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奇談歷史邏輯推導記憶法南昌市第十七中學教科處 李福南人們要記住一個結論,最好的辦法是尋找與這相關的東西來建立聯想,而推理恰是與結論關系最密切、最直接的東西,而且二者之間的聯系是本質的恒定的,掌握了推理過程就能輕易記住結論,即使一時忘了也能重新推導出來,因而邏輯推理記憶法是行之有效的記憶方法之一。歷史邏輯推導記憶法是將一些基本事實先掌握,再以這些基本事實為依據,對下面的發展做推斷而得出結果。一、歷史邏輯推導記憶法的實例【例1】“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的分界線,是新舊民主革命的轉折點,“五四”運動的背景從國際角度分析是一戰和十月革命對中國的影響;從國內角度分析是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北洋軍閥統治對內鎮壓革命對外賣國,導致階級矛盾尖銳,巴黎外交失敗引起了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爭;而“五四”運動的條件包括:內部條件———經濟條件: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展、政治(階級)條件: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隊伍的壯大、思想條件:新文化運動起到了思想解放作用,民主科學的指導;外部條件———十月革命給中國人民指明了解放的出路,巴黎和會上帝國主義瓜分中國成為“五四”運動的導火線。一個知識點從不同的角度設問,但回答的角度是不同的,但史實都是一個,所以對每一個歷史知識都要做到全方位地掌握。 【例2】文藝復興這個知識點并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隨著歐洲資本主義手工工場的發展,資產階級為維護自己的經濟、政治利益,要求在意識形態領域沖破宗教會神學的束縛發展資本主義,于是一場以人文主義為核心的文藝復興運動在歐洲興起,它促進了資本主義手工工場的發展;而文藝復興所表現出來的人文主義創世精神,又極大地鼓舞著當時的人們去探索通往亞洲的新航路,地理大發現就是在這種精神的鼓舞下完成的;與此同時宗教改革也受到了人文主義精神的影響,資產階級借助反對天主教會神學形式進行反封建斗爭,為西歐資本主義發展進一步解除了精神枷鎖,推動了整個歐洲社會的進步。文藝復興是在資本主義手工工場發展的前提下出現的,同時它又與地理大發現及宗教改革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為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鳴鑼開道。當我們理解了文藝復興與資本主義手工工場的發展、新航路的開辟和宗教改革的因果關系和內在聯系后就很容易解決這段歷史問題。將知識系統化和形成完整性對學生復習歷史有重要的意義。【例3】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小結【例4】第13課辛亥革命的背景和經過(1)帝國主義侵略進入新階段 民族矛盾(2)清末“新政”“預備立憲” 階級矛盾背景 (3)民族資本主義迅速發展 物質基礎 (4)孫中山等革命知識分子壯大 階級基礎(5)民眾反帝反封斗爭不斷 群眾基礎(6)民主革命思想傳播 思想準備軍事:重陽節起義→邁出中國民主革命第一步興 起 (1894--1905) 組織:革命團體的建立→資產階級革命派己經形成組織:同盟會的建立→民主革命進入新階段發 展 思想:三民主義→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1905--1911)軍事:武裝起義(黃花崗起義) →推動革命進入高潮⑴保路運動→辛亥革命的導火線高 潮 ⑵武昌起義→湖北軍政府成立(1911--1912)⑶南京臨時政府→中華民國成立⑷《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笫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失敗:袁世凱篡奪革命果實→辛亥革命的結束【例5】土地革命 (1)八七會議 給中共指明了前進的方向軍事斗爭(2)秋收起義 創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3)粉碎了敵人的三次“圍剿” 使農村革命根據地得到鞏固和發展(1)土地革命 翻分兩個了經濟舉措(2)經濟建設 粉鞏兩個了理論總結: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 使根據地不斷鞏固擴大政權建設: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二、歷史邏輯推導記憶法的實用 以“19世紀中后期,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為例,談一談歷史邏輯推導記憶法在實踐中使用。1.分析層次 任何歷史事件都由三大部分組成,因而要把一個歷史事件敘述完整,必須交代清楚這三個方面的內容,那就是事件的前因、事件的過程、事件的意義(包括性質、作用、影響、評價等),而敘述事件的過程要力求簡潔,但時間、地點、人物、結果諸要素不能遺漏。通過分析,我們不難看出“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有關的其他要素:時間——19世紀中后期;原因——資本主義得到進一步發展和列強侵略擴張;中介力量——輪船等先進的交通運輸工具。 2.邏輯整理 在層次內容明晰后,對各部分內容進行邏輯化整理,分析其中存在的內部邏輯關聯。經過分析組合之后,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包括相互緊密聯系的兩大組成部分,即資本主義列強的國內市場與殖民地、半殖民地市場。前者的形成是資本主義國家內部經濟運行的結果,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是前提條件,該制度的建立主要有革命與改革兩種途徑,后者的形成是資本主義列強內部經濟力量推動列強外部侵略擴張的經濟結果,兩個市場密切聯系,但地位與作用是不同的。這種不同是由列強對商品、原料與資本的控制所決定的,列強向殖民地、半殖民地輸出商品與資本,是整個市場的主導者,而殖民地、半殖民地則成為資本輸出地與商品銷售地,并為列強的工廠、機器提供市場與原料,是整個市場的下游鏈條,輪船、火車等先進的交通工具和發達的交通網則提供了兩個市場的中介力量,極大加速了整個資本主義市場的形成,是整個市場得以形成的強大推動力量與物質基礎。各部分之間再配以箭頭的方向指示與簡短的文字如中介、原因等的說明,最后再結合以前的相關教學內容作以補充——在這里具體體現為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的表現,也就是1857年第一次資本主義世界性經濟危機。這樣,一段完整的教材文字在箭頭的指示和簡短文字的注釋配合下,得到高度的關聯性概括,邏輯性整理也就完成了。 3.文字還原 第三步要做的就是在知識框架的指導下將原本的文字內容加以還原,這才是記憶的主要內容。由于這一步主要靠機械性記憶與重復來完成,這里就不再多講了。經過以上三大步驟,一個完整的高中歷史知識邏輯性記憶鏈條便完成了。三、歷史邏輯推導記憶法的實益歷史邏輯推導記憶法之所以比機械記憶效率高得多,是因為當那些記憶的材料含有緊密的邏輯關系的時候,我們只需要記住其中的邏輯、其中的規律就行了。因為規律其實就是一種最緊密的聯結!記憶等于聯結,而最緊密的聯結就是規律、就是邏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