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第節3速度高中物理 必修第一冊第1章1.知道速度、平均速度、瞬時速度的概念,知道它們是矢量,方向怎樣確定。2.掌握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區別與聯系,理解比值定義法和極限思維方法。3.學會探究常見生活現象中的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4.掌握比值法與極限法在物理學中的應用,并會滲透到現實生活中去。學習目標引入怎樣比較自行車、公交車、火車和飛機的運動快慢?初始位置 /m 末了位置/m 經過時間/sA.自行車沿平直道路行駛 0 200 40B.公共汽車沿平直道路行駛 0 200 20C.火車沿平直軌道行駛 50 550 20實例分析: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1)比較A和B,可以得到怎樣的結論 快(2)比較B和C,可以得到怎樣的結論 快(3)比較A和C,你有何感想 快CCB運動的快慢跟時間及通過的位移都有關系2、在位移相同的情況下,比較所用時間的長短,時間短的物體運動快,時間長的物體運動慢.1、在時間相同的情況下,比較位移的大小,位移大的物體運動得快,位移小的物體運動得慢.下表中D與E誰運動的快,如何判斷?初始位置 /m 末了位置/m 經過時間/sD 0 2000 41E 50 5050 80有沒有一個統一的比較標準呢?1.定義:物體運動的位移與發生這個位移所用的時間的比值,叫做平均速度.2.定義式:3.物理意義:描述了物體運動快慢程度和方向4.單位:米每秒(m/s)、千米每時(km/h)、厘 米每秒(cm/s)等.5.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一、平均速度思考:速度的方向是由什么決定?它的正負符號的物理意義是什么?的方向是由對應Δ時間內位移的方向決定,正號表示與規定的正方向相同,負號表示與規定的正方向相反,反映物體運動的方向.物理意義:速度大小在數值上等于單位時間內物體位移的大小;速度的方向是物體運動的方向.x/km010203040-30-20-10s1ABCs2例1 一輛汽車在一條直線上行駛,第1 s內通過的位移是8 m,第2 s內通過的位移是20 m,第3 s內通過的位移是30 m,第4 s內通過的位移是10 m。試計算:(1)最初2 s的平均速度;(2)中間2 s的平均速度;(3)后3 s的平均速度;(4)全過程中的平均速度.解析:(1)(2)(3)(4)關于平均速度的幾點理解1.平均速度表示了物體(質點)位置改變的大致狀況,物體在變速直線運動過程中,不同位移(不同時間)內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2.平均速度是矢量,即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其方向與位移方向相同3.平均速度是從整體上來研究物體的運動情況的,平均速度不考慮運動過程的細節問題,只考慮初末位置及整個過程的運動時間問題.觀察與思考平均速度8.54 m/s瞬時速度此時的運動快慢 物體經過某一位置或在某一時刻的運動快慢程度就是瞬時速度.瞬時速度精確地描述了物體運動的快慢。x/m1023456st → 0二、瞬時速度瞬時速度的幾點理解1. 瞬時速度是精確地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2. 瞬時速度是矢量,其方向即為物體運動方向.3. 可以用一個較短時間內的平均速度來替代瞬時速度.4. 瞬時速度的大小稱之為速率. 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比較項目 平均速度 瞬時速度區別 反映一段時間內物體運動的平均快慢程度 精確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及方向對應一段時間(過程) 對應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方向與位移的方向相同,與運動方向不一定相同 方向就是物體的運動方向,不一定與位移方向相同共同點 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和方向,都是矢量,單位都是m/s 聯系 (1)當位移足夠小或時間足夠短時,可以認為瞬時速度就等于平均速度。 (2)勻速直線運動中平均速度等于瞬時速度 例2 一輛汽車沿直線從甲地到乙地,(1) 前一半時間的速度為60m/s,后一半時間的速度為80m/s,則全過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如果前一半位移的速度為60m/s,后一半位移的速度為80m/s,則全過程中的平均速度為多少?解:(1)設一半時間為t,則由平均速度的定義式有:(2)設一半位移為,則由平均速度的定義式有:B規律總結謝 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