小,故A錯誤;擺線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懸點,振動中出現松動,使擺線長度增加了,則測量的擺長偏小,則最終測得的重力加速度偏小,故B錯誤;擺球不在同一豎直平面內運動,成為圓錐擺運動,實際擺長lcos θ變短,而測量擺長偏大,所測重力加速度偏大,故C正確;測周期時,當擺球通過最低點時啟動秒表并數“1”,數到擺球第40次通過平衡位置時按下秒表,讀出時間t,實際周期T==,則測量周期偏小,重力加速度偏大,故D正確。2.(2024·山東臨沂模擬)某同學在學習完單擺的相關知識后,想要在家利用手邊的物品測量本地的重力加速度。用不規則的鑰匙扣代替小球做成簡易單擺裝置,手機上的計時功能代替秒表,實驗過程如下:圖2(1)用家中軟尺測得懸掛點O到鑰匙扣連接處M的長度為L。(2)拉開較小角度后將鑰匙扣由靜止釋放,并在鑰匙扣第1次通過最低點按下計時“開始”按鈕,第N次通過最低點停止計時,記錄手機上的時間為t,則單擺的周期T為____________。(3)若該同學改變細線長度后只做兩次實驗,得到兩組長度和周期的數據:L1、T1;L2、T2,利用數據測得重力加速度為____________。(4)若該同學多次改變細線長度得到多組數據,描點作出T2-L圖像,得到的圖像可能是________。(5)鑰匙扣的形狀不規則,對上述實驗測得的重力加速度________(填“有”或者“無”)影響。答案 (2) (3)g= (4)B (5)無解析 (2)鑰匙扣第1次通過最低點按下計時“開始”按鈕,第N次通過最低點停止計時,記錄手機上的時間為t,則單擺的周期為T=。(3)設擺線末端與鑰匙扣重心間的距離為r,根據單擺周期公式T=2π可得T1=2π,T2=2π,聯立可得重力加速度為g=。(4)根據T=2π,可得T2=L+,故T2與L為一次函數關系,且與縱軸正半軸有截距,故B正確。(5)由(3)(4)數據處理分析可知,鑰匙扣的形狀不規則雖導致重心位置無法測量,但對重力加速度的測量無影響。3.(1)在“探究單擺周期與擺長的關系”的實驗中,兩位同學用游標卡尺測量小球的直徑的操作如圖3甲、乙所示。測量方法正確的是________(選填“甲”或“乙”)。(2)實驗時,若擺球在垂直紙面的平面內擺動,為了將人工記錄振動次數改為自動記錄振動次數,在擺球運動的最低點的左、右兩側分別放置一激光光源與光敏電阻,如圖丙所示。光敏電阻與某一自動記錄儀相連,該儀器顯示的光敏電阻阻值R隨時間t的變化圖像如圖丁所示,則該單擺的振動周期為________。若保持懸點到擺球頂點的繩長不變,改用直徑是原擺球直徑2倍的另一擺球進行實驗,則該單擺的周期將________(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圖丁中的Δt將________(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圖3答案 (1)乙 (2)2t0 變大 變大解析 (1)游標卡尺應該用兩外測量爪對齊的地方測量,正確的是題圖乙。(2)一個周期內小球應該兩次經過最低點,使光敏電阻的阻值發生變化,故周期為T=t1+2t0-t1=2t0;擺球的直徑變大后,擺長變長,根據T=2π可知,周期變大;每次經過最低點時小球的擋光的時間變長,即Δt變大。4.(2024·安徽池州高三質檢)實驗小組的同學們在讀到惠更斯用單擺測出巴黎的重力加速度后,設計用圖示的裝置(如圖4甲)測量當地的重力加速度。圖4(1)若測得:單擺的擺線長度為L,擺球直徑為D,單擺的周期為T,則重力加速度g=________(用L、T、D表示)。(2)某次實驗中,力傳感器記錄了繩子上的拉力大小F隨時間t的變化如圖乙所示,則單擺運動的周期為T=________s。(3)在完成圖乙的實驗數據測量后,用天平測得小球質量m=98.8 g,則當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 m/s2(保留3位有效數字)。答案 (1) (2)2 (3)9.79解析 (1)周期公式為T=2π,整理有g=,由題意可知l=L+,解得g=。(2)擺球運動到最低點時,由重力和繩子的拉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所以擺球運動到最低點時,繩子拉力最大,而一個周期內擺球有兩次經過最低點,則此單擺的周期為T=2 s。(3)小球速度為零,沿繩子方向合力為零,在最高點有F1=mgcos θ,小球在最低點有F2-mg=m設繩子與豎直方向的最大夾角為θ,有mgl(1-cos θ)=mv2,整理有F2=mg(3-2cos θ)聯立F1和F2解得g== m/s2=9.79 m/s2。5.(2023·湖南卷,11)某同學探究彈簧振子振動周期與質量的關系,實驗裝置如圖5所示,輕質彈簧上端懸掛在鐵架臺上,下端掛有鉤碼,鉤碼下表面吸附一個小磁鐵,其正下方放置智能手機,手機中的磁傳感器可以采集磁感應強度實時變化的數據并輸出圖像,實驗步驟如下:圖5(1)測出鉤碼和小磁鐵的總質量m;(2)在彈簧下端掛上該鉤碼和小磁鐵,使彈簧振子在豎直方向做簡諧運動,打開手機的磁傳感器軟件,此時磁傳感器記錄的磁感應強度變化周期等于彈簧振子振動周期;(3)某次采集到的磁感應強度B的大小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如圖6所示,從圖中可以算出彈簧振子振動周期T=________(用“t0”表示);圖6(4)改變鉤碼質量,重復上述步驟;(5)實驗測得數據如下表所示,分析數據可知,彈簧振子振動周期的平方與質量的關系是________(填“線性的”或“非線性的”);m/kg 10T/s T/s T2/s20.015 2.43 0.243 0.0590.025 3.14 0.314 0.0990.035 3.72 0.372 0.1380.045 4.22 0.422 0.1780.055 4.66 0.466 0.217(6)設彈簧的勁度系數為k,根據實驗結果并結合物理量的單位關系,彈簧振子振動周期的表達式可能是________(填正確答案標號);A.2π B.2πC.2π D.2πk(7)除偶然誤差外,寫出一條本實驗中可能產生誤差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3) (5)線性的 (6)A (7)見解析解析 (3)0~t0內恰有10個完整周期的振動圖像,故t0=10T,解得T=。(5)分析圖表數據可以看出,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T2∝m,即彈簧振子振動周期的平方與質量的關系是線性的。(6)質量的單位是kg,勁度系數的單位是N/m,故的單位為==s,A正確;同理分析可知,B、C、D項的量綱都不對。(7)彈簧不是輕彈簧;手機內部有磁體,與鉤碼下的小磁鐵會產生相互作用;空氣阻力的影響等(寫出一條即可)。實驗九 用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原理裝置圖 實驗步驟 注意事項測擺長l和周期T,由 T=2π得g= 1.做單擺 將細線穿過帶中心孔的小鋼球,并打一個比小孔大一些的結,然后把線的另一端用鐵夾固定在鐵架臺上,讓擺球自然下垂。 2.測擺長 用米尺量出擺線長l′(精確到毫米),用游標卡尺測出小球直徑D,則單擺的擺長l=l′+。 3.測周期 將單擺從平衡位置拉開一個角度(小于5°),然后釋放小球,記下單擺擺動30次~50次的總時間,算出一次全振動的時間,即為單擺的振動周期。 4.改變擺長,重做幾次實驗。 1.擺線要選1 m左右,柔軟不易伸長的絲線,不要過長或過短。 2.懸線長要待懸掛好球后再測,計算擺長時要將懸線長加上擺球半徑。 3.單擺要在豎直平面內擺動,不要形成圓錐擺。 4.要從平衡位置開始計時,并數準全振動的次數數據處理 1.公式法:g=,算出重力加速度g的值,再求出g的平均值。 2.圖像法:根據測出的一系列擺長l對應的周期T,作l-T2的圖像,由單擺周期公式得l=T2,圖像應是一條通過原點的直線,如圖所示,求出圖線的斜率k,即可利用g=4π2k求重力加速度。考點一 教材原型實驗例1 (2023·新課標卷,23)一學生小組做“用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實驗。(1)用實驗室提供的螺旋測微器測量擺球直徑,首先,調節螺旋測微器,擰動微調旋鈕使測微螺桿和測砧相觸時,發現固定刻度的橫線與可動刻度上的零刻度線未對齊,如圖1(a)所示,該示數為________mm,螺旋測微器在夾有擺球時示數如圖(b)所示,該示數為________mm,則擺球的直徑為________mm。圖1(2)單擺實驗的裝置示意圖如圖(c)所示,其中角度盤需要固定在桿上的確定點O處,擺線在角度盤上所指的示數為擺角的大小。若將角度盤固定在O點上方,則擺線在角度盤上所指的示數為5°時,實際擺角________5°(填“大于”或“小于”)。(3)某次實驗所用單擺的擺線長度為81.50 cm,則擺長為________cm。實驗中觀測到從擺球第1次經過最低點到第61次經過最低點的時間間隔為54.60 s,則此單擺周期為________s,該小組測得的重力加速度大小為________m/s2。(結果均保留3位有效數字,π2取9.870)1.(2024·廣東珠海高三期末)小明學習“用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實驗后,利用圖2甲裝置做了該實驗。(1)測量擺長時,先用毫米刻度尺測得擺球懸掛后的擺線長(從懸點到擺球的最上端)為L,再用游標卡尺測得擺球的直徑,讀數如乙圖所示,則d=________cm,若再測得單擺周期為T,則當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用L、d、T表示)。圖2(2)在安裝裝置時,擺線上端有三種系掛方式,下列方式哪種是正確的________(填對應序號)。(3)在測量周期時,若從擺球運動到最低點開始計時且記數為1,到第n次經過最低點所用的時間為t,則單擺周期為T=________(用n、t表示)。圖3(4)假如把該裝置搬到月球上進行實驗,改變單擺的擺長l,多次測量單擺在不同擺長下所對應的周期T,并描繪出T2-l圖像如圖3所示,則可得知月球重力加速度大小為________ m/s2。考點二 創新拓展實驗例2 (2023·重慶卷,11)某實驗小組用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所用實驗器材有擺球、長度可調的輕質擺線、刻度尺、50分度的游標卡尺、攝像裝置等。圖4(1)用游標卡尺測量擺球直徑d。當量爪并攏時,游標尺和主尺的零刻度線對齊。放置擺球后游標卡尺示數如圖4甲所示,則擺球的直徑d為________mm。(2)用擺線和擺球組成單擺,如圖乙所示。當擺線長度l=990.1 mm時,記錄并分析單擺的振動視頻,得到單擺的振動周期T=2.00 s,由此算得重力加速度g為________m/s2(保留3位有效數字)。(3)改變擺線長度l,記錄并分析單擺的振動視頻,得到相應的振動周期。他們發現,分別用l和l+作為擺長,這兩種計算方法得到的重力加速度數值的差異大小Δg隨擺線長度l的變化曲線如圖5所示。由圖可知,該實驗中,隨著擺線長度l的增加,Δg的變化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圖5聽課筆記 2.(2024·遼寧大連高三質檢)現代智能手機自帶了許多傳感器,利用智能手機Phyphox軟件能夠采集傳感器記錄的數據。某同學在家根據Phyphox界面提示的原始傳感器,給出了2種測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案:方案1.使用“含(g)的加速度”模塊,令手機靜置在桌面上20 s,直接讀出重力加速度(圖一);方案2.使用“擺”功能,該同學找到一把量程為30 cm的刻度尺,長度為100 cm左右的細線和一把鐵鎖,制成一個單擺,于小角度釋放。輸入擺長后,利用手機讀取周期,手機將計算出重力加速度(圖二)。回答下列相關問題:(1)根據方案2,可知手機計算重力加速度g的表達式為________(用g、π、T、L表示)。(2)與方案1測得的重力加速度g相比,方案2測得的重力加速度g結果有一定的誤差,產生誤差的主要原因為________。A.鐵鎖的重心不方便確定,所以擺長不準B.測量擺長的刻度尺量程太小,測擺長時多次移動產生了一定的誤差C.鐵鎖質量過大,導致g測量誤差較大(3)方案2重力加速度g計算結果誤差較大,該同學想到一個修正方案:實驗時,可以在細線上的A點做一個標記,使得懸點O到A點間的細線長度小于刻度尺量程;保持該標記以下的細線長度不變,通過改變OA間細線長度以改變擺長,當OA間細線長度分別為L1、L2時,測得相應單擺的周期為T1、T2,由此可測得重力加速度g的數值,此方案計算g的表達式為______________(其中L2>L1)。A.g= B.g=C.g= D.g=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屆高中物理一輪復習講義第七章:實驗九 用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學生版).docx 2025屆高中物理一輪復習講義第七章:實驗九 用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教師版).docx 2025屆高中物理一輪復習課件第七章:實驗九 用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pptx 2025屆高中物理一輪復練習第七章:實驗九 用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含解析).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