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俗談歷史數字歸納記憶法南昌市第十七中學教科處 李福南“欲知大道,必先為史。”但歷史知識浩繁復雜,又常讓學生感覺無從為之。其實,如果你發現了其中的規律,掌握了有效的記憶方法,學習起來自然得心應手。數字歸納記憶法是其中一種,它運用數字將所記憶歷史內容按不同屬性加以歸納,分門別類地記住這些內容及其屬性。這里所謂的數字并非書本中的數字,而是經過學習和歸納后發現的數字,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運用得法,可以大大減輕記憶的難度。一、數字歸納記憶法在某點歷史知識中運用如: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成過程:一皇帝二制度(三公九卿制、郡縣制)三秦律四統一(統一度量衡、貨幣;統一車軌和馳道;統一文字;修靈渠和長城等鞏固統一)。又如:中日《馬關條約》包括四項內容:割遼東半島、臺灣島、澎湖列島給日本,賠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等。可歸納記作:“一廠二億三島四埠”。?二、數字歸納記憶法在某項歷史知識中運用如:宰相制度的廢除中的“3”:三原因:歷史:元朝宰相權勢過重引起政局動蕩。根本:皇權和相權的矛盾與斗爭。直接:丞相胡惟庸驕橫跋扈,擅權專恣。三舉措:1380年,明太祖誅殺胡惟庸;撤中書省,由皇帝親自掌管六部,廢除丞相;地方上廢行省制,設三司。三后果:有利于加強皇權;有利于防止權臣專權; 易造成太監或宦官亂政。又如:“雙百”方針中曲折的年代“1234”:結果-凋零:文藝和學術百花凋零。文藝二挫折:1958年反右擴大化;文化大革命。經驗三關系:結經驗教訓要處理好三個問題(科學、文藝工作和政治的關系;科學、文藝工作和人民生活的關系;繼承傳統與不斷創新的關系)。挫折四“被”:學術問題被當成政治問題;學術觀點被當成階級問題;作品被批判;作者被錯劃。三、數字歸納記憶法在某節歷史課中運用如:第16課 抗日戰爭 (1)根本原因:日本資本主義的發展面臨著一系列困境 爆發四原因(2)歷史原因:“大陸政策” 和“國策基準”(3)現實因素:經濟大危機和日本法西斯專政建立(4)國際因素:英美等綏靖政策;中國國內國共對峙過程四階段 階 段 日本的侵華方針國民黨的態度共產黨的政策局部侵華(1931.9--1937.7)垂涎領土,發動事變(九一八、-二八、華北等事變)分為兩派,妥協抵抗武裝抗日,游擊戰爭戰略防御(1937.7--1938.10)速戰速決,全面侵華(“七七事變”; 南京大屠殺)自衛抗戰,聯共抗日(國共合作;四次會戰)兩黨合作,全面抗戰(抗戰路線;平型關戰)戰略相持(1938.10--1944.1)“以華治華”,重點進攻(日軍的滔天罪行)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皖南事變)艱難抗戰,鞏固敵后(百團大戰)戰略反攻(1944.1—1945.8)垂死掙扎,宣布投降(日本投降)收買日本,搶奪果實(中國遠征軍)抓住時機,積極反攻 ①性質的雙重性:既是民族解放戰爭,也是反法西斯戰爭②戰場的并存性: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長期并存抗戰四特點 ③地位的重要性:主戰場,開辟最早,時間最長,貢獻最大④廣泛的民族性: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的全民族的抗戰(1)領導因素:國共合作,共赴國難取勝四因素 (2)民眾動員: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全民族抗戰(3)戰略戰術:陣地戰、游擊戰、正面戰場與敵后戰場配合等(4)國際環境:世界各國人民的支持抗戰四意義:一次二心三貢獻(二戰、反法西斯、抗日)四提高。又如: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123”:1條主線(君主立憲制的建立與發展)、2個趨勢(國王權力不斷削弱;議會權力不斷加強) 、3次權力轉移(立法權由國王轉移到議會;行政權力由國王轉移到內閣;政治權利由貴族民主轉移到工業資產階級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 、4項制度開創(君主立憲制、代議制、兩黨制、責任內閣制)四、數字歸納記憶法在某節課后小結中運用如:第2課 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小結: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1234”: 一個核心(高度集權) 二內函(君主專制;中央集權) 三特點(最高統治者權威樹立;官僚體系取代宗法貴族體系;官吏任免制取代世卿世祿制) 四制度(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縣制、選官制) 。又如:第8課 第二次工業革命課后小結的“12345”: 一時代:“電氣時代”。二中心:科技中心是美國和德國。三特點:科技結合;全面開花;交叉進行。四成就或四條件:四成就﹙電力的廣泛應用;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電訊事業的發展;化學工業的建立﹚;四條件﹙前提;資本;科技;市場﹚。五行業或五影響:五行業(電力;石油;汽車;化工;電器制造業);五影響(經濟;政治;思想;國際;中國)。五、數字歸納記憶法在某單元復習歸納中運用如:笫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復習“12345”:理解一個重要觀點: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對于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展、國體與政體、官僚政治與行政管理以至文化教育都產生了深遠影響。把握兩段基本分期: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的分期,大體可以劃分為兩個大的階段,即早期階段(夏商周時期,前2070年--前476年。奴隸社會政治制度,即血緣集權統治)和發展階段(戰國至鴉片戰爭前的清朝,前475--1840年。封建社會政治制度,即政治集權統治。包括中央集權和專制皇權的不斷強化),這與社會發展史的分期基本一致。狠抓三次政治創新: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產生與演變有三次大的創新:⑴禹傳位于啟,開始“家天下”的國家制度(夏商朝的王位世襲制和行政管理制度)。⑵西周確立起分封制、宗法制、禮樂制,使中國走向血緣集權統治時期(夏商方國聯盟到西周天下共主政治格局的演變過程與特征)。⑶秦始皇創立中央集權制度,中國走向單純政治集權統治時期。(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確立與發展;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斗爭和政治權力格局演變規律與特征。)知曉四項特別注意:⑴注意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指導。⑵注意比較法的使用。⑶注意歷史與現實、中國與外國的聯系。⑷注意開展歷史講座、展示學生的歷史小文章、搞一些歷史性的紀念活動等,讓學生“樂學”“喜學”“會學”。了解五點重要認識:⑴政治制度與經濟基礎相適應、相促進。⑵人治高于法治。⑶政權與神權結合。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不斷強化。⑸中國政治制度源流分明,沿革清晰。又如:笫三單元古代中國科技與文藝要注意“12345”:(1)梳理二線索:古代中國科技發展成就;古代文藝發展歷程。(2)知曉三觀點: “一定的社會的政治、經濟發展形成一定的社會思想文化;社會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學藝術作品是特定時代的產物;古代科技領先于世界并為世界作出了貢獻;明清科技文化落后于西方。(3)復習四方法:列表法(用列表歸類總結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成就,用中外比較的方式,認識其在世界文明史上的突出地位和對世界發展作出的巨大貢獻) 、聯系法(結合不同時期的歷史發展特點,理解各時期和文學特色、藝術特點) 、身臨其境法(請你所熟悉的老人介紹你所在的地區的流行劇種特點和代表性劇作的內容,或親自觀賞一場戲曲表演,以感受其藝術魅力) 、辯證唯物主義分析法(認識古代中國文化特點的輝煌燦爛與明顯不足)。(4)文化五因素:分析某一時期文化發展、繁榮的規律性影響因素的模式:①政治因素:分析當時國家是否統一,政治是否清明、穩定。②經濟因素:分析當時的經濟是否發展、繁榮。③文化政策因素:分析當時的統治者的文化政策是否有利于文化的發展。④文化交往因素:分析當時各民族之間、中外之間的交流是否有利于經濟文化發展。⑤人民群眾因素:分析廣大人民群眾辛勤勞動的因素。六、數字歸納記憶法在某專題知識梳理中運用如:整個中國近代史的內容實在太多,我們可以通過濃縮歸納 “12345678910”即::一種性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兩對矛盾(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三條線索(屈辱史、抗爭史、探索史)、四大階級(農民階級、地主階級、無產階級、資產階級)、五股思潮(封建專制、平均主義、君主立憲、民主共和、社會主義)、六國列強(英、法、美、俄、日、德)、七款條約(《南京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中法新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二十一條》)、八個人物(林則徐、洪秀全、李鴻章、康有為、孫中山、袁世凱、毛澤東、蔣介石)、九次運動(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維新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運動、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抭日救亡運動、人民民主運動)、十場戰爭(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護國戰爭、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第二次國內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濃縮記憶法的優勢是增加大腦對知識信息的容量,減輕學習的負擔,而且適用范圍較廣。但濃縮的部分應該是最精華的。 注意,這種方法比較適合于對某些歷史知識稍加留心、思考就可以用一組有規律的數字進行歸納的情況,至于采用什么數字不能一概而論,要根據內容而定,一般有兩種方法:⑴一數歸納法:運用一個數字將所記憶歷史內容按不同屬性加以歸納的記憶方法。如:洋務運動中的“4”:①四方背景:內憂外患:內有太平天國運動,外有第二次鴉片戰爭;出現兩派:頑固派和洋務派的論戰;太后暫時的支持;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②四位代表:奕祈(張之洞)、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③四字旗號:自強、求富。④四十年代: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⑤四個內容:軍工企業、民用企業、籌建海軍、新式學校。⑥四個軍工:曾安、李江、左福、崇天。⑦四個民用:李輪開、張漢湖。⑧海軍四點:70、80、三洋、北洋水師覆沒而洋務運動破產。⑧四點敗因:外國破壞;封建阻撓;力量有限;嫁接錯誤。⑨四句評價:中國:沒富;自然經濟:瓦解;民族資本:刺激;外國經濟:抵制。⑩四條啟迪:借鑒西方的技術和管理體制;重視市場的優化配置作用;克服官僚主義作風,提高企業管理效率;把發展生產力與變革生產關系結合。⑵多數歸納法:運用多個數字將所記憶歷史內容按不同屬性加以歸納的記憶方法。如:關于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內容記為“12345”:“1個命運”:不能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命運。“2大階級”:無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誕生。“3次變化”:鴉片戰爭──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馬關條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條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完全形成。“4類運動”:太平天國運動、維新變法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5場戰爭”: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數字歸納記憶法,簡練易記,給人印象深刻,在復習時可起到提示作用.這種記憶方法有助于彌補學生知識的缺陷,加深和鞏固已有知識,培養思維歸納的能力;有助于學生抓住歷史“鏈條”上的每一個環節,環環緊扣,既可記住濃縮點,又可掌握這一歷史全過程的來龍去脈,明確其系統性和規律性;有助于學生將知識化難為易,達到理解重點難點的目的,做到多記、記活、記牢。通過學習,你會覺得原來記憶數字并不那么可怕,也很簡單!經過訓練,當你再記憶數字時,就不會象以前那樣感到枯燥乏味了,而是變得津津有味、饒有興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