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8.3 簡單幾何體的表面積與體積8.3.1 棱柱、棱錐、棱臺的表面積和體積知道棱柱、棱錐、棱臺的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公式,能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活動一 棱柱、棱錐、棱臺的表面積的概念1. 閱讀課本,了解多面體的表面積的概念:思考1 棱柱、棱錐、棱臺都是由多個平面圖形圍成的幾何體,它們的側面展開圖是什么?如何計算它們的表面積?活動二 棱柱、棱錐、棱臺的表面積的計算例1 如圖,四面體P-ABC的各棱長均為a,求它的表面積.多面體的表面積轉化為各面面積之和.解決有關棱臺的問題時,常用兩種解題思路:一是把基本量轉化到梯形中去解決;二是把棱臺還原成棱錐,利用棱錐的有關知識來解決.如圖,有一滾筒是正六棱柱形(底面是正六邊形,每個側面都是矩形),兩端是封閉的,筒高1.6 m,底面外接圓的半徑是0.46 m,則制造這個滾筒需要________m2鐵板.(精確到0.1 m2)活動三 棱柱、棱錐、棱臺體積的概念 2. 了解棱柱、棱錐、棱臺的體積(1) 我們以前已經學習了特殊的棱柱——正方體、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它們分別是V正方體=a3(a是正方體的棱長),V長方體=abc(a,b,c分別是長方體的長、寬、高).一般地,如果棱柱的底面積是S,高是h,那么這個棱柱的體積V棱柱=Sh.(2) 如果一個棱柱和一個棱錐的底面積相等,高也相等,那么棱柱的體積是棱錐的體積的 3倍.因此,一般地,如果棱錐的底面面積為S,高為h,那么該棱錐的體積V棱錐=Sh.(3) 由于棱臺是由棱錐截成的,因此可以利用兩個棱錐的體積差,得到棱臺的體積公式V棱臺=h(S′++S),其中S′,S分別為棱臺的上、下底面面積,h為棱臺的高.注意:棱柱的高是指兩底面之間的距離,即從一底面上任意一點向另一個底面作垂線,這點與垂足(垂線與底面的交點)之間的距離.棱錐的高是指從頂點向底面作垂線,頂點與垂足之間的距離.棱臺的高是指兩底面之間的距離,即從上底面上任意一點向下底面作垂線,這點與垂足之間的距離.思考2 觀察棱柱、棱錐、棱臺的體積公式V棱柱=Sh,V棱錐=Sh,V棱臺=h(S′++S),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你能用棱柱、棱錐、棱臺的結構特征來解釋這種關系嗎?活動四 棱柱、棱錐、棱臺體積的計算 例2 如圖,一個漏斗的上面部分是一個長方體,下面部分是一個四棱錐,兩部分的高都是 0.5 m,公共面ABCD是邊長為1 m的正方形,那么這個漏斗的容積是多少立方米(精確到0.01 m3) 1. 常見的求幾何體體積的方法:①公式法:直接代入公式求解;②等積法:如四面體的任何一個面都可以作為底面,只需選用底面積和高都易求的形式即可;③分割法:將幾何體分割成易求解的幾部分,分別求體積.2. 求幾何體體積時需注意的問題:柱、錐、臺的體積的計算,一般要找出相應的底面和高,要充分利用截面、軸截面,求出所需要的量,最后代入公式計算.如圖,已知正方體ABCD-A1B1C1D1 的棱長為1,E為線段B1C上的一點,則三棱錐A-DED1 的體積為________.1. 已知一個正四棱柱體的對角線的長是9cm,表面積等于144cm2,則這個棱柱的側面積為( )A. 112 cm2 B. 72 cm2C. 112 cm2或72 cm2 D. 78 cm22. 若正方體的棱長為,則以該正方體各個面的中心為頂點的凸多面體的體積為( )A. B. C. D.3. (多選)如圖,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A1=2,AB=BC=1,∠ABC=90°,側面AA1C1C的中心為O,E是側棱BB1上的一個動點,則下列結論中正確的是( )A. 直三棱柱的側面積是4+2B. 直三棱柱的體積是C. 三棱錐E-AA1O的體積為定值D. AE+EC1的最小值為24. (2023寶雞中學高一階段練習)已知正四棱臺的上、下底面邊長分別是2 cm和6 cm,側棱長為2 cm,則它的表面積為________cm2.5. (2023襄陽高一階段練習)如圖,在正四棱錐P-ABCD中,AB=2,PA=4,M是PB上的點且PM=2MB,N是PD的中點.求:(1) 四棱錐P-ABCD的表面積;(2) 三棱錐N-MCD的體積.【答案解析】8.3 簡單幾何體的表面積與體積8.3.1 棱柱、棱錐、棱臺的表面積和體積【活動方案】1. 多面體的表面積就是圍成多面體各個面的面積的和.思考1:棱柱的側面展開圖是幾個平行四邊形,棱錐的側面展開圖是幾個三角形,棱臺的側面展開圖是幾個梯形.它們的表面積是上、下底面面積與側面展開圖的面積的和.例1 因為△PBC是正三角形,其邊長為a,所以S△PBC=a2,所以四面體P-ABC的表面積SPABC=4×a2=a2.跟蹤訓練 5.6 解析:因為此正六棱柱底面外接圓的半徑為0.46 m,所以底面正六邊形的邊長是0.46 m,所以S側=6×0.46×1.6=4.416 (m2),所以S表=S側+S上底+S下底=4.416+2××0.462×6≈5.6(m2).故制造這個滾筒需要5.6 m2鐵板.思考2:棱柱、棱錐、棱臺的體積公式之間的關系V棱柱=ShV棱臺=h(S′++S)V棱錐=Sh.例2 由題意,知V長方體ABCD-A′B′C′D′=1×1×0.5=(m3),V棱錐P-ABCD=×1×1×0.5=(m3),所以這個漏斗的容積V=+=≈0.67(m3).跟蹤訓練 解析:V三棱錐A-DED1=V三棱錐E-DD1A=××1×1×1=.【檢測反饋】1. C 解析:設底面邊長、側棱長分別為a cm,l cm,則解得或所以S側=4×4×7=112(cm2)或S側=4×6×3=72(cm2).2. B 解析:所求八面體的體積是兩個底面邊長為1,高為的正四棱錐的體積和,一個正四棱錐的體積V1=×1×=,故八面體的體積V=2V1=.3. ACD 解析:如圖,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A1=2,AB=BC=1,∠ABC=90°,則△ABC和△A1B1C1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側面全是矩形,所以其側面積為1×2×2+×2=4+2,故A正確;直三棱柱的體積為V=S△ABC·AA1=×1×1×2=1,故B不正確;因為E是側棱BB1上的一個動點,所以三棱錐E-AA1O的高為定值,S△AA1O=××2=,所以V三棱錐E-AA1O=××=,故C正確;連接AE,A1E,C1E.設BE=x∈[0,2],則B1E=2-x,在Rt△ABE和Rt△EB1C1中,AE+EC1=+.由其幾何意義,即平面內動點(x,1)與兩定點(0,0),(2,0)距離和,由對稱可知,當E為BB1的中點時,其最小值為2,故D正確.故選ACD.4. 40+32 解析:由題意知正四棱臺的側面為上、下底分別是2 cm和6 cm,腰為2 cm的等腰梯形,故梯形的高為=2,則該正四棱臺的表面積為4××(2+6)×2+22+62=40+32(cm2).5. (1) 作PE⊥BC,垂足為E.由正四棱錐性質可知,E為BC的中點,所以PE===,所以S表面積=4+4××2×=4+4.(2) 連接BD,BN,作PO⊥平面ABCD交BD于點O,由正四棱錐性質可知O為BD的中點.因為OB=BD==,所以PO==.又PM=2MB,N是PD的中點,所以V三棱錐N-MCD=V三棱錐M-NCD=V三棱錐B-NCD=V三棱錐N-BCD=V三棱錐P-BCD=V四棱錐P-ABCD=××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