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4張PPT)原子鐘尋親記鐘表的發展歷程計時工具發展史記錄時間的歷史1.計時工具如何分類?依據是什么?2.說一說你喜歡的計時工具,分析優缺點。制作:日晷 刻漏緣原子鐘是現在最為精確的計時工具,看起來它卻最沒有鐘的樣子。它很想了解一下自己的“家史”。這節課,我們跟隨精確時間的步伐,一起開始原子鐘的“探親之旅”。緣日晷水鐘蠟燭鐘電子表香篆鐘沙漏石英表鐘擺水運儀象臺緣公元前20000年:史前人以在木棍和骨頭上刻標記的方式來計時。公元前8000年:埃及文明制訂了12個月每月均為30天的日歷。公元前3000年: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把一年分為12個月,每月30天,每天分為360個周期,每個周期為4分鐘。公元前2000年:巴比倫人使用每年354天的月歷,每月29天和30天相輪。與此同時,瑪亞人創立了一年260天和365天的日歷。公元前1500年:埃及發明第一個移動日晷,將一天分為12個周期。接著又發明一種叫漏刻的計時器。公元前700年:巴比倫人把一天分為相等的12個部分。公元前100年:雅典出現以一天24小時為基礎的機械漏刻。緣原子鐘尋親記一日晷日晷是通過觀測日影計時的儀器,主要是根據日影的位置以確定當時的時辰或刻數。日晷的主要部件是由一根晷針和刻有刻線的晷面組成,隨著太陽在天空運行,晷針的投影像鐘表的指針一樣在晷面上移動,就可以指示時辰。緣水鐘在中國又叫做“刻福”,“漏壺”。銀據等時性原理滴水記時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利用特殊容器記錄把水漏完的時間(泄水型),另一種是底部不開口的客器,記錄它用多少時間把水裝滿(受水型)。中國的水鐘,最先是泄水型,后來泄水型與受水型同時并用或兩者合一。緣蠟燭不僅僅可以用來照明,在古代,人們也把它當作時間測量工具因為蠟燭在單位時間內燃燒的長度大致相同,所以古代的人們可以通過蠟燭然燒的長度來計時緣左圖可不是我們現在熟知的蚊香。它叫香篆鐘,是一種計時工具。于十二世紀中葉在中國流行。荷蘭高羅培著“狄仁杰斷案傳奇”中,記述了唐宮計時用的香篆鐘為梅花形黃銅盤,盤子內梅花五瓣,各繚繞著一圈盤香。緣沙漏也叫做沙鐘,是一種測量時間的裝置。西方沙漏由兩個玻璃球和一個狹窄的連接管道組成的。通過充滿了上面的玻璃球的沙子穿過狹窄的管道流入底部玻璃球所需要的時間來對時間進行測量。一旦所有的沙子都已流到的底部玻璃球,該沙漏可以被顛倒以測量時間了,一般的沙漏有一個名義上的運行時間1小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