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聚談歷史理解記憶法南昌市第十七中學教科處 李福南日本教育界提倡的一句口號是:“要理解,不要死記硬背!”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說:“學生首先應當學會理解事物,然后再去記憶他們?!薄爸挥袕氐椎囟?,并且記憶了的東西,才能看做心理的財產?!?既然理解對天記憶這么重要,那么地我們記憶活動中就要努力學會和掌握這個記憶方法,只有理解了才能很好地記憶。理解記憶法又稱意義記憶法,與機械記憶法相對稱,就是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獲得新的知識經驗,并把它納入已有的知識經驗的系統之中記憶法。下面就具體地談一談自己在教學中運用這些方法的一點心得體會。一、理解記憶法的實踐運用1.歷史概念【例1】小農經濟的含義:以一家一戶為單位“男耕女織”式的自耕農經濟的經濟模式。【例2】百家爭鳴的定義:“百家”:數量多?!盃庿Q”:詰難、批駁。【例3】啟蒙運動的概念:“啟蒙”在法文中即為光明、智慧之意。啟蒙運動就是要從黑暗進入到智慧和光明的時代。2.歷史現象【例4】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經濟領域: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發展出現新變化:(1)經濟調節機制的變化:把政府宏觀調控和市場調節有機結合,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2)所有制關系的變化:出現了資本的股化、社會化發展趨勢。(3)經營管理方式的變化:企業管理體制日益社會化與現代化。如“人民資本主義”、“經營者革命”。(4)分配關系的變化:實行社會福利制度改革,福利國家開始出現,進行國民收入再分配。(5)產業結構的變化:美國“新經濟”的出現,第三產業的興起,使產業結構不斷升級優化。(6)國際經濟關系調整的變化:建立世界經濟與地區經濟協調機制。 社會領域: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建立了比較齊全的社會福利保障制度和公平競爭體系。政治領域:擴大資產階級民主,健全社會法律體系。【例5】近代中國民主革命時期中國革命轉移:(1)革命中心:紅軍長征,革命中心由南方轉移到北方。(2)工作重心:城市 農村(大革命失敗后) 城市(七屆二中全會)。(3)領導階級:農民 資產階級 無產階級。(4)革命內容:經歷了由農民革命到資產階級革命、國民革命到土地革命、民族革命到國內革命的三次轉變。(5)革命態勢:經歷了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失敗到新民主主義革命崛,由大革命失敗后到土地革命的興起,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到抗日戰爭的勃興的三次扭轉危機的歷史性轉變。3.歷史事件【例6】辛亥革命特點用理解記憶法可記為:⑴從性質:資產階級領導的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⑵從地域:由武昌起義一地勝利迅速走向全國。⑶從結果: 成敗并舉(沒改變中國社會性質和完成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任務)。【例7】浪漫主義文學藝術時間:18世紀末至19世紀30年代背景:資產階級革命時代出現;“理性王國”設想失望表現:文學:(1)特點:反理性、重感情、想象豐富、情節跌宕。(2)成就:法國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英國雪萊的《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西風頌》;德國海涅的《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3)影響:掃蕩封建殘余勢力。美術:(1)特點:重感情,重色彩,整體完整。(2)成就:法國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導人民》。音樂:(1)特點:注重抒情性、自傳性和個人心理刻畫,突出個人感受。(2)成就:“樂圣”貝多芬; “圓舞曲之王”約翰·施特勞斯;“歌曲之王”舒伯特。威爾第的歌劇《茶花女》;法國比才《卡門》。4.歷史觀點【例8】明清科技文化落后于西方的原因有人形象地將明淸時期中西科技比喻為“近代科學的晨光與傳統科學的晚霞”,中國的科學技術明顯落后于西方。產生上述中西方科技差距的原因:①物質基礎和動力:中國的自然經濟處于主導地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始終處于萌芽狀態;歐洲的封建經濟漸趨瓦解,資本主義經濟進入工場手工業階段。②民主氛圍:中國封建制度在強化之中;歐洲的封建制度在解體之中,出現資產階級革命浪潮。③政府政策:中國政府采取的是重農抑商和閉關鎖國的政策;歐洲則是重商主義和殖民擴張。④思想武器:中國的八股取士、文字獄鉗制、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和創造性;歐洲隨著文藝復興的深入發展,面向現實,重視實踐的時代精神,激勵人們以科學的態度和全新的思維方式探索和解釋自然現象。⑤文化教育:歐洲早在13世紀,西歐各國便相繼產生了一些綜合性大學等。學術氣氛濃厚,從而為科學家的成長提供了必要的場所;中國的封建教育制度,以儒學為主要教育內容,很少涉及生產和科學知識。教育方式上是私塾教育,既不利于各學科間的互相融合,也不利于培養大批人才。【例9】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特點:(1)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相繼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這三大理論成果包含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理論。(2)以革命和建設的實踐為基礎。建國之前的革命環境里就有民主政治建設的實踐。如農村革命根據地里的蘇維埃政權,抗日根據地里的三三制政權,都是為實現人民民主而進行的探索和創造。建國后憲法幾經修改,社會主義制度不斷完善。(3)以始終保持先進性的共產黨為領導力量。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的確立是中國人民的歷史選擇,也是推進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現實要求。(4)適合中國國情,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鞏固和發展既適應于我國基本國情和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又因與中華民族的歷史、民族特點和文化傳統相承接而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在戰爭年代就體現了合作是中國革命實踐的產物。(5)與時俱進,始終保持強大的生命力。社會主義制度之所以能夠完善發展,一方面在于先進政黨的領導;另一方面,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為其提供了動力和源泉。5.歷史結論【例10】資產階級代議制的多樣性和統一性多樣性的表現:(1)法國在1875年最終確立起共和政體,與英國和德國的代議制形式卻不相同;與同是共和政體的美國也有很大的差別:法國是議會制共和制,議會是國家權力的中心,而美國是總統制共和制,國家權力中心在總統。(2)1871年德意志完成統一,頒布《德意志帝國憲法》,確立君主立憲政體,但與英國的也不同。英國是議會制君主立憲制,議會是國家的權力中心,而德國是二元制君主立憲制,皇帝與首相是國家權力的中心。法德、法英、法美、英美之間的政體存在著差別,可見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發展呈現著形式上的多樣性特點。統一性的表現:(1)一個核心即代議制民主,在如何解決人民行使權力問題上,代議制民主是直接民主在難以實現的情況下的一種最先進選擇,其實現的主要途徑是實行和完善普選制。(2)兩種政體,一種是君主立憲制,一種是民主共和制,兩種政體均以防止專制統治、限制王權為目的(德國特殊)。(3)三項原則:資產階級的代議制不論成立早晚,還是形式各異,都體現丁民主化、法律化和制度化這三項原則。【例11】影響文化五因素:分析某一時期文化發展、繁榮的規律性影響因素的模式:①政治因素:分析當時國家是否統一,政治是否清明、穩定。②經濟因素:分析當時的經濟是否發展、繁榮。③文化政策因素:分析當時的統治者的文化政策是否有利于文化的發展。④文化交往因素:分析當時各民族之間、中外之間的交流是否有利于經濟文化發展。⑤人民群眾因素:分析廣大人民群眾辛勤勞動的因素。6.歷史人物【例12】李贄的離經叛道:可從生活時代、個人經歷、主要主張、歷史影響等方面理解法來巧記。二、理解記憶法的主要特點⑴牢固性:在記憶時,可以全面深刻地認識歷史知識,使之納入自己的認知結構中,形成長期記憶。⑵全面性:在記憶時,能夠利用自身原有的知識,進行新舊知識的融合。⑶精確性:在記憶時,可以根據歷史知識的特征,靈活地運用各種方法進行記憶,使記憶更加準確,保持更長時間。⑷迅速有效性:理解記憶能夠把材料變成自身的知識,因此在應用上表現出自如靈活的特點,而不是呆板地套用材料內容。三、理解記憶法的實施步驟1.了解大意 格言所說:“若要記得,必先懂得”。當您記憶某個歷史知識的時候,首先要弄清它的大致內容,了解全貌才能對局部進行深刻的理解,也就是“綜合”。 2.局部分析 對事物有了大致了解后,就要逐步深入分析,找出“信息點”, 搞懂了歷史知識各部分之間的邏輯聯系,以及該歷史知識和以前的知識經驗之間的關系,加以認真分析、思考,以達到能編制綱要的程度。深入分析可運用分析綜合法、比較對照法、分門別類法、實物直觀法、詰難設疑法、新舊知識聯系法等方法。3.尋找關鍵 韓愈在他的《進學解》中所說的“提要鉤玄”。找到文章的要點、關鍵和難點,并弄明白,牢牢記住。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理解和記住其比較次要或者從屬的內容。正是“萬山磅礴,必有主峰;龍袞九章,但挈一領?!?4.融會貫通 宏觀與微觀相結合,橫向關聯與縱向歸類相結合。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歷史過程中學會從宏觀角度橫向聯系和縱向歸類歷史知識,整體宏觀與細點微觀相結合認識歷史。正確理解歷史知識還要用正確的理論指導,如辯證觀點、聯系觀點、發展觀點、階級觀點和實事求是觀點(又稱歷史觀點)。5.實踐運用 所學的東西,是否真正理解了,還要看在實踐中能否運用。如果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就“卡殼”,那就說明并未真正理解。 四、理解記憶法的突出貢獻理解記憶的效果優于機械記憶。德國著名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在做記憶的實驗中發現:為了記憶住12個無意義音節,平均需要重復16.5次;為了記住36個無意義章節,需重復54次;而記憶六首詩中的480個音節,平均只需要重復8次!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凡是理解了的知識,就能記得迅速、全面而牢固。不然,愣是死記硬背,那真是費力不討好。 理解能使記憶內容"活化",是記憶的催化劑。對記憶內容越理解,越能使大腦思維的暫時神經聯系變得更活躍,從而形成種種反思、聯想,產生更為良好的記憶效果。如果不理解記憶對象的含義,就不容易記住,即使勉強記住了,也很容易遺忘。"強記不如善悟"的道理即在于此。總之,理解是關鍵,是記憶的基礎。要理解,就應對記憶的內容進行分析、判斷。掌握它們內在的邏輯聯系和層次關系,抓住表現內容實質的關鍵處(或重點詞語,重點句、段,重點步驟等)。這樣,也就在理解中識記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