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4張PPT)卷四 物質的變化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50分)1.下列是由物質組成的是( )。A.理想 B.夢想 C.書本2.下面的物質變化中,有新物質生成的是( )。A.磨碎小麥 B.把石塊砸碎C.把雞蛋放進醋中CC3.下列關于物質變化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往米飯上滴碘液產生了新物質,米飯的顏色發生了變化B.鐵生銹后變得比原來更光滑、更容易被磁鐵吸引C.加熱白糖的實驗中,白糖只有顏色發生變化,物質沒有發生變化A4.下列變化中,發生化學變化的是( )。A.焰火表演 B.霓虹燈表演C.音樂噴泉5.取少量小蘇打放入白醋中,會看到有大量氣泡產生,這說明小蘇打( )。A.溶解了 B.變成新物質了C.蒸發了AB6.如下圖,將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像倒水一樣,把集氣瓶中的氣體倒入燒杯中,燒杯中的蠟燭熄滅情況是( )。A.上面的蠟燭先熄滅B.下面的蠟燭先熄滅C.同時熄滅B7. 在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實驗中,混合物不再冒泡后,再向余下液體中加入一些小蘇打,如果有氣泡冒出,說明( )。A.余下的液體中不再有白醋B.余下的液體中還含有白醋C.余下的液體還能溶解小蘇打B8.為了防止鐵制的菜刀生銹,人們將洗凈的鐵制菜刀擦干放置在干燥的地方,這主要是為了( )。A.切斷鐵和空氣的接觸B.切斷鐵和霉菌的接觸C.切斷鐵和水的接觸C9.在蠟燭燃燒的過程中,既有物理變化又有化學變化。下列變化中,可以作為蠟燭產生了化學變化的依據的是( )。A.不斷在發光發熱B.生成水和二氧化碳C.產生液態的蠟油C10.下面現象能說明是化學變化的是( )。A.銀白色的鐵釘放在潮濕空氣中,一段時間后鐵釘變成紅褐色B.打開汽水瓶蓋子,發現里面跑出許多氣體C.面粉加入水中,攪拌后液體變渾濁了,過一會兒有沉淀產生A11.下列傳統民俗活動中發生的變化與其他兩種不一樣的是( )。A. B. C.C12.下列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利用化學變化來制作食物的是( )。A.用榨汁機做果汁飲料B.把西瓜放在冰箱里冷藏C.制作豆腐乳C13. 聞名全國的小吃宜賓燃面味濃味香,可用火點燃,故名“燃面”。當燃面被點燃時發生的變化是( )。A.物理變化 B.化學變化C.沒有變化B14.煤氣罐中的煤氣是液態保存的,但煤氣從煤氣灶中排出時是氣體狀態的,煤氣從液態到氣態,這一過程中發生了( )。A.物理變化 B.化學變化C.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A15.關于二氧化碳,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動物的呼吸離不開它B.消防滅火需要它C.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它A16.如果把三枚鐵釘分別放在干燥的空氣中、一半浸在水中和全部浸沒在菜油中,一個星期后,( )中的鐵釘生銹最多。A. B.C.B17.蠟燭在燃燒過程中發生的變化是( )。A.物理變化B.化學變化C.既有物理變化又有化學變化C18.把一枚貝殼浸入白醋中十分鐘,觀察不到的現象是( )。A.貝殼表面出現了小泡泡B.貝殼表面的小泡泡越來越多C.貝殼溶解后不見了C19.物質在變化過程中總是伴隨著一些現象,下列變化中沒有出現顏色變化這一現象的是( )。A.鐵釘生銹B.在淀粉上滴碘酒C.冰融化C20.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物質都會發生變化,而且變化的速度一樣B.空氣、水、橡皮等都是物質C.我們能用力讓一根細鐵絲的形狀發生改變A21.有關光合作用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水B.光合作用的過程中產生了新物質C.光合作用的場所在綠色葉子內D.光合作用是物理變化D22.如圖所示,在燒杯中放入一根鐵釘,使其一半在液面以上,一半在液面以下,然后置于空氣中,則鐵釘最容易生銹的部位是( )。A.a B.bC.c D.不確定B23.物質變化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下列每一組中的物質變化屬于同種變化的是( )。(1)糖水稀釋 酒精揮發 輪胎爆炸(2)水果榨汁 鐵的生銹 風力發電(3)電燈發光 海水曬鹽 火上澆油(4)食物腐爛 燃放煙花 糧食釀酒A.(1)(2) B.(2)(3)C.(3)(4) D.(1)(4)D24.下列關于利用石油制作塑料的看法,不合理的是( )。A.化學變化能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但有時也會產生負面影響B.我們可以回收利用廢棄塑料和制作可降解塑料來應對塑料帶來的污染C.塑料瓶的大量丟棄會導致“白色污染”,但對生態環境沒有影響C25.在通過加熱白砂糖來探究物質變化的過程中,白砂糖發生了下面一系列的變化:(1)產生大量的氣泡 (2)勺子里殘留少量黑色物質(3)白砂糖顆粒熔化成液態的糖(4)變成焦黑色,冒出濃濃的煙(5)變成淡黃色,發出淡淡的香味按現象產生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一組是( )。A.(3)(5)(1)(4)(2)B.(3)(4)(5)(1)(2)C.(1)(3)(2)(4)(5)A二、判斷題(每題2分,共20分)1.只改變物質的狀態、形狀、大小的變化是物理變化。 ( )2.物質發生變化,一定伴隨著發光、發熱、產生氣體的現象。( )√×3.在觀察小蘇打與白醋的變化時,為了獲得豐富的信息,需要調動各種感官,運用看、聞、聽、摸、嘗等觀察方法。 ( )4.物體的顏色發生了改變,就說明一定產生了新物質。 ( )××5.把可樂倒入杯子中,會有氣體產生,這是一個發生化學變化的現象。 ( )6.地球的很多資源如煤、石油、天然氣等都是化學變化的產物。( )×√7.總有一些物質是不會變化的,如堅硬的鉆石、難以降解的塑料等。 ( )8.泥水靜置后的沉淀現象屬于物理變化。 ( )×√9.人的開心、難過等情緒的產生與化學變化有關。 ( )10.我們可以回收利用廢棄塑料和制作可降解塑料來應對塑料帶來的污染。 ( )√√三、探究題(共30分)1.學習完“物質的變化”后,小明同學決定制作一杯“檸檬汽水”。制作步驟如下:①在300mL水中加入5克檸檬酸,攪拌至完全溶解。②再往溶液中加入3克小蘇打,做成的飲料會冒氣泡,這就是檸檬汽水。(8分)(1)步驟①中檸檬酸溶解在水里屬于 變化,步驟②中加入小蘇打產生氣泡屬于 變化。(2分)物理化學(2)如下圖所示,將制作檸檬汽水時產生的氣體從瓶中倒出并流到點燃的火柴上,觀察到下方的火柴熄滅而上方的火柴沒有熄滅,說明該氣體具有和 的性質。這種氣體是 。(1分+1分+2分)不支持燃燒比空氣重二氧化碳(3)實驗結束后,小明發現瓶中還剩下一些無色溶液,里面還有檸檬酸嗎?你的檢驗方法和判斷方法分別是:。(2分)加一些小蘇打進去,看能不能產生氣泡,如果能就說明還有檸檬酸,若不能則沒有檸檬酸2.加熱白糖。如圖,用蠟燭加熱白糖,回顧實驗過程回答問題。(10分)(1)實驗中,我們戴上手套是為了( )。(2分)A.好看B.保溫C.防止燙傷C(2)用金屬勺取一小勺白糖,用蠟燭加熱。記錄下白糖的變化:①變成無色透明液體;②變成黑色固體;③變成棕褐色液體。按變化先后順序排列,依次是( )。(2分)A.①→②→③ B.①→③→②C.②→③→①B(3)取少量勺子內的黑色物質放入水中,發現它不能溶解,說明白糖在加熱過程中發生了 變化。(2分)(4)寫出該實驗中兩個物理變化的現象: 、__________________。(2分)化學白糖熔化蠟熔化(5)如圖,棉花糖機將白糖做成棉花糖的過程中,白糖發生了( )。(2分)A.物理變化B.化學變化C.兩個變化都有A3.蠟燭產生的變化。(6分) 將一個透明的玻璃杯倒扣在蠟燭上,注意玻璃杯需要懸空,不能把蠟燭封閉。觀察玻璃杯內壁的變化。 用試管夾夾住一塊玻璃片與蠟燭火焰短暫接觸,注意不要被燙傷,觀察玻璃片的變化。(1)通過上面的實驗,我們可以發現,蠟燭燃燒不但會發出 _______和________,還會產生 _______、 等物質。(4分)光熱水炭黑(2)在玻璃杯、玻璃片上留下的東西是一種______物質。(1分)(3)蠟燭燃燒屬于 變化。(1分)新化學4.每年由于鐵制品生銹所造成的損失巨大,那么在什么情況下鐵容易生銹?小明根據自己的假設設計了一組實驗。(6分)(1)如圖,這是一個 實驗。圖中鐵釘生銹最快的是 。(2分)對比甲試管(2)實驗設計中,在丙試管中放入包有干燥劑的棉花的目的是( )。(2分)A.防止鐵釘生銹B.減少試管中的水分C.減少試管中的空氣B(3)鐵生銹是______和_______共同作用的結果。(2分)水空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