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七章 有機化合物(含解析)高一化學人教版(2019)期末復習知識大盤點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七章 有機化合物(含解析)高一化學人教版(2019)期末復習知識大盤點

資源簡介

第七章 化學反應與能量—高一化學人教版(2019)期末復習知識大盤點
第一部分:學習目標整合
1.了解甲烷、乙烯的主要性質及它們在化工生產中的作用,重點認識典型化學反應的特點。
2.通過對上述典型有機分子結構的認識,初步體會有機物分子結構的特點及其性質的影響。
3.結合生活經驗和化學實驗,了解乙醇、乙酸、糖類、油脂、蛋白質的組成和主要性質,加深認識這些物質對人類日常生活、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4.結合生產生活實際,初步認識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的結構、性質及其應用,了解塑料、合成橡膠、合成纖維的主要性質。
5.通過對幾種重要的有機物結構和性質的學習,體會有機物與無機物的區別和聯系,初步形成對有機物進行科學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第二部分:教材習題變式
1.下列關于乙烯的性質及結構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將乙烯通入水中即可轉化為乙醇
B.1mol乙烯與氯氣完全加成,然后與氯氣發生取代反應,一共需要3mol氯氣
C.乙烯能被酸性溶液氧化,說明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
D.乙烯容易與溴水發生反應,1mol乙烯與溴單質發生加成反應,消耗1mol溴單質,說明乙烯分子中含有一個碳碳雙鍵
2.四氯乙烯是一種衣物干洗劑,聚四氟乙烯是家用不粘鍋內側涂層的主要成分。下列關于四氯乙烯和聚四氟乙烯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它們都可以由乙烯發生加成反應得到
B.四氯乙烯對油脂有較好的溶解作用,聚四氟乙烯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
C.它們的分子中都不含氫原子
D.它們都能發生加成反應,都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3.下列關于乙醇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乙醇在水溶液中能電離出少量的,所以乙醇是電解質
B.乙醇結構中有—OH,所以乙醇顯堿性
C.乙醇的密度比水的小,故可以用分液的方法除去乙醇中的水
D.乙醇是一種很好的溶劑,能溶解許多無機化合物和有機化合物,人們用白酒浸泡中藥制成藥酒就是利用了這一性質
4.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若不正確,請予改正。
(1)所含元素種類相同而結構不同的化合物互為同分異構體。
(2)某有機物完全燃燒后生成和,說明該有機物中一定含有C、H、O三種元素。
(3)等體積與的混合氣體在光照下反應,生成物是和HCl。
(4)與加成反應的產物是。
(5)判斷蔗糖水解產物中是否有葡萄糖的方法:向水解液中直接加入新制的。
(6)鑒別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的方法:分別加入溶液。
5.下列實驗中能達到預期目的的是( )
A.制乙酸乙酯
B.從處移到處,觀察到銅絲由黑變紅
C.檢驗無水乙醇中是杏有水
D.分離含碘的四氯化碳溶液,最終在錐形瓶中可獲得碘
6.下列有關油脂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油脂是由高級脂肪酸和甘油反應生成的酯
B.分子中碳原子的成鍵方式全為碳碳單鍵的油脂,主要是低沸點的植物油
C.某油脂分子中所含烴基有三種,但每一個油脂分子中所含這三種烴基都相同,而且排列結構也相同,側該油脂為混合物
D.油脂都不能使溴水褪色
7.已知有機化合物A只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其產量可以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石油化學工業的發展水平。A、B、C、D、E有如下關系:
已知:含有醛基的物質可以與銀氨溶液或新制的氫氧化銅反應。
下列推斷中錯誤的是( )
A.上述5種物質A~E中能與金屬鈉反應的有2種
B.物質B不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C.物質C的溶液與新制的氫氧化銅反應,可以生成磚紅色的氧化亞銅沉淀
D.物質D的溶液可以用于清除水壺中的水垢
8.加熱聚丙烯()廢塑料可以得到炭、氫氣、甲烷、乙烯、丙矯()、苯和甲苯()。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廢舊塑料的再利用,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聚丙烯塑料和丙烯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裝置乙的試管可收集到芳香烴
C.裝置丙內發生的反應為取代反應
D.最后收集到的氣體是優良的燃料
9.已知A是石油化學工業重要的基本原料,相對分子質量為28,在一定條件下能發生下圖所示的轉化關系.
(1)寫出有機物A~F的結構簡式_________________分子中官能團的名稱和所屬的有機物類別.____________________。
(2)寫出實現下列轉化的化學方程式,并注明反應類型。
①A→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B+D→E____________________。
10.已知A、B、F是家庭中常見的有機物,A可以用來除去暖瓶或水壺巾的水垢,E是石油化學工業發展水平的標志,F是一種常見的高分子材料。根據下面的轉化關系回答下列問題。
(1)E的結構簡式為______。
(2)B的官能團名稱為______,下列對B的描述中正確的是_____(填字母)。
①有毒
②無色、無味
③密度比水的小
④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反應使其褪色
⑤在海帶提碘實驗中作萃取劑從碘水中提取碘單質
⑥在熱銅絲作用下生成相對分子質量比它小2的有機化合物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⑥
D.④⑤⑥
(3)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①不含的A與用標記的B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注明條件和的位置)為______。
②作為家庭中常見的物質,高分子F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同時也造成了環境污染,反應⑤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③有機化合物B遇到紅熱的銅絲在空氣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11.丙烯酸乙酯天然存在于菠蘿等水果中,是一種食品用合成香料,可以用乙烯、丙烯等石油化工產品為原料進行合成:
(1)由乙烯生成有機物A的化學反應的類型是____________。
(2)有機物B中含有的官能團是____________(填名稱)。A與B反應生成丙烯酸乙酯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該反應的類型是____________。
(3)久置的丙烯酸乙酯自身會發生聚合反應,所得聚合物具有較好的彈性,可用于生產織物和皮革處理劑。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上述聚合過程。
(4)丙烯酸乙酯可能具有哪些物理和化學性質?請查閱資料,并與同學討論,了解其性質與你的推測是否一致。
12.某教師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夾持裝置等已省略)進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實驗,實驗操作步驟如下:先連接好實驗裝置,關閉活塞a和彈簧夾b、c,加熱銅絲至紅熱,然后打開活塞a和彈簧夾b、c,通過控制活塞a和彈簧夾b,間歇性地通入氣體,在E處觀察到明顯的實驗現象。
試回答下列問題。
(1)A裝置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B裝置中濃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C裝置中熱水的作用是_______。
(2)E中觀察到的現象為_______。
(3)E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
(4)實驗進行一段時間后,如果撤掉酒精燈,反應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繼續進行,其原因是_______。
第三部分:重難知識易混易錯
知識點一、有機化合物
1.定義:一般指含碳化合物(除CO、CO2、CaCO3、金屬碳化物、氰化物等),包括碳氫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2.組成元素:碳、氫、氧、氮、硫、磷、鹵素等。
3.有機物碳原子的成鍵特點:
①碳原子最外層有4個電子,能形成4個共價鍵。
②碳原子與碳原子之間也能形成共價鍵,可以形成單鍵、雙鍵或三鍵。
③多個碳原子可結合形成碳鏈,也可形成碳環,也可帶支鏈。
④一定數目的碳原子可能構成不同的碳骨架(同分異構體)
4.通性
絕大多數有機物屬于共價化合物,屬于非電解質。
①物理性質:大多數有機物的熔點比較低,難溶于水,易溶于汽油、乙醇、苯等有機溶劑。
②化學性質:大多數有機物容易燃燒,受熱會分解;有機物的化學反應比較復雜,常伴有副反應發生,很多反應需要在加熱、光照或催化劑的條件下進行。
知識點二、甲烷
組成與結構
分子式 電子式 結構式 空間構型 球棍模型 空間填充模型 特點
CH4 最簡單的、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烴。具有正四面體結構
2、性質
(1)物理性質
無色無味氣體、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小,熔、沸點很低,難液化。
(2)化學性質
①氧化反應
甲烷具有可燃性,火焰淡藍色。
②取代反應
一氯甲烷和氯化氫是氣體,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是液體。
注意:甲烷與氯氣的反應是一種連鎖反應,不會停留在某一反應上,不會只生成一種或兩種產物,而是生成多種產物的混合物。與氯氣的量無關。
3、用途:清潔燃料;制氟利昂制冷劑;氧化制甲醇;裂解制黑炭。
知識點三、烷烴
1、概念
只含有碳和氫兩種元素,分子中的碳原子之間都以單鍵結合,碳原子的剩余價鍵均與氫原子結合,使碳原子的化合價都達到“飽和”。這樣一類有機化合物叫做飽和烴,又叫烷烴。
2、鏈狀烴的通式:CnH2n+2(n≥1,n∈N)
3、結構特點
①烷烴分子中每個碳原子與4個原子相連,對于烷烴中的任意一個碳原子來說,它周圍的4個原子以它為中心構成四面體,當它連接的4個原子或原子團相同時,則為正四面體,否則就不是正四面體。
②鏈狀烷烴為開鏈式結構,可以是直鏈,也可帶支鏈。碳原子數≥3的鏈狀烷烴分子中的碳鏈均非直線形,為鋸齒形。
③烷烴中C—H單鍵和C—C單鍵都可以旋轉。
4、命名
碳原子數(n)及表示
n≤10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n>10 相應漢字數字
①碳原子大于10時用漢字數字表示,如C18H38命名為十八烷_;
②碳原子數n相同,結構不同時,用正、異、新表示。
如C4H10的兩種分子的命名:
無支鏈時:CH3CH2CH2CH3命名為_正丁烷;
有支鏈時: 命名為_異丁烷_。
5、結構式和結構簡式
結構式:把每一個共價鍵都用一條短線“—”表示,反映分子結構的式子。如異戊烷的結構式為。
結構簡式:既反映分子的結構又相對較為簡略的式子稱為結構簡式。書寫烷烴的結構簡式時,可將結構式中的C—C、C—H鍵中的“—”省略,將同一碳原子所連接的相同基團合并,將連續的多個—CH2—合并。如異丁烷的結構簡式為或(CH3)2CHCH2CH3。
【重難點探究】
重難點一、同系物 同分異構體
1.同系物
定義:結構相似,在分子組成上相差一個或若干個 CH2原子團 的化合物。
特征:
特點:
①同系物的組成元素相同;分子組成通式相同;物質類別相同。
②同系物的分子結構不同;分子式不同;摩爾質量不同;是不同的物質。
③同系物的分子結構相似,物理性質不同,化學性質相似。
④同系物具有相同的通式,但具有相同通式的有機物不一定是同系物。
⑤同系物的分子組成相差n個CH2,相對分子質量相差14n(n=1,2,3……)
⑥判斷兩種或多種有機物是否互為同系物,充要條件有兩點:一是分子結構相似,二是分子組成相差一個或若干CH2原子團,兩者缺一不可。
2.同分異構體
概念: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結構的現象稱為同分異構現象。具有同分異構現象的化合物互稱為同分異構體。
同分異構體的書寫:
(1)方法速記口訣:主鏈由長到短,支鏈由整到散,位置由心到邊,排列對、鄰到間。
(2)注意:選擇最長的碳鏈為主鏈;找出中心對稱線;碳原子必須滿足四個鍵;主鏈上的鏈端不能接甲基,主鏈上的第二個碳原子或倒數第二個碳原子不能接乙基,否則主鏈會改變,而容易出現重復結構。
(3)實例:書寫戊烷(C5H12)同分異構體
①先寫出碳鏈最長的直鏈烴:CH3CH2CH2CH2CH3。
②從主鏈上減少一個—CH3作為取代基(支鏈),在所得主鏈上依次移動可能的位置,得 。
③再從主鏈上減少一個碳原子作為所得主鏈的取代基,得。
3.四素的比較
內容 同位素 同素異形體 同系物 同分異構體
定義 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的原子(核素) 由一種元素組成的不同單質 結構相似,分子組成上相差一個或若干個CH2原子團的物質 分子式相、 結構不同的化合物
對象 原子 單質 化合物 化合物
性質 化學性質幾乎一樣,物理性質有差異 化學性質相似,物理性質差別較大 化學性質相似,熔、沸點,密度呈規律性變化 化學性質可能相似也可能不同,物理性質不同。
實例 H、D、T 金剛石與石墨 甲烷與丙烷 正戊烷與新戊烷
重難點二、烷烴的性質
1、物理性質
①烷烴的熔、沸點較低,隨著碳原子數的增加而逐漸升高;
②常溫常壓下,碳原子數≤4的烷烴及新戊烷是氣體。
③烷烴的相對密度較小,且隨碳原子數的增加逐漸增大。
④碳原子數相同的烷烴,支鏈越多。熔、沸點越低。
⑤烷烴均為無色、難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的物質。
2、化學性質
①穩定性
通常情況比較穩定,不宜強酸、強堿或高錳酸鉀等氧化劑發生反應。
②氧化反應
與甲烷類似,可以在空氣中完全燃燒。隨著烷烴分子中碳原子數的增加,燃燒越來越不充分,火焰越來越明亮,有些伴有黑煙。
燃燒反應通式:
③取代反應:在光照情況下與鹵素單質發生取代反應。(甲烷與氯氣的反應)
④在較高溫度下會發生分解。這個性質常被應用于石油化工和天然氣化工生產,從烷烴中得到一些化工基本原料和燃料。
重難點三、甲烷的取代反應
【實驗探究】探究甲烷與氯氣反應
【實驗操作】取兩支試管,均通過排飽和NaCl溶液的方法,收集半試管CH4和半試管Cl2。將其中一支試管用鋁箔套套上,另一支試管放在光亮處。
【實驗裝置】
【實驗現象及結論】
A裝置 B裝置
實驗 現象 a.試管內氣體顏色逐漸變淺; b.試管壁出現油狀液滴 c.試管中有少量 白霧 d.試管內,水面上升 _無明顯變化
實驗 結論 CH4與Cl2需在光照時才能發生化學反應,有關化學方程式為: CH4+Cl2CH3Cl+HCl
【原理剖析】
甲烷分子中的4個氫原子被氯原子逐一替代,生成4種不同的取代產物。
【概念獲取】取代反應:像這樣,有機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團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團所替代的反應叫做取代反應。
【量的關系】
①CH4與Cl2發生取代反應時,每1 mol H原子被取代,消耗1 mol Cl2分子,同時生成1 mol的HCl分子。
②當n(CH4):n(Cl2)=1:1時,反應并不只發生CH4+Cl2CH3Cl+HCl,其他反應仍同時發生。
③甲烷與氯氣反應生成四種有機產物:CH3Cl、CH2Cl2、CHCl3、CCl4和無機物HCl,其中HCl的產量最多。
注意事項
1、用排飽和食鹽水收集氯氣的目的是凈化氯氣和減少氯氣在水中的溶解度。
2、控制甲烷和氯氣的體積比為1:1。
3、甲烷和氯氣的混合氣體在弱光下安靜地發生反應,在強光下照射下能發生爆炸。
4、氯氣有毒,注意在通風下進行操作。
5、甲烷與氯氣在光照下發生取代反應,與氯水、溴水不反應。
知識點一、乙烯
1.組成與結構
分子式 電子式 結構式 結構簡式 分子結構模型 官能團
球棍模型 空間充填模型
C2H4 CH2=CH2
2.空間構型
注意:碳碳雙鍵決定乙烯的化學性質,乙烯的結構簡式不能寫成CH2CH2:
3.乙烯的物理性質
乙烯是一種無色、稍有氣味兒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的略小,難溶于水。
4.化學性質
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在組成和結構上與只含碳碳單鍵和碳氫鍵的烷烴有較大差異,因此在性質上也有很多差異。碳碳雙鍵使乙烯表現出較活潑的化學性質。
(1)氧化反應
觀察乙烯分別與氧氣和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反應的實驗,并記錄現象
實驗 現象
①點燃乙烯 火焰_明亮_,且伴有黑煙,同時_放出_大量熱
②通入酸性高錳酸鉀溶液 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紫紅色褪色
試寫出上述反應①的化學方程式:_____。
注意:1、鑒別乙烷和乙烯氣體:可以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鑒別甲烷和乙烯氣體,乙烯能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甲烷不能。
2、將混合氣體通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溴水)洗氣,但不能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因為乙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的產物是CO2,因此乙烷中混有乙烯時,不能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除去(引入新的雜質)。
(2)加成反應
①概念:有機物分子中不飽和碳原子與其他原子或原子團 直接結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應。
②實驗
實驗 現象
將乙烯通入盛有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試管中,觀察現象。 溴水褪色
③原理
④乙烯與H2、HCl、H-OH 發生反應
(3)加聚反應
①由相對分子質量小的化合物分子互相結合成 相對分子質量大的聚合物的反應,叫做聚合反應。由發生 加成反應 而生成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的聚合反應也叫加成聚合反應,簡稱加聚反應。
②聚合反應生成的高分子是由較小的結構單元重復連接而成的。例如,聚乙烯分子可以用CH2—CH2來表示,其中重復的結構單元“—CH2—CH2—”稱為鏈節,鏈節的數目n稱為 聚合度 。能合成高分子的小分子物質稱為 單體 ,乙烯就是聚乙烯的 單體 。
5.乙烯的用途
①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來制聚乙烯塑料、聚乙烯纖維、乙醇等。乙烯的產量可以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的 石油化工發展水平。
②在農業生產中用作 催化劑 。
知識點二、烴
定義:僅含碳、氫兩種元素的有機化合物稱為碳氫化合物,也稱為烴。
分類
常見烴分子
烴 甲烷 乙烯 乙炔 苯
分子式 CH4 C2H4 C2H2 C6H6
電子式
結構式
結構簡式 CH4 CH2=CH2 CH≡CH 或
化學鍵 C-H H-C和C=C H-C和C≡C 不存在單雙建交替,而是一種介于單雙建之間的特殊化學鍵
官能團 碳碳雙鍵 碳碳三鍵
分子結構特點 正四面體 平面 直線 平面形,12個原子共面
4、鏈狀烷烴、烯烴、炔烴的結構與性質比較
類別 鏈狀烷烴 鏈狀單烯烴 鏈狀單炔烴
代表物 CH4 CH2 = CH2 CH≡CH
通式 CnH2n+2(n≥1) CnH2n(n≥2) CnH2n-2(n≥2)
結構特點 只含碳碳單鍵 含碳碳雙鍵 含碳碳三鍵
化學性質 取代反應 光照鹵代 — —
加成反應 — 與H2、X2、HX、H2O等發生加成反應
氧化反應 燃燒火焰較明亮 燃燒火焰明亮,伴有黑煙 燃燒火焰明亮,伴有濃烈黑煙
與KMnO4溶液不反應 使KMnO4溶液褪色 使KMnO4溶液褪色
加聚反應 — 能發生 能發生
鑒別 KMnO4溶液和溴水均不褪色 KMnO4溶液和溴水均褪色 鑒別
重難點1、取代反應與加成反應的對比
取代反應 加成反應
概念 有機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團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團所替代的反應 有機物分子中的不飽和碳原子與其他原子或原子團直接結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應
反應特點 取而代之有進有出 加而成之,有進無出
斷鍵情況 C—H鍵等斷裂 不飽和鍵斷裂
產物特點 至少為兩種產物,通常產物較復雜,為混合物 只有有機產物,產物相對較純凈
重難點2、單體、聚合物的判斷
1、由高聚物判斷其單體常用的方法有兩種
方法一(二四分段法):選定高聚物的結構單元,從一側開始分段,如果在結構單元的主鏈上遇到C=C鍵,一般可將以C=C鍵為中心的4個C分為一段,其余的每2個C分為一段,從各段的連接處斷開,再將單鍵變成雙鍵,雙鍵變為單鍵,即可得到單體如:
于是得到單體:。
方法二:從結構單元的一端開始,利用彎箭頭將鍵轉移——箭尾處斷開一鍵,箭頭處形成一鍵,即可得到單體,如:
2、加聚產物的書寫方法——關鍵寫出鏈節
(1)含單個雙鍵的分子可以模仿乙烯生成聚乙烯的寫法,把雙鍵兩端的支鏈放到主鏈的上(或下)側,打開雙鍵記得到高聚物的鏈節,如。
(2)含共軛雙鍵結構時:即兩個雙鍵通過一個單鍵相連時(如CH2=CH-CH=CH2)在斷開兩個舊的碳碳雙鍵的同時會生成一個新的碳碳雙鍵,即可得其鏈節。
(3)多個單體共聚時把各自形成的鏈節部分相連接即可,如。
重難點3、 有機高分子材料
1、塑料
塑料的主要成分是 合成樹脂 。
名稱 單體 反應方程式
聚乙烯 CH2==CH2
聚氯乙烯 CH2===CHCl
聚苯乙烯
聚四氟乙烯 CF2===CF2
常見塑料的用途
塑料 主要用途
聚乙烯 制成薄膜、用于食品、藥物的包裝材料
聚氯乙烯 制成薄膜、管道、日常用品、絕緣材料
聚苯乙烯 制成泡沫塑料、日常用品、絕緣材料
聚四氟乙烯 制成化工、醫藥等行業使用的耐腐蝕、耐高溫、耐低溫制品
聚丙烯 制成薄膜、管道、日常用品、包裝材料等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機玻璃) 制成飛機和汽車的風擋、光學儀器、醫療器械、廣告牌等
脲醛塑料 (電玉) 制成電器開關、插座及日常用品等
2、橡膠
(1)橡膠是一類具有高彈性的高分子材料,是制造汽車、飛機輪胎和各種密封材料的必需原料。天然橡膠的主要成分是聚異戊二烯,結構簡式為 。
其單體為;天然橡膠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易發生氧化反應。
(2)分類
(3)合成橡膠
①原料:以石油、天然氣中的二烯烴和烯烴為原料。
②性能:具有高彈性、絕緣性、氣密性、耐高溫或耐低溫等性能。
③結構
思考:實驗室盛哪些藥品的試劑瓶的瓶塞不能用橡膠塞
提示:實驗室中盛放KMnO4溶液、濃硝酸、液溴、汽油、苯、四氯化碳等藥品的試劑瓶的瓶塞不能用橡膠塞。
3.纖維
(1)纖維的分類
天然纖維: 棉花 、 羊毛 、 蠶絲 等。
人造纖維: 黏膠纖維 、 醋酸纖維 等。
合成纖維: 腈綸 、 滌綸 、 錦綸 、 維尼綸 等。
(2)常見的合成纖維
聚丙烯纖維(丙綸)、聚氯乙烯纖維(氯綸)、聚丙烯腈纖維(腈綸)、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纖維(滌綸)、聚酰胺纖維(錦綸、芳綸)。
(3)合成纖維的性能
具有強度高、彈性性好、耐磨、耐化學腐蝕、不易蟲蛀等優良性能。
(4)合成纖維的用途
用于人類穿著,制成繩索、漁網、工業用濾布,飛機、船舶的結構材料等,廣泛用于工農業生產的各個領域。
知識點一、乙醇
1.結構
提醒:乙醇是乙烷中的氫原子被羥基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屬于飽和一元醇,符合通式: CnH2n+2O 、CnH2n+1OH 。
2.物理性質
乙醇俗稱 酒精 ,是 無 色、具有 特殊香 味的液體,密度比水 小 ,沸點比水 低 ,易揮發,任意比溶于水,能溶解多種無機物和有機物。
思考討論:
(1)如何檢驗乙醇中是否含有水?
在乙醇中加入無水硫酸銅,若變藍,則存在水。
(2)能否用乙醇萃取溴水?
不能,乙醇與水任意比例互溶,所以不能用乙醇萃取溴水。
3.化學性質
(1)與鈉反應:2CH3CH2OH + 2Na→2CH3CH2ONa+H2↑
(2)氧化反應
①燃燒:
②催化氧化:
(3)被強氧化劑氧化
交通警察檢驗司機是否為酒后駕車的化學原理是:
乙醇還可以與酸性高能酸鉀反應,使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4.用途
(1)用作酒精燈、火鍋、內燃機等的燃料。
(2)用作化工原料。以乙醇為原料可制取乙醛、醋酸、飲料、香精等。
(3)用作消毒劑。醫用酒精、碘酒等是醫療上廣泛使用的消毒劑。
知識點二、乙酸
1.結構
羧酸:由烴基或 氫原子 與羧基相連構成的有機化合物統稱為羧酸。
飽和一元羧酸的通式: CnH2nO2 ,甲酸結構式為:
提醒:乙酸是指碳原子數為2的飽和一元羧酸,包括羧基中的碳。
2.物理性質
乙酸是 無 色、具有刺激氣味的液體,密度為1.05g/cm3,易揮發,任意比溶于水、乙醇,熔點 低 ,當溫度低于熔點時,乙酸可凝結成冰一樣的晶體,所以又稱為 冰醋酸 。
3.化學性質
(1)乙酸的酸性
(2)酯化反應
定義:像這樣,酸和醇反應生成酯和水的反應叫做酯化反應。
實質:酸脫羥基、醇脫氫
反應類型:取代反應
知識點三、酯
1.羧酸分子羧基中的 OH 被—OR′取代后的產物稱為酯,簡寫為RCOOR′,
結構簡式為,官能團為。
2.存在:鮮花、水果的香味。
3.性質:碳原子數較少、相對分子質量較小低級酯具有 易 揮發性、有芳香氣味、難溶于水。
4.用途:可用作飲料、化妝品中的香料和有機溶劑。
知識點四、烴的衍生物 官能團
1.烴的衍生物:像乙醇分子,烴分子中的氫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團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稱為烴的衍生物。
2.官能團:決定有機化合物的化學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團叫作官能團。
常見官能團
3.羥基和氫氧根離子的區別
名稱 羥基 氫氧根離子
電子式
電子數 9 10
電性 不帶電 帶負電
存在形式 不能獨立存在 能獨立存在
書寫方法 -OH OH
知識點五、官能團與有機化合物的分類
有機化合物類別 官能團 代表物 物質性質或特征反應
烷烴 CH4甲烷 在氯氣光照下發生 取代 反應
烯烴 碳碳雙鍵 CH2=CH2 乙烯 ①加成反應:使 溴水 褪色 ②加聚反應 ③氧化反應:使 酸性高錳酸鉀溶液 褪色
炔烴 碳碳三鍵 CH≡CH 乙炔 ①加成反應:使 溴水 褪色 ②加聚反應 ③氧化反應:使 酸性高錳酸鉀溶液 褪色
芳香烴 苯 ①加成反應 ②取代反應:與溴反應
鹵代烴 碳鹵鍵(X表示鹵素原子) CH3CH2Br 溴乙烷 消去反應生成烯烴
醇 —OH 羥基 CH3CH2OH 乙醇 ①與鈉反應放出氫氣 ②催化氧化反應:生成 乙醛 . ③酯化反應:與酸反應生成酯
醛 醛基 乙醛 ①與銀氨溶液反應 ②加熱條件下,與 新制氫氧化銅 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淀
羧酸 羧基 乙酸 ①弱酸性 ②酯化反應:與醇反應生成酯
酯 酯基 乙酸乙酯 可發生水解反應,在 堿性 條件下水解徹底
【重難點探究】
重難點一、鈉與水、乙醇反應的比較
項目 鈉與水反應 鈉與乙醇反應
鈉的變化 鈉粒浮于水面,溶成閃亮的小球,并快速的四處游動,很快消失。 鈉粒開始沉浮于試管底部,為熔化,最終慢慢消失。
聲音現象 有“嘶嘶”聲響。 無聲響
氣體檢驗 點燃,發出淡藍色的火焰。 點燃,發出淡藍色的火焰。
實驗結論 鈉的密度小于水,熔點低。鈉與水劇烈反應,生成氫氣。水分子中—OH上的氫原子比較活潑。 鈉的密度比乙醇的大。鈉與乙醇緩慢生成氫氣。乙醇中羧基上的氫原子相對不活潑。
化學方程式
反應實質 水中的氫原子被置換。 乙醇分子中羧基上的氫原子被置換
說明 乙醇與鈉反應比相同條件下水與鈉反應緩和的多。所以,乙醇中的氫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氫原子活潑。
重難點二、乙醇的催化氧化
實驗裝置
實驗現象 灼燒的銅絲表面變 黑 ,趁熱將銅絲插入乙醇中,銅絲立即又變成 紅 色;能聞到一股不同于乙醇的 強烈的刺激性 氣味
反應實質 銅絲灼燒變黑的原理:; 灼燒后的銅絲插入乙醇中的反應:
催化氧化反應的規律
(1)羥基相連的碳上有2個H,催化氧化生成醛,即。
(2)羥基相連的碳上有1個H,催化氧化生成酮,即。
(3)羥基相連的碳上沒有H,不能發生催化氧化反應,即不能發生催化氧化反應。
重難點三、乙酸、碳酸、水和乙醇四種物質的性質比較
物質 乙醇 水 碳酸 乙酸
羥基氫的活潑性 逐漸增強
電離程度 不電離 部分電離 部分電離 部分電離
酸堿性 — 中性 弱酸性 弱酸性
與Na √ √ √ √
與NaOH × × √ √
與NaHCO3 × × × √
羥基中氫原子的活潑性
重難點四、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在化學反應中的斷鍵方式
1.乙醇反應的斷鍵位置
乙醇的性質 鍵的斷裂
與鈉反應 斷①鍵
燃燒 斷①②③④⑤鍵
催化氧化 斷①③鍵
2.乙酸反應的斷鍵位置
乙酸的性質 鍵的斷裂
酸性 斷①鍵
酯化反應 斷②鍵
取代反應 斷③鍵
3.乙酸乙酯在水解反應中的斷鍵位置
重難點五、酯化反應
實驗裝置
實驗現象 飽和碳酸鈉溶液的液面上有無色透明的油狀液體,且能聞到香味。
原理
結論 在濃硫酸存在、加熱的條件下,乙酸與乙醇發生反應,生成無色透明、不溶于水、有香味的油狀液體。
注意事項:
1.試劑加入的順序:乙醇——濃硫酸——醋酸,或乙醇——醋酸——濃硫酸,不能先加濃硫酸,否則容易造成液體飛濺,造成事故安全。
2.導管口在液面上方的原因:防止飽和碳酸鈉倒吸。
3.濃硫酸、飽和碳酸鈉溶液的作用是:
濃硫酸的作用:催化劑——加快反應速率、吸水劑——提高乙酸乙酯的產率;
飽和碳酸鈉溶液: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層得到酯、與揮發出來的乙酸反應、 溶解揮發出來的乙醇。
4.不能用NaOH代替飽和碳酸鈉溶液,是因為NaOH溶液的堿性太強,促進生成的乙酸乙酯發生水解。
5.鑒別乙酸乙酯、乙醇、乙酸的方法:飽和碳酸鈉溶液鑒別乙酸乙酯、乙酸、乙醇的最佳試劑(現象分別是液體分層、產生氣泡、液體不分層)
6.還需注意:①要加入沸石,防止液體發生暴沸;②對反應物加熱不能太劇烈,以減少乙醇和乙酸的揮發。
知識點一、糖類
1.定義:由 碳 、 氫 、 氧 三種元素組成的一類有機化合物。
2.糖的分子組成大多數能用通式 Cn(H2O)m 來表示。
注意:①該通式只說明糖類由C、H、O三種元素組成,并不能反映糖類的結構特點。
②有些糖類不符合通式,如鼠李糖(C6H12O5);而符合通式的也不一定是糖類,如乙酸(CH3COOH)。
③糖類不都是甜的。而有甜味的物質,也不一定屬于糖類。
3.結構:糖類一般是 多羥基醛 或多羥基酮 以及 水解 能生成多羥基醛或多羥基酮的化合物。
4.分類:
類別 單糖 二糖 多糖
特點 不能 水解成更簡單的糖 1mol二糖能水解成 2mol 單糖 1mol多糖能水解成 n mol 單糖
代表物 葡萄糖 、果糖 蔗糖、麥芽糖 淀粉 、纖維素
化學式 C6H12O6 C12H22O11 (C6H10O5)n
相互關系 互為同分異構體 互為同分異構體 n不同, 不互為 同分異構體
5.糖類的水解
蔗糖、淀粉的水解均用稀硫酸作催化劑,并且水浴加熱。纖維素的水解比淀粉的水解要困難的多,所以硫酸的濃度要大一些。
蔗糖水解:
淀粉水解:
麥芽糖水解:
6.糖類的用途
(1)日常應用
①醫療輸液中用到的糖類物質是葡萄糖。
②食用白糖、冰糖等的成分為蔗糖。
③用來生產葡萄糖和酒精的糖類物質是淀粉。
④纖維素在人體中可以加強胃腸蠕動,其含量豐富的物質可以用來造紙。
(2)營養物質在體內的轉化
纖維素在食草動物體內可有纖維素水解酶水解成葡萄糖。而人體不能,但食物中的纖維素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和排泄。
【重難點探究】
重難點一、葡萄糖
1.組成和結構
最簡式 分子式 結構簡式 官能團
CH2O C6H12O6 羥基、醛基
2.物理性質
顏色 狀態 水溶性 存在
白色 晶體 溶于水 葡萄糖和其他甜味的水果中
3.化學性質
①與新制氫氧化銅的反應:出現磚紅色沉淀。
②葡萄糖與銀氨溶液反應(銀鏡反應):出現光亮的銀鏡。
③在酒化酶作用下轉化為乙醇
重難點二、淀粉
1.檢驗淀粉的方法:淀粉遇碘變藍。
2.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和新制Cu(OH)2共熱生成磚紅色沉淀_。
3.淀粉和纖維素也是重要的工業原料,二者水解生成的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下可以轉變為乙醇。
總結歸納:含有醛基(-CHO)的糖類具有還原性,可以與新制氫氧化銅懸濁液發生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淀、與銀氨溶液發生銀鏡反應,如葡萄糖、麥芽糖等。蔗糖、淀粉、纖維素等不含醛基,不能與新制的氫氧化銅懸濁液、銀氨溶液發生反應。
4.檢驗淀粉水解及水解程度的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及結論
情況 現象A 現象B 結論
Ⅰ 溶液呈藍色 未產生銀鏡 未水解
Ⅱ 溶液呈藍色 出現銀鏡 部分水解
Ⅲ 溶液不呈藍色 出現銀鏡 完全水解
檢驗淀粉水解程度注意的問題:
(1)檢驗淀粉時,必須直接取水解液加入碘水,不能取中和液,因為碘能與NaOH溶液反應。
(2)淀粉的水解實驗是用稀硫酸作催化劑,而與銀鏡反應或新制Cu(OH)2反應的實驗必須在堿性條件下進行,所以檢驗淀粉或蔗糖的水解產物前應先加入NaOH溶液至溶液呈堿性。
重難點三、蛋白質
1.組成與結構
(1)元素組成:由 C 、 H 、 O 、 N 、 S 等元素組成的一類有機化合物。
(2)分子組成:屬于 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
(3)結構組成:蛋白質在酸、堿或酶的催化作用下能發生 水解 ,水解的最終產物為 氨基。
(4)存在:廣泛存在于生物體中,是構成 細胞 的基礎物質。
2.性質
(1)水解
常見氨基酸有:
甘氨酸
丙氨酸
谷氨酸 官能團: 羧基、羰基
鹽析、變性
鹽析 變性
條件 濃的輕金屬鹽 受熱、紫外線、強酸、強堿、重金屬鹽、一些有機物
原理 物理 變化 化學變化
變化結果 相同點 加入某種物質后有沉淀生成
不同點 加水, 可逆 。 不可逆 。
用途 分離、提純蛋白質 殺菌、消毒
顏色反應
某些蛋白質遇到濃硝酸變成黃色,可用于蛋白質的檢驗。
此外,灼燒蛋白質時,會產生具有燒焦羽毛的特殊氣味,也可用用于蛋白質的檢驗。如鑒別毛織物和棉織物。
用途
①動物的 毛 和蠶絲是重要的天然防治原料。
②動物的皮經加工后可制成柔軟堅韌的 皮革 。
③用驢皮熬制成的 阿膠 是一種優良的中藥材。
重難點四、油脂
1.結構
屬于酯類,可以看成高級脂肪酸與甘油(丙三醇)通過酯化反應生成的酯。
所以油脂可表示為:(R、R’、R”代表烴基,可以相同,可以不同)。
官能團:酯基。
2.分類
3.物理性質
油脂的密度比水 小 ,黏度比較 大,觸摸有油膩感;油脂 難 溶于水, 易溶于有機溶劑,所以食品工業中可以用有機溶劑來提取植物種子里的油。
4.化學性質
(1)水解反應
注意:油脂在堿性條件下的水解又稱為皂化反應,其目的是制造肥皂和甘油。
油脂甘油酯和亞油酸甘油酯常溫下呈液態,其烴基上含有碳碳雙鍵,能與H2、Br2等發生加成反應。
5.用途
(1)為人體提供能量,調節人體生理活動
(2)工業生產高級脂肪酸和甘油
(3)制肥皂、油漆等。
第四部分:核心素養對接高考
1.[2023年重慶高考真題]下列實驗操作和現象,得出的相應結論正確的是( )
選項 實驗操作 現象 結論
A 向盛有和的試管中分別滴加濃鹽酸 盛的試管中產生黃綠色氣體 氧化性:
B 向溶液中通入氣體 出現黑色沉淀(CuS) 酸性:
C 乙醇和濃硫酸共熱至,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溴水中 溴水褪色 乙烯發生了加成反應
D 向溶液中滴加溶液 出現黃色沉淀 發生了水解反應
2.[2022年遼寧高考真題]下列關于苯乙炔()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不能使酸性溶液褪色 B.分子中最多有5個原子共直線
C.能發生加成反應和取代反應 D.可溶于水
3.[2023年浙江高考真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通過X射線衍射可測定青蒿素晶體的結構
B.利用鹽析的方法可將蛋白質從溶液中分離
C.苯酚與甲醛通過加聚反應得到酚醛樹脂
D.可用新制氫氧化銅懸濁液鑒別苯、乙醛和醋酸溶液
4.[2023年浙江高考真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從分子結構上看糖類都是多羥基醛及其縮合產物
B.蛋白質溶液與濃硝酸作用產生白色沉淀,加熱后沉淀變黃色
C.水果中因含有低級酯類物質而具有特殊香味
D.聚乙烯、聚氯乙烯是熱塑性塑料
5.[2022年浙江高考真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植物油含有不飽和高級脂肪酸甘油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向某溶液中加入茚三酮溶液,加熱煮沸出現藍紫色,可判斷該溶液含有蛋白質
C.麥芽糖、葡萄糖都能發生銀鏡反應
D.將天然的甘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混合,在一定條件下生成的鏈狀二肽有9種
6.[2022年江蘇高考真題]我國為人類科技發展作出巨大貢獻。下列成果研究的物質屬于蛋白質的是( )
A.陶瓷燒制 B.黑火藥 C.造紙術 D.合成結晶牛胰島素
7.[2023年浙江高考真題]材料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下列材料主要成分屬于有機物的是( )
A.石墨烯 B.不銹鋼 C.石英光導纖維 D.聚酯纖維
8.[2022年廣東高考真題]我國科學家進行了如圖所示的碳循環研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淀粉是多糖,在一定條件下能水解成葡萄糖
B.葡萄糖與果糖互為同分異構體,都屬于烴類
C.中含有個電子
D.被還原生成
參考答案
第二部分:教材習題變式
1.答案:D
解析:乙烯在催化劑、加熱等條件下與水發生加成反應可轉化為乙醇,故A不正確;1mol乙烯與1mol氯氣完全加成生成,然后再與4mol氯氣發生取代反應,一共需要5mol氯氣,故B不正確;乙烯能被酸性溶液氧化,說明乙烯分子中可能含有碳碳雙鍵,故C不正確;乙烯容易與溴水發生反應,1mol乙烯與溴單質發生加成反應,消耗1mol溴單質,說明乙烯分子中含有一個碳碳雙鍵,故D正確。
2.答案:C
解析:A.與加成只能得到,與加成只能得到。B.聚四氟乙烯是家用不粘鍋內側涂層的主要成分,這說明聚四氟乙烯的化學性質很穩定。D.四氯乙烯含有碳碳雙鍵,能發生加成反應;聚四氟乙烯不含碳碳不飽和鍵,不能發生加成反應。
3.答案:D
解析:乙醇屬于非電解質,A項不正確;羥基(—OH)不是氫氧根離子(),乙醇不顯堿性,B項不正確;乙醇與水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離,C項不正確;乙醇常作為有機溶劑,D正確。
4.答案:(1)不正確。分子式相同而結構不同的化合物互為同分異構體。
(2)不正確。某有機物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但不能說明該有機物一定含有C、H、O三種元素。
(3)等體積和的混合氣體在光照條件下反應,生成物是和HCl。
(4)正確。
(5)不正確。判斷蔗糖水解產物中是否含有葡萄糖的方法:先向水解液中加NaOH溶液至溶液呈中性,再加入新制的懸濁液,然后加熱至沸騰。
(6)正確。
解析:將乙醇與溶液混合、振蕩、靜置,液體均勻、無色;將乙酸與溶液混合,生成無色氣體;將乙酸乙酯與溶液混合、振蕩、靜置,液體分層,上層油狀,下層水狀。
5.答案:B
解析:乙醇、乙酸在濃硫酸催化作用下,需要加熱才能生成乙酸乙酯,故A不符合題意;銅絲在外焰處受熱與氧氣反應生成黑色的氧化銅,移到內焰處時,黑色的氧化銅在加熱條件下與乙醇蒸氣反應生成紅色的銅、乙醛和水,故B符合題意;乙醇和水均與金屬鈉反應生成氫氣,無法檢驗無水乙醇中是否有水,應選用無水硫酸銅檢驗,故C不符合題意;碘的沸點高于四氯化碳的沸點,蒸餾分離含碘的四氯化碳溶液,最終在蒸餾燒瓶中獲得碘,維形瓶中可獲得四氯化碳,故D不符合題意。
6.答案:A
解析:油脂是高級脂肪酸的甘油酯,故A正確;植物油是含較多不飽和脂肪酸的甘油酯,B不正確;盡管所連三種烴基不同,但每一個油脂分子中所含這三種烴基都相同,而且排列結構也相同,即這些油脂分子均為同一分子,所以該油脂是純凈物,不是混合物,故C不正確;有些油脂結構中的烴基是不飽和的,含有雙鍵,可以使溴水褪色,故D不正確。
7.答案:B
解析:有機化合物A只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其產量可以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石油化學工業的發展水平,則A是乙烯。B能被氧化生成C,C能被氧化生成D,B和D能反應生成E,則B是乙醇,C是乙醛,D是乙酸,乙醇和乙酸反應生成乙酸乙酯,即E為。上述5種物質A~E中能與金屬鈉反應的有乙醇和乙酸2種,故A正確;物質B是乙醇,具有還原性,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故B錯誤;物質C是乙醛,含有醛基,乙醛溶液與新制的氫氧化銅反應,可以生成磚紅色的氧化亞銅沉淀,故C正確,物質D是乙酸,乙酸的官能團是羧基,顯酸性,可以與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鈣和氫氧化鎂反應,故D正確。
8.答案:AC
解析:聚丙烯塑料結構中無碳碳雙鍵,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A不正確;冷卻時乙中試管得到苯和甲苯,二者均為芳香烴,B正確;乙烯、丙烯在丙裝置中和發生加成反應而被吸收,C不正確;最后收集到的氣體為和,是優良的燃料,D正確。
9.答案:(1)A為,B為,C為,D為,E為,F為;A:官能團為碳碳雙鍵,屬于烯烴;B:官能團為羥基,屬于醇類;C:官能團為醛基,屬于醛類;D:官能團為羧基,屬于羧酸類;E:官能團為酯基,屬于酯類;F:官能團為溴原子,屬于鹵代烴類
(2);屬于加成反應;;屬于氧化反應;,屬于取代反應或酯化反應
解析:A是石油化學工業重要的基本原料,相對分子質量為28,A為乙烯;乙烯水化制備乙醇B,乙醇氧化為乙醛C、繼續氧化為乙酸D,乙醇和乙酸發生酯化反應生成乙酸乙酯E;乙烯與溴化氫發生加成生成溴乙烷,據以上分析進行解答。
(1)結合以上分析可知,有機物A~F的結構簡式分別為:A為,官能團為碳碳雙鍵,屬于烯烴;B為,官能團為羥基,屬于醇類;C為,官能團為醛基,屬于醛類;D為,官能團為羧基,屬于羧酸類;E為,官能團為酯基,屬于酯類;F為,官能團為溴原子,屬于鹵代烴類;
(2)①A→F:乙烯與溴化氫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加成生成溴乙烷,化學方程式為:;屬于加成反應;
②B→C:乙醇催化氧化為乙醛,化學方程式為:;屬于氧化反應;
③B+D→E:乙醇和乙酸發生取代反應生成乙酸乙酯,化學方程式為:,屬于取代反應或酯化反應;
10.答案:(1)
(2)羥基;C
(3)①;②;③
解析:E是石油化學工業發展水平的標志,則E為乙烯;乙烯發生加聚反應生成F,則F為聚乙烯;乙烯與水發生加成反應生成B,則B為乙醇;A可以用來除去暖瓶或水壺中的水垢,則A為乙酸;乙酸與乙醇發生酯化反應生成C,則C為乙酸乙酯。
(2)乙醇無毒,①錯誤;乙醇具有特殊的氣味,②錯誤;乙醇的密度比水的小,③正確;乙醇具有還原性,能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④正確;乙醇易溶于水,不能在海帶提碘實驗中作萃取劑從碘水中提取碘單質,⑤錯誤;在熱銅絲作用下,乙醇被氧化生成相對分子質量比它小2的有機化合物乙醛,⑥正確。故選C。
11.答案:(1)加成反應
(2)碳碳雙鍵和羧基;;酯化反應(或取代反應)
(3)
(4)性質預測:
物理性質:丙烯酸乙酯是一種小分子有機酯,通常應該為液體,難溶于水或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等有機溶劑。
化學性質:丙烯酸乙酯由C、H、O三種元素組成,應該易燃燒。丙烯酸乙酯含有碳碳雙鍵和酯基,應該能發生加成反應、加聚反應,還能發生水解反應。
查閱資料:
物理性質:如常溫為無色透明液體,微溶于水,能與乙醇、乙醚混溶。化學性質:如易燃,其蒸氣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在適宜催化劑作用下能發生加成反應、加聚反應,還能發生水解反應生成和。
解析:根據流程可知,乙烯與水加成生成乙醇,丙烯氧化生成丙烯酸,丙烯酸與乙醇發生酯化反應生成丙烯酸乙酯。
(1)根據上面的分析可知,由乙烯生成有機物A的化學反應的類型是加成反應,故答案為:加成反應;
(2)丙烯氧化生成B為丙烯酸,所以B中含有的官能團是碳碳雙鍵和羧基,A與B反應生成丙烯酸乙酯的化學方程式是:,該反應的類型是取代反應,故答案為:碳碳雙鍵和羧基;;取代反應。
(3)丙烯酸乙酯自身會發生加聚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4)根據資料可知,丙烯酸乙酯是丙烯酸與乙醇經酯化形成的酯類化合物。易發生聚合,在工業上是重要的聚合物單體,用于生產丙烯酸乙酯—氯乙基乙烯基醚共聚物、丙烯酸乙酯-乙烯共聚物等,也可用作涂料的防護液,在皮革工業亦有應用。丙烯酸乙酯常溫為無色透明液體,易燃、有辛辣的刺激性氣味,微溶于水,能與乙醇、乙醚混溶,有低毒性,對動物有致癌作用,丙烯酸乙酯在有碳碳雙鍵和羧基,所以可以發生加聚反應和取代反應,丙烯酸乙酯由碳、氫、氧元素組成,可以燃燒,所以與推測基本一致。
12.答案:(1);作干燥劑;使D中的乙醇變為蒸氣進入E中參加反應
(2)銅絲交替出現變黑、變紅的現象
(3)
(4)能;乙醇的催化氧化反應是放熱反應,反應放出的熱量能維持反應繼續進行
解析:A為氧氣的簡易制備裝置;B中濃硫酸的作用是干燥A中產生的氧氣;C裝置是利用水浴加熱使D中的乙醇變為蒸氣進入E中參加反應;在E中Cu的催化作用下,乙醇被氧化成乙醛,進入F試管中。該反應為放熱反應,所以撤掉酒精燈后利用放出的熱量可以維持反應繼續進行。
第四部分:核心素養對接高考
1.答案:A
解析:A.NiO(OH)與濃鹽酸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氯氣,與濃鹽酸發生中和反應,可知氧化性:,故A正確;
B.溶液中通入氣體,生成CuS沉淀和硫酸,CuS不溶于硫酸,不能比較的酸性強弱,故B錯誤;
C.生成的乙烯中可能混有二氧化硫,均與溴水反應,則溴水褪色,不能證明乙烯發生了加成反應,故C錯誤;
D.溶液中滴加溶液,生成沉淀,可知溶液促進的電離,則不能證明發生水解,故D錯誤;
故選:A。
2.答案:C
解析:
3.答案:C
解析:解:A.通過X射線晶體衍射,可以測定青蒿素分子的空間結構,故A正確;
B.蛋白質在鹽溶液中可發生鹽析生成沉淀,過濾可分離,故B正確;
C.苯酚與甲醛通過縮聚反應得到酚醛樹脂,故C錯誤;
D.乙醛和新制氫氧化銅懸濁液加熱生成磚紅色沉淀,醋酸能和新制氫氧化銅懸濁液發生中和反應,苯和新制氫氧化銅懸濁液不反應出現分層,故可以用新制氫氧化銅懸濁液鑒別苯、乙醛和醋酸溶液,故D正確;
故選:C。
4.答案:A
解析:糖類都是多羥基醛、多羥基酮及其縮合產物,A項錯誤;蛋白質溶液與濃硝酸發生顯色反應,先產生白色沉淀,加熱后沉淀變黃色,B項正確;水果中含有低級酯類物質,因此具有特殊香味,C項正確;聚乙烯、聚氯乙烯均為線型結構,為熱塑性塑料,D項正確。
5.答案:B
解析:植物油含不飽和高級脂肪酸甘油酯,含有碳碳雙鍵,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A項正確;茚三酮是檢驗氨基酸的試劑,向某溶液中加入茚三酮溶液,加熱煮沸出現藍紫色,可判斷該溶液中含有氨基酸,B項錯誤;麥芽糖、葡萄糖都含有醛基,都能發生銀鏡反應,C項正確;將天然的甘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混合,在一定條件下自身兩兩縮合生成的鏈狀二肽有三種,甘氨酸和丙氨酸、苯丙氨酸形成兩種鏈狀二肽,苯丙氨酸和丙氨酸、甘氨酸形成兩種鏈狀二肽,丙氨酸和甘氨酸、苯丙氨酸形成兩種鏈狀二肽,共9種,D項正確。
6.答案:D
解析:結晶牛胰島素屬于蛋白質,故選D。
7.答案:D
解析:解:A,石墨烯由碳原子組成,屬于無機非金屬材料,故A錯誤;
B.不銹鋼是一種合金,屬于金屬材料,不是有機物,故B錯誤;
C.光導纖維的主要成分是,屬于無機物,故C錯誤;
D.聚酯纖維是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為有機物,故D正確;
故選:D。
8.答案:A
解析:淀粉在酸性條件下可水解成葡萄糖,A項正確;葡萄糖、果糖均含氧元素,均不屬于烴類,B項錯誤;1個CO分子中含有14個電子,則1 mol CO中含有個電子,C項錯誤;未指明處于標準狀況,不能確定22.4 L 的物質的量,D項錯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会昌县| 河南省| 正安县| 石城县| 甘德县| 光泽县| 凌云县| 曲阜市| 淅川县| 清新县| 怀集县| 始兴县| 密山市| 西安市| 江陵县| 定州市| 海口市| 二连浩特市| 万山特区| 中方县| 托克托县| 汝州市| 名山县| 丹棱县| 南郑县| 法库县| 阿拉善左旗| 福清市| 通河县| 金溪县| 泌阳县| 繁昌县| 汉沽区| 望谟县| 渑池县| 临城县| 荆州市| 兴仁县| 哈密市| 深水埗区| 桦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