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化學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 1.1.2反應熱與焓變(共22張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化學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 1.1.2反應熱與焓變(共22張ppt)

資源簡介

(共22張PPT)
將V1 mL 1.00 mol·L-1 HCl溶液和V2 mL未知濃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勻后測量并記錄溶液溫度,實驗結果如圖所示(實驗中始終保持V1+V2=50)。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做該實驗時環(huán)境溫度為22 ℃
B.該實驗表明化學能可以轉化為熱能
C.NaOH溶液的濃度約為1.00 mol·L-1
D.該實驗表明有水生成的反應都是放熱反應
課前訓練
B
反應熱與焓變
第2課時
第一節(jié) 反應熱
[學習目標]
1.了解焓變的定義
2.掌握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原因(重點)
3.掌握利用化學鍵斷裂和形成時的能量變化數(shù)據(jù)
來計算反應熱的方法(重點、難點)
化學 必修第一冊 人民教育出版社
化學 必修第二冊 人民教育出版社
化學反應中為什么會有反應熱?
產(chǎn)生反應熱
體系內能改變
焓(H)
與之有關的物理量
焓變(ΔH)
等壓條件下
U
溫故知新
1. 焓和焓變
內能:
焓(H):
焓變(ΔH):
反應熱:
目標一 反應熱與焓變
體系內物質的各種能量的總和, 符號U。
與內能有關的物理量, 用符號H表示。
ΔH=H生成物-H反應物
中學階段認為,等壓條件下化學反應的反應熱等于反應的焓變
單位:kJ/mol或kJ·mol-1。
放熱反應
ΔH <0
焓(H)
反應物
生成物
吸熱反應
ΔH >0
焓(H)
生成物
反應物
ΔH=H生成物-H反應物
2. 反應熱產(chǎn)生的原因分析
(1)從反應體系始末狀態(tài)的能量視角分析
=生成物的總能量-反應物的總能量
【例】CO(g)與H2O(g)反應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
下列有關兩者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
A.該反應為吸熱反應
B.1 mol CO(g)和1 mol H2O(g)具有的總能量大于
1 mol CO2(g)和1 mol H2(g)具有的總能量
C.該反應不需要加熱就能進行
D.1 mol CO2(g)和1 mol H2(g)反應生成1 mol CO(g)
和1 mol H2O(g)要放出41 kJ熱量
B
1.正誤判斷
(1)ΔH的單位采用kJ·mol-1時,表示1 mol反應的焓變
(2)NaOH溶液與稀H2SO4反應的ΔH>0
(3)化學反應中,當反應物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總能量時,反應放熱, ΔH<0
(4)放熱反應不需要加熱就能反應,吸熱反應不加熱就不能反應
(5)濃硫酸溶于水是放熱反應
(6)鋅與稀硫酸反應導致體系溫度升高,且向環(huán)境中釋放熱量
(7)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都伴有能量的變化

×

×
×


對點訓練
中和熱 ΔH= -57.3kJ/mol
完成學法大視野P6
D
完成學法大視野P7
D
(2) 從微觀化學反應過程化學鍵的變化視角分析
如何計算1 mol H2 與 1 mol Cl2生成2 mol HCl的反應熱?
鍵能:氣態(tài)分子中1 mol化學鍵解離成氣態(tài)原子所吸收的能量
或氣態(tài)原子結合形成1 mol化學鍵所釋放的能量
ΔH = 斷鍵吸收的總能量-成鍵釋放的總能量
=反應物的總鍵能-生成物的總鍵能
= (436+243) kJ·mol -1-2×431 kJ·mol -1
= -183 kJ·mol -1
思考交流
已知:H2(g)+O2(g)===H2O(g),反應過程中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
回答下列問題。
(1)a、b、c分別代表什么意義?
a: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
舊鍵斷裂吸收的能量
新鍵形成放出的能量
反應熱
(2)該反應是_____(填“放熱”或“吸熱”)反應,ΔH____(填“>”或“<”)0,
放熱
<
ΔH= 0。
a-b
【例1】化學反應A2(g)+B2(g)===2AB(g)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
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1molA和1molB形成1molAB需吸收b kJ能量
B.該反應的ΔH=+(a-b) kJ·mol-1
C.該反應中反應物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的總能量
D.斷裂1 mol A—A鍵和1 mol B—B鍵,放出a kJ能量
B
【例2】鍵能是氣態(tài)基態(tài)原子形成1 mol化學鍵(或其逆過程)時釋放(或吸收)的最低能量。已知H—H鍵、N≡N鍵、N—H鍵鍵能如下表所示:
則反應N2(g)+3H2(g)===2NH3(g)的ΔH=______________。
解析 ΔH=反應物的總鍵能-生成物的總鍵能
=946 kJ·mol-1+3×436 kJ·mol-1-6×391 kJ·mol-1
=(2 254 kJ·mol-1-2 346 kJ·mol-1)
=-92 kJ·mol-1。
-92 kJ·mol-1
化學鍵 H—H N≡N N—H
鍵能/kJ·mol-1 436 946 391
【變式訓練】白磷與氧可發(fā)生如下反應:P4+5O2===P4O10。已知斷裂下列化學鍵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別為:P-P a kJ·mol-1、P-O b kJ·mol-1、P=O c kJ·mol-1、O=O d kJ·mol-1。根據(jù)圖示的分子結構和有關數(shù)據(jù)估算該反應的ΔH,其中正確的是( )
A.(6a+5d-4c-12b) kJ·mol-1
B.(4c+12b-6a-5d) kJ·mol-1
C.(4c+12b-4a-5d) kJ·mol-1
D.(4a+5d-4c-12b) kJ·mol-1
A
【例3】
放熱
436
-92kJ/mol
【變式訓練】已知N2(g)和O2(g)反應生成2 mol NO(g)吸收180 kJ能量,反應過程中能量變化如圖所示。
根據(jù)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該反應中反應物所具有的總能量_____(填“高于”或“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總能量。
(2)1 mol NO(g)分子中的化學鍵斷裂時要吸收_____ kJ能量。
(3)斷裂1 mol N≡N吸收的能量值x為_____。
低于
632
946
180=(x+498) -2×632
x=946
ΔH=反應物的總鍵能-生成物的總鍵能
完成學法大視野P8
C
能量
反應過程
生成物
反應物
E1
E2
反應熱
H= E1-E2
反應過程
生成物
反應物
反應熱
E1
E2
能量
ΔH = H生成物-H反應物
★★ΔH = 斷鍵吸收的總能量-成鍵釋放的總能量
= 反應物的總鍵能-生成物的總鍵能
歸納總結: ΔH的計算方法▲▲▲▲
=生成物的總能量- 反應物的總能量
看圖
根據(jù)鍵能計算
自我測試
1.已知在25 ℃、101 kPa下,1 mol氫氣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氣態(tài)水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H2O(g)分解為H2(g)與O2(g)時放出熱量
B.甲、乙、丙中物質所具有的總能量:乙>甲>丙
C.H2(g)具有的能量高于H2O(g)具有的能量
D.乙→丙的過程中若生成液態(tài)水,釋放的能量將小于930 kJ

分解吸熱
甲→乙吸收685 kJ能量,乙>甲
乙→丙釋放930 kJ能量,乙>丙
無法比較
等量的H2O(g)具有的能量高于H2O(l),乙→丙若生成液態(tài)水,放出的能量大于930 kJ
2.SF6是一種優(yōu)良的絕緣氣體,分子結構中只存在S—F鍵。
已知:1 mol S(s)轉化為氣態(tài)硫原子吸收能量280 kJ,
斷裂1 mol F—F、S—F鍵需吸收的能量分別為160 kJ、330 kJ。
則反應S(s)+3F2(g)===SF6(g)的反應熱ΔH為
A.-1 780 kJ·mol-1 B.-1 220 kJ·mol-1
C.-450 kJ·mol-1 D.+430 kJ·mol-1
解析 利用ΔH=反應物的鍵能之和-生成物的鍵能之和進行計算。
ΔH=280 kJ·mol-1+3×160 kJ·mol-1-6×330 kJ·mol-1=-1 220 kJ·mol-1。
B
3.CH3—CH3(g)―→CH2==CH2(g)+H2(g) ,有關化學鍵的鍵能如下表:
化學鍵 C—H C==C C—C H—H
鍵能/ (kJ·mol-1) 414 615 347 435
則生成1 mol H2(g) (吸收/放出) kJ 的能量。
125
吸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宁县| 调兵山市| 石首市| 洪洞县| 孟连| 和林格尔县| 岑溪市| 临清市| 云林县| 垣曲县| 德昌县| 青冈县| 平和县| 奈曼旗| 乐东| 汕尾市| 古蔺县| 郯城县| 威宁| 郓城县| 墨脱县| 威信县| 泗阳县| 新密市| 眉山市| 津南区| 洪洞县| 江都市| 夹江县| 山丹县| 宁蒗| 长白| 四子王旗| 乐业县| 东阿县| 巢湖市| 嘉义市| 江西省| 灌南县| 元谋县| 宁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