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科版小學三年級科學下冊知識要點第一單元 物體的運動1 運動和位置1、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發生改變時,我們就說這個物體在運動,另一個物體則叫做這個物體的參照物。如果兩個物體之間的位置不改變,我們則說這個物體相對另一個物體處于靜止狀態。2、判斷一個物體是否運動時,必須選擇一個參照物,看這個物體與參照物的位置是否發生改變來判斷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3、宇宙中的一切物體都在不停地運動,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2 各種各樣的運動4、運動物體所通過的路徑叫作物體的運動軌跡。5、物體的運動方式主要有移動、轉動、滾動、振動和擺動。6、移動是指一個物體沿直線從一個點移動到另一個點,這種方式就叫做移動。7、轉動也叫旋轉運動,就是圍繞著一個中心點做圓周運動。8、振動是由于物體自身的彈力作用而進行的有規律的來回運動。可以是上下運動,也可以是左右運動。9、擺動是由于重力作用引起的物體左右來回搖擺時做的運動。3 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10、物體的運動按照運動的軌跡可以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11、物體運動軌跡是一條直線的運動,叫作直線運動。12、物體運動軌跡是曲線的運動,稱為曲線運動。4 物體在斜面上運動13、滑動是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接觸面不變的運動,而滾動是指物體轉動的同時,又有移動。5 比較相同距離內運動的快慢14、相同距離內,運動的物體所用的時間越短,說明物體的運動越快。6 比較相同時間內運動的快慢15、相同時間內物體運動的距離越長,說明物體的運動越快。16、物體運動的快慢用速度來表示,它是指單位時間內物體所運動的距離,即速度=距離÷時間7 我們的“過山車”17、過山車”設計要求(1)、軌道的總長應在2米以上。(2)、要有直線軌道和曲線軌道。(3)、軌道的坡度要有變化。(4)、小球能滾完全部軌道,不能脫軌。(5)、整座“過山車”要穩固。8 測試“過山車”18、如果要讓小球運動得更快,應該使小球運動的軌道落差更大。第二單元 動物的一生1 迎接蠶寶寶的到來19、蠶卵約1毫米、紫褐色、扁扁的、橢圓狀形態。20、幼蟲或幼崽從動物卵中破殼而出,叫孵化。21、蠶卵孵化有三個條件,一是溫度,一般要保持在24~25℃左右。二是要注意空氣流通,保持通風良好。三是要噴水增濕。等到蠶卵身上有青色的小點,需要用黑布進行遮蓋,避光40個小時后取下黑布,并用白紙將其包好,并開燈感光。2 認識其他動物的卵22、雞蛋由卵殼、卵白、卵黃和氣室組成。23、卵殼起保護胚胎的作用;氣室直接給胚胎提供氧氣;卵黃直接提供胚胎營養;卵白是蛋白質,主要保護胚胎,做緩沖劑,并提供胚胎成長所需蛋白質和水分。24、卵黃上的小白點叫做胚盤,是由受精卵分裂形成的。胚盤是胚胎發育的部位,生命就是從這里開始的。3 蠶長大了25、蠶適宜生活在25℃左右、通風的環境中。26、蠶除了吃桑葉,還可以吃槐樹葉、柞樹葉、榆樹葉等其他食物,但是只有桑葉最適合養蠶。27、養蠶時要注意以下事項?(1)、保證桑葉新鮮、干凈。(2)、不同時期采取不同的喂養方式。①蟻蠶時選用黃中帶綠的嫩桑葉。②幼蠶時選用較嫩的桑葉。③長大后可適當選用較老的桑葉。(3)注意蠶室的衛生。28、蠶在生長過程中,身體由黑色的蟻蠶變為青白色的成蟲蠶。29、蠶生長到一定階段,會長出新皮,換下舊皮,這叫蛻皮。蠶蛻皮前不吃也不動,好像睡著了一樣,稱作“眠”。從蟻蠶到吐絲結繭蠶共需蛻4次皮。4 蠶變了新模樣30、五齡蠶末期,蠶不吃東西了,身體變透明,四處爬行,腦袋來回擺動,這些行為表明蠶要開始吐絲了。31、蠶繭是由蠶吐絲自己制造的保護自己的家,也是蠶進行蛻變的地方。蠶蛹是蠶吐絲結繭以后所變成的蛹。5 繭中鉆出了蠶蛾32、蠶結繭十多天后,蠶蛾從繭中鉆了出來。33、蠶蛾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上一對觸角、胸部三對足。具有這種身體結構的動物是昆蟲。34、雌蛾身體比較肥大,運動不靈活,腹部末端有毛絲。雄蛾身體瘦小,運動靈活,腹部末端沒有毛絲。35、蠶蛾從繭中出來后不吃食物。雄蛾和雌蛾交尾、產卵后,經過幾天相繼死去,它們生活所需要的養分和能量全靠幼蟲時期的積累。6 蠶的一生36、蠶的一生從蠶卵中破殼而出開始到蠶蛾死亡終止,大約為56天。37、蠶的一生經歷了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每個階段的外部形態各不相同,像這樣的生長變化叫做變態發育。38、蠶從卵孵化出幼蟲開始,經歷蛹、蛾(成蟲)的變化,到最后死亡,這一過程叫做蠶的生命周期。7 動物的繁殖39、像蠶和雞這樣,產卵繁殖后代的叫卵生。昆蟲、魚類、鳥類一般都是卵生動物。40、像貓和狗這樣,直接生下胎兒的叫胎生。胎生動物一般都用哺乳的方法喂養它們的后代。41、像雞那樣,卵生、身上長有羽毛和翅膀的動物,屬于鳥類。42、像狗那樣,身上長毛、胎生、吃媽媽乳汁長大的動物叫哺乳動物。43、人的一生要經歷胎兒、嬰兒、幼兒、青少年、成年和老年幾個時期。44、為了生存和繁殖后代,動物的行為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比如冬季來臨,大雁南飛、兔子換毛、蛇冬眠等。第三單元 太陽、地球和月球1 仰望天空45、太陽和月亮共同點:(1)、太陽和月亮同為球體;(2)、太陽和月亮所在的星系均為銀河系中的太陽系;(3)、太陽和月亮都會自轉和公轉。46、太陽和月球不同點:太陽是恒星會發出耀眼的光,月球是行星不會發光;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月亮是地球的衛星;他們大小不一樣,太陽要比月亮大得多;月球上有環形山,太陽上沒有環形山;月球有月相,太陽沒有。2 陽光下物體的影子47、能夠自行發光的物體叫光源。48、隨著太陽位置的變化,影子的方向也隨之改變。影子長度早晚長、中午短。49、陽光下物體的影子的方向隨著太陽方向的改變而改變,影子總是與太陽的方向相反。50、日晷是我國古代的一種計量時間的儀器。3 影子的秘密51、行進中的光被阻擋時,就形成了阻擋物的陰影。52、要產生影子必須要有光源、擋光物體和屏。53、影子的長短與光源的位置、角度有關;影子的大小與光源到物體的距離有關;影子的形狀與被照射物體的形狀有關。4 月相變化的規律54、月球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叫作月相。55、月亮升落時間每天會比前一天晚約50分鐘,到農歷二十時要等到22點左右才升起。農歷二十以后可以選擇早上觀察。56、月相都是按照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滿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的規律變化的。57、月相的一個變化周期就是農歷一個月。5 月球—地球的衛星58、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幾十億年來一直陪伴著地球。59、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月球上有環形山、月陸和月海等,沒有植物,也沒有動物。月球上沒有空氣,也沒有風,晝夜溫差較大。60、月球的年齡約為45億年,直徑約為3500千米,與地球的距離約為38萬千米。61、月球對地球的影響有許多方面,一個很容易觀察到的現象是潮汐。月球對地球的引力可以使地球上的海平面升高或下降,形成有規律的漲潮和退潮。6 地球的形狀62、地球是一個球體,它是太陽系的一顆行星,它在不停地圍繞著太陽運轉。63、在我國古代,人們認為天圓地方:天像一個鍋,是半圓的;地像一個方形的棋盤,是平的。64、從遠處駛來的帆船,我們先看到桅桿再看到船身,說明地球外表是彎曲的,不是平坦的。65、1519年,航海家麥哲倫帶領船隊朝著一個方向航行,3年后,他的船隊又回到了出發地。這樣,人們才開始接受地球是球體的觀點。7 地球—水的星球66、地球是一顆有著豐富液態水的星球。67、海洋面積大約占地球表面積的71%,陸地面積大約占地球表面積的29%。68、地球上有著豐富的液態水一是為生命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條件;二是產生適當的溫度和溫差,這樣適合動植物和人類在地球上生活。8 太陽、月球和地球69、太陽是一個大火球,本身蘊藏著巨大的能量。70、月球是一個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我們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陽的光。71、與太陽、月球相比,地球上有水、土壤、巖石和形態多樣的動植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