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噱談歷史特征記憶法南昌市第十七中學 李福南特征記憶法:對于那些在形式上或內容上特別相似的知識,通過細致地觀察和全面地比較后,找出要記憶的內容中最容易記憶的特征,根據特征來進行記憶,效果會比較好。一、歷史特征記憶法的實用1.抓住“時間特征”來加強記憶 【例1】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期間有:1911年辛亥革命、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的護國運動、1917年的護法運動、1919年的五四運動,通過觀察發現,這五個年代的數字呈等差數列,都差2年,抓住了時間特征,便于記憶。 【例2】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中的事件:1789—1794—1799—1804,都差5年,就記住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的時間、羅伯斯庇爾被推上斷頭臺的時間、拿破侖的“霧月政變”、拿破侖加冕稱帝的時間。2.抓住“人物特征”來加強記憶【例3】兩漢帝王都姓劉,兩宋的姓趙,兩晉的姓司馬。 記人名可用串字法和諧音法,用這兩種方法記外國人名字尤為適用。3.抓住“事件特征”來加強記憶【例4】洋務運動中“4”: 四方背景(內憂外患;出現兩派;太后暫時的支持;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四位代表(奕祈、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或張之洞)、四個內容(軍工企業;民用企業;近代海軍;新式學校)、四字旗號(自強、求富)、四十年代(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四個軍工、四個民用、海軍四點(70、80、三洋、北洋水師覆沒而洋務運動破產)、四點敗因(外國破壞;封建阻撓;力量有限;嫁接錯誤)、四句評價(中國:沒富;自然經濟:瓦解;民族資本:刺激;外國經濟:抵制)、四條啟迪(借鑒西方的技術和管理體制;重視市場的優化配置作用;克服官僚主義作風,提高企業管理效率;把發展生產力與變革生產關系結合)。【例5】第一次工業革命影響深遠,用“九大”來形容:⑴經濟:生產力大發展;城市化大進程;經濟結構大改變(工廠制)。⑵政治:社會關系大變革;資產階級統治大確立。 ⑶國際:格局大演變(英成霸主);世界市場大形成。 ⑷思想:三股潮流大發展(自由主義、社會主義、民族主義)。⑸中國:社會大劇變(社會性質;近代工業產生;向西方學習思潮興起)。4.抓住“概念特征”來加強記憶【例6】新文化運動“新”在:新領導(民族資產階級激進派);新基礎(民族工業短暫春天);新思想(民主和科學;社會主義);新內容(三提倡三反對);新發展(馬克思主義);新成果(總體上成功)。【例7】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主要特點“四中”:以皇權為中心;權力高度集中;“家天下”為中梁;體制完備中。5.抓住“地點特征”來加強記憶【例8】希臘文明的搖籃地理環境:四多(港多、島多、山多、河多) 。【例9】經濟特區的創辦特征:⑴特區的開放性:開放特殊政策用優惠的方法以吸收和利用外資為主。⑵政策的特殊性: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不同于內地的經濟管理方法。⑶特定區域的隔離性:經濟特區指國家劃出一定的范圍。⑷經濟活動的市場性:經濟活動以市場調節為主,對外商投資給予優惠和方便。⑸所有制形式的多元性:實行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導的多元化經濟所有制形式。6.抓住“單元特征”來加強記憶【例10】第三單元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曲折發展小結時學習本單元要注意“五種史觀”:⑴以“文明史觀”為總綱: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自然經濟逐漸解體、外商企業、洋務企業、民族企業)。⑵以“近代史觀”為主線:資本主義曲折發展。歷程:開始產生(19世紀六七十年)、初步發展(甲午戰爭后)、進一步發展(一戰期間)、較快發展(笫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日益萎縮(抗日戰爭)、陷入絕境(解放戰爭)。⑶以“全球史觀”為導向:關注的是歷史的橫向發展。緊密結合國內外時局的變化,理解中國經濟結構變動、資本主義曲折發展的原因與影響。⑷以“整體史觀”為核心:要理清民族工業在各個發展階段的不同表現、特征和影響。要學會運用對比和分析的方法,區別洋務運動中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洋務企業與民族工業等。運用知識遷移法,從勞動力、資本、技術、市場等因素分析中國資本主義經濟曲折發展的原因。⑸以“社會史觀”為理念:近代經濟史的內容與今天的生活比較貼近,學習時,應該多聯系生活實際,注意調查研究。要注意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對近代中國民族工業在各個不同階段的發展有一個多角度、多層次、直觀的認識。7.抓住“專題特征”來加強記憶【例11】世界近代史中的“三”:(1)三次資本主義生產組織形式的變化:手工工場;工廠;大企業(壟斷)。(2)三次資本主義經濟思潮的轉變: 重商主義;自由主義;壟斷資本主義。(制表:時間、代表、主要主張、歷史影響)(3)三種西方國家的議會制度的模式:美國模式:以“三權分立”為特征,實行總統制政體;法國模式:以“行政”為重點,實行議會制共和政體;英國模式:以“議會”為重點,實行議會制君主立完政體。(4)三次殖民主義高潮:商業資本主義殖民高潮;工業資本主義殖民高潮;壟斷資本主義殖民高潮。(制表:時間國家、基本特點、歷史結果)(5)工業革命后的三股進步的潮流:民族主義;社會主義(社會主義運動發展);自由主義(資產階級革命) 。(6)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世界上的封建國家掀起的向資本主義學習的三大改革運動:日本明治維新;俄國1861年改革;中國的洋務運動。(7)三大近代社會標志(世界近代史轉變的三個基本特征):商品經濟取代自然經濟;公民取代臣民;法治取代了人治(以法律為標志的國家權力取代以君主為代表的貴族特權)。(8)三位空想社會主義者:圣西門、傅立葉和歐文。(9)歐洲三大工運動:法國里昂工人起義;英國憲章運動;德國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10)三個著名的近代國際工人運動組織: 共產主義者同盟;第一國際;第二國際。(11)近代化的含義包括三個方面:經濟上:工業化、市場化;政治上:民主化、法制化;文教上:科學化、理性化。(12)近代史三條線索(三個主要內容):資本主義的發展史和擴張史(主線);國際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史(副線);民族解放運動史(副線)。(13)近代史三對矛盾:資本主義同封建主義的矛盾(資產階級革命與改革運動);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工人運動);資本主義宗主國同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和地區的矛盾(含資本主義國家之間;民族解放運動)。(14)按生產力發展的水平,世界近代史可劃分三個階段:手工工場時代(17世初—18世紀末);蒸汽機時代(19世紀初到19世紀70年代)和電氣化時代(19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初)。(15)近代資本主義制度的發展三歷程:萌芽產生(14~16世紀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和迅速發展時期;17~18世紀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基本確立(或自由資本主義進入了鼎盛時期,19世紀初——70年代,工業革命和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時期);初步定型(或資本主義進入到成熟、穩定和繁榮時期,19世紀末-20世紀初,第二次工業革命及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時期)。(16)14-18世紀歐洲三次思想解放潮流: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17)資產階級在三個時期主要的政治傾向(或資產階級對廣大工農群眾的政治態度的變化):①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到19世紀初法國大革命結束,資產階級因力量弱小而聯合廣大工農群眾的反封建來達到奪取政權,對革命起了領導作用;②19世紀30年代開始到1871年前夕,資產階級一方面繼續依靠工農群眾力量進行反封建斗爭,另一方面開始以暴力鎮壓工人罷工斗爭,表明資產階級開始走向政治反動;③19世紀70年代后,資產階級統治地位也在全世界確立起來了,為了維護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利益,對無產階級革命實行殘酷鎮壓。1871年法國資產階級鎮壓巴黎公社,表明資產階級政治上的全面反動。(18)近代史三個轉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西歐從封建社會開始進入資本主義社會的轉折點;巴黎公社革命是自由資本主義由上升時期開始走向衰落的轉折點;19世紀末20世紀初,是自由資本主義進人帝國主義的轉折點。(19)歐美資產階級取得政治權力,進一步發展資本主義大致有三種方式:革命(英、法、美);改革(日、俄);戰爭(德)。(20)蒸汽時代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三特征:暴力型;自發性的政治斗爭為主;無產階級運動都遭受重大挫折。(21)電氣時代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三特征:合法型、組織性、經濟斗爭為主要特點。(22)資本主義在西歐的發展經歷了簡單協作、工場手工業和機器大工業三個階段。(23)近代有深刻影響的三個主義(或政治思潮):人文主義;理性主義;馬克思主義。(制表:時間、主張、評價)。(24)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三過程:開始形成(新航路開辟;早期殖民擴張);初步形成(工業革命);最終形成(第二次工業革命)。(25)世界近代科技三階段:①科技興起階段(16世紀-18世紀末):天文學革命;牛頓力學體系等。②科技綜合階段(19世紀):電磁學的新成就、細胞學說和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等。③重大突破和系統化階段(19世紀末~20世紀初):電的發明與應用。(26)近代社會主義運動三次大曲折:巴黎公社失敗;第一國際的解散;笫二國際分化和破產。二、歷史特征記憶法的技用歷史特征記憶法的制作注意三步:⑴觀察:觀察是記憶的基礎,只有觀察細致,才能記憶扎實。一般情況下,觀察的順序應該是從整體到局部的。首先要觀察全貌,其次是觀察各部分,最后是觀察細節處。在整個觀察的過程中,都要注意尋找事物的特征,當確認了事物的特征后,就已經把它記住了。⑵辨別:只有認真辨別,同中求異,才能找出識記對象的特征。經過認真辨別后抓住的特征,是難以遺忘的。⑶發掘:發掘,將會撩開事物的面紗,顯露其獨具的個性特征。如果你能經常從尋找特征的角度去觀察、去記憶,將會收到驚人的記憶效果。三、歷史特征記憶法的功用 特征明顯的事物容易引起注意和記憶。在記憶過程中有意識地將記憶對象的最主要特征找出來,使大腦皮后形成一個興奮灶,留下鮮明的印象,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總的說來,學習、記憶新材料或新事物的時候,要先下一番發掘的功夫,將其特征尋找出來,有些材料或事物相互區別出來,有些材料或事物相互區別不很明顯,找起來也并不容易。但只要仔細觀察,細致對比,深刻分析不同情況下的異同,總能找出要記憶材料或事物的特征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