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1張PPT)第一部分 廣東省考點梳理主題一 物質的性質與應用化學專項突破4 常見堿變質的探究1.(2023·四川)某化學興趣小組發現上次做實驗用的澄清石灰水忘記了蓋瓶蓋,試劑瓶內壁附著一層白色固體,底部也有白色固體。【提出問題】白色固體是什么?怎樣產生的?【猜想與假設】猜想一:碳酸鈣。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與澄清石灰水反應生成碳酸鈣。猜想二:氫氧化鈣。水分蒸發,析出氫氧化鈣固體。猜想三:氫氧化鈣和碳酸鈣的混合物。【實驗探究】(1)甲同學取少量白色固體于試管中,加入過量稀鹽酸,振蕩,固體全部溶解并有氣泡產生。產生氣泡的化學方程式為 ,甲同學得出結論,猜想一正確。 (2)乙同學提出質疑,認為甲同學實驗結論不夠嚴謹,其理由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并補充實驗如表所示。CaCO3+2HClCaCl2+CO2↑+H2O==Ca(OH)2+2HCl CaCl2+2H2O、CaCO3+2HCl CaCl2+CO2↑+H2O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色固體既含有碳酸鈣,也含有氫氧化鈣【實驗結論】綜上所述,猜想三正確。【實驗反思】(3)澄清石灰水必須要 保存。 取少量白色固體于試管中,加適量的水振蕩,靜置,在上層清液中滴加少量酚酞溶液 溶液由無色變成紅色密封2.(2023·山東)某興趣小組在實驗室發現一瓶敞口放置的氧化鈣,猜測該氧化鈣可能變質。小明為確定該瓶氧化鈣的成分進行了實驗探究如表所示。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取少量該氧化鈣樣品于燒杯中,加水攪拌,靜置,取上層清液滴加到紅色石蕊試紙上 ①燒杯壁變熱,石蕊試紙變成藍色 樣品中含有氧化鈣和氫氧化鈣②燒杯底部有白色固體 樣品中含有碳酸鈣【交流討論】小組討論后,同學們認為:“現象①”不足以證明樣品中有氫氧化鈣,原因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現象②”不足以證明樣品中有碳酸鈣,原因是 。 該興趣小組同學為準確測定該瓶氧化鈣的成分,進行了如下探究。【提出問題】該瓶氧化鈣中都有哪些成分?各成分的質量比是多少?CaO+H2O Ca(OH)2 ==微溶于水,白色固體也可能是沒有溶解的氫氧化鈣氫氧化鈣【查閱資料】氫氧化鈣在一定溫度下能分解:Ca(OH)2CaO+H2O↑。堿石灰是氫氧化鈉與氧化鈣的固體混合物,能吸收水和二氧化碳。【設計并實施實驗】該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氣密性良好)。取10.0 g該氧化鈣樣品放在裝置B的玻璃管中,先通入空氣一段時間,再稱量裝置C、D的質量,然后邊通入空氣,邊用酒精噴燈加熱(能達到1 000 ℃高溫),至固體不再發生變化,繼續通空氣一段時間,實驗后測得裝置C增重0.9 g,裝置D增重1.1 g。【得出結論】該氧化鈣樣品中的成分是 ,它們的質量比是 。 【反思評價】裝置E的作用是 。如果沒有裝置A,可能會導致氧化鈣樣品成分中的 測定結果偏大。 【拓展應用】為廢物利用,該興趣小組打算用這瓶變質的氧化鈣與足量的稀鹽酸反應,再蒸發制備產品氯化鈣固體,與變質前的氧化鈣相比,變質后的氧化鈣對產品氯化鈣的產量是否會有影響?為什么? 。 氧化鈣、氫氧化鈣、碳酸鈣38∶37∶25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進入裝置D氫氧化鈣、碳酸鈣沒有影響,因為無論是否變質,最終鈣元素都完全轉化到氯化鈣中3.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發現,上次做實驗用的氫氧化鈉溶液忘了蓋上瓶蓋。對于該瓶溶液是否變質,同學們作出了如下假設:假設一:該溶液沒有變質;假設二:該溶液部分變質;假設三:該溶液全部變質。為了驗證假設,同學們共同設計了實驗方案并進行實驗,請你幫他們完善該探究過程。查閱資料發現,Ba(NO3)2溶液呈中性。實驗過程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步驟一:取少量該瓶溶液于試管中,滴加過量的Ba(NO3)2溶液,振蕩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鈉步驟二:取步驟一試管中的少量上層清液于另一支試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變紅色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產生白色沉淀氫氧化鈉結論:假設二成立。反思一:氫氧化鈉溶液曝露于空氣中易變質,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反思二:步驟一中,滴加Ba(NO3)2溶液過量的目的是 。 CO2+2NaOH Na2CO3+H2O==溶液中的碳酸鈉檢驗和除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