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6.4.2 向量在物理中的應用舉例通過用向量方法解決某些簡單的力學問題的過程,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活動 掌握向量在物理中的應用物理中有許多量,比如力、速度、加速度、位移等都是具有大小和方向的,因而它們都是向量.向量在物理學中最基本的應用就是力、速度、加速度、位移等的合成與分解,在物理中動量是向量的數乘,力所做的功是向量的數量積.例1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這樣的經驗:兩個人共提一個旅行包,兩個拉力夾角越大越費力;在單杠上做引體向上運動,兩臂的夾角越小越省力.你能從數學的角度解釋這種現象嗎?思考 當θ為何值時,|F1|最小,最小值是多少?|F1|能等于|G|嗎?為什么?用向量法解決物理問題的一般步驟:(1) 把物理問題中的相關量用向量表示;(2) 轉化為向量問題的模型,通過向量運算使問題解決;(3) 將結果還原為物理問題,解釋物理現象.如圖,無彈性的細繩OA,OB的一端分別固定在點A,B處,同質量的細繩OC下端系著一個稱盤,且使得OB⊥OC,試分析三根繩子受力的大小,判斷哪根繩子的受力最大?例2 如圖,一條河兩岸平行,河的寬度d=500 m,一艘船從河岸邊的A地出發,向河對岸航行.已知船的速度v1的大小為|v1|=10 km/h,水流速度v2的大小為|v2|=2 km/h,那么當航程最短時,這艘船行駛完全程需要多長時間(精確到0.1 min) 在靜水中劃船的速度是40 m/min,水流的速度是20 m/min,如果船從岸邊出發,徑直沿垂直于水流的航線到達對岸,那么船行進的方向應該指向哪里?1. 長江兩岸之間沒有大橋的地方,常常通過輪渡進行運輸.如圖,一艘船從長江南岸的點A出發,以 5 km/h 的速度沿AD方向行駛,到達對岸點C處,且AC與江岸AB垂直,同時江水的速度為向東3 km/h,則船實際航行的速度為( ) A. 2 km/h B. km/hC. 4 km/h D. 8 km/h2. 一物體受到相互垂直的兩個力F1,F2的作用,兩力大小都為5 N,則兩個力的合力的大小為( )A. 10 N B. 0 N C. 5 N D. N3. (多選)如圖,小船被繩索拉向岸邊,船在水中運動時設水的阻力大小不變,那么小船勻速靠岸過程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繩子的拉力不斷增大B. 繩子的拉力不斷變小C. 船的浮力不斷變小D. 船的浮力保持不變4. (2023全國高一專題練習)已知e1=(1,0),e2=(0,1),現有動點P從點P0(-1,2)開始,沿著與向量e1+e2相同的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大小為每秒|e1+e2|,另一動點Q從點Q0(-2,-1)開始,沿著與向量3e1+2e2相同的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大小為每秒|3e1+2e2|,設點P,Q在t=0 s時分別在點P0,Q0處,則當⊥時,t=________s.5. 長江某段南北兩岸平行,如圖,江面寬度d=1 km.一艘游船從南岸碼頭A出發航行到北岸.已知游船在靜水中的航行速度v1的大小為|v1|=10 km/h,水流的速度v2的大小為|v2|=4 km/h.設v1和v2的夾角為θ(0°<θ<180°),北岸的點A′在點A的正北方向.(1) 當θ=120°時,試判斷游船航行到達北岸的位置是在點A′處的左側還是右側,并說明理由;(2) 當cos θ為多少時,游船能到達點A′處?需要航行多長時間?(3) 當θ=120°時,游船航行到達北岸的實際航程是多少?【答案解析】6.4.2 向量在物理中的應用舉例【活動方案】例1 先來看共提旅行包的情況.如圖,設作用在旅行包上的兩個拉力分別為F1,F2,為方便起見,我們不妨設|F1|=|F2|.另設F1,F2的夾角為θ,旅行包所受的重力為G.由向量的平行四邊形法則、力的平衡以及直角三角形的知識,可以知道|F1| =.這里,|G|為定值.分析上面的式子,我們發現,當θ由0逐漸變大到π時,由0逐漸變大到,cos 的值由大逐漸變小,此時|F1|由小逐漸變大;反之,當θ由π逐漸變小到0時,由逐漸變小到0,cos 的值由小逐漸變大,此時|F1|由大逐漸變小,這就是說,F1,F2之間的夾角越大越費力,夾角越小越省力.同理,在單杠上做引體向上運動,兩臂的夾角越小越省力.思考:要使|F1|最小,只需cos 最大,此時cos =1,可得θ=0.于是|F1|的最小值為.若要使|F1|=|G|,只需cos =,此時=,即 θ=.跟蹤訓練 設OA,OB,OC三根繩子所受的力分別為a,b,c,則a+b+c=0.因為a,b的合力為c′=a+b,所以|c|=|c′|.如圖,在 OB′C′A′中,因為⊥,=,所以||>||,||>||,即|a|>|b|,|a|>|c|,故細繩OA的受力最大.例2 設點B是河對岸一點,且AB與河岸垂直,那么當這艘船實際沿著AB方向行駛時,船的航程最短.如圖,設v=v1+v2,則|v|==(km/h).此時,船的航行時間t==×60≈3.1(min),所以當航程最短時,這艘船行駛完全程需要 3.1 min.跟蹤訓練 設表示水流的速度,表示船在靜水中的速度,表示船實際垂直過河的速度.因為+=,所以四邊形OACB是平行四邊形.在Rt△OBC中,||=40,||=||=20,所以∠BOC=30°,所以要船垂直到達對岸,其航向應與水流方向的夾角為120°.【檢測反饋】1. C 解析:如圖,為船速,為水速,為實際航行的速度.又⊥,||=5,||=||=3,所以||==4.2. C 解析:根據向量加法的平行四邊形法則,得合力的大小為×5=5(N).3. AC 解析:設水的阻力為f,繩的拉力為F,F與水平方向夾角為θ,則|F|cos θ=|f|,所以|F|=.因為θ增大,cos θ減小,所以|F|增大.因為|F|sin θ增大,|F|sin θ加上浮力等于船的重力,所以船的浮力減小.故選AC.4. 2 解析:由題意,得e1+e2=(1,1),則|e1+e2|=,與其方向相同的單位向量為,3e1+2e2=(3,2),則|3e1+2e2|=,與其方向相同的單位向量為,如圖,則||=t,||=t,故=||·(,)=(t,t),=||(,)=(3t,2t).又P0(-1,2),Q0(-2,-1),所以P(t-1,t+2),Q(3t-2,2t-1),=(-1,-3),所以=(2t-1,t-3).因為⊥,所以·=0,即2t-1+3t-9=0,解得t=2.故當⊥時,t=2 s.5. (1) 由題意,得v1在v2反方向上的分速度的大小為|v1|cos 60°=5(km/h)>|v2|=4 km/h,所以游船航行到達北岸的位置是在點A′處的左側.(2)要使游船能到達點A′處,則v1在v2反方向上的分速度的大小為|v1|cos (π-θ)=|v2|=4 km/h,所以cos (π-θ)=,即cos θ=-,又0°<θ<180°,所以sin θ=,則垂直方向上的速度的大小為sin θ=2(km/h),所以航行時間t==(h).(3) 由(1)知,垂直方向航行時間為=(h),所以水平方向航行距離為(|v1|cos 60°-|v2|)×=(km),所以游船航行到達北岸的實際航程為=(k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