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笑談歷史讀背結合記憶法南昌市第十七中學教科處 李福南 心理學家吉思特曾做過這樣的實驗,把被試者分成4組,分別用9分鐘時間記住16個無意義的字母組合。A組以全部時間用于朗讀;B組以3/5時間朗讀,2/5的時間背誦;C組以2/5時間朗讀,3/5時間背誦;D組以1/5的時間朗讀,4/5時間背誦。結果A組的記憶率只有35%,D組達74%。4小時后再檢查各組的記憶,A組只剩下15%,D組剩下48%,其余兩組介于二者之間。這個實驗說明:朗讀和背誦的時間比例最好為1:4,以用于朗讀材料的時間的4部時間來背誦材料,有助于增強讀背結合法記憶效率。這種反復朗讀和背誦按一定比例結合起來進行記憶歷史知識的方法, 稱為讀背結合記憶法。怎樣實施呢?這里先介紹如下幾種方法: ⑴分層理解背誦法:這是一種最常用的方法。若要記住一節歷史課文或一段文字,首先弄懂它講了什么,分幾層講的;其次反復讀幾遍,加深印象;再次逐層逐段地試背,碰到困難再翻開課文熟悉,如此逐層逐段地“擴大戰果”,最后達到背誦全文。這種方法既能鍛煉分層能力,又能幫助理解課文。如識記夏商兩代的政治制度:可分四層次:背景:禪讓制遭破壞,夏商建立齊開懷。內容:王位世襲制;行政管理制度。特點:-代替(禪讓制→世襲制即“公天下”→ “家天下”) 二結合(王權與神權緊密結合) 三繼承(夏商制度承前啟后)。影響:出現早期國家政治制度;對西周政治制度有直接影響。 ⑵少讀多憶背誦法:心理學實驗證實,用于嘗試回憶的時間占比例越大,記憶效果越好。嘗試回憶用于記憶那種相對無意義的、需機械記憶的材料,比記憶有意義材料的效果好。 ⑶重點詞連接記憶法:在讀背中往往有這樣的情況,一段讀背很熟的文章,卻在一些詞上卡住了。這些詞有的是關聯詞,有的是重點詞。這時,只要有誰提示你一下,你就能很快接上去。如識記選官、用官制度的變化:朝代選官制度用官標準原始社會禪讓制民主推選才德之人奴隸社會王位世襲制世代相襲西周世卿世祿制貴族世襲(由貴族世代繼承祖上權位)戰國、秦漢軍功爵祿制度立軍功便授官爵漢朝察舉制從才德(孝廉)到門第族望東漢至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門笫高低成為選官的主要標準隋唐至清末科舉制用考試手段擇優錄用 具體記法是:在閱讀第一、兩遍時,找出各部分材料之間的邏輯聯系,在此基礎上確定上面表格中的重點詞,以此作為線索加以回憶。然后,再找出重點句、重點詞與其他內容的聯系,從而記住。 ⑷朗讀背誦交替法:在背誦時請別人輕聲陪讀,以讀帶背。一個輕聲朗讀,一個慢慢背誦,彼此交換練習,然后互相監聽。或在背時請已會背的同學陪背,以背帶背。 ⑸定時快速熟記法:在朗讀、背誦時,給自己限定時間、規定數目。如:一分鐘背出一段歷史文字,三分鐘內讀上兩遍。讀時逐步加快速度。先稍快,再加快,再特快,并要快而穩定,快而不錯,迫使自己的留意力高度集中,使記憶歷史信息迅速輸進大腦,獲得強烈印象,達到記憶的目的。 ⑹“八方受敵”讀背法:此法是指把識記的歷史知識化整為零,每次讀背只注重一項內容,單路挺進,各個擊破的方法。如識記 “一國兩制”的構想的提出:從含義: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大陸行社會主義制度,臺港澳的資本主義制度。從條件:解決臺灣問題;和平統一條件成熟。從過程:1979年《告臺灣同胞書》;1981年《關于臺灣回歸袓國,實現和平統-的方針政策;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全面闡述“一國兩制”的含義。從作用:大發展:是對馬克思主義的豐富和發展;大貢獻:為世界和平及為解決國際爭端與歷史遺留問題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式;大促進:大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實現;大組成: 是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大組成部分。如此化整為零,集中全力,一個個問題的“一意求之”, 各個擊破,就易懂易記了。⑺三個“W”讀背法:所謂三個“W”,是提取英文What(什么)、How(如何)、Why(為什么)中,三詞首母“W”,就是要經過是什么、如何做、為什么的追求真理的過程。這是一條規律。如識記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含義:包含專制主義和中央集權兩層含義。專制主義是指中央的決策方式,具體說就是皇帝個人專斷獨裁,從決策到行使軍權、政權、財權都具有獨斷性、隨意性。中央集權是指中央與地方權力的分配中,全國軍、政、財權統歸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絕對服從中央。原因條件:經濟:維護封建經濟基礎的需要;政治:鞏固統一的需要;思想:韓非子關于中央集權和法制的思想;歷史:商鞅變法的成功經驗;客觀:為秦統一和強盛。形成過程:一皇帝二制度(三公九卿制、郡縣制)三秦律四統一(統一度量衡、貨幣;統一車軌和馳道;統一文字;修靈渠和長城等鞏固統一)。歷史影響:積極: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為歷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斷加強和完善。消極:封建專制統治的強化使人民處境日趨惡劣,階級矛盾激化,給社會發展造成了極大破壞。因此,三個“W”閱讀法,是知道每一個事理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真正解決問題,這是閱讀效果良好的一種閱讀法。⑻“五到法”讀背法:讀書要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腦到。心到是指集中精力;口到是讀得清楚響亮;眼到是指目光專注,看得仔細;手到是邊讀邊記筆記或筆錄;腦到是善于動腦筋、勤思考、多分析。 讀背結合記憶法在實施過程中應注意問題:⑴科學的閱讀法是背誦的基礎:古人云:“書讀千遍,其意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便很好的說明了科學的閱讀法是背誦的基礎。科學的閱讀法有:重復閱讀法、能出能入閱讀法(先“博聞強記”,再“不守章句”)、創造型閱讀法(先合上書本,想想這節該怎樣講可能出現什么現象、概念等,然后打開書本做對比,最后閱讀一節后,去粗取精,總結出規律的認識)、討論閱讀法、涉獵閱讀法(又稱瀏覽法、速讀法)、要點閱讀法(通常采用“總、分、合”三個步驟進行)、回憶閱讀法(巴金的總結規納的方法。靜坐回憶剛讀過的歷史知識的方法)、“二十四字”閱讀法(朱熹總結規納的方法。該法是由“循序漸進、熟讀精思、虛心涵泳、切已體察、著緊用力、須教有疑”24個字組成的方法)、“四步”閱讀法(精讀材料→編寫提綱→嘗試背誦→強化記憶)、魯迅閱讀“五法”(指“多翻法”、“跳讀法”、“設問法”、“五到法即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腦到”、“立體法”即既有一般泛讀,又有重點“深掘”,既有橫斷面,又有縱剖面;既有原著的研究,又有輔助讀物。等“五法”)、眉批閱讀法(批注所感、批注一閃念)、精細閱讀法(徐特立創造的“貴在精”的閱讀法)、分配閱讀法(合理分配學習時間、分配足夠的運動和休息時間)、約取實得閱讀法(葉奕繩所創。“笨鳥先飛”的辦法。即反復讀背直至讀得爛熟)、提要鉤玄閱讀法(韓愈談讀書問題的一句名言:“記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鉤其玄”概括出的一種閱讀法)等,各種閱讀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但是,由于個人的具體條件、所處環境、習慣和愛好等差異,可以在具體閱讀實踐中,靈活選用切合自己的方法。⑵“不動筆墨不讀書”:做注腳可抓住重點,加強記憶,還可起提示、索引作用。毛主席的一條重要讀書經驗是,“不動筆墨不讀書”,就是這種做注腳的方法。⑶讀聲節奏感來喚起記憶:朗讀歷史時“發聲”這個能動因素和“耳聽”這個被動因素同時作用,對大腦的刺激比單純默讀強的多。所以朗讀有助于記憶,特別是頭腦不夠清醒時,郎讀可以使思想集中,效果甚為明顯。⑷“五到”助推識記: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及心到,運用各種感官來協力背誦,效果會更好。美國著名潛能開發專家杜曼說:“除了閱讀,我不知道還有什么教育方法比閱讀更有效。”讀背結合記憶法的意義與作用: 讀背活動是人類獲得新知識、開發智力的重要手段;讀背活動對人們世界觀的形成 ,道德品質的培養,具有重大作用; 讀背活動有利于提高識記歷史知識效果。把朗讀和背誦結合起來,既可發揮朗讀在記憶中的作用,又給記憶以有力的驅動,因而是一種更為有效的方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