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7張PPT)2024年秋季化學(科粵版)九年級上冊第2課時 混合物和純凈物空氣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新課導入事實證明:空氣并不是單純的一種氣體,而是有多種氣體成分。換句話說,空氣不是只由一種物質組成的純凈物,而是由多種物質組成的混合物。推進新課怎樣區分混合物和純凈物純凈物:只由一種物質組成如:N2、O2、CO2、P、P2O5、H2O混合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組成如:空氣、海水、河水、礦泉水、礦物質、溶液、合金等。區別:(1)從概念上:看該物質是否只由一種成分組成,若是則為純凈物,否則為混合物。(2)從組成上:純凈物有固定的組成,而混合物沒有固定的組成。(3)從性質上:純凈物有固定的性質,而混合物沒有固定的性質。氧氣氮氣二氧化碳水蒸氣稀有氣體空氣(混合物)聯系:(1)純凈物和混合物可以相互轉化:純凈物混合物不同種純凈物簡單混合采取一定方法(如分離提純、某些化學反應)(2)世界上絕對純凈的物質是不存在的。通常所說的純凈物也都含有少量雜質,其雜質含量要以對生產和科研不產生有害影響為標準,純凈與否是相對的。純凈物和混合物的比較純凈物 混合物組成 只由一種物質 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組成性質 固定 不固定表示方法 有化學符號 無固定符號舉例 氧氣(O2) 五氧化二磷 (P205) 空氣,海水討論:哪瓶是純凈物?哪瓶是混合物?氫原子氫原子氧原子空氣污染危害大1.人類的活動有時會造成空氣污染,如________污染, ________污染,________污染等,導致空氣中含有過多的污染物:主要是氣體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有害物質。工業生活交通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可吸入顆粒物2.空氣污染的危害很大,如損害____,影響____,損壞____,破壞____,導致地球的_____失調等。人體健康植物文物古跡地面設施生態平衡生長臭氧空洞氟利昂(氟氯烴致冷劑)等溫室效應CO2含量增加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好像毯子般,把熱能困于地球表面地面變得愈來愈熱溫室氣體3.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煤燃燒排放的煙氣CO2SO2機動車尾氣的排放NO2土地荒漠化引起的沙塵暴煙塵(可吸入顆粒物)保護大氣環境1.空氣質量日報:主要包括三項內容_____、______、________??諝赓|量指數級別則劃分為_級,級別越高,空氣質量越差。首要污染物空氣質量指數空氣質量指數級別六空氣質量指數及相關信息空氣質量指數 0~50 51~100 101~150 151~200 201~300 >300空氣質量指數級別 一級 二級 三級 四級 五級 六級空氣質量指數類別及表示顏色 優 良 輕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嚴重污染綠色 黃色 橙色 紅色 紫色 褐紅色2.目前我國列入空氣質量監測標準的項目定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據監測結果確定空氣質量指數。顆粒物細顆粒物(PM2.5)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信息技術與化學實驗空氣質量監測站是能夠對PM2.5、PM10、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等空氣污染物進行定點、連續或定時采樣、測量和分析的設施(如左下圖)。同學們可以自己組裝微型空氣質量監測裝置,編寫監測程序,測量空氣中PM2.5濃度、灰塵濃度、二氧化碳濃度、風速、溫度等數據。右下圖為學生自行組裝的可編程類微型空氣質量監測裝置。空氣質量監測站微型空氣質量監測裝置空氣質量監測站隨堂練習1.夏天從冰箱里拿出來的飲料,放置片刻后,飲料瓶外壁會潮濕,說明空氣中含有( )A.氮氣 B.氧氣 C.水蒸氣 D.二氧化碳C【選自教材P39 2.1習題 第2題】2.空氣的成分以______和______為主,其中按體積計,______約占空氣體積的78%,______約占空氣體積的21%。3.下列物質:①氧氣②人體呼出的氣體③液氮④空氣中0.94%的稀有氣體⑤二氧化碳⑥潔凈的空氣。其中屬于純凈物的是______;請選出一種混合物并說明其中的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氮氣氧氣氮氣氧氣①③⑤人體呼出的氣體中含有氮氣、氧氣、二氧化碳和水蒸氣4.選擇題(1)空氣中含量較多且化學性質不活潑的氣體是( )A.氧氣 B.氮氣 C.二氧化碳 D.水蒸氣(2)下列物質屬于純凈物的是( )A.礦泉水 B.空氣C.加碘鹽 D.冰水混合物BD【選自教材P39 2.1習題 第1題】(3)臭氧(O3)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0~50km的高空,它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線,保護地球生物。臭氧屬于( )A.純凈物 B.混合物 C.氧氣 D.稀有氣體A課堂小結談談你在這節課中,有什么收獲?1.從課后習題中選??;2.完成練習冊本課時的習題。課后作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